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和包含該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元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和包含該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元件。提供了如化學式1中說明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用于制造因卓越的電化學和熱穩定性而具有卓越的壽命特性,并且即使在低驅動電壓下也具有高發光效率的有機光電子裝置。
【專利說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和包含該化合物的有機發光元件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公開了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包含該化合物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和包含該有機發光二極管的顯示裝置,所述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能夠提供具有優異的壽命、效率、電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的有機光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有機光電子裝置為需要通過使用空穴或電子在電極和有機材料之間電荷交換的裝直。 [0003]有機光電子裝置根據其驅動原理可分類如下。第一種有機光電子裝置為如下驅動的電子設備:激子通過來自外部光源的光子在有機材料層中產生;該激子分成電子和空穴;電子和空穴轉移到不同的電極作為電流源(電壓源)。
[0004]第二種有機光電子裝置為如下驅動的電子設備:將電壓或電流施加到至少兩個電極,以注入空穴和/或電子到位于該電極的界面的有機材料半導體中;該裝置通過注入的電子和空穴驅動。
[0005]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實例包括有機光電子裝置、有機發光二極管、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光導鼓和有機晶體管等,并且它需要空穴注入或傳輸材料、電子注入或傳輸材料、或者發光材料。
[0006]特別地,由于對平板顯示器的需求增長,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近來受到關注。通常,有機發光是指電能向光能的轉變。
[0007]這樣的有機發光二極管通過向有機發光材料施加電流而將電能轉變成光。它具有插入陽極和陰極之間的功能有機材料層的結構。有機材料層包括含有不同材料的多個層,例如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以提高有機光電子裝置的效率和穩定性。
[0008]在這樣的有機發光二極管中,當在陽極和陰極之間施加電壓時,來自陽極的空穴和來自陰極的電子注入有機材料層并重新結合以產生具有高的能量的激子。產生的激子在向基態轉移時產生具有特定波長的光。
[0009]近來,已知除了熒光發光材料以外,磷光發光材料也可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發光材料。這樣的磷光材料通過將電子從基態傳輸到激發態,由系間跨越將單線態激子非輻射過渡到三線態激子,和將三線態激子過渡到基態以發光,而發光。
[0010]如上所述,在有機發光二極管中,有機材料層包含發光材料和電荷傳輸材料,例如空穴注入材料、空穴傳輸材料、電子傳輸材料和電子注入材料等。
[0011]發光材料根據發出的顏色分為藍色、綠色和紅色發光材料,黃色和橙色發光材料發出近似天然色的顏色。
[0012]當一種材料用作發光材料時,最大發光波長由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轉變為長的波長或者顏色純度減小,或者裝置效率由于發光猝滅效應下降。因此,為了通過能量轉移改善顏色純度和提高發光效率和穩定性,包含作為發光材料的主體/摻雜劑系統。[0013]為了實現有機發光二極管優異的性能,構成有機材料層的材料,例如空穴注入材料、空穴傳輸材料、發光材料、電子傳輸材料、電子注入材料以及諸如主體和/或摻雜劑的發光材料,應該穩定并具有良好的效率。然而,用于有機發光二極管的有機材料層形成材料的開發還遠不能令人滿意,因而存在對于新材料的需求。其它有機光電子裝置也需要這種材料的開發。
[0014]低分子有機發光二極管在真空沉積方法中制造為薄膜,并可具有良好的效率和壽命性能。在噴墨或旋涂方法中制造的聚合物有機發光二極管具有低初始成本和大尺寸的優點。
[0015]低分子有機發光二極管和聚合物有機發光二極管都具有自發光、高速響應、寬視角、超薄、高圖像質量、耐久和大驅動溫度范圍等優點。具體而言,與常規LCD (液晶顯示器) 相比,它們由于自發光特性具有良好的可見度,并且因為它們不需要背光,所以具有減小的厚度和重量達到IXD的三分之一的優點。
[0016]此外,由于它們具有為LCD的1000倍快的微秒單位的響應速度,它們可實現完美的移動圖像,而沒有畫面延遲。基于這些優點,它們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首次出現以來顯著地發展至具有80倍的效率和超過100倍的壽命。近來,它們持續迅速變大為例如40 英寸的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
[0017]它們同時需要具有提高的發光效率和壽命以便更大。這里,它們的發光效率需要在發光層中空穴和電子之間的平穩結合。然而,由于有機材料通常具有比空穴遷移更慢的電子遷移,它具有空穴和電子之間低效結合的缺點。因此,在提高電子從陰極的注入和遷移時,同時需要防止空穴的遷移。
[0018]為了提高壽命,需要防止由裝置操作過程中產生的焦耳熱引起的材料結晶。因此, 對于具有優異的電子注入和遷移以及高的電化學穩定性的有機化合物存在著強烈的需要。
【發明內容】
[0019]【技術問題】
[0020]本申請提供了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可用作空穴注入和空穴傳輸材料、或電子注入和電子傳輸材料,還可與合適摻雜劑一起用作發光主體。
[0021]本申請提供了具有優異的壽命、效率、驅動電壓、電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的有機發光二極管以及包含該有機發光二極管的顯示裝置。
[0022]【技術方案】
[0023]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由以下化學式I表示 o
[0024][化學式I]
[0025]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由以下化學式I表示: [化學式I]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R5至R8的至少一個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亞苯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由以下化學式2表示: [化學式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由以下化學式3表示: [化學式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由以下的化學式4表示: [化學式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Ar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聯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或它們的組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L1為取代或未取代的亞苯基。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η為I,并且所述m為O或I。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具有空穴特性的取代或未取代的C3至C30雜芳基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類衍生物、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類衍生物、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類衍生物或它們的組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具有空穴特性的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30芳基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螺芴基或它們的組八口 ο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具有空穴特性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胺基包含單個芳基或多個芳基,并且 所述單個芳基或多個芳基相同或不同,并獨立地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并四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聯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對三聯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間三聯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t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亞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茚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二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二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咪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吲哚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異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啶、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噁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噻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吖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吩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吩噻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嗪基或它們的組合。
12.一種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由以下化學式Al至A22的一個表示:
13.一種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由以下化學式BI至Β42的一個表示:
14.一種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由以下化學式Cl至C42的一個表示: [化學式Cl][化學式C2][化學式O]
15.根據權利要求1至14的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其中,所述有機光電子裝置選自有機光電裝置、有機發光二極管、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晶體管、有機光導鼓和有機存儲裝置。
16.一種有機發光二極管,包含: 陽極、陰極以及所述陽極和所述陰極之間的至少一個或多個有機薄層, 其中,所述有機薄層的至少一個包含根據權利要求1至14的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有機薄層選自發光層、空穴傳輸層、空穴注入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空穴阻擋層和它們的組合。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包含在發光層中。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用作發光層中的磷光主體材料或熒光主體材料。
20.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其中,所述用于有機光電子裝置的化合物用作空穴傳輸層、空穴注入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或空穴阻擋層的材料。
【文檔編號】C09K11/06GK103597052SQ201180071548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8日
【發明者】樸戊鎮, 柳銀善, 蔡美榮 申請人:第一毛織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