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噴霧式點膠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噴霧式點膠閥,包括閥體和固接在閥體上的安裝板、壓蓋、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進膠裝置、噴嘴旋蓋和設于噴嘴旋蓋內的噴嘴,所述閥體的上端連接有壓蓋,閥體的下端連接有噴嘴旋蓋,所述閥體內設有氣缸,所述氣缸的內腔滑動連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固接有第一彈簧和撞針,所述第一彈簧位于活塞與壓蓋之間,所述撞針的下端依次穿過氣缸和閥體至噴嘴中,所述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和進膠裝置分別與閥體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對產品的噴霧式點膠,生產效率高,膠量噴涂均勻,無拉絲等現象,有效提高點膠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噴霧式點膠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點膠閥,尤其涉及一種噴霧式點膠閥。
【背景技術】
[0002]電子產品表面封裝技術,是將半導體芯片交接貼裝在印刷線路板上,芯片與基板的電氣連接用引線縫合方法實現,并用樹脂覆蓋以確保可靠性。隨著我國電子封裝產業的興起,封裝行業對電子產品封裝的點膠機需求越來越大,要求精度和效率也越來越高,點膠閥是點膠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影響了點膠機的精度和效率。現有點膠閥采用的結構是計量式的,點膠時需要上下移動,速度慢,生產效率低,且容易出現拉絲現象,影響產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噴霧式點膠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噴霧式點膠閥,包括閥體和固接在閥體上的安裝板、壓蓋、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進膠裝置、噴嘴旋蓋和設于噴嘴旋蓋內的噴嘴,所述閥體的上端連接有壓蓋,閥體的下端連接有噴嘴旋蓋,所述閥體內設有氣缸,所述氣缸的內腔滑動連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固接有第一彈簧和撞針,所述第一彈簧位于活塞與壓蓋之間,所述撞針的下端依次穿過氣缸和閥體至噴嘴中,所述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和進膠裝置分別與閥體相連接;所述進膠裝置包括進膠孔接頭和設于閥體內的倒L形進膠通道,所述進膠通道的一端與進膠孔接頭連通,進膠通道的另一端與噴嘴連通;所述第一進氣裝置包括第一進氣孔接頭、設于閥體內的倒L形第一進氣通道和設于噴嘴旋蓋內的回形槽,所述第一進氣通道的一端與第一進氣孔接頭連通,第一進氣通道的另一端與回形槽連通,所述回形槽位于噴嘴的上方且與噴嘴相連通;所述第二進氣裝置包括第二進氣孔接頭和設于閥體內的L形第二進氣通道,所述第二進氣通道的一端與第二進氣孔接頭連通,第二進氣通道的另一端與氣缸的內腔連通,所述第二進氣通道位于活塞的下方,所述壓蓋上設有與氣缸內腔相通的排氣孔。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撞針上設有膠量調節裝置,所述膠量調節裝置包括設于壓蓋下端的刻度環,所述壓蓋與閥體螺紋連接,所述壓蓋和活塞之間固接有依次相連的限位螺釘、第二彈簧和兩個鎖緊螺母,所述撞針的上端穿過兩個鎖緊螺母至第二彈黃內。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第一密封圈、螺塞、第二密封圈和墊片,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活塞和氣缸的內腔壁之間,所述撞針穿過氣缸時依次通過螺塞、第二密封圈和墊片進行密封。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所述第一進氣裝置和第二進氣裝置的進氣以及進膠裝置的進膠均由電磁閥控制。
[0008]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壓蓋、噴嘴、閥體內第一彈簧、撞針、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和進膠裝置相結合的結構設計,通氣后即可實現對產品的噴霧式點膠,生產效率高,膠量噴涂均勻,無拉絲等現象,有效提高點膠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圖1中膠體流通的軸測剖視圖;
[0011]圖3為圖1中氣路流通的軸側剖視圖;
[0012]圖中所示:1、安裝板,2、閥體,3、壓蓋,4、刻度環,5、噴嘴旋蓋,6、進膠孔接頭,7、活塞,8、進膠通道,9、第一彈簧,10、第二彈簧,11、限位螺釘,12、鎖緊螺母,13、第一密封圈,14、螺塞,15、第二密封圈,16、墊片,17、氣缸,18、第一進氣孔接頭,19、第一進氣通道,20、回形槽,21、撞針,22、噴嘴,23、第二進氣孔接頭,24、第二進氣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圖1、圖2和圖3,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4]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噴霧式點膠閥,包括閥體2和固接在閥體上的安裝板1、壓蓋3、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進膠裝置、噴嘴旋蓋5和設于噴嘴旋蓋內的噴嘴22,閥體2的上端連接有壓蓋3,閥體2的下端連接有噴嘴旋蓋5,閥體2內設有氣缸17,氣缸17的內腔滑動連接有活塞7,活塞7上固接有第一彈簧9和撞針21,第一彈簧9位于活塞7與壓蓋3之間,撞針21的下端依次穿過氣缸17和閥體2至噴嘴22中,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和進膠裝置分別與閥體2相連接。
[0015]進膠裝置包括進膠孔接頭6和設于閥體2內的倒L形進膠通道8,進膠通道8的一端與進膠孔接頭6連通,進膠通道8的另一端與噴嘴22連通;第一進氣裝置包括第一進氣孔接頭18、設于閥體2內的倒L形第一進氣通道19和設于噴嘴旋蓋內的回形槽20或迷宮形槽,第一進氣通道19的一端與第一進氣孔接頭18連通,第一進氣通道19的另一端與回形槽20連通,回形槽20位于噴嘴22的上方且與噴嘴相連通;第二進氣裝置包括第二進氣孔接頭23和設于閥體內的L形第二進氣通道24,第二進氣通道24的一端與第二進氣孔接頭23連通,第二進氣通道24的另一端與氣缸17的內腔連通,第二進氣通道24位于活塞7的下方,壓蓋3上設有與氣缸內腔相通的排氣孔,便于氣缸內氣體的流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確保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穩定。
[0016]撞針21上設有膠量調節裝置,膠量調節裝置包括設于壓蓋3下端的刻度環4,壓蓋3與閥體2螺紋連接,壓蓋3和活塞7之間固接有依次相連的限位螺釘11、第二彈簧10和兩個鎖緊螺母12,撞針21的上端穿過兩個鎖緊螺母12至第二彈簧10內。壓蓋與閥體采用螺紋連接,便于拆卸和清洗,且通過調整壓蓋的旋進形程,可以調節撞針與噴嘴之間的間隙,以此調節膠體的噴涂量,旋進行程大時,噴涂量小,旋進行程小時,噴涂量大。第二彈簧的設計還可以對撞針的上升起到緩沖作用,避免撞針直接撞擊到限位螺釘上,造成損傷而減少使用壽命和使用精度。
[0017]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第一密封圈13、螺塞14、第二密封圈15和墊片16,第一密封圈13位于活塞7和氣缸17的內腔壁之間,撞針21穿過氣缸時依次通過螺塞14、第二密封圈15和墊片16進行密封,第一進氣裝置和第二進氣裝置的進氣以及進膠裝置的進膠均由電磁閥控制。
[0018]本實用新型通過安裝板I安裝到點膠機中,在使用時,膠體從進膠裝置進入噴嘴22,第二進氣通道24通氣后,活塞7在氣體壓力作用下帶動第一彈簧9壓縮,撞針21提起,撞針21和噴嘴7之間形成間隙,膠體可從此間隙流出,膠體懸掛于噴嘴7底部,第一進氣通道19通氣,氣體從回形槽20進入噴嘴7,使懸掛于噴嘴7底部的液體以霧狀形式噴出,第二進氣通道24無氣體進入時,第一彈簧9復位,撞針21與噴嘴7形成密封空間,至此完成一次動作,如此往復循環,完成對產品的噴霧式點膠。
[0019]本實用新型采用非接觸式噴膠,可以避免芯片的損傷,生產效率高,膠體噴涂均勻不反彈,噴涂量可調節,便于拆卸和清洗,有效提高產品質量。
【權利要求】
1.一種噴霧式點膠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2)和固接在閥體上的安裝板(I)、壓蓋(3)、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進膠裝置、噴嘴旋蓋(5)和設于噴嘴旋蓋內的噴嘴(22),所述閥體(2)的上端連接有壓蓋(3),閥體(2)的下端連接有噴嘴旋蓋(5),所述閥體(2)內設有氣缸(17),所述氣缸(17)的內腔滑動連接有活塞(7),所述活塞(7)上固接有第一彈簧(9)和撞針(21),所述第一彈簧(9)位于活塞(7)與壓蓋(3)之間,所述撞針(21)的下端依次穿過氣缸(17)和閥體(2)至噴嘴(22)中,所述第一進氣裝置、第二進氣裝置和進膠裝置分別與閥體(2)相連接;所述進膠裝置包括進膠孔接頭(6)和設于閥體(2)內的倒L形進膠通道(8 ),所述進膠通道(8 )的一端與進膠孔接頭(6 )連通,進膠通道(8 )的另一端與噴嘴(22)連通;所述第一進氣裝置包括第一進氣孔接頭(18)、設于閥體(2)內的倒L形第一進氣通道(19)和設于噴嘴旋蓋內的回形槽(20),所述第一進氣通道(19)的一端與第一進氣孔接頭(18)連通,第一進氣通道(19)的另一端與回形槽(20)連通,所述回形槽(20)位于噴嘴(22)的上方且與噴嘴相連通;所述第二進氣裝置包括第二進氣孔接頭(23)和設于閥體內的L形第二進氣通道(24),所述第二進氣通道(24)的一端與第二進氣孔接頭(23)連通,第二進氣通道(24)的另一端與氣缸(17)的內腔連通,所述第二進氣通道(24)位于活塞(7)的下方,所述壓蓋(3)上設有與氣缸內腔相通的排氣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噴霧式點膠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針(21)上設有膠量調節裝置,所述膠量調節裝置包括設于壓蓋(3)下端的刻度環(4),所述壓蓋(3)與閥體(2)螺紋連接,所述壓蓋(3)和活塞(7)之間固接有依次相連的限位螺釘(11)、第二彈簧(10)和兩個鎖緊螺母(12),所述撞針(21)的上端穿過兩個鎖緊螺母(12)至第二彈簧(10)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噴霧式點膠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密封圈(13)、螺塞(14)、第二密封圈(15)和墊片(16),所述第一密封圈(13)位于活塞(7)和氣缸(17)的內腔壁之間,所述撞針(21)穿過氣缸時依次通過螺塞(14)、第二密封圈(15)和墊片(16)進行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噴霧式點膠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氣裝置和第二進氣裝置的進氣以及進膠裝置的進膠均由電磁閥控制。
【文檔編號】B05C5/02GK204093671SQ201420539948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9日
【發明者】陳昌太, 徐善林, 高雙全, 朱雷, 班友根, 宋春雷, 章學磊 申請人:銅陵富仕三佳機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