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注蠟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注蠟機。
背景技術:
用蠟處理家具表面是ー種制作木質家具的傳統エ藝。目前,ー種新的エ藝技術正在逐漸興起——注蠟エ藝。注蠟エ藝是將液態的蠟沁入到木材腔孔內,將多余的水分擠出, 從而達到穩定木性的目的,注蠟后的家具木材具有很好的防水和防腐性能。蠟溫控制以及均勻注蠟是注蠟エ藝的關鍵。實際生產中,往往由于蠟溫控制不好以及エ藝中操作不合理或配套設備欠缺,使得注蠟效果不理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還導致家具木材的防水防腐等性能受損。注蠟中的蠟溫急需要規范化和自動化控制,目前還沒有針對家具木材注蠟的專用設備,十分影響注蠟エ藝的成熟和普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注蠟機,該注蠟機具有自動合理控制蠟溫的功能,井能保證液態蠟受熱均勻,注蠟效果好且整個注蠟機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注蠟機包括頂部開ロ的箱體,箱體開ロ上蓋有蓋板,其結構特點是所述箱體由貼合在一起的內加熱壁和外保溫壁兩層共同圍成,箱體內腔下部開設有與其連通并通出箱體的排蠟ロ,內加熱壁內設有電加熱機構,箱體上安裝有測量內加熱壁溫度的加熱溫度傳感器,蓋板上安裝有測量箱體內蠟溫的蠟液溫度傳感器,加熱溫度傳感器和蠟液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均電連接到一控制器內,該控制器控制電加熱機構的開啟和關閉。所述內加熱壁的底壁和側壁為相互連通的中空結構,該中空結構的頂端密封形成一密封腔,該密封腔為導熱液腔,導熱液腔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開設有與其連通并通出箱體的注液口和出液ロ,導熱液腔內灌注有導熱液,電加熱機構安裝在導熱液腔的底部,加熱溫度傳感器的感應端伸入安裝到導熱液腔內。所述電加熱機構為間隔安裝在導熱液腔底部的多根電加熱棒。所述箱體上安裝有連通到導熱液腔內用于同步觀測導熱液腔液面高度的液位計。所述多根電加熱棒在導熱液腔底部的兩側對稱安裝所述導熱液腔內灌注的導熱液體為導熱油。所述箱體內腔的大致中間位置縱向設有豎直隔板,豎直隔板為中空隔板結構,該中空隔板結構的底端面和其長度方向的兩個端面與導熱液腔導通、其它端面密封形成ー個與導熱液腔連通的密封隔板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箱體內腔盛放蠟和家具木材,蠟在箱體內受熱熔化成液態蠟,家具木材浸在蠟液中,蠟液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箱體內蠟液的溫度,加熱溫度傳感器監測電加熱壁的溫度,控制器控制電加熱機構的工作狀態,使加熱壁的加熱溫度和箱體內蠟液的溫度均始終保持在設定的溫度范圍內,通過對蠟溫的監控和對電加熱機構的控制,實現了注蠟中對蠟溫的自動化和規范化管理,家具木材在恒溫的蠟液中浸泡,注蠟更均勻,效果更好;內加熱壁為中空結構,內腔為導熱液腔,以導熱液為傳熱介質,通過電加熱機構加熱導熱液,導熱液腔的腔壁均勻傳熱對蠟液進行加熱,結構簡單,對蠟溫的控制更穩定可靠,液態蠟受熱更均勻;電加熱機構采用多根電加熱棒且電加熱棒對稱安裝在導熱液腔的底部,結構簡單,方便加工且成本低廉,控制方便;液位計的設置使得工作人員能夠時刻掌握導熱液的液面高度,方便了導熱液的加注,同時也方便了工作人員根據導熱液的液面的高度相應地向箱體內腔中注入合適量的蠟,避免浪費;導熱液采用導熱油,加熱效率高,溫度更穩定且更易于控制;豎直隔板的設置增加了箱體內腔的腔室個數,使得對不同種類的家具木材進行注蠟時不會相互影響,保證注蠟效果,且密封隔板腔與導熱液腔連通,豎直隔板也可傳熱,進ー步保證了箱體內腔中各個部位蠟液受熱均勻。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自動合理控制蠟溫的功能,井能保證蠟液受熱均勻,注蠟效果好且整個注蠟機結構簡単,方便實用。
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詳細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圖3為圖I中沿B-B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的注蠟機的一種實施方式為包括頂部開ロ的箱體1,箱體I開口上蓋有蓋板2,箱體I由貼合在一起的內加熱壁11和外保溫壁10兩層共同圍成,箱體I內腔下部開設有與其連通并通出箱體I的排蠟ロ 4,內加熱壁11內設有電加熱機構,箱體I上安裝有測量內加熱壁11溫度的加熱溫度傳感器6,蓋板2上安裝有測量箱體I內蠟溫的蠟液溫度傳感器9,加熱溫度傳感器6和蠟液溫度傳感器9的信號輸出端均電連接到一控制器7內,該控制器7控制電加熱機構的開啟和關閉。內加熱壁11用于加熱,外保溫壁10用于保溫,箱體I內腔用于盛放蠟和家具木材,蠟在箱體I內受熱熔化成液態蠟,家具木材浸在蠟液中,電加熱機構通過控制器7控制其工作狀態,蠟液溫度傳感器9實時監測箱體I內蠟液的溫度,加熱溫度傳感器6監測內加熱壁11的溫度,控制器7控制電加熱機構的工作狀態,使內加熱壁11的加熱溫度和箱體I內蠟液的溫度均始終保持在設定的溫度范圍內。如圖I和圖2所示,控制器上7設有顯示屏70,顯示屏70用于分別顯示蠟液的溫度和內加熱壁11的溫度,方便工作人員隨時掌握溫度狀況。其中,上述控制器7內的信號處理電路以及對電加熱機構的控制電路均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參照附圖,內加熱壁11的底壁和側壁為相互連通的中空結構,該中空結構的頂端密封形成一密封腔,該密封腔為導熱液腔110,導熱液腔110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開設有與其連通并通出箱體I的注液ロ 111和出液ロ 112,導熱液腔110內灌注有導熱液,電加熱機構安裝在導熱液腔Iio的底部,加熱溫度傳感器6的感應端伸入安裝到導熱液腔110內。內加熱壁11為中空結構,導熱液腔110中灌注導熱液,以導熱液為傳熱介質,通過電加熱機構加熱導熱液,導熱液腔110的腔壁均勻傳熱對蠟液進行加熱。其中優選的導熱液采用導熱油,加熱效率高且熱量穩定。參照圖2和圖3,電加熱機構為間隔安裝在導熱液腔110底部的多根電加熱棒5。其中,優選的安裝方式為多根電加熱棒5在導熱液腔110底部的兩側對稱安裝。參照圖I和圖2,箱體I上安裝有連通到導熱液腔110內用于同步觀測導熱液腔110液面高度的液位計8。液位計8的設置使得工作人員能夠時刻掌握導熱液的液面高度,方便了導熱液的加注,同時也方便了工作人員根據導熱液的液面的高度相應地向箱體I內腔中注入合適量的蠟。參照圖I和圖2,箱體I內腔的大致中間位置縱向設有豎直隔板3,豎直隔板3為中空隔板結構,該中空隔板結構的底端面和其長度方向的兩個端面與導熱液腔110導通、其它端面密封形成一個與導熱液腔110連通的密封隔板腔30。豎直隔板3用于將箱體I內腔分隔出不同的腔室,不同的腔室分別用于對不同的家具木材進行注蠟而相互不干擾,另外,豎直隔板3采用中空隔板結構,如圖I和圖2所示,豎直隔板3的密封隔板腔30與導熱液 腔110連通,導熱液可流入到密封隔板腔30中,整個豎直隔板3隨即也變成了導熱板,從而保證箱體I內腔中各個部位的受熱均勻。其中,附圖中僅示出了ー塊豎直隔板3的結構,鑒于對多種家具木材和對注蠟機規模的擴展,豎直隔板3可均勻間隔在箱體內腔中設置兩塊以上,此時的箱體I內腔的空間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擴大。
權利要求1.一種注蠟機,包括頂部開ロ的箱體(I),箱體(I)開ロ上蓋有蓋板(2),其特征是所述箱體(I)由貼合在一起的內加熱壁(11)和外保溫壁(10)兩層共同圍成,箱體(I)內腔下部開設有與其連通并通出箱體(I)的排蠟ロ( 4 ),內加熱壁(11)內設有電加熱機構,箱體(I)上安裝有測量內加熱壁(11)溫度的加熱溫度傳感器(6 ),蓋板(2 )上安裝有測量箱體(I)內蠟溫的蠟液溫度傳感器(9),加熱溫度傳感器(6)和蠟液溫度傳感器(9)的信號輸出端均電連接到一控制器(7)內,該控制器(7)控制電加熱機構的開啟和關閉。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注蠟機,其特征是所述內加熱壁(11)的底壁和側壁為相互連通的中空結構,該中空結構的頂端密封形成一密封腔,該密封腔為導熱液腔(110),導熱液腔(110)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開設有與其連通并通出箱體(I)的注液ロ( 111)和出液ロ( 112),導熱液腔(110)內灌注有導熱液,電加熱機構安裝在導熱液腔(110)的底部,加熱溫度傳感器(6)的感應端伸入安裝到導熱液腔(110)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蠟機,其特征是所述電加熱機構為間隔安裝在導熱液腔(110)底部的多根電加熱棒(5)。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蠟機,其特征是所述箱體(I)上安裝有連通到導熱液腔(110)內用于同步觀測導熱液腔(110)液面高度的液位計(8)。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蠟機,其特征是所述多根電加熱棒(5)在導熱液腔(110)底部的兩側對稱安裝。
6.如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注蠟機,其特征是所述導熱液腔(110)內灌注的導熱液為導熱油。
7.如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注蠟機,其特征是所述箱體(I)內腔的大致中間位置縱向設有豎直隔板(3),豎直隔板(3)為中空隔板結構,該中空隔板結構的底端面和其長度方向的兩個端面與導熱液腔(110)導通、其它端面密封形成一個與導熱液腔(110)連通的密封隔板腔(3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蠟機,其包括箱體,箱體上蓋有蓋板,箱體由貼合在一起的內加熱壁和外保溫壁兩層共同圍成,箱體內腔下部開設有與其連通并通出箱體的排蠟口,內加熱壁內設有電加熱機構,箱體上安裝有加熱溫度傳感器,蓋板上安裝有蠟液溫度傳感器,加熱溫度傳感器和蠟液溫度傳感器均電連接到一控制器內,該控制器控制電加熱機構的開啟和關閉;內加熱壁的底壁和側壁為相互連通的中空結構,該中空結構的頂端密封形成一密封腔,該密封腔為導熱液腔,導熱液腔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開設有注液口和出液口,導熱液腔內灌注有導熱液。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自動合理控制蠟溫的功能,并能保證蠟液受熱均勻,注蠟效果好且整個注蠟機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文檔編號B05C11/10GK202591045SQ20122025627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日
發明者王貴富 申請人:王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