專利名稱:輪胎防滑鏈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在輪胎防滑裝置中,雪地用鏈能增大輪胎外表面的摩擦系數,所述輪胎外表面接觸地面并且能支承整個車重。另外,因為雪地用鏈僅在冰雪道路上使用,所以必須易于拆卸。因此,金屬鏈條和索構成的雪地用鏈一般用以滿足上述情況。然而,傳統的金屬雪地用鏈不具有彈力并且從輪胎的接地表面伸出從而不具有確定的靈活性,因此雪地用鏈并未與輪胎的接地表面接合。這樣,當車輛在路面上行駛時,就產生振動和噪音,從而大大降低車輛的駕乘感。而且由于雪地用鏈的局部壓力,可能會損壞輪胎和道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近來普遍使用了一種輪胎防滑裝置,其具有柔軟的平摩擦墊,所述摩擦墊各具有一定寬度并由合成樹脂或橡膠制成。
如
圖1所示,傳統的輪胎防滑裝置包括多個摩擦墊2,所述摩擦墊沿水平方向與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緊密接合并且沿該接地表面布置;索1和3,其各具有短于輪胎外周長的一定長度,并具有連接件10。每個摩擦墊2的末端都以一定距離固定。下面說明傳統的輪胎防滑裝置的接合方法。
首先,摩擦墊2沿縱向布置在車輛輪胎前的地面上,然后車輛移動一定距離,以便輪胎100位于摩擦墊2上。設置在輪胎100的內部和外部的索1和3各自的兩端彼此連接,從而形成封閉的圓環。因此,摩擦墊2被索1和3拉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使得摩擦墊2緊密連接到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上。在這種情況下,車輛行駛時,摩擦墊2在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接觸打滑地面前就接觸了打滑地面,從而防止輪胎100打滑。
如圖2所示,傳統的輪胎防滑裝置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柔軟的摩擦墊2與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緊密接合并具有根據其寬度確定出的一定面積,車輛行駛時的振動和噪音于是極大地減少了。因此,同金屬的雪地用鏈相比較,沒有降低車輛的駕乘感。
然而,因為傳統的輪胎防滑裝置僅通過具有接合金屬的索1和3的圓周應力依靠拉力固定,所以相對于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緊密接觸力就很弱。因此在車輛行駛時,輪胎防滑裝置沿輪胎100的圓周方向移動,從而降低了防滑效果。
另外,不可能調整索1和3以及摩擦墊2的長度,所以輪胎防滑裝置僅用于具有一定標準尺寸的輪胎100。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輪胎防滑裝置,其包括具有可分離連接件的索,所述連接件在輪胎內側連接在索的兩端,從而形成直徑小于輪胎外徑的圓環;多個摩擦墊,每個摩擦墊的一端都以一定距離與索連接,然后從索延伸過輪胎的接地表面達到輪胎的外側,并且沿輪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間距布置;插裝在輪胎外側中心部分的直線移動轉換機構,用于將手柄從中心處產生的徑向力矩轉換成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將該拉力施加于摩擦墊的另一端;用于防止直線移動轉換機構反向轉動的防止反轉件;和拉緊裝置,其利用防止反轉件通過防止反轉使摩擦墊與輪胎緊密接觸,其中直線移動轉換機構根據施加到手柄上的力矩將摩擦墊的另一端向輪胎的中心方向拉動。
圖3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的透視圖。
如圖所示,輪胎防滑裝置包括具有兩個連接端并且其外徑小于輪胎直徑的索1,八個以一定距離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墊2,四個用于將每兩個摩擦墊2連接在一起的拉桿44,用四個拉索43將拉桿44拉向輪胎中心的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安裝在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上作為防止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反轉的防止反轉件工作的鉤45a。
索1由長度小于輪胎外周長的鋼絲繩制成,并且包括與索1兩端接合的連接件10,因此連接件10在輪胎100的內側相互連接,從而形成直徑小于輪胎外徑的圓環。摩擦墊2由彈性材料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樹脂或橡膠制成并且每個摩擦墊都有一定的長度。每個摩擦墊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離固定到索1上。摩擦墊2從索1延伸到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部,索1的兩端相連從而形成圓環。每個摩擦墊2的另一端都從輪胎100的外部向輪胎100的中心延伸。摩擦墊2緊密接觸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并且當車輛在路面上行駛時直接接觸地面,從而防止車輛輪胎打滑。摩擦墊2的長度和數量可根據輪胎100的尺寸確定。拉桿44是具有中央彎曲部分的鋼桿。拉桿44的兩端與相鄰的兩個摩擦墊2連接,從而將摩擦墊2拉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
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將從輪胎100外側施加于手柄46的旋轉力轉換成拉力,并且將拉桿44拉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圖4所示,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包括外殼40,安裝于外殼40中心部分的恒星齒輪41,四個在恒星齒輪41周圍與恒星齒輪41嚙合的行星齒輪42,從外殼40外側插入并且纏繞于四個行星齒輪42的四線拉索43,安裝在外殼40上以防止齒輪41和42脫落的外蓋45,和從外蓋45外側與恒星齒輪41活動連接的手柄46。
外殼40是圓形外殼,它包括位于其中心部分的用于容納恒星齒輪41的槽和四個位于其周圍部分的用于插入行星齒輪42的槽。此外,在徑向上做出了用于導引拉索43移動的槽40b。外殼40可旋轉地固定了插入相應槽中的恒星齒輪41和行星齒輪42,并且導引拉索43的軸向移動。
恒星齒輪41固定地插入到轉軸410上,轉軸410由外殼40可旋轉地支承于外殼40的中心部分,并且通過轉動與轉軸410接合的手柄46來轉動。
行星齒輪42是小齒輪,它們繞恒星齒輪41布置并與恒星齒輪嚙合,而且用固定在外殼40上的固定銷可旋轉地支承。拉索43的一端固定在行星齒輪42的一側。行星齒輪42包括纏繞部分42a,拉索43纏繞于其上。行星齒輪42通過恒星齒輪41的旋轉來轉動并且將拉索43纏繞到纏繞部分42a上,從而將拉索43拉向外殼40的中心方向。
拉索43由柔性索構成,其包括下端,所述下端插入且穿過外殼40的槽40b并固定于行星齒輪42的纏繞部分42a中。拉索43的端部裝有彎鉤430,它用于與拉桿44接合。拉索43纏繞于行星齒輪42上,通過用恒星齒輪41轉動行星齒輪42,從而將拉桿44拉向外殼40的中心方向。
蓋45蓋于外殼40的開放部分以防止設置在外殼40內的恒星齒輪41和行星齒輪42脫落,并且蓋45通過螺栓450固定在外殼40上。多個鉤45a按逆時針方向成形于蓋45的邊緣部分,以防止手柄46反轉并且作為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的防止反轉件工作。鉤45a防止了在順時針方向上具有工作力的手柄46的反轉。
手柄46是與轉軸410接合的旋轉桿,所述轉軸410通過使用螺母461將墊圈460插入其上,從而將恒星齒輪41固定到外殼40上。施加在手柄46端部的旋轉力轉動恒星齒輪41。而且,在手柄46轉動到一定程度時,蓋45的鉤45a就鉤住了手柄46,從而防止了其反轉,因此恒星齒輪41不能反轉。手柄46的固定端部包括螺旋形彈性變化部分46a,用于相對于鉤45a彈性支承恒星齒輪41。所以,手柄46可以轉動,直到恒星齒輪41不能轉動為止,并且該手柄的端部通過彈性變化部分46a的彈性變化與鉤45a接合,因此恒星齒輪41通過手柄46彈性地支承了防止反轉件,即鉤45a。從而,手柄46的彈性變化部分46a在恒星齒輪41轉動到最大程度時彈性地固定了恒星齒輪41。
根據本發明的輪胎防滑裝置按以下步驟與輪胎接合。
首先,在車停止時,索(圖3中的1)的兩端在輪胎內側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圓環。固定在索1上并且每兩個與拉桿44連接的摩擦墊2經過輪胎接地表面延伸到輪胎的外部中心。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的拉索43與拉桿44連接以便暫時固定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的手柄46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直到其不能轉動為止,其端部與蓋45的鉤45a接合。通過彈性變化部分46a彈性伸長的手柄46與鉤45a接合。在這一步驟中,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拉動拉索43,從而拉伸摩擦墊2。因此,摩擦墊2與輪胎100緊密相連,從而,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在直線移動轉換機構4的拉索43和摩擦墊2之間的拉力作用下與車輛接合。
在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中,平摩擦墊2與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緊密接觸,因此車輛行駛中不會產生振動和噪音。另外,在車輛停止時可以將輪胎防滑裝置與輪胎接合,從而方便快捷地與輪胎接合。圖6和圖7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的透視圖和分解透視圖。
如圖7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包括索(圖3的1),該索在輪胎內側具有相互連接的兩端并且具有其外徑小于輪胎100外徑的圓環形狀;八個以一定距離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墊2;四個用于把每兩個摩擦墊2連接在一起的拉桿55;用四線拉索53將拉桿55拉向輪胎100中心方向的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和鉤50b,鉤50b形成于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上,作為能防止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反轉的防止反轉件。索1由長度小于輪胎外周長的鋼絲繩制成并且具有在索1兩端相互連接的連接件10。連接件10在輪胎100的內側連接并且形成其外徑小于輪胎100外徑的圓環形狀。
摩擦墊2是由彈性材料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樹脂或橡膠制成的平墊。每個摩擦墊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離與索1固定。摩擦墊2從索1延伸至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側,索1的兩端在輪胎100的內側相連并形成圓環形狀,該摩擦墊2的另一端從輪胎100的外側向輪胎100的中心延伸。摩擦墊2直接與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緊密接觸,從而防止了車輛在行駛中的輪胎打滑。摩擦墊2的長度和數量根據輪胎100的尺寸確定。
拉桿55有中央彎曲部分。拉桿55的兩端與相鄰的兩個摩擦墊2連接,從而將兩個摩擦墊2拉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
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將從輪胎100外側施加給手柄56的旋轉力轉換成朝向輪胎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將拉桿55拉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圖7所示,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包括外殼50,可旋轉地安裝于外殼50中心部分的旋轉板52,與旋轉板52一體旋轉的手柄固定板54,從外殼50外側插入并且纏繞在旋轉板52上的四線拉索53,固定在手柄固定板上并且與旋轉板52活動連接的手柄56,以及用于蓋住手柄固定板54并且保護手柄56的固定板蓋57。外殼50是其邊緣經處理的盤形外殼。槽50a和接合槽50b沿外殼50邊緣交替布置。在外殼50中,旋轉板52通過外殼50的中心部分被插入到旋轉軸51上,旋轉軸51采用墊圈510可旋轉地與外殼50接合。
旋轉板52是可旋轉地安裝于外殼50內部的圓形板,并具有一定厚度,以便將拉索53纏繞在該板外圓周表面上。
拉索53插入并穿過外殼50的槽50a,并與旋轉板52的外部連接,且包括由拉桿55拉合的鉤530。拉索53被纏繞在旋轉板52上以便向外殼50的中心方向拉動與鉤530接合的拉桿55。
手柄固定板54是固定地插在旋轉軸51上的圓形板,旋轉軸51將旋轉板52固定到外殼50上。通過手柄固定結構54a將手柄56固定到手柄固定板54的中心部分上。切口部分54b成形于手柄固定板54的外部,從而形成一定的空間,手柄56可自由地在其中上下移動。手柄56相對于旋轉軸51固定,因此手柄56在該空間內可以移動。
手柄56是旋轉桿,在旋轉軸51可旋轉地將旋轉板52固定到外殼50上的情況下,手柄56通過手柄固定板54固定到旋轉軸51上。手柄56由施加于其端部的旋轉力轉動并且通過固定板54和旋轉軸51帶動旋轉板52轉動。而且,在手柄56轉動一定角度的情況下,手柄56由外殼50的接合槽50b接合,從而防止其反轉,因此旋轉板52不會反向轉動。在手柄56的固定端部形成有螺旋形彈性變化部分56a,因此當接合槽50b接合手柄56的端部時,由接合槽50b阻擋其反轉的旋轉板52由殼50,即接合槽50b彈性支承。這樣,手柄56可以轉動,直到旋轉板52不能轉動為止,利用彈性變化部分56a的彈性變化,手柄56的端部繼續轉動并且由接合槽50b接合。因此,旋轉板52由手柄56相對于防止反轉件,即接合槽50b彈性支承。因此,在將手柄56轉動到最大程度的情況下,手柄56的彈性變化部分56a彈性地固定了旋轉板52。
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按以下步驟與輪胎接合。
首先,在車輛停止時,索(圖3中的1)的兩端在輪胎內側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圓環。固定到索1上并且每兩個與拉桿55連接的摩擦墊2經過輪胎的接地表面向輪胎的外側中心延伸。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的拉索53與拉桿55連接以便暫時固定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的手柄56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直到它不能轉動為止,并且其端部與外殼50上最近的鉤50b接合。手柄56通過彈性變化部分56a進行彈性變化并且與接合槽50b接合。在這一步驟中,拉索53由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拉動,因此伸展了摩擦墊2。所以,摩擦墊2與輪胎100緊密連接,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在直線移動轉換機構5的拉索53和摩擦墊2之間拉力的作用下與車輛接合。
在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中,平摩擦墊2緊密接觸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因此車輛行駛中不會產生振動和噪音。而且,在車輛停止的狀態下可以將輪胎防滑裝置與輪胎接合,從而可以方便快捷地與輪胎接合。
圖8和圖9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的使用狀態和前視圖。圖10是說明用于根據本發明的輪胎防滑裝置的摩擦墊與索的固定結構的放大分解透視圖,而圖11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直線移動轉換機構的分解透視圖。
如圖8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包括索(圖3中的1),其兩端在輪胎內側連接,從而形成直徑小于輪胎100外徑的圓形;八個以一定距離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墊2;四個用于緊固每兩個摩擦墊2的拉桿67;和用四個拉條62將拉桿67拉向輪胎100中心方向的直線移動轉換機構6。
索1是長度小于輪胎外周長的鋼絲繩并且包括在索1兩端的連接件10。連接件10在輪胎100的內側連接從而形成外徑小于輪胎100外徑的圓環。
摩擦墊2包括多個由彈性材料,例如合成樹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樹脂或橡膠制成的墊并且有一定的長度。每個摩擦墊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離固定到索1上。摩擦墊2從索1延伸至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側,索1的兩側在輪胎100的內側相連從而形成圓環。每個摩擦墊2的另一端從輪胎100的外側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延伸。摩擦墊2緊密接觸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以便在車輛行駛時直接接觸路面從而防止輪胎打滑。摩擦墊2的長度和數量根據輪胎100的尺寸確定。
拉桿67是具有中央彎曲部分的鋼桿。其兩端與相鄰的兩個摩擦墊2連接,以便將兩個摩擦墊2拉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
直線移動轉換機構6將在輪胎100外側施加給手柄的旋轉力轉換成朝向輪胎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將拉桿67拉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圖11所示,直線移動轉換機構6包括相互連接的兩個外殼61和63,四個相對于外殼61和63彼此相對地可移動地安裝的拉條62,分別與兩個外殼61和63以及拉條62接合的小齒輪60,相對于小齒輪60可旋轉地安裝的手柄固定板64,固定到手柄固定板64上并且與小齒輪60活動連接的手柄65,和用于蓋住手柄固定板64以及保護部分手柄65的固定板外蓋66。
外殼61和63由垂直的拉條外殼61和水平的拉條外殼63構成,它們是由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兩個槽構成的平的立方體外殼并引導插入到每個滑動槽內的拉條62在相反方向上的移動。另外,在每個外殼61和63的中心都做出了通孔,小齒輪60通過通孔插入并與拉條62拉合。
拉條62兩兩插入外殼61和63中。拉條62插入外殼61和63以由小齒輪60沿相反方向移動。拉條62的一個端部做成了環狀部分62a。環狀部分62a與拉桿67接合。小齒輪60將每個拉條62向中心方向移動,以便將拉桿67向輪胎的中心方向拉動。
手柄固定板64是安裝在從小齒輪60伸出的固定軸60a上的圓板,它包括在該圓板中心的手柄固定結構64a并且手柄65固定于其上。在其外部做出了切口部分64b從而形成一定空間,手柄65可以在其中上下移動。手柄固定板64相對于小齒輪60的固定軸60a固定了手柄65,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使得手柄65可沿旋轉方向彈性移動。
手柄65通過手柄固定板64固定到小齒輪60的固定軸60a的旋轉桿上,它包括在其端部的鉤65b,并且由施加于其端部的旋轉力轉動從而轉動小齒輪60。而且,在手柄65轉動一定角度的情況下,鉤65b與拉條62接合從而停止了手柄65的反轉,因此就防止了小齒輪60反轉。手柄65的固定端部做出了螺旋形的彈性變化部分,因此當手柄65的端部與拉條62接合時,被停止反轉的小齒輪60由拉條62彈性支承。所以,手柄65可以轉動,直到小齒輪60不能轉動為止,而且手柄65的端部利用彈性變化部分65a的彈性變化可以繼續轉動并且與拉條62更靠前的部分接合,從而手柄65相對于拉條62彈性支承了小齒輪60。因此,在小齒輪轉動到最大程度的情況下,就彈性固定了手柄65的彈性變化部分65a。
圖10是說明將摩擦墊2固定到索1上的固定結構的視圖。圖中標號200表示固定銷,20表示固定于索1的固定件,該固定件通過固定銷200固定摩擦墊2。
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將參照附圖予以說明。
首先,在車輛停止時,索(圖3中的1)的兩端在輪胎內側連接,從而形成圓環。固定于索1并且每兩個與拉桿67連接的摩擦墊2經過輪胎的接地表面向輪胎的外側中心延伸。直線移動轉換機構6的拉條62的鉤62a與拉桿67連接以便暫時固定直線移動轉換機構6。在這種情況下,直線移動轉換機構6的手柄65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直到不能轉動為止,并且手柄65的彎鉤65b與最近的拉條62接合。所以,手柄65根據彈性變化部分65a的彈性變化與拉條62接合。在這一步驟中,拉桿67由每個拉條62拉向輪胎的中心方向,從而伸長摩擦墊2。摩擦墊2與輪胎100緊密接觸,因此,如圖8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在直線移動轉換機構6的拉條62和每個摩擦墊2之間的拉力作用下與車輛接合。
在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中,平摩擦墊2緊密接觸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因此車輛行駛中不產生振動和噪音。而且,可以在車輛停止時將輪胎防滑裝置與輪胎接合,從而方便快捷地與輪胎接合。
圖12至14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前視圖和使用狀態圖。
如圖12所示,輪胎防滑裝置包括索(圖3中的1),索1的兩端在輪胎內側連接,從而形成直徑小于輪胎100外徑的圓環;八個以一定的距離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墊2;四個用于將每兩個摩擦墊2連接在一起的拉桿74;和用四個拉條72將拉桿74拉向輪胎100中心方向的直線移動轉換機構7。
索1是長度小于輪胎外周長的鋼絲繩并且具有接合在索1兩端的連接件10,且連接件10在輪胎100的內側相連,從而形成外徑小于輪胎100外徑的圓環。
摩擦墊2包括多個由彈性材料,例如合成樹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樹脂或橡膠制成的墊并具有一定的長度。每個摩擦墊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離固定到索1上。摩擦墊2從索1延長至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側,索1的兩端在輪胎100的內側相連從而形成圓環。摩擦墊2的另一端從輪胎100的外側向輪胎100的中心延伸。摩擦墊2緊密接觸輪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以便在車輛行駛時直接接觸路面從而防止輪胎打滑。摩擦墊2的長度和數量根據輪胎100的尺寸確定。
拉桿74是由具有中央彎曲部分的鋼桿制成的,兩個相鄰的摩擦墊2與拉桿74的兩端連接,以便將兩個摩擦墊2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拉動。
直線移動轉換機構7將在輪胎100外側施加給手柄77的旋轉力轉換成向輪胎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將拉桿74拉向輪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圖12所示,該直線移動轉換機構7包括用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構造出兩個滑動槽70b和70a的外殼70,四個以相對的方向插入外殼70滑動槽70b和70a內的拉條72,插入外殼70的中央部分并且與拉條72接合的小齒輪71,蓋住外殼70內部的外殼蓋75,在外殼蓋75外表面上相對于小齒輪71可旋轉地一體安裝的手柄固定板76,固定于手柄固定板76并且與小齒輪71活動連接的手柄77,和用于蓋在手柄固定板76上并保護部分手柄77的固定板外蓋78。
外殼70是圓形板,其中央部分制有齒輪孔,并且在該齒輪孔的上、下、左、右部以階梯形制有上和下水平導槽70b以及左和右垂直導槽70a,并導引以相反的方向可移動地插入導槽70b和70a的拉條72的移動。而且,齒輪孔在外殼70的中央部分制出,小齒輪71通過齒輪孔插入并且與拉條72接合。
拉條72可移動地插入外殼70的滑動槽70b和70a內。拉條72通過小齒輪71成對地插入外殼70并且能夠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動。每個拉條72的端部都制有鉤72a。鉤72a與拉桿74接合,并且小齒輪71向中心方向移動拉條72從而將拉桿74拉向輪胎的中心方向。
蓋75蓋在外殼70的開放部分上以防止外殼70內的小齒輪71和拉條72脫落,并通過螺栓與外殼70接合。沿蓋75的邊緣按逆時針方向制有多個鉤75a,并且作為直線移動轉換機構7的防止反轉件工作,從而防止手柄77反轉。鉤75a通過逆時針方向的工作力防止手柄77反轉。
手柄固定板76是圓形板,其插入到固定有小齒輪71的旋轉軸710上。在手柄固定板76的中央制有手柄固定結構76a以固定手柄77。在其外側部分制有切口部分76b從而形成一定空間,使得手柄77可以上下移動。手柄固定板76相對于固定有小齒輪71的旋轉軸710固定了手柄77,并且提供手柄77可在旋轉方向上運動的空間。
手柄77是固定到旋轉軸710上的旋轉桿,而手柄固定板76將小齒輪71固定在旋轉軸710上,并且手柄77包括在其端部的鉤77b。手柄77由施加于其端部的旋轉力轉動從而轉動小齒輪71。在手柄轉動一定角度的情況下,其端部的鉤77b由蓋75的鉤75a接合以防止反轉,從而防止了小齒輪71反轉。手柄77的固定端部制有螺旋形彈性變化部分,使得當手柄77的端部與拉條72接合時,具有防止反轉功能的小齒輪71由拉條72彈性地支承。所以,手柄77可以轉動,直到小齒輪71不能轉動為止,并且手柄77的端部通過彈性變化部分77a的彈性變化可以繼續轉動并且與鉤75前部的更前端接合,使得手柄77相對于拉條72彈性支承小齒輪71。因此,在小齒輪轉動到最大程度的情況下,就彈性固定了手柄77的彈性變化部分77a,使得施加于手柄77端部的旋轉力轉動手柄77,從而轉動小齒輪71。
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輪胎防滑裝置的接合操作和效果與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輪胎防滑裝置具有的優點是,因為緊密接觸輪胎接地表面的摩擦墊是平的,所以可以減少車輛行駛中的振動和噪音。而且,在本發明中,可以在不移動車輛的情況下將該裝置與輪胎接合,從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將輪胎防滑裝置接合到輪胎上。
雖然本發明在不背離其精神或基本技術特征的情況下可以以多種形式實施,還應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并不受任何上述詳細說明的局限,除非特別說明,本發明應當在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廣泛地來解釋,因此,在權利要求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和改進或其等同物,均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輪胎防滑裝置,它包括具有可分離連接件的索,所述連接件在輪胎內側連接于該索的兩端從而形成一個直徑小于輪胎外徑的圓環;多個摩擦墊,每個所述摩擦墊的一端都以一定距離連接到所述索上,并從所述索經過輪胎的接地表面延伸到輪胎的外側,且沿輪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的間距布置;插裝在輪胎外側中心部分的直線移動轉換機構,其用于將手柄從中心處產生的徑向力矩轉換成向中心方向的拉力并將所述拉力施加于所述摩擦墊的另一端;用于防止所述直線移動轉換機構反轉的防止反轉裝置;和拉緊裝置,其用于通過使用所述防止反轉裝置來防止反轉并使所述摩擦墊與輪胎緊密接觸,其中所述直線移動轉換機構依靠施加在手柄上的力矩將所述摩擦墊的另一端拉向輪胎的中心方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線移動轉換機構包括外殼;安裝于所述外殼中央并依靠手柄的相互動作而轉動的恒星齒輪;多個在所述外殼內部沿所述恒星齒輪的周邊布置的行星齒輪,其依靠與恒星齒輪的嚙合來轉動并且每個所述行星齒輪都具有纏繞部分;和多個拉索,每個所述拉索都具有在所述外殼的外部與每個所述摩擦墊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連接的端部,并且都纏繞在每個所述行星齒輪的纏繞部分上,所述行星齒輪由恒星齒輪轉動從而使所述摩擦墊向輪胎中心方向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對每兩個相鄰的所述摩擦墊的另一端分組的拉桿,并且所述拉桿將所述已分組摩擦墊的另一端與所述直線移動轉換機構的所述拉索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轉裝置由多個鉤構成,所述鉤沿所述外殼的邊緣形成并且與所述手柄的端部接合。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轉件包括形成于所述手柄內端部的螺旋形結構,以便由所述鉤接合的手柄彈性地支承恒星齒輪。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線移動轉換機構包括外殼;在所述外殼內與手柄相互動作而轉動的旋轉板;和多個拉索,所述拉索可分離地連接在每個所述摩擦墊的另一端并且通過手柄的旋轉將所述拉索纏繞在所述旋轉板的外圓周面上從而將所述摩擦墊向輪胎中心方向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將每兩個相鄰的所述摩擦墊的另一端分組并且連接到所述直線移動轉換機構的拉索的拉桿。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轉裝置由多個接合槽構成,所述接合槽沿所述外殼邊緣形成并且由所述手柄的端部接合。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轉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手柄內端部的螺旋形結構,使得由所述接合槽接合的所述手柄彈性地支承所述旋轉板。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線移動轉換機構包括外殼;安裝于所述外殼中央并且與手柄相互動作的小齒輪;多個拉條,所述多個拉條相對于所述小齒輪以不同的方向連接,每個所述拉條都具有可以與每個摩擦墊的另一端分離的端部,并且通過手柄的轉動與小齒輪相互工作,從而將所述摩擦墊拉向輪胎的中心方向,其中,所述拉條的端部向中心方向直線移動。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條包括兩個可旋轉地接合在所述小齒輪的上部和下部并且由所述小齒輪在相反的方向上相互移動的水平拉條,和兩個可旋轉地接合在所述小齒輪的左部和右部并且由所述小齒輪在相反的方向上相互移動的垂直拉條。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水平拉條外殼,所述水平拉條外殼具有形成于其中心的齒輪孔,和形成于水平方向上的上、下水平導槽,所述上、下水平導槽用于將插入其中的所述水平拉條接合到插入齒輪孔的所述小齒輪上,從而實現水平移動;還包括垂直拉條外殼,所述垂直拉條外殼具有形成于其中心的齒輪孔和左、右垂直導槽,所述左、右垂直導槽用于將插入其中的所述垂直拉條接合到插入齒輪孔的所述小齒輪上,從而實現垂直移動并與所述水平拉條外殼一體地接合。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形成于其中心的齒輪孔,和形成于其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的上、下水平導槽以及左、右垂直導槽,所述導槽做成階梯形,用于將插入上、下水平導槽中和左、右垂直導槽中的水平和垂直拉條接合到插入齒輪孔的小齒輪上,從而實現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動。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轉裝置是鉤,所述鉤形成于手柄的端部,并且可以選擇性地掛入所述多個拉條中的一個上。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將每兩個相鄰的所述摩擦墊的另一端分組并且與所述拉條連接的拉桿。
16.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轉裝置包括形成于所述手柄內端的螺旋形結構,以使所述手柄彈性地支承所述小齒輪。
17.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鉤沿所述外殼的邊緣形成,用于接合所述手柄的端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布了一種輪胎防滑裝置。所述輪胎防滑裝置包括具有可成一個直徑小于輪胎外徑的圓環;多個摩擦墊,每個所述摩擦墊的一端都以一定距離與該索連接并從該索經過輪胎的接地表面延伸到輪胎的外側,且沿輪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的間距布置;插裝在輪胎外側中心部分的直線移動轉換機構,用于將手柄從中心處產生的徑向力矩轉換成向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將該拉力施加到摩擦墊的另一端;用于防止該直線移動轉換機構反轉的防止反轉件;和拉緊裝置,其通過使用該防止反轉件防止反轉并使摩擦墊與輪胎緊密接觸,其中該直線移動轉換機構依靠施加在手柄上的力矩將摩擦墊的另一端拉向輪胎的中心方向。
文檔編號B60C27/06GK1368918SQ00811523
公開日2002年9月11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1999年8月20日
發明者金鐘吉 申請人:金鐘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