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及其制備方法、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薄膜涂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及其制備方法、應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以聚酯膜為基材的離型膜因其優異的特性已應用到許多行業,如燙布行業、電化鋁行業、皮革行業等。但目前轉移涂料大都需要同時使用離型和著色層兩個產品,一方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兩層涂布,還帶來生產上的損耗與不便利。
[0003]轉移涂料的基礎性能是其剝離性,也即與基膜干凈剝離的容易程度。剝離性的好壞,一般可通過轉移涂料與基膜的剝離力來表征。不同行業對轉移涂料的剝離力(離型力)的要求不同,如燙布箔涂料(織物箔涂料)行業需要高剝離性的轉移涂料,而電化鋁行業則需要剝離性適中的轉移涂料。因此,轉移涂料的產品往往不存在通用性,如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0004]因離型劑與著色層都對產品的剝離力有一定的影響,轉移涂料的剝離力穩定性的控制,一直是轉移涂料研發與應用領域的一大難題。例如隨空氣濕度、溫度的變化,剝離力時大時小,或漆膜隨儲存時間的延長而出現剝離力變大等,一直是行業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5]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生產工藝更加簡化,同時性能上更加優異的免離型涂料,同時,本發明不但可用作織物箔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也可用作電化鋁轉移涂料。
[0006]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丙烯酸酯樹脂10?35份,硝酸纖維素2?10份,石油樹脂I?10份,溶劑60?85份。
[0007]優選地,溶劑為乙酸乙酯、2-丁酮、乙酸丁酯、正丙酯、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物。
[0008]優選地,聚丙烯酸酯樹脂、硝酸纖維素、石油樹脂的重量比為15?30:4?8:3?7。
[0009]優選地,聚丙烯酸酯樹脂和溶劑的重量比為15?30:65?80。
[0010]本發明還提出的上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的制備方法,將石油樹脂置于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a ;將硝酸纖維素置于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b;將物料a和物料b混合均勻后得到物料c;將聚丙烯酸酯樹脂和剩余溶劑置于物料c中混合均勻得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
[0011]優選地,按重量份將I?10份石油樹脂置于20?30份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a;將2?10份硝酸纖維素置于20?25份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b;將物料a和物料b混合均勻后得到物料c;將10?35份聚丙烯酸酯樹脂和剩余溶劑置于物料c中混合均勻得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
[0012]本發明還提出的上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的應用方法,將所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和染料按重量比為100:1?10混合均勻得到彩色燙布著色層涂料。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可以通過樹脂間的比例的調整,以及涂膜厚度的控制,而達到不同的轉移剝離力,不但可用作織物箔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也可用作電化鋁轉移涂料,具有跨行業通用性;本發明的工序將離型層和著色層合二為一,縮短了工藝流程,提高了工藝時效,一方面從材料上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從工藝生產上減少了損耗;
2、本發明采用的聚丙烯酸酯樹脂,具有較高的TG點,搭配硝酸纖維素使用,漆膜固化后其耐熱性能達到160度以上,熱燙印后色彩仍鮮艷亮麗;
4、本發明正好解決了著色層滲入離型層導致儲存后離型力變大的行業難題,由于本發明為二合一免離型著色層,不存在著色層下滲的問題,轉移剝離力穩定;
3、本發明對空氣溫度、濕度的敏感度較低,不會因溫度、濕度的變化而影響產品的轉移剝離力;
5、本發明的轉移涂料具有優秀的耐水洗性、耐氣候性和抗摩擦性能,非常好的切邊效果,可以燙印細小圖案與文字,可用于水洗織物箔涂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15]實施例1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丙烯酸酯樹脂23份,硝酸纖維素10份,石油樹脂2份,2-丁酮45份,乙酸丁酯20份。
[0016]本發明還提出的上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的制備方法,按重量份將2份石油樹脂置于25份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a;將10份硝酸纖維素置于20份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b ;將物料a和物料b混合均勻后得到物料c;將23份聚丙烯酸酯樹脂和20份乙酸丁酯置于物料c中混合均勻得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涂料固體含量為35%。
[0017]使用時先用混合溶劑稀釋至固含量為18?20%,混合溶劑由乙酸乙酯和正丙酯按重量比為8: 2混合得到,再加入染料混合均勻后,采用180?200目的網輥,將其涂覆在厚度為12μπι的PET薄膜上,涂布設備采用普通印刷機或涂布機,涂布溫度150°C以上,再鍍鋁,然后涂覆保護層與背膠層,制成織物箔用的膜產品。具有高耐熱性和高剝離性,適用于燙布行業。
[0018]實施例2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丙烯酸酯樹脂27份,硝酸纖維素3份,石油樹脂10份,2-丁酮30份,乙酸乙酯20份,乙酸丁酯10份。
[0019]本發明還提出的上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的制備方法,按重量份將10份石油樹脂置于30份2-丁酮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a;將3份硝酸纖維素置于20份乙酸乙酯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b ;將物料a和物料b混合均勻后得到物料c;將27份聚丙烯酸酯樹脂和10份乙酸丁酯置于物料c中混合均勻得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涂料固體含量為40%。
[0020]使用時先用混合溶劑稀釋至固含量為18?20%,混合溶劑由乙酸乙酯、正丙酯和丙二醇甲醚按重量比為7:2:1混合得到,再加入染料混合均勻后,采用180?200目的網輥,將其涂覆在厚度為12μπι的PET薄膜上,涂布設備采用普通印刷機或涂布機,涂布溫度150°C以上,可壓鐳射信息,再鍍鋁,然后涂覆保護層與背膠層,制成鐳射電化鋁用的膜產品。
[0021]實施例3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丙烯酸酯樹脂22份,硝酸纖維素10份,石油樹脂8份,2-丁酮45份,乙酸丁酯15份。
[0022]本發明還提出的上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的制備方法,按重量份將8份石油樹脂置于20份2-丁酮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a;將10份硝酸纖維素置于25份2-丁酮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b;將物料a和物料b混合均勻后得到物料c;將22份聚丙烯酸酯樹脂和15份乙酸丁酯置于物料c中混合均勻得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涂料固體含量為40%。
[0023]使用時先用混合溶劑稀釋至固含量為18?20%,混合溶劑由乙酸乙酯、正丙酯和丙二醇甲醚按重量比為7:2:1混合得到,再加入染料混合均勻后,采用180?200目的網輥,將其涂覆在厚度為12μπι的PET薄膜上,涂布設備采用普通印刷機或涂布機,涂布溫度150°C以上,再鍍鋁,然后涂覆保護層與背膠層,制成普通電化鋁用的膜產品。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丙烯酸酯樹脂10?35份,硝酸纖維素2?10份,石油樹脂I?10份,溶劑60?85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特征在于,溶劑為乙酸乙酯、2-丁酮、乙酸丁酯、正丙酯、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物。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特征在于,聚丙烯酸酯樹脂、硝酸纖維素、石油樹脂的重量比為15?30:4?8:3?7。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特征在于,聚丙烯酸酯樹脂和溶劑的重量比為15?30:65?80。5.—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石油樹脂置于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a;將硝酸纖維素置于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b;將物料a和物料b混合均勻后得到物料c;將聚丙烯酸酯樹脂和剩余溶劑置于物料c中混合均勻得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6.根據權利要5所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將I?10份石油樹脂置于20?30份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a;將2?10份硝酸纖維素置于20?25份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b;將物料a和物料b混合均勻后得到物料c;將10?35份聚丙烯酸酯樹脂和剩余溶劑置于物料c中混合均勻得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7.—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和染料按重量比為100:1?10混合均勻得到彩色燙布著色層涂料。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丙烯酸酯樹脂10~35份,硝酸纖維素2~10份,石油樹脂1~10份,溶劑60~85份。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涂料的制備方法,將石油樹脂置于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a;將硝酸纖維素置于溶劑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得到物料b;將物料a和物料b混合均勻后得到物料c;將聚丙烯酸酯樹脂和剩余溶劑置于物料c中混合均勻得到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涂料的應用方法。本發明使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生產工藝更加簡化,而且說得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性能上更加優異,不但可用作織物箔離型著色層二合一轉移涂料,也可用作電化鋁轉移涂料。
【IPC分類】C09D101/18, C09D133/04, C09D157/02
【公開號】CN105542601
【申請號】CN201610010528
【發明人】李呈銳, 汪博士, 呂興軍
【申請人】廣東邦固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6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