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原電池的涂布設備和方法
相關申請的相互參照本申請要求于1998年4月10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60/081,400的利益。
關于在全聯邦范圍內發起的研究的聲明不適用發明的背景本發明涉及電化學蓄電池領域,尤其涉及用于向超薄金屬膜上施加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材料、以適用于電化學蓄電池的方法和設備。
電化學蓄電池領域中的發展已研制出了具有電化學單位的蓄電池,它們具有卓越的充、放電特性。這些原電池需要厚度為2-5密耳的、諸如鉛、鎳或金屬合金之類的超薄金屬膜,在該膜上涂有極薄的多層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材料,其厚度約為1-5密耳。
如圖2和3所示的典型的電化學單位包含有約2英寸寬和2-5密耳厚的鉛合金的超薄帶材2。該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材料3系一種包含有氧化鉛、硫酸鈉和其它惰性材料的混合物。該混合物3被施加于金屬帶2的頂表面和底表面上,涂滿帶材2的整個寬度,除了在帶材的兩個表面上留下未被涂布的帶材邊緣4,其寬度接近0.2英寸,以便提供未被涂布的電連接表面。
已開發出了用于將鉛及其它適當的金屬和合金制造成為適用于這些電化學單位的超薄膜形式的多種方法。美國專利5,677,078中揭示了這些超薄帶材的使用。
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材料可以液態的形式施加到金屬帶上,然后再干燥以形成固態涂層。用于涂布超薄金屬膜的多種裝置和方法已被證實不能令人滿意。一種特殊的方法是將水溶液噴射到金屬膜的兩個側面上。由于噴射含有諸如鉛之類的金屬的溶液會給環境造成危害,因而該方法是不適用的。
其它方法是利用向薄膜施加液態溶液的輥設備來涂布薄膜的一個側面,其中該薄膜由一支撐輥所支撐,以防該超薄膜斷裂。采用該支撐輥只能一次涂布薄膜的單個側面,而且還需要中間干燥步驟,因此延長了制造電化學單位所需的時間。采用涂布輥通常還無法提供適用于電連接的干凈邊緣,而須要在施加點上掩蔽該邊緣、或者隨后的清除步驟。
一種用于同時涂布薄膜的兩個側面的方法是將整個薄膜浸入到水溶液中。這種特殊的方法無法提供不被涂布的邊緣,而須要隨后的清除步驟或者用于去除一部分涂料的其它方法。另外,該特殊方法還須要施加到薄膜的兩個側面上的涂料必須是相同的,這在某些應用、例如雙極蓄電池中是不適用的。
提供用于電連接的干凈邊緣對于確保所裝配的蓄電池的性能而言是很重要的。上述步驟、諸如清除和掩蔽步驟已被證實因多種原因而不適用。清除總是不能徹底地去除涂料,而會留下殘渣,這會影響蓄電池的性能。另外,薄膜的拉伸強度較低,因此在清除過程中會被撕裂。
掩蔽是用于遮蓋在涂布過程中不要被涂布的那部分區域的一種處理方式。通常用輥來遮蓋邊緣,同時涂布帶材的其余部分。由于涂料可能會潑濺在掩蔽輥上,因而該輥往往會變得很臟,而且接著會將所潑濺的涂料轉移到應當保持干凈的邊緣部分上,從而削弱了蓄電池的性能。
發明概述在其一個方面中,本發明涉及通過利用作用于金屬帶的單個側面上的涂布桿機構來用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材料涂布薄金屬帶的兩個側面的方法和設備。該方法較佳地通過向自供給盤展開的帶材的一個面進行涂布、改變帶材的運動方向、涂布該帶材的相反側面,并干燥已涂布側面來實施的。已干燥的涂布帶材可卷繞在卷帶盤上。
在較佳實施例中,來自供給盤的帶材首先通過薄帶引導裝置,該引導裝置在帶材的第一側面被涂布之前倒轉該帶材的行進方向。接著,該帶材繞過第二薄帶引導裝置,該引導裝置在帶材的第二側面被涂布、且被涂布帶材被干燥之前再次倒轉該帶材的行進方向。薄帶引導裝置、供給盤和卷帶盤控制帶材的速度和張力,這樣就無須在涂布機構處設置支撐輥。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涂布機構,該機構包括蓄料池、穿過蓄料池中的液態涂料的混合桿以及接收來自混合桿的涂料、并將這些涂料施加至帶材的涂布桿。混合桿沿縱向方向開槽,而涂布桿則沿圓周方向開槽。
附圖簡介
圖1是裝有本發明的一種超薄帶涂布設備的示意圖;圖2是可由圖1所示設備所制得的被涂布超薄帶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3是圖2所示帶材的剖視圖;圖4是圖1所示設備的涂布機構的俯視圖;圖5是圖4所示涂布機構的剖視圖;圖6是圖4所示涂布機構的前視圖;圖7是圖4所示混合桿的正視圖;圖8是圖7所示混合桿的端視圖;圖9是圖4所示涂布桿的正視圖;圖10是圖9所示涂布桿的端視圖;圖11是圖9所示涂布桿輥部(drum)的局部放大圖;以及圖12是用于圖1所示設備的另一種涂布桿和刮刀結構。
較佳實施例的詳述請參閱圖1,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是涂布一種薄鉛箔帶12的兩個側面的涂布方法和設備10,該薄鉛箔帶具有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薄膠層,其密度約為3.5-4克/厘米3,以適用于蓄電池,這在美國專利5,047,300和5,677,078中有所描述,這兩篇專利被在此援引以作參考。該涂布設備10包含有箔供給盤14、第一薄帶(web)引導組件16、第一涂布機構18、第二薄帶引導組件20、第二涂布機構22、干燥組件24和卷帶盤26。整個設備安裝在一垂直基座(未圖示)的一側上。
如圖1所示,供給盤14上卷繞有薄鉛箔帶12,該供給盤可轉動地安裝在垂直基座上。該薄鉛箔帶12自供給盤14展開后,從一張力輥28的下面通過,該張力輥與供給盤14和第一薄帶引導組件16通力協作,以便有助于使箔帶12中的張力恒定。
第一薄帶引導組件16沿著箔帶路線30設置,它通過倒轉箔帶的行進方向、使箔帶12的面向下的第一側面32暴露于第一涂布機構18來改變箔帶12的取向。該薄帶引導組件16,諸如可從威斯康星州Madison的AccuWeb公司獲得的、AccuGlide Ⅱ型060802窄薄帶引導組件,具有可轉動地安裝在一對對置側壁34之間的一對由軟木包裹的輥32和33,其中一根輥33位于另一根輥32的上方。該對側壁34籍由螺釘或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其它方法剛性安裝在安置于設備底座(未圖示)上的一支架(未圖示)上。
具有面向上的第一側面的箔帶12接觸到薄帶引導下方輥32后向上90度變向,接著又觸及上方輥33而向后90度變向,從而倒轉箔帶12原來的行進方向,而使該箔帶的第一側面32面向下。該薄帶引導雙重輥組件16可防止因箔帶12的過度彎曲而發生斷裂。
第一薄帶引導組件16還利用微處理器控制的薄帶引導控制系統(未圖示)、諸如可從威斯康星州Madison的AccuWeb公司獲得的、AccuGlide Ⅲ Micro(微)1000微處理器脈動補償超聲波薄帶引導控制系統,來精確地引導第一涂布組件18上方的箔帶12。該控制系統接收來自如由AccuWeb公司所提供的薄帶引導控制系統和組件的一部分的超聲波邊緣探測器(未圖示)的輸入,以便確定箔帶邊緣,并根據所測得的邊緣,利用致動器使輥32和33在所需方向上移動,從而適當地校準涂布機構18上方的箔帶12。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的情況下,也可采用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其它方法來引導箔帶。
第一涂布機構18沿著箔帶路徑30設置在第一薄帶引導組件16的下游,它用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溶液來涂布箔帶12面向下的側面32。該涂布機構18利用本技術領域中先前未知的方法和設備來涂布箔帶12,以便提供厚度均勻的涂層,該涂層具有自箔帶邊緣向內終止的較好構成的涂層邊緣。雖然涂布機構18如本文中所述的那樣是新穎的,但在不背離本發明目的的情況下,也可采用可涂布箔帶12的、諸如用于涂布帶材的單個側面的、任何涂布設備或方法。
如圖4-6所示,涂布機構18具有底座組件40、混合桿42、涂布桿44和刮刀46。底座組件40具有一底座48,該底座系具有正面50、背面52、頂面54、底面56和兩個側面58的不起反應的材料塊。形成在塊體頂面54中的腔60限定蓄料池的底壁63。籍由螺釘或者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其它手段安裝在底座48的每一個側面58上的對置的不起反應的材料側壁62限定大致平直的蓄料池側壁64。該蓄料池在涂布之前存放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涂料。
蓄料池的底壁63具有供料段66和涂布段68。供料段66向內且向下傾斜而具有一圓形底部70,以便匯集用于供給至旋轉的混合桿42的涂料。弧形的涂布段68設置在供料段66的后上方,它容納可轉動地安裝的涂布桿44,混合桿42向該涂布桿提供涂料。
底座正面50中的埋頭孔72與蓄料池的供料段66相連通。該孔72的埋頭段上刻有螺紋,以便接納涂料供給線上的一配件(未圖示)。該供給線向蓄料池提供涂布過程中所用的涂料。
底座底面56中的清除孔74和75分別與蓄料池的供料段66和涂布段68相連通,以便于清除蓄料池。該孔74和75分別具有用于接納螺紋塞(未圖示)的有螺紋的埋頭段,以便在涂布過程中防止涂料漏出。底座底面56中的四個螺紋安裝孔76接納螺釘,以便將涂布機構18安裝到剛性安置于設備底座的一支架(未圖示)上。
混合桿42可轉動地安裝在涂布機構底座側壁62上,并具有將涂料供給至涂布桿44、且由軸向延伸的軸80所支撐的柱形輥部78。該輥部78大致延伸蓄料池的整個寬度,且極接近于蓄料池供料段66的圓形底部70。
如圖7-8所示,輥部78的外表面具有十二條軸向溝槽82,這些溝槽構成了輥表面中的凹坑(scallop),該凹坑攪動蓄料池中的涂料,并鏟起涂料,將其供給至涂布桿44。
混合桿軸80沿著混合桿42的中心軸線軸向延伸。該軸80的各端延伸至底座組件的其中一個側壁66內,且可轉動地安裝于其中。軸80的一個端部86延伸通過側壁66,并且其上安裝有齒輪88,該齒輪用于與安裝在涂布桿軸92上的相鄰齒輪90相嚙合。
如圖9-11所示,涂布桿44設置在混合桿42的后上方,并容納由混合桿42所供給的涂料。涂料由旋轉的涂布桿44向上供給至在頂上行進的鉛箔12的面向下的側面32。較佳地,箔帶的行進方向與涂布桿44的旋轉方向相反,從而在箔帶12上施加一光滑的厚度均勻的涂層。
涂布桿44具有大致延伸蓄料池的整個寬度、且由軸向延伸的軸92所支撐的輥部94。該涂布桿輥部94向其寬度大致與輥部94相等的箔帶12施加涂層。箔帶12由薄帶引導組件16根據涂布桿輥部44來校準,以便至少留下一側邊緣和自該箔帶邊緣向內的一段不被涂布,從而可與電連接器相連接。倘若箔帶12的寬度大于輥部94,則無論是兩邊緣還是自該箔帶邊緣向內的兩部分均可保持不被涂布。
請參閱圖11,涂布桿輥部94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多條圓周溝槽96。這些圓周溝槽96將由混合桿42所供給的涂料傳送至面向下的箔帶表面上,從而提供厚度基本均勻的涂層。這些溝槽96呈圓周狀,與繞線涂布設備中所發現的螺旋狀不同,以便在自箔帶邊緣向內的箔帶12上提供干凈光滑的涂層邊緣。
較佳地,溝槽96切入到輥表面內,且沿著輥部的長度大致等距離間隔。溝槽的寬度、深度和形狀對施加在箔帶上的涂層厚度有影響。例如,等距離間隔的圓周V形溝槽96切入到輥表面內約0.040英寸,則深度約為0.040英寸的溝槽用于粘度約為2000-12000厘泊的涂料可提供約為0.005英寸厚的涂層。溝槽的V形形成60度角A。
涂布桿軸92沿著涂布桿44的中心軸線98軸向延伸。該軸92的各端100和102延伸至底座組件的其中一個側壁62內,且可轉動地安裝于其中。軸的一個端部100延伸通過側壁62,并且其上安裝有齒輪90,該齒輪用于與安裝在混合桿軸80上的相鄰齒輪88相嚙合。涂布桿軸的相對端部102延伸通過涂布機構底座的相對側壁62,且適于與用于可轉動地驅動涂布桿軸92、且使供料桿軸80反向旋轉的驅動馬達(未圖示)緊密配合。
如圖4-5所示,刮刀46可調節地安裝在涂布機構底座的頂面54上,其一側邊緣108靠近涂布桿44,該刮刀可防止潑濺,并有助于提供厚度均勻的涂層。該刮刀46由不起反應的材料制成,其中形成有一對用于可滑動的調節移動的平行槽104。該刮刀46由穿過槽104的螺釘(未圖示)來安裝。該螺釘可由底座頂面54中的螺孔106所接納。
刮刀邊緣108應當被調節成盡可能地靠近涂布桿44,而不會使涂料堆積在刮刀46上。較佳地,刮刀46被調節成刮刀邊緣108與涂布桿輥部44之間留有0.002-0.004英寸的間隙。
請回到圖1,一旦箔帶12的面向下的第一側面32被涂布后,該箔帶12就會沿著其路線30向第二薄帶引導組件20行進。該第二薄帶引導組件20與第一薄帶引導組件16基本相同。第二薄帶引導組件20通過倒轉箔帶12的行進方向來改變箔帶12的取向,從而使其表面被剛剛涂布的箔帶面向下的第一側面32面向上,而使箔帶的第二側面36面向下而暴露于第二涂布機構22。
第二薄帶引導組件20如上述第一薄帶引導組件16那樣來引導箔帶12越過第二涂布機構22。第二涂布機構18與第一涂布機構18基本相同。箔帶12中的張力由薄帶引導組件16和20、張力輥28和38以及卷盤14和26所保持,從而不再需要施加涂層時位于第一和第二涂布機構18和22處的支撐輥。
采用兩組獨立的涂布機構18和22有利于在箔帶12的第一側面32上的涂層仍未干燥的情況下,可向其第二側面36施加涂層,從而去除了中間干燥步驟。另外,采用兩組獨立的涂布機構18和22可使用戶在箔帶12的第一側面32和第二側面36上施加不同的涂層,以適用于雙極蓄電池等中。
在兩個側面上具有潮濕的涂層的箔帶12繼而通過干燥設備24,以便將涂層中所含的水分減少至大約7-8%。較佳地,干燥設備24由設置在箔帶路線30的上方和下方紅外線加熱件(未圖示)所構成,當被涂布箔帶12沿著箔帶路線30行進時,加熱件對準該箔帶12。紅外線加熱件提供均勻的干燥加熱。
接著,已干燥的被涂布箔帶12在被卷繞到卷帶盤26之前先觸及張力輥38。該張力輥38與第二薄帶引導組件20和卷帶盤26通力協作,從而有助于保持被涂布箔帶中的張力。
上述涂布設備的構件是由在涂布過程中協調各構件的運作的微處理器控制系統(未圖示)所控制的。諸如激光測微計和濕度傳感設備之類的傳感器(未圖示)向用于處理的微處理器提供輸入,以便調節箔帶的行進速度、涂布桿的轉速以及加熱程度等,以符合設定標準。
此外,使涂布桿的停轉可有效地中止向箔帶施加涂料。因此,控制系統允許用戶使涂布機構的涂布桿停轉,以使一部分行進中的箔帶的整個寬度上不會被涂上涂料。
圖12所示的另一種供料涂布桿44和刮刀46的結構系具有輥部110的涂布桿44,該輥部具有形成于輥部表面的中心部分114的圓周溝槽112和自中心部分114軸線延伸至輥部端部118的兩個無槽部分116。開槽中心部分114的輥部外徑大于無槽部分116的外徑,從而在開槽部分114與無槽部分116之間產生直徑差。
刮刀46具有邊緣108,該邊緣具有開設凹槽的中心部分120,以便容納涂布桿輥部110的開槽中心部分114。凹槽部分120的長度略大于輥部110上的開槽部分114的長度,并且其深度略大于兩個輥部114和116的直徑差,從而使得刮刀46的無槽部分122距離涂布輥部110的無槽部分116要比開槽部分116更近些。
開設凹槽的刮刀與局部開槽的涂布桿輥部相結合可精確地調節箔帶上的涂層邊緣。刮刀靠近輥部開槽部分的那個部分提供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光滑的厚度均勻的涂層。刮刀的無槽部分清晰地限定涂布桿的開槽段邊緣處的涂層邊緣,并防止在要保持不被涂布的箔帶邊緣上積聚過多的涂料。
雖然已圖示并描述了本發明目前被認為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對于本技術領域中的那些熟練技術人員一目了然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的情況下,本發明還可有多種變化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一不受支撐的移動帶材的對置取向的第一和第二側面上涂布涂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向所述帶材的所述第一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施加第一涂料;改變所述帶材的所述側面的取向;以及向所述帶材的所述第二側面的至少一部分施加第二涂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在向所述帶材的所述第二側面施加所述第二涂料之后,干燥所述第一和第二涂料。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在干燥所述第一和第二涂料之后,將所述被涂布帶材卷繞到卷帶盤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料和所述第二涂料具有大致相同的成分。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材的所述第一側面最初面向下取向。
6.一種用于在一沿著一路線行進的、不受支撐的帶材對置的第一和第二側面上施加涂料的涂布設備,所述帶材的所述第一側面最初面向下取向,并且所述帶材的所述第二側面最初面向上取向,所述涂布設備包括用于用第一涂料來涂布所述帶材的所述面向下的第一側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涂布機構;用于使所述面向下的第一側面變成面向上,而所述面向上的第二側面變成面向下的引導裝置,所述引導裝置沿著所述帶材路線設置在所述第一涂布機構的下游;以及沿著所述帶材路線設置在所述裝置下游的第二涂布機構,所述第二涂布機構用于用第二涂料來涂布所述帶材的所述面向下的第二側面的至少一部分。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裝置系引導組件,籍此所述帶材從所述引導組件上通過后倒轉其行進方向。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組件具有雙重輥。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沿著所述帶材路線設置在所述第二涂布機構下游的干燥裝置。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料是蓄電池的有效物質。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料是蓄電池的有效物質。
12.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材是金屬質。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是超薄箔材。
14.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材的厚度大約2-5密耳。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選自由鉛、鎳、鉛合金和鎳合金所組成的材料組。
16.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料是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材料。
1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料是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材料。
1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涂料具有大致相同的成分。
1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供給未涂布帶材的帶材供給盤,所述帶材供給盤沿著所述帶材路線設置在所述第一涂布機構的上游。
2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卷繞已涂布帶材的帶材卷繞盤,所述帶材卷繞盤沿著所述帶材路線設置在所述第二涂布機構的下游。
2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引導裝置由微處理器控制系統來控制。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一個或多個傳感器向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個引導裝置的所述微處理器控制系統提供輸入。
23.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涂布機構由微處理器控制系統來控制。
24.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涂布設備,其特征在于,一個或多個傳感器向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個涂布機構的所述微處理器控制系統提供輸入。
25.一種用于用涂料來涂布一不受支撐的帶材的一個側面的涂布機構,所述涂布機構包括具有正面和背面的底座;具有形成在所述底座內的底壁的蓄料池;朝著所述蓄料池的所述底壁可轉動地安裝的混合桿;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混合桿的后上方的涂布桿;以及靠近所述涂布桿安裝的刮刀。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料池具有供料段和涂布段,所述混合桿設置在所述供料段內,所述涂布段則容納所述涂布桿。
27.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用于將涂料供給至所述蓄料池的供給線。
28.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與所述蓄料池相連通的至少一個清除孔。
29.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桿具有大致延伸所述蓄料池的整個寬度的輥部。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輥部上形成有諸軸向溝槽,以便攪動所述蓄料池中的所述涂料。
31.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桿具有大致延伸所述蓄料池的整個寬度的輥部。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輥部具有構成其上的開槽部分的諸圓周溝槽,以便將所述涂料傳送至所述帶材。
33.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溝槽呈V形。
34.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槽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相鄰的無槽部分。
35.如權利要求34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槽部分的輥部的外徑大于所述無槽部分的外徑。
3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桿和所述涂布桿反向旋轉。
37.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材的行進方向與所述涂布桿的旋轉方向相反。
38.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可調節地安裝在所述底座上。
39.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限定所述刮刀的一側邊緣與所述涂布桿之間的間隙。
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大約0.003英寸。
41.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開設凹槽。
42.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不會與所述涂料起反應的材料所制成。
43.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桿由不會與所述涂料起反應的材料所制成。
44.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桿由不會與所述涂料起反應的材料所制成。
45.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由不會與所述涂料起反應的材料所制成。
4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材是金屬質。
47.如權利要求46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是超薄箔材。
48.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涂布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箔材的厚度大約2-5密耳。
全文摘要
通過利用作用于金屬帶的單個側面上的涂布桿機構(18)來用電化學方法起作用的材料涂布薄金屬帶(12)的兩個側面的方法和設備。該方法較佳地通過向自供給盤(14)展開的帶材的一個面進行涂布、改變帶材的取向、涂布該帶材的相對側面,并干燥(24)已涂布的兩個側面來實施的。已干燥的涂布帶材可卷繞在卷帶盤上。在較佳實施例中,來自供給盤的帶材首先通過薄帶引導裝置(16),該引導裝置在帶材的第一側面被涂布之前倒轉該帶材的行進方向。接著,該帶材繞過第二薄帶引導裝置(20),該引導裝置在帶材的第二側面被涂布、且被涂布帶材被干燥之前再次倒轉該帶材的行進方向。
文檔編號B05D1/36GK1315060SQ98814269
公開日2001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1998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1998年10月23日
發明者J·P·丁克爾曼 申請人:約翰遜控制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