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積層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優異的美觀性的積層體。
背景技術:
作為具有結構顯色性及輝度感的材料,例如有光亮性顏料及全息(hologram)顏料,以及膽留型液晶聚合物等(專利文獻1)。通過將這樣的材料用于家電及家具,或者墻壁、地板、頂棚等建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表現出具有高色彩度和沖擊力的美觀性。專利文獻1 特開2005-137952號公報。
發明內容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最近,在家電及家具,或者墻壁、地板、頂棚等建材領域,更多的要求具有輝度感的材料。尤其是越來越多地要求具有不是耀眼的輝度感而是具有沉穩感的輝度感。但是,如果單純使用專利文獻1所提供的材料,由于其輝度感太強,另外,存在設計單調的傾向,所以,有時人們并不愿采用這樣的材料。解決問題的方案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經過努力研究,通過在含有光亮性鱗片狀粒子的大小為0. 5mm以上的鱗片狀粒子上方配置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可以得到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使輝度感發生變化的同時,具有深度、沉穩感的輝度感、及優異的美觀性的積層體,從而完成了本實用新型。即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征。1. 一種積層體,其特征在于是在有色基材上層積有光亮層的積層體;所述光亮層包括結合材料及至少大小不同的兩種以上的鱗片狀粒子;在有色基材側配置有大小為0. 5mm以上的鱗片狀粒子(a),在表面側配置有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所述鱗片狀粒子(a)包括大小為0. 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_l)。2. 一種積層體,其特征在于是在有色基材上層積有光亮層的積層體;所述光亮層從有色基材側開始依次層積有第1光亮層(A)、第2光亮層(B);所述第1光亮層(A)包括結合材料及大小為0. 5mm以上的鱗片狀粒子(a);所述鱗片狀粒子(a)包括大小為0. 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_l),所述第2光亮層(B)包括結合材料及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3.根據1.或2.所述的積層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鱗片狀粒子(a)含有重量為以上、大小為0. 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4.根據1.或2.所述的積層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是在鱗片狀基體粒子(a-11)的表面上覆蓋有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_12)而形成的。5.根據1.或2.所述的積層體,在光亮層上進一步層積有保護層。實用新型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積層體,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使輝度感發生變化的同時,具有深度、沉穩感的輝度感、及優異的美觀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積層體的一例;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積層體的一例;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積層體的一例。符號的說明1 光亮層A 第2光亮層B:第1光亮層2 有色基材3 保護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形態進行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積層體的有色基材上層積有光亮層,所述光亮層包括在有色基材側配置有大小為0. 5mm以上的鱗片狀粒子(a)、以及在表面側配置有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參照圖1 圖3。)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鱗片狀粒子(a)是具有大小為0. 5mm以上的鱗片狀形狀的粒子。另外,鱗片狀粒子(a)包括大小為0. 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_l)。這樣的鱗片狀粒子(a)具有肉眼可以識別出形狀的大小,根據其形狀和反射的角度,能夠隨著觀看的角度的不同而使輝度感發生變化。另外,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是具有大小為不到0. 5mm的鱗片狀形狀的光亮性粒子。這樣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輝度感雖然可以識別,但其大小為肉眼難以識別出其形狀的大小。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有色基材側配置有大小為0. 5mm以上的鱗片狀粒子(a), 并在表面側配置有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可以讓人看到具有縱深感。 尤其是,通過將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配置到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的表面側上,還可以讓人看到進一步具有縱深感和深度感。(有色基材)有色基材最好用于家電及家具,或者墻壁、地板、頂棚等建材。有色基材可以采用鋁鋼板、鋅鋼板、不銹鋼鋼板、銅鋼板等金屬鋼板,塑料板、擠塑板、陶瓷器、玻璃、燒磚、瓷磚、木材、混凝土、砂漿、石膏板、纖維混入水泥板、硅酸鈣板、爐渣水泥珠光體板、ALC板、護墻板、紡織布、無紡布、網狀物等。有色基材可以是這些基材本身具有色相,也可以采用某種方法使它們著色。另外,有色基材表面可以用無色或者有色涂膜進行涂層。這樣的有色基材存在沒有被鱗片狀粒子(a)覆蓋的部分時,或者,鱗片狀粒子(a) 為透明/半透明時,有色基材的色相會更加易于辨認,從而形成積層體的美觀性。因此,在考慮與鱗片狀粒子(a)及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組合等的基礎之上適當地選擇色相。在本發明中,為了提高縱深感和深度感,可以選擇有色基材上光不易于反射的、濃色系的色相,也可以選擇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使輝度感發生變化的、在有色基材上光容易反射的、 淡色系的色相。(鱗片狀粒子(a))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鱗片狀粒子(a)的大小為0. 5mm以上(更好為0. 6mm以上, 進而更好為0.7mm以上)。另外,盡管大小的上限沒有被限定,但最好為IOmm以下(更好為5mm以下,進而更好為3mm以下)。另外,鱗片狀粒子(a)的厚度盡管沒有限定,但最好為 0. 05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更好為0. 1 μ m以上50 μ m以下)。這樣的鱗片狀粒子(a)具有肉眼可以識別出形狀的大小,由于存在鱗片狀的特異形狀及反射的角度,可以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使輝度感發生變化。大小小于0. 5mm時,其形狀等通過肉眼難以識別,其存在感淺薄,難以獲得縱深感,則美觀性較單調。另外,大小太大也會導致難以獲得縱深感。另外,所謂鱗片狀粒子的大小是指將鱗片狀粒子靜置于水平面上、從上面進行觀察時的最大直徑。另外,所謂鱗片狀粒子的厚度是指將鱗片狀粒子靜置于水平面上、從底算起的最大高度。鱗片狀粒子(a)可以采用例如白云母、合成云母、硅片、玻璃片、樹脂片、鋁片、云母片等,也可以利用顏料、染料等對這些表面進行著色。另外,鱗片狀粒子(a)的色相為可以目測的程度即可。通過粒子獨自的色相或者利用顏料等進行表面著色等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色相。另外,也可以混合兩種以上的鱗片狀粒子(a)。例如,通過設定為與有色基材的色相為同系色的色相,可以獲得更加沉穩的外觀。(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在本實用新型中,鱗片狀粒子(a)含有大小為0.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 (a-Ι)。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只要是大小為0.5mm以上、具有光亮性的粒子即可,沒有特別的被限定,但最好是在大小為0. 5mm以上的鱗片狀基體粒子(a-11)的表面上覆蓋有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2)的粒子。關于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的含量,與鱗片狀粒子(a)總量相比,只要為重量比以上,進而為2%重量比以上100%重量比以下即可。另外,當表現具有沉穩感的輝度感時,最好為5%重量比以上90%重量比以下,進而更好為10%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這樣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通過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U)可以緩解僅采用鱗片狀基體粒子(a-11)時所看到的單調的輝度感。進而,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可以而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使輝度感進一步發生變化,形成具有縱深感和深度感的外觀。(鱗片狀基體粒子(a-11))鱗片狀基體粒子(a-11)可以使用與所述鱗片狀粒子(a)中所述的材料相同的粒子。(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2))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2),可以采用例如鋁片顏料、汽鍍鋁片顏料、金屬氧化物覆蓋鋁片顏料、著色鋁片顏料、金屬氧化物覆蓋云母顏料、金屬氧化物覆蓋合成云母顏料、金屬氧化物覆蓋氧化鋁片顏料、金屬氧化物覆蓋硅片顏料、金屬覆蓋玻璃片顏料、金屬氧化物覆蓋玻璃片顏料、金屬氧化物覆蓋板狀氧化鐵、石墨、不銹鋼片顏料、鈦片顏料、二氧化鈦片顏料、氧化鎂片顏料、氧化鋁片顏料、硅片顏料、氧化鈣片顏料、氧化鐵片顏料、氧化鈷片顏料、氧化鎳片顏料、氧化鋯片顏料、氧化錫片顏料、氧化釩片顏料、氧化銅片顏料、氧化鋅、硫化鉬片顏料、氯化鉍片顏料、全息顏料、膽留型液晶聚合物、金屬汽鍍高分子膜碎片等。在本實用新型中,鱗片狀基體粒子(a-11)的表面上覆蓋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 (a-12)也是鱗片狀的形狀。這樣,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使輝度感進一步復雜變化的同時, 緩解在鱗片狀基體粒子的特定角度上向一方方向進行光反射的強烈的輝度感,從而形成更加具有縱深感和深度感的外觀。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2)的大小不到0. 5mm,最好采用鱗片狀基體粒子(a_ll) 的大小為50%以下、進而為30%以下的粒子。關于大小的下限值,雖然沒有特別限定,但最好為50nm以上,進而為IOOnm以上。另外,厚度最好為0. 01 μ m以上30 μ m以下(更好為 0. 02μπι 以上 20 μ m 以下)。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的制造方法沒有進行特別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進行制造。例如,可以用濺射法及加水分解法等進行制造,也可以采用粘合劑等進行固定結
I=I O鱗片狀基體粒子(a-11)與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2)的構成比率盡管沒有特別限定,但相對于鱗片狀基體粒子(a-11) 100重量份,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2)最好為0. 1重量份以上50重量份以下左右。(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大小不到0. 5mm(更好為1 μ m以上0. 45mm以下)。另夕卜,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厚度盡管沒有特別限定,但最好為0.05μπι以上ΙΟΟμπι以下 (更好為0. 1 μ m以上50 μ m以下左右)。這樣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雖然可以識別出輝度感,但為肉眼難以識別出其形狀的大小。通過將這樣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配置在表面側,將鱗片狀粒子(a)配置在有色基材側,可以使得鱗片狀粒子(a)看起來具有縱深感。進而通過鱗片狀粒子(a)中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Ι)與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可以進一步形成縱深感和深度感。另外, 由于為鱗片狀的形狀,所以具有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可以進一步使得輝度感發生變化的效
^ ο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可以使用例如與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2)中所述的材料相同的粒子。(積層體)本實用新型的積層體只要為在有色基材側配置有鱗片狀粒子(a)、并在表面側配置有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積層體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在有色基材表面中,最好由片狀粒子(a)以面積比率在30%以上、進而為50%以上進行覆蓋。
6[0068]在這樣的結構下,由于鱗片狀粒子(a)與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位置關系及形狀與大小,作為積層體,可以感到其比實際厚度更高的縱深感,從而獲得具有深度的外觀。 進而,可以獲得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使輝度感進一步進行變化的效果。這樣的結構,例如可以通過層積含有上述成分的混合物(光亮層成分)而得到,也可以在有色基材表面上散布鱗片狀粒子(a)及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等,進行固化而獲得。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等獲得。(1)在有色基材表面涂布含有鱗片狀粒子(a)、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及結合材料的光亮層成分并將其進行干燥的方法(單層型)(2)在有色基材表面散布鱗片狀粒子(a),進而在其上面散布光亮性鱗片狀粒子 (b),通過結合材料予以固化的方法(散布型)(3)在有色基材表面涂布鱗片狀粒子(a),進而在其上涂布含有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及結合材料的光亮層成分并將其進行干燥的方法(散布及復層型)(4)在有色基材表面涂布含有鱗片狀粒子(a)及結合材料的光亮層成分,進而在其上散布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通過結合材料予以固化的方法(散布及復層型)(5)在有色基材表面涂布含有鱗片狀粒子(a)及結合材料的光亮層成分,進而在其上涂布含有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及結合材料的光亮層成分并將其進行干燥的方法(復層型)作為向各種有色基材涂布層積光亮層成分的方法,可以采用使用滾筒、毛刷、抹子、刮刀、噴槍等涂布器具,擠壓成型、淋幕式涂裝機、滾筒涂裝機等裝置進行涂布積層的方法,以及在將鱗片狀粒子散布到各種有色基材上之前和/或散布之后,涂布結合材料等進行涂布層積的方法等。必要時,也可以對有色基材表面等采用基礎涂料(密封材料、膩子、 底漆等)進行表面處理。另外,各光亮層也可以采用將光亮層成分注入到模框等之后進行干燥硬化、脫型的方法等來形成。(結合材料)作為光亮層中的結合材料,各粒子只要具有可以目測的透明性即可以。例如,可以采用丙烯樹脂、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乙烯樹脂、聚酰胺樹脂、酚樹脂、氨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氟樹脂、醋酸乙烯樹脂、氯化乙烯樹脂、丙烯-苯乙烯樹脂、醋酸乙烯-柯赫酸乙烯酯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樹脂、聚乙烯己內酰胺樹脂、聚乙烯乙醇樹脂、聚碳酸脂樹脂、ABS樹月旨、AS樹脂、纖維素樹脂、丙烯-硅酮樹脂、硅酮樹脂、醇酸樹脂、三聚氰胺樹脂、氨基樹脂、 玻璃、二氧化硅等,可以為水分散型、水可溶型、弱溶劑型、強溶劑型、NAD型、粉末型等,并沒有限定。尤其作為結合材料,最好采用丙烯樹脂、環氧樹脂、氨甲酸酯樹脂、氟樹脂、丙烯-硅酮樹脂等的1種以上,其中最好使用含有氟樹脂和/或丙烯-硅酮樹脂的結合材料。另外,在光亮層成分中,除了結合材料、鱗片狀粒子等之外,還可以在不損害本實用新型的效果的情況下含有通常用所使用的公知的著色材料、體質顏料、骨料、纖維、可塑齊U、防腐劑、防霉劑、消泡劑、粘性調整劑、流平劑、硅烷耦合劑、顏料分散劑、沉降防止劑、下垂防止劑、消光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氧化防止劑、抗菌劑、吸附劑、光觸媒、溶劑、水等添加劑。例如,作為著色材料,可以采用通常使用的著色顏料及染料,或者著色骨料等。[0082]為單層型時,相對于結合材料(固體含量)100重量份,各成分的混合比率是鱗片狀粒子(a) 1. 0重量份以上300重量份以下(更好為3. 0重量份以上200重量份以下),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0. 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更好為0. 05重量份以上50重量份以下)。為單層型時,光亮層的厚度為0.05mm以上8mm以下,更好為0. Imm以上5mm以下。為復層型時,只要在有色基材側配置有鱗片狀粒子(a),在表面側配置有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即可。例如,作為最佳形態,可以是在含有鱗片狀粒子(a)的第1光亮層(A)上層積含有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第2光亮層(B)的雙層型的積層體等。此時,通過控制各光亮層的厚度及鱗片狀粒子(a)和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含量等,可以控制鱗片狀粒子(a)與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之間的距離等,從而形成更加具有縱深感和深度感的外觀。作為雙層型,最好在含有結合材料、鱗片狀粒子(a)的第1光亮層㈧上層積含有結合材料、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第2光亮層(B)。第1光亮層(A)最好是相對于第1光亮層㈧總量(固體含量)以結合材料20%重量比以上99%重量比以下(更好為30%重量比以上98%重量比以下)、鱗片狀粒子(a)l% 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更好為2%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的比率混合結合材料與鱗片狀粒子(a)而得到,根據需要,也可以含有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及其他添加劑。如果鱗片狀粒子(a)的混合比率處于這樣的范圍內,則鱗片狀粒子(a)的存在感會變得明顯。另外,通過鱗片狀粒子(a)之間的重疊等,可以獲得不單調的具有很高的美觀性的外觀。進而,通過與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相乘效果,可以表現出更加具有深度的、 具有沉穩感的輝度感。尤其是第1光亮層(A),在結合材料和鱗片狀粒子(a)之外,最好含有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此時,最好是第1光亮層㈧中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混合比率(相對于第1光亮層(A)總量的混合比率)比第2光亮層(B)中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混合比率(相對于第2光亮層(B)總量的混合比率)低。另外,第1光亮層(A)的厚度為0. 03mm 以上4mm以下,更好為0. 05mm以上3mm以下。第2光亮層(B)最好是相對于第2光亮層(B)總量(固體含量)以結合材料50% 重量比以上99. 99 %重量比以下(更好為70 %重量比以上99. 95 %重量比以下)、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0.01%重量比以上50%重量比以下(更好為0.05%重量比以上30%重量比以下)的比率混合結合材料與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而得到,根據需要,也可以含有鱗片狀粒子(a)及其他添加劑。如果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的混合比率處于這樣的范圍內,則通過與鱗片狀粒子 (a)的乘效果,可以表現出利用了遠近感的具有縱深感、深度及沉穩感的輝度感。尤其是第2光亮層(B),在結合材料和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之外,最好含有鱗片狀粒子(a)。此時,最好是第2光亮層⑶中的鱗片狀粒子(a)的混合比率(相對于第2光亮層(B)總量的混合比率)比第1光亮層(A)中的鱗片狀粒子(a)的混合比率(相對于第 1光亮層㈧總量的混合比率)低。另外,第2光亮層⑶的厚度為0.01mm以上3mm以下, 更好為0. 05mm以上2mm以下左右[0094]進而,本實用新型的積層體最好是在亮層上層積有保護層。關于保護層,只要積層體的輝度感及色彩是可以目測的即可,并沒有限定。但保護層的光透過率最好為60%以上(進而為70% 99%)。通過使光透過率處于這樣的范圍內,可以在不失去輝度感和色彩的情況下獲得積層體。另外,可以獲得具有立體感和深度的、美觀性很高的積層體。另外,光透過率是指按照JISK 7105-19815.5《光線透過率及全光線反射率》中規定的測定法A、利用積分球式光線透過率測定裝置而測定的全光線透過率的值。且光透過率采用波長為550nm、保護層的厚度為2mm時測定的值。這樣的保護層至少可以由結合材料形成。作為形成保護層的結合材料,并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與光亮層部分所列舉的結合材料相同的結合材料。另外,還可以使用水玻璃、二氧化硅、磷酸鹽等結合材料。其中,作為形成保護層的結合材料,最好使用含有丙烯樹脂、環氧樹脂、氟樹脂、水玻璃等的1種以上材料的結合材料。尤其是含有水玻璃的結合材料具有優異的耐擦傷性及耐磨損性,并且可以形成透明性很高的保護層。另外,只要不損害本實用新型的效果,保護層中可以混合有各種添加劑。作為將這樣的保護層層積到積層體上的方法,并沒有特別限定。作為層積方法,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采用結合材料,需要時采用含有其他添加劑等保護層用組成物,預先采用通常的方法制作保護層(保護片等)后,通過粘合劑及膠粘劑等進行粘貼的方法;或者直接層積保護層用組成物的方法等。在直接層積保護層用組成物的方法中,使用毛刷、滾筒、噴涂機、涂布機、抹子等涂布器具進行涂布即可,進行1次或是進行數次涂布等,沒有特別的限定。另外,在預先制作的保護層上層積光亮層,在該光亮層上層積有色基材,即可獲得本實用新型的積層體。另外,作為得到保護層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貼附玻璃板、塑料板等的方法。使用玻璃板及塑料板時,通過鏡面效果等可以獲得更加具有縱深感的積層體。另外,可以使用耐熱玻璃及強化玻璃,提高耐熱性及強度。對于這樣的保護層的膜厚并沒有特別的限定,但最好為0.5μπι 10mm(更好為 10 μ m 8mm)。本實用新型的積層體可以用于玩具、家電及家具,或者墻壁、地板、頂棚等建材等各種用途。例如,可以使用粘合劑等進行貼附,將光亮層作為表面側,將有色基材作為背面側,從而表現出具有高級感的外觀。另外,根據用途的不同,可以向積層體賦予防火性、阻燃性、耐沖擊性、耐磨損性、 耐久性、防污性、彈性等各種物理性能。作為賦予這樣的性能的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以根據所述的結合材料及粒子的種類以及配合比率等適當地進行賦予。實施例針對從實驗例1 45中獲得的試驗體,進行了以下的試驗。試驗結果如表2 4 所示。其中,光亮層成分是利用表1所示的原料、表2 4所示的配合方法進行混合得到的。[0111]基材1為硅酸鈣板(IOOmmX IOOmmX 5mm、色相黑)。基材2為磁磚板(IOOmmX 100_Χ6謹、色相群青)。保護層1 為玻璃板(100_X100_X3mm)。保護層2為透明丙烯板(100_X100_X3mm)。〈美觀性評價〉對試驗體表面的美觀性進行了目測評價。評價包括以下所示的3個項目(輝度感 1、輝度感2、深度感)。評價結果在表3中按照輝度感1/輝度感2/深度感的順序顯示。 輝度感1從隨著觀看的角度不同輝度感發生復雜的變化“5”到隨著觀看的角度不同輝度感沒有發生變化“1”,分為5個階段進行了評價。且將沒有輝度感的記為“O”。 輝度感2從具有沉穩感的柔和輝度感“5”到接近于金屬感覺的耀眼的輝度感“1”,分為5個階段進行了評價。且將沒有輝度感的作為“O”。 深度感從具有縱深感、深度感“5”到看不到深度感“1”,分為5個階段進行了評價。(實驗例1 37)利用滾筒將光亮層B成分按照所要量0. 05kg/m2涂布在保護層1上,溫度為50°C、 相對濕度為60%,干燥5小時,得到平均厚度為0. 05mm的光亮層B。然后,使用毛刷將光亮層A成分按照所要量0. 2kg/m2涂布在得到的光亮層B上, 溫度為50°C、相對濕度為60%,干燥5小時,得到平均厚度為0. 2mm的光亮層A。然后將光亮層A與基材1使用透明性無機粘合劑進行粘合得到積層體。(實驗例 38、39)使用毛刷將光亮層A成分按照所要量0. 2kg/m2涂布在保護層1上,溫度為50°C、 相對濕度為60%,干燥5小時,得到平均厚度0. 2mm的光亮層A。然后,將光亮層A與基材 1使用透明性無機粘合劑進行粘合得到積層體。(實驗例40)除了采用保護層2代替保護層1以外,采用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積層體。(實驗例41)除了采用基材2代替基材1以外,采用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積層體。(實驗例42)除了采用保護層2代替保護層1、采用基材2代替基材1以外,采用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積層體。(實驗例43)使用刮刀將光亮層A成分按照所要量2. Okg/m2涂布在基材1上,溫度為50°C、相對濕度為60%,干燥5小時,得到平均厚度2. Omm的光亮層A。然后,使用毛刷將光亮層B成分按照所要量1. Okg/m2涂布在得到的光亮層A上,溫度為50°C、相對濕度為60%,干燥5小時,層積平均厚度為1. Omm的光亮層B,得到積層體。(實驗例44)作為保護層,將由甲基丙烯酸甲酯75重量份、2-乙基己基丙烯酸脂25重量份、粒狀玻璃粒子(粒子徑250 μ m) 25重量份、過氧化苯甲醯1重量份所構成的涂布液使用毛刷按照所要量1. Okg/m2涂布在利用與表4所示的實驗例43相同的方法得到的積層體上,溫度為50°C、相對濕度為60%,干燥5小時,得到平均厚度1. Omm的保護層3,得到了積層體。 保護層3的光透過率為92. 0%。(實驗例45)使用滾筒將光亮層B成分按照所要量0. lkg/m2涂布保護層1上,溫度為50°C、相對濕度為60%,干燥5小時,得到平均厚度0. Imm的光亮層B。然后,使用毛刷將光亮層A成分按照所要量0. 4kg/m2涂布在得到的光亮層B上, 溫度為50°C、相對濕度為60%,干燥5小時,得到平均厚度為0. 4mm的光亮層A。然后,將光亮層A與基材1使用透明性無機粘合劑進行粘合得到積層體。表權利要求1.一種積層體,其特征在于是在有色基材上層積有光亮層的積層體;所述光亮層包括由結合材料及大小為0. 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構成的下層部分,以及由結合材料及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構成的上層部分;所述下層部分配置在所述有色基材側,所述上層部分配置在所述下層部分的表面側。
2.一種積層體,其特征在于是在有色基材上層積有光亮層的積層體;所述光亮層從有色基材側開始依次層積有由結合材料及大小為0. 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構成的第1光亮層,以及由結合材料及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構成的第2光亮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積層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小為0.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是在鱗片狀基體粒子的表面上覆蓋有大小為不到0. 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而形成的。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積層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亮層上進一步層積有保護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備有深度和沉穩感的輝度感的、具備很高美觀性的積層體。本實用新型的積層體為在有色基材上層積有光亮層的積層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亮層在有色基材側配置有大小為0.5mm以上的鱗片狀粒子(a)、在表面側配置有大小為不到0.5mm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b),所述鱗片狀粒子(a)包括有大小為0.5mm以上的光亮性鱗片狀粒子(a-1)。
文檔編號B05D7/00GK202242144SQ201120176289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8日
發明者尾上誠一, 松川友美 申請人:F顧問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