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膠槍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涂膠槍,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包括設有中心通孔和與該中心通孔連通的進膠口的涂膠槍基座,設在所述涂膠槍基座下端的設有中心通孔的噴嘴,在所述涂膠槍基座的中心通孔內設有針棒,所述針棒連接有升降氣缸,所述升降氣缸裝在安裝板上。較之現有技術,本發明解決現有手動的涂膠槍涂膠的質量差和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專利說明】涂膠槍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汽車的外板零件進行涂膠的涂膠槍。
【背景技術】
[0002]涂膠是汽車生產中的一項重要工藝,通常,外板零件與里板零件的連接是采用外板包里板,并在外板與里板包邊間的外板壓合機上涂密封膠,以保證外板與時板嚴密結合。現有的涂膠方法是將外板零件放置在簡易夾具上,操作工持手動的涂膠槍,對外板零件進行涂膠。這種涂膠槍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操作者在涂膠時,僅憑感覺控制出膠口的位置和涂膠量,時間一長受疲勞原因影響容易出現斷膠、漏涂膠現象,涂膠的質量差,勞動量大,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自動控制的涂膠槍,這種涂膠槍可解決現有手動的涂膠槍涂膠的質量差和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0004]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這種涂膠槍包括設有中心通孔和與該中心通孔連通的進膠口的涂膠槍基座,設在所述涂膠槍基座下端的設有中心通孔的噴嘴,在所述涂膠槍基座的中心通孔內設有針棒,所述針棒連接有升降氣缸,所述升降氣缸裝在安裝板上。
[0005]上述涂膠槍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涂膠槍基座與所述噴嘴之間設有墊片,所述墊片在與所述涂膠槍基座和與所述噴嘴相抵接的端面上均設有密封圈。
[0006]進一步的:在所述針棒的下端設有一段上大下小的椎體密封部,所述墊片于所述針棒側設有一段上大下小的椎孔。
[0007]進一步的:所述涂膠槍基座通過氣缸基座與所述升降氣缸連接,在所述涂膠槍基座與所述氣缸基座之間設有密封圈。
[000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在涂膠槍基座的中心通孔內安裝有與升降氣缸連接的針棒,針棒在中心通孔內升降進行阻斷和開啟膠的流動,控制方便,可對膠進行械式阻斷,可以減少阻斷后的溢膠;2、可以通過安裝板裝在自動化涂膠設備上,搞高涂膠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1所示的涂膠槍包括有涂膠槍基座4,涂膠槍基座4上開有中心通孔,在涂膠槍基座4的側壁開有與該中心通孔連通的進膠口 ;在涂膠槍基座4下端通過壓緊螺母8連接有開有中心通孔的噴嘴7,在涂膠槍基座4的中心通孔內裝有針棒10,針棒10連接在升降氣缸2的活塞桿上,升降氣缸2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安裝板I上,升降氣缸2的另一端固定在開有中心通孔的涂膠槍基座4上;涂膠槍基座4通過螺栓與氣缸基座3連接,裝升降氣缸2的活塞桿上的針棒10依次穿過氣缸基座3和涂膠槍基座4的中心通孔,在氣缸基座3與涂膠槍基座4之間的中心通孔上設有套裝在針棒10上的密封圈,本實施例的密封圈為V型密封圈11,并在密封圈上裝有與該密封圈端面抵接的密封圈壓塊12,以阻止膠流入氣缸;在涂膠槍基座4與噴嘴7的中心通孔之間設有開有通孔的墊片9,墊片9在與涂膠槍基座4和與噴嘴7相抵接的端面上均設有密封圈,本實施例在這兩處裝的密封圈分別為O型密封圈5和O型密封圈6,以阻止膠的溢出;在針棒10的下端設有一段上大下小的椎體密封部,墊片9位于針棒10 —側設有一段上大下小的椎孔。
[0011]工作時,通過驅動升降氣缸2,控制針棒10在中心通孔內升降進行阻斷和開啟膠的流動,控制方便,可對膠進行械式阻斷,可以減少阻斷后的溢膠,可以通過安裝板I裝在自動化涂膠設備上,搞高涂膠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權利要求】
1.一種涂膠槍,包括設有中心通孔和與該中心通孔連通的進膠口的涂膠槍基座(4),設在所述涂膠槍基座(4)下端的設有中心通孔的噴嘴(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膠槍基座(4)的中心通孔內設有針棒(10),所述針棒(10)連接有升降氣缸(2),所述升降氣缸(2)裝在安裝板(I)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涂膠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膠槍基座(4)與所述噴嘴(7)之間設有墊片(9),所述墊片(9)在與所述涂膠槍基座(4)和與所述噴嘴(7)相抵接的端面上均設有密封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涂膠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針棒(10)的下端設有一段上大下小的椎體密封部,所述墊片(9 )于所述針棒(10 )側設有一段上大下小的椎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涂膠槍,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膠槍基座(4)通過氣缸基座(3 )與所述升降氣缸(2 )連接,在所述涂膠槍基座(4 )與所述氣缸基座(3 )之間設有密封圈。
【文檔編號】B05C5/02GK104001643SQ201310696852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李永志, 林之濤, 細川光夫 申請人:柳州廣菱汽車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