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離心式電動揚霧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是一種便攜式、多用途,通過霧化盤離心噴灑各種不同液體的新型全自動揚霧器。
目前在揚霧器的技術領域中,普遍使用的便攜式噴霧器其動力依靠人手壓動杠桿,實現液體的噴射,其噴射裝置均為多孔蓮噴頭。這種揚霧器裝置存有液體泄漏的嚴重問題,常常造成操作者中毒,危及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是手工操作,故而勞動強度大、工效低,又不能自動噴灑,且噴灑范圍又小。對于某些裝有動力源的自動噴霧裝置又由于其結構繁雜、體積大而且重,攜帶困難,造價又昂貴,一般農戶不愿使用。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人在自己原“電動噴霧器”(專利號87208454)基礎上又研制一種新型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種結構新穎、性能先進、效率高、功能齊全、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價格低廉的新型離心式電動揚霧器,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本實用新型采用單筒式、雙筒式或多筒式組合結構形成不同功能的揚霧器。它通過揚霧盤中微型電機工作,使霧化盤旋轉經離心力將液體噴灑至所需要的地方。所以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新型離心式電動揚霧器。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由揚霧器體和揚霧器兩部分組成;揚霧器體中具有承載箱、貯液筒、蓄電池。揚霧器中具有支撐桿、噴液管、旋轉軸、霧化盤、聯軸器、支架、電機。揚霧器體和揚霧器通過輸液管、電源線相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揚霧器體中的承載箱上裝有的貯液筒可以是一個、兩個或者多個;從而形成單筒式結構、雙筒式結構或者多筒式結構。當為單筒式結構或雙筒式結構時,在承載箱上裝有一對背帶由人體承載,當為多筒式結構時可由動力車或畜力車及畜力承載。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揚霧器體中的承載箱上具有雙層箱格體,在箱格體內分別放有附著劑瓶和蓄電池。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在貯液筒的上部裝有壓力表、氣閥、注水口。當兩個以上貯液筒聯用時,在每兩個貯液筒之間均裝有連通氣管和連通水管,使相鄰的兩個貯液筒相連通。連通氣管安裝于貯液筒的上部,連通水管安裝于貯液筒的下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揚霧盤中的電機為微型電機;霧化盤可單個或多個成組,安裝于旋轉軸上面。多個成組安裝的霧化盤分為等直徑或變直徑兩種,當為變直徑時,其相鄰霧化盤的直徑漸次變化形成倒塔形狀。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機、旋轉軸、噴液管均安裝在支架上。支架分為單支撐、雙支撐和定向支撐三種形式。當為單支撐和雙支撐時支架為桿件連接,四周敞開,可使液體沿周邊噴射。當為定向支撐時,支架下端的殼體為半封閉體,故而可通過半封閉體進行液體阻擋,使通過安裝在把手和中間隔板中的噴射管噴射到霧化盤上的液體向前方定向噴灑。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聯軸器由兩個外表面呈半圓形、內表面具有矩形長通孔的上、下壓板和螺栓、螺母所組成。通過聯軸器將電機的輸出軸和旋轉軸接起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撐桿同支架、噴液管相連接。支撐桿內部中空,裝有輸液管、附著劑輸送管、電源線。在支撐桿的上面裝有輸液開關和電源開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撐桿上端橫向裝有左、右橫桿,支撐桿的下端同轉軸套相連接,通過轉軸套繞固定在承載箱上轉軸的轉動使支撐桿處于不同的空間位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左、右橫桿可繞活動鉸轉動,在支撐桿和左、右橫桿中間裝有斜拉桿;在承載箱和支撐桿中間裝有可伸縮的牽拉桿。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可分為大型和小型兩種,大型揚霧器的噴幅面可達6~7米,超過聯合收割機作業面積,其工效宛如小型飛機噴灑,它又可克服飛機作業時難以克服的困難(如氣候條件等),并且其費用僅為飛機噴灑的1%,而工作效率可達手壓噴霧器的70~90倍。對于小型揚霧器,其適用范圍更加廣泛,由于可通過人體自身攜帶,所以使用更加靈活方便,可在各種環境中使用;并且其霧化程度好、噴幅面大、節時、省力、費用又低,故而將具有廣闊的前途。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新穎、性能先進、效率高、功能齊全、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價格低廉等特點。采用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前噴、左右噴或后噴。由于貯液筒采取全封閉,故而藥液不外漏,使操作者不受藥液污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并且使用效率高。故而本實用新型可適用于農業、林業、建筑業或其它有關工業的各種液體噴灑,如藥液、灰漿、涂料、清水和根外施肥等。本實用新型的廣泛采用必將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實用新型共有五張附圖,其中附
圖1是雙筒離心式電動揚霧器的總體結構圖。
附圖2是單筒離心式電動揚霧器的揚霧器體結構圖。
附圖3是框架支撐倒塔式揚霧盤結構圖。
附圖4是定向噴霧的揚霧盤結構圖。
附圖5是雙筒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后噴式結構圖。
圖中1、壓力表2、連通氣管3、背帶4、氣閥5、注水口6、附著劑瓶7、貯液筒8、蓄電池9、連通水管10、承載箱11、輸液管12、支撐桿13、輸液開關14、電源開關15、噴液管16、旋轉軸17、霧化盤18、聯軸器19、支架20、電機21、附著劑輸送管22、電源線23、上壓板24、螺栓25、下壓板26、螺母27、擋板28、中間隔板29、把手30殼體31、揚霧盤32、左橫桿33、右橫桿34、斜拉桿35、牽拉桿36、轉軸套37、活動鉸38、轉軸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如附
圖1所示,其結構由揚霧器體和揚霧盤兩大部分組成。揚霧器體主要由兩個貯液筒(7)、承載箱(10)、蓄電池(8)、附著劑瓶(6)所組成。貯液筒(7)安裝在承載箱(10)前面的兩側,在承載箱(10)的中間具有兩個格體箱,在上層格體箱中裝有附著劑瓶(6),在下層格體箱中裝有蓄電池(8),在承載箱(10)的后面安裝著兩根背帶(3)。在左側貯液筒(7)的上端部裝有注水口(5)、在注水口(5)的密封蓋上裝有氣閥(4);在右側貯液筒(7)的上面安裝著壓力表(1)。左、右兩個貯液筒(7)通過安裝在其上部的一根連通氣管(2)將兩筒內注入的壓縮空氣相通,保持兩筒的壓力相同;左、右兩個貯液筒(7)通過安裝在其下部的一根連通水管(9)保持兩筒的液位平衡。在附著劑瓶(6)的上端裝有附著劑輸送管(21);在蓄電池(8)的上端裝有電源線(22);在右側的貯液筒(7)的下端裝有輸液管(11),輸液管(11)為軟管,揚霧盤主要由支撐桿(12)、噴液管(15)、霧化盤(17)、支架(19)、電機(20)所組成。電機(20)為微型電機安裝在支架(19)上面,其電機輸出軸通過聯軸器(18)與旋轉軸(16)相連接。在旋轉軸(16)上面順次安裝一組10個霧化盤(17),這種霧化盤為厚0.5mm、直徑95mm的離心圓盤,可采用塑料或尼龍材質制成。在霧化盤(17)的側面裝有噴液管(15),其主管與支架(19)相連接,在主管上具有同霧化盤(17)相同數量的小噴液管,其噴咀對著霧化盤(17)中心;當噴液管(15)噴射的液體噴射在霧化盤(17)上時,由于電機(20)帶動霧化盤(17)高速旋轉,使液體通過霧化盤(17)的離心力實現液體的全方位噴灑。附著劑瓶(6)裝有帶油性液體,以1%的量隨輸送管流出與藥液混合使藥液在所噴作物面上長時停留。附著劑輸送管(21)、電源線(22)、輸液管(11)均安裝在支撐桿(12)的空腔內。支撐桿(12)同支架(19)和噴液管(15)相連接。輸液管(11)和附著劑輸送管(21)與噴液管(15)相通,并通過安裝在支撐桿(12)上的輸液開關(13)控制其開、閉。電源線(22)同電機(20)相連接,并通過安裝在支撐桿(12)上的電源開關(14)控制電機(20)的工作或停止。
附圖2所示的結構為單筒式,在承載箱(10)的中間安裝有一個貯液筒(7),在承載箱(10)的一側具有上、下兩個格體箱,用于安放蓄電池(8)和附著劑瓶(6)。附著劑的使用根據需要而定,也可以不安放附著劑瓶(6)。承載箱(10)的另一側也是空格箱體,可以安放輸液管(11)等物。在貯液筒(7)的上端具有注水口(5)用于注裝液體之用,在密封蓋上的氣閥(4)可利用其給液體加壓,通過安裝在貯液筒(7)上的壓力表(1)顯示加壓的數值。
附圖3所示為框架支撐倒塔式揚霧盤結構圖。其支架(19)由四根桿件連接而成,故具有較強的剛度和穩定性,電機(20)及旋轉軸(16)均安裝在支架(19)上面。在旋轉軸(16)上順次安裝一組10個霧化盤(17),霧化盤(17)的直經依次變化,距離電機軸最近處為最大直經,距離電機軸最遠處為最小直經,從而形成倒塔形。聯軸器(18)采用一種新的結構形式,即利用兩個外表面呈半圓形、內表面具有矩形長通孔的上、下壓板(23、25)將電機(20)的輸出軸和旋轉軸(16)連接起來,并利用螺栓(24)和螺母(26)緊固。或采用一外園內成矩形的管套接在電機軸方頭和旋轉軸方頭上,即可代動轉軸旋轉;亦可采用一種特制長軸電機,將10個霧化盤直接安裝在電機軸上。
附圖4所示結構為可定向噴霧的揚霧盤結構圖。其特點在于在支架(19)下端具有一個半封閉的殼體(30),殼體(30)呈長半圓形,在殼體(30)內具有一組中間隔板(28),其數量同霧化盤(17)的數量相同。在中間隔板(28)內均裝有細小的分支噴射管(15)。在殼體(30)的下端裝有把手(29),以用于掌握噴射方向和角度,主噴射管(15)安裝在把手(29)體內并與中間隔板(28)內的分支噴射管(15)相通。這樣就使噴射管(15)噴射到霧化盤(17)上的液體只能向前方定向噴灑。
附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即雙筒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后噴式結構圖。其特點在于揚霧器體和揚霧盤(31)為一體式結構。揚霧器體具有兩個貯液筒(7)故為雙筒式結構。在承載箱(10)上安裝兩條背帶(3)可由人體攜帶本實用新型實施工作。在支撐桿(12)的下端焊有轉軸套(36),從而可使支撐桿(12)在0~180°范圍內轉動。在支撐桿(12)的頂端鉸接的連有左橫桿(32)和右橫桿(33),左、右橫桿(32、33)均可繞其活動鉸(37)轉動,其轉動范圍0~90°。在左橫桿(32)和支撐桿(12)中間連接著可活動的斜拉桿(34),在右橫桿(33)和支撐桿(12)中間連接著可活動的斜拉桿(34)。在支撐桿(12)和固定在承載箱(10)的轉軸(38)中連接著可伸縮的牽拉桿(35),牽拉桿(35)可圍繞著轉軸(38)轉動。在左橫桿(32)和右橫桿(33)上安裝一組揚霧盤(31),其數量可以為2個、3個或者3個以上,具體數量可根據需要而定。上述結構的實施例主要用于后噴,根據需要亦可改作前噴。由于支架固定在承載箱體上,并且支架設計成具有可高、低調整和可折疊收縮的可控支架,故而調正方便,使用可靠。為了便于觀察后噴的效果,在承載箱體上可安裝一架反光鏡。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根據不同工作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結構方式,如需要多個貯液筒聯用時,則可利用人力車、畜力車、畜力或動力車載裝實施噴灑。噴灑農藥時,為防止操作者皮膚感染或因呼吸中毒,除穿防毒衣服外,可配戴空氣過濾器。
權利要求1.一種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由揚霧器體和揚霧盤兩部分組成;揚霧器體中具有承載箱(10)、貯液筒(7)、蓄電池(8);揚霧盤中具有支撐桿(12)、噴液管(15)、旋轉軸(16)、霧化盤(17)、聯軸器(18)、支架(19)、電機(20);揚霧器體和揚霧盤通過輸液管(11)、電源線(22)、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揚霧器體中的承載箱(10)上裝有的貯液筒(7)可以是一個、兩個或者多個;從而形成單筒式結構、雙筒式結構或者多筒式結構;當為單筒式結構或雙筒式結構時,在承載箱(10)上裝有一對背帶(3)由人體承載,當為多筒式結構時可由動力車或畜力車及畜力承載。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揚霧器體中的承載箱(10)上具有雙層箱隔體,在箱隔體內分別放有附著劑瓶(6)和蓄電池(8)。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貯液筒(7)的上部裝有壓力表(1)、氣閥(4)、注水口(5);當兩個以上貯液筒(7)聯用時,在每兩個貯液筒(7)之間均裝有連通氣管(2)和連通水管(9),使相鄰的兩個貯液筒(7)相連通;通氣管(2)安裝于貯液筒(7)的上部,連通水管(9)安裝于貯液筒(7)的下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揚霧盤中的電機(20)為微型電機;霧化盤(7)可單個或多個成組的安裝于旋轉軸(16)上面;多個成組安裝的霧化盤(17)分為等直徑或變直徑兩種,當為變直徑時,其相鄰霧化盤的直徑漸次變化形成倒塔形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電機(20)、旋轉軸(16)、噴液管(15)均安裝在支架(19)上;支架(19)分為單支撐、雙支撐和定向支撐三種形式;當為單支撐和雙支撐時支架(19)為桿件連接,四周敞開,可使液體沿周邊噴射;當為定向支撐時,支架(19)下端的殼體(30)為半封閉體,故而可通過半封閉殼體(30)進行液體阻擋,使通過安裝在把手(29)和中間隔板(28)中的噴射管(15)噴射到霧化盤(17)上的液體向前方定向噴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聯軸器(18)由兩個外表面呈半圓形,內表面具有矩形長通孔的上、下壓板(23、25)和螺栓(24)、螺母(26)所組成;通過聯軸器(18)將電機(20)的輸出軸和旋轉軸(16)連接起來。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支撐桿(12)同支架(19)、噴液管(15)相連接;支撐桿(12)內部中空,可裝有輸液管(11)、附著劑輸送管(21)、電源線(22);在支撐桿(12)的上面裝有輸液開關(13)和電源開關(14)。
9.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支撐桿(12)上端橫向裝有左、右橫桿(32、33),支撐桿(12)的下端同轉軸套(36)相連接,通過轉軸套(36)繞固定在承載箱(10)上轉軸(38)的轉動使支撐桿(12)處于不同的空間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其特征在于左、右橫桿(32、33)可繞活動鉸(37)轉動;在支撐桿(12)和左、右橫桿(32、33)中間裝有斜拉桿(34);在承載箱(10)和支撐桿(12)中間裝有可伸縮或可折疊的牽拉桿(3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離心式電動揚霧器,是一種便攜式、多用途,可通過霧化盤離心噴灑各種不同液體的新型全自動揚霧器。其結構由揚霧器體和揚霧盤兩部分構成。揚霧器體是由承載體、蓄電池、貯液筒及背帶等組成;揚霧盤是由支撐桿、微型電機、噴液管及霧化盤等組成。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新穎、性能先進、功能齊全、操作簡便、使用可靠、安全性好、價格低廉、工效高等特點。可廣泛適用于農業、林業、工業建筑業、環保等方面。
文檔編號B05B3/02GK2136075SQ9223199
公開日1993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1992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1992年8月28日
發明者楊文佳 申請人:楊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