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霧防水滴劑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用為主的聚乙烯膜防霧防水滴劑的生產方法和產品。
使用時的聚乙烯膜的表面,常易附著或凝集水霧、水滴,降低了透明度,或造成光的表面反身不均,降低了使用價值。如在農用的種植等作溫室時,水霧滴的形成,透明度的降低使日光通量減少,影響作物生長和產量;作種子保存和水果保鮮時,水滴會使種子和水果霉變受損,等等。因此,至今人們已采用了多種方法來解決,如導電加熱散霧法、涂疏水性物質去霧法、加濕潤性防水霧劑等,它們殊途而同歸,效果各有千秋。日本公開特許公極平5-331454和平3-146586分別公開了久保田等先生的“防水霧劑”和神原敏之等先生的“防水霧水滴性組成物”專利技術,以生產出一種含有烷基糖甙或一種糖甙衍生物聚含體,噴或涂布于膜的表面來達到防霧效果的。其中的“防水霧劑”除以烷基糖甙為主外,還添加有造膜助劑、表面活性劑、溶劑、堿化劑、香料、顏料、殺菌防腐劑等,原料成本較高,有悖于我國的支農物資薄利原則;而神原敏之的“防水霧防水滴性組成物”,是以糖甙衍生物聚合體的形式涂布于膜的表面來應用的,對該聚合體的聚合反應有較多的反應條件,如若采用溶液聚合,又需有引發劑存在時,則要考慮其可溶性、原料的和化合物的溶解性都要考慮,要認真選擇;得到的糖甙衍生物需SO2凝膠層析法精制;其有效成份需交聯劑交聯;為增加被膜的耐磨性和耐候性需添加硬化觸媒、膠狀SiO2、硅烷偶合劑等;為溶解和分散反應物還需加溶劑。工序多、原料雜、成本高,也是我國支農物資所難接受的。
尚需一提的是CN1072425A公開了尹興濤先生的申請號為91107921.1的“防霧滴劑及其制備方法”技術,也是作為一種助劑添加在塑料農膜中起防霧防水滴作用的。它是用兩種以上脂肪酸表面活性劑交聯復合,再以吸附劑吸附處理來實現,是原料成分、反應條件、防霧機理與本申請均異的一種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出一種選用原材料少、工序簡單、成本低廉,符合于我國目前對支農物資優質低利要求的高分子膜防霧防水滴劑,以減少膜上霧滴,增加日光透過量,改善作物長勢、提高作物產量,也可使受保存的種子、水果不易霉變的一種全新的防霧防水滴劑。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來實現整個生產過程可分三道主要工序完成,即主劑生產、輔劑生產、兩者復配。(A)主劑生產120-180重量份烷基胺類化合物、40-60重量份環氧乙烷在反應釜中加熱150-180℃、充氮、壓力為0.2Mpa、攪拌約4小時,生成聚氧乙烯醚胺類化合物,即為主劑。(B)輔劑生產100-280重量份多元醇、130-180重量份脂肪酸、0.5-3重量份有機酸作催化劑,在反應釜內加熱150-170℃,攪拌和抽真空約4小時,生成脂肪酸多元醇酯,即為輔劑。(C)防霧防水滴劑復配170-230重量份主劑、40-70重量份輔劑、400-600重量份甘油脂,加熱約100℃熔化,經攪拌、冷卻、切片、包裝后即為成品。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通過如下措施來完善在主劑生產中,烷基胺類化合物與環氧乙烷反應時,物質的量之比是一比一,故各加入量應以此比例設定。在輔劑生產中,選用脂肪酸以碳原子數大于14的為好,選用的有機酸以碳原子少、尤其是芳香酸為好。
附圖
為本發明生產工藝流程圖。
本發明下面將結合實施例予以詳述應用中的各種原料均可市售獲得。主劑生產原料中的烷基胺類化合物,烷基碳鏈的長短要求不嚴,烷基的伯、仲、叔、季胺化合物均可。輔劑生產原料中的多元醇可選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三醇、聚丙三醇、山梨醇等一種或幾種。脂肪酸可以是甲酸、醋酸、庚酸、癸酸、油酸、十八酸、三十酸等等,但以碳原子數大于14的為好。作催化劑用的有機酸可以是醋酸、油酸、苯磺酸等等,但以碳鏈短、尤其是芳香酸為好。在復配中應用的甘油脂,可以是由甘油與碳鏈不等的各有機酸結合生成的均可,只要能使主劑和輔劑起協同作用的都可采用。主劑在塑料膜中有增加防霧防水滴持久性作用,輔劑有增加防霧防水滴前期效果的作用。
下表為十三項實施例原料重量份配比一覽表。現以實施例1為例,詳述如下(A)主劑生產由126份十三烷基叔胺、60份環氧乙烷,在反應釜內加熱150-180℃、充氮氣、壓力為0.2Mpa、攪拌約4小時,反應成聚氧乙烯醚胺類化合物。再從反應釜中取出備用,即完成了主劑生產。(B)輔劑生產由275份山梨醇、133份癸酸、3份醋酸作催化劑,在反應釜中加熱150-170℃,攪拌和抽真空約4小時,反應成脂肪酸多元醇,取出備用,即完成了輔劑生產。(C)復配生產由225份主劑、44份輔劑、500份醋酸甘油脂,加熱約100℃熔化,經攪拌、冷卻、切片、包裝后即完成了本防霧防水滴劑的產品生產。將此產品提供給聚乙烯膜生產廠家作助劑,從而生產出具有防霧防水滴功能的塑料大棚膜。其余各實施例如上做法同,具體原料及配比照表。
表中,實施例1-7是各大類原料中任選一種的配比情況,實施例8-13是各大類原料中選兩種、三種搭配后的配比情況,這說明在各大類范圍內,具體選何種原料的要求不甚嚴格。從原料的易選、成本低廉、工序簡單、效果良好的原則出發,實施例8-13應慎用。以大類中單一原料搭配為特色的實施例1-7,究竟選何一例最佳,這應因地制宜,以原料易得、成本低、效果好的原則自選。從杭州地區的實際出發我們選用實施例3、7為優選方案。這兩方案中,主劑生產時烷基胺類化合物與環氧乙烷兩種原料在反應時,物質的量之比是近似一比一的;在輔劑生產中,選用的脂肪酸的碳原子大于14,選用的有機酸是芳香酸。
本發明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工序簡單,符合支農物資低成本的國情要求,添加有本防霧防水滴劑的塑料大棚膜,透光度好、保溫性強,對作業長勢、產量均有良好效果,使種子和水果的保鮮霉變損失小。是大棚農業、保鮮業的有效促進劑。
各實施例原料重量份配比一覽表
權利要求
1.一種防霧防水滴劑及其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劑經主劑、輔劑的生產,再將主劑和輔劑復配而成,(A)主劑生產由120-180重量份的烷基胺類化合物、40-60重量份的環氧乙烷在反應釜內加熱150-180℃、充氮、壓力為0.2Mpa、攪拌約4小時,反應生成聚氧乙烯醚胺類化合物,即為主劑;(B)輔劑生產由100-280重量份多元醇、130-180重量份脂肪酸、0.5-3重量份有機酸作催化劑,在反應釜中加熱150-170℃、攪拌和抽真空約4小時,反應生成脂肪酸多元醇酯,即為輔劑;(C)防霧防水滴劑的復配生產由170-230重量份主劑、40-70重量份輔劑、400-600重量份甘油脂,加熱約100℃熔化,經攪拌、冷卻、切片、包裝后即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主劑生產中,烷基胺類化合物與環氧乙烷兩種原料在反應時,物質的量之比是1∶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輔劑生產中,選用的脂肪酸以碳原子數大于14的脂肪酸為好;選用的有機酸以碳原子少的、尤其是芳香酸為好。
全文摘要
一種防霧防水滴劑及其生產方法,由烷基胺類化合物與環氧乙烷在充氮、加熱、加壓、攪拌下生成聚氧乙烯醚胺類化合物作為主劑。由多元醇、脂肪酸、有機酸作催化劑,在加熱、攪拌、抽真空下生成脂肪酸多元醇酯作為輔劑。再將主劑、輔劑、甘油脂加熱熔化、攪拌復配后冷卻、切片、包裝而成。本劑可作聚乙烯等膜生產的助劑,從而使該膜作溫室大棚膜進行作物栽培或作種子、水果保鮮袋時,防霧防水滴時效在120天以上,透光性好,有效增產和防果子霉變,是一種質優價廉的理想產品。
文檔編號C09K3/18GK1152603SQ96112389
公開日1997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1996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1996年10月19日
發明者馬建華, 姚國華 申請人:浙江省臨安縣助劑化工總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