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利用控制桿的平面與管體的平臺內壁平面保持一適當距離僅與一止水件密貼進行止水及出水控制的設計,可減少控制桿與管體平臺的接觸面積而相對降低磨擦系數,令控制桿于操控上更為輕松、省力,且止水件是位于控制桿的平面與管體的平臺內壁平面間而相互呈平面貼抵,令該止水件不論于高低水壓均可平整密貼于平臺的內壁平面,進而保持更佳的防漏目的。
背景技術:
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I241157號及美國專利公告第6736340B1號的灑水器,雖設有一具頸部的控制桿與一具出水口及鞍形座的封條相配合以控制出水口何時出水的效益,然在操作上,往往因控制桿的桿身必須完全貼合包覆于封條的鞍形座上,以致增加桿身與鞍形座的接觸面積而相對提高磨擦系數,令控制桿于推動上更為吃力,且因桿身與鞍形座是呈圓弧狀貼抵以致磨擦阻力較大,故于高水壓時,強大的水流則會順控制桿的桿身周緣面沖抵鞍形座的內面而由桿身及鞍形座的間隙滲入出水口流出,令該控制桿于高水壓的防漏止水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利用控制桿的平面與管體的平臺內壁平面保持一適當距離僅與一止水件密貼進行止水及出水控制的設計,可減少控制桿與管體平臺的接觸面積而相對降低磨擦系數,令控制桿于操控上更為輕松、省力。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利用止水件位于控制桿的平面與管體的平臺內壁平面間而相互呈平面貼抵的設計,令該止水件不論于高低水壓均可平整密貼于平臺的內壁,以確實防止水流于高水壓時由出水孔滲出的缺失,進而保持更佳的防漏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灑水器是于一進水組的管體頂面設一具多個出水孔且內壁為平面的平臺,于平臺的兩側面設有多個與管體內部相通的控制孔各供一具平面的控制桿樞置穿設,控制桿的平面與平臺的內壁平面并保持一適當的間距且恰與出水孔相對,而平面上分別設有一止水件及一入水區,該止水件略凸于控制桿的平面恰可平整密貼于平臺的內壁平面,使止水件及入水區可隨控制桿的推移位置分別與出水孔相對以達到止水及出水的控制。
由上所述,本發明的控制桿利用平面與管體的平臺內壁平面保持一適當距離僅與一止水件相密貼進行止水及出水控制的設計,可減少控制桿與管體平臺的內壁平面接觸面積而相對降低磨擦系數,令控制桿于操控上更為輕松、省力,并由止水件位于控制桿的平面與管體的平臺內壁平面間而相互呈平面貼抵的設計,令該止水件不論于高低水壓均可平整密貼于平臺的內壁平面,可確實防止水流于高水壓時由出水孔滲出的缺失,進而可保持較佳的防漏效果。
圖1為本發明的灑水器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的立體組合圖。
圖4為本發明的組合剖面暨止水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噴嘴蓋蓋合于管體上方使噴嘴套突伸而出使兩側噴嘴套自然往外漸傾的組合剖面圖。
圖6為圖4的減少出水孔數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組合剖面暨出水狀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增加出水孔數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另一立體分解圖。
圖10為圖9的組合剖面暨止水狀態示意圖。
圖11為圖9的組合剖面暨出水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號10......灑水器11......座體12......灑水控制組20......管體21......平臺 211.....平面22......出水孔221.....噴嘴套23......控制孔24......擋部30......控制桿31......平面311.....定位槽312、312′.....入水區32......擋頭 321.....環槽33......止漏環34......套段341.....彈性卡腳 35......擋蓋351.....鉤孔 36......止水件40......噴嘴蓋41......限位孔50......封蓋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灑水器立體外觀圖(請同時參考圖2及圖3),其灑水器10設一具管體20、控制桿30及噴嘴蓋40的進水組橫越于一座體11上,該進水組的一側受一與進水源相接的灑水控制組12的帶動下而可作角度上的往復旋擺,另一側受一封蓋50的套組而形成一封閉端,其中管體20的頂面設一內壁呈平面211的平臺21,于平臺21頂面貫設多個出水孔22各與一噴嘴套221相套設,且兩側的出水孔22對稱設呈向外漸傾狀,而平臺21兩側面凸設多個與管體20內部相通的控制孔23,該控制孔23(如圖4所示)并與平臺21的內壁平面211兩側各形成一擋部24,控制桿30樞置穿設于控制孔23內而可活動推移,于一側設一平面31與平臺21的內壁保留一適當間距且恰與出水孔22相對,而一端設一具環槽321的擋頭32供一止漏環33套設,另一端延設一具彈性卡腳341的套段34與一具鉤孔351的擋蓋35相套合,該擋頭32及擋蓋35分別位于擋部24的兩外側而隨控制桿30的移動相互抵擋定位,而平面31上各凹設一具止水件36的定位槽311及一孔狀的入水區312,該止水件36可設為環狀或其它形狀并設為彈性塑材而略凸于平面31恰可密貼于平臺21的內壁平面211,噴嘴蓋40蓋合于管體20上方,于頂面貫設多個與出水孔22相對的限位孔41以供噴嘴套221突伸而出(如圖5所示),令兩側的噴嘴套221自然順出水孔22的斜度往外漸傾呈擴散狀。
當控制桿30往一側推移至止水件36與出水孔22相對(如圖4所示)時,出水孔22的外圍則受止水件36的阻塞形成止水狀態而可減少噴嘴套221的噴水孔數(如圖6所示),且當控制桿30往另一側推移至入水區312與出水孔22相對(如圖7所示)時,出水孔22即呈開啟狀態以供管體20內的水流由控制桿30的入水區312經噴嘴套221噴出,以增加噴水孔數(如圖8所示)進而達到自由變化噴水孔數,且控制桿30利用平面31與管體20的平臺21內壁平面211保持一適當距離僅與一止水件36相密貼進行止水及出水控制的設計,可減少控制桿30與管體20平臺21的內壁平面211接觸面積而相對降低磨擦系數,令控制桿30于操控上更為輕松、省力,并由止水件36位于控制桿30的平面31與管體20的平臺21內壁平面211間而相互呈平面貼抵的設計,令該止水件36不論于高低水壓均可平整密貼于平臺21的內壁平面211,以確實防止水流于高水壓時由出水孔22滲出的缺失,進而可保持較佳的防漏目的。
如圖9所示,其中控制桿30的入水區312′可設呈槽狀,令控制桿30往一側推移至止水件36與出水孔22相對(如圖10所示)時,出水孔22的外圍則受止水件36的阻塞形成止水狀態而可減少噴嘴套221的噴水孔數,且當控制桿30往另一側推移至入水區312′與出水孔22相對(如圖11所示)時,出水孔22即呈開啟狀態以供管體20內的水流由控制桿30的入水區312′經噴嘴套221噴出以增加噴水孔數進而達到自由變化噴水孔數。
雖然本發明已以具體實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發明專利保護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專利涵蓋之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灑水器是于一進水組的管體頂面設一具多個出水孔且內壁為平面的平臺,于平臺的兩側面設有多個與管體內部相通的控制孔各供一具平面的控制桿樞置穿設,控制桿的平面與平臺的內壁平面并保持一適當的間距且恰與出水孔相對,而平面上分別設有一止水件及一入水區,該止水件略凸于控制桿的平面恰可平整密貼于平臺的內壁平面,使止水件及入水區可隨控制桿的推移位置分別與出水孔相對以達到止水及出水的控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桿的入水區設呈孔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桿的入水區設呈槽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桿的平面上可凹設一定位槽供止水件容設定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止水件設為環狀。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止水件為彈性塑材。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管體的每一出水孔與一噴嘴套相套設。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管體的上方蓋設一具限位孔的噴嘴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管體的兩側出水孔對稱設呈向外漸傾狀。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管體的控制孔與平臺的內壁平面兩側各形成一擋部。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桿的一端設一具環槽的擋頭供一止漏環套設,另一端延設一具彈性卡腳的套段與一具鉤孔的擋蓋相套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灑水器的止水、出水控制結構,其灑水器是于一座體上設一可隨灑水控制組的帶動而往復旋擺的進水組,該進水組設一具平臺及多個出水孔的管體,且管體兩側面設多個與內部相通的控制孔各供一控制桿樞設,于控制桿的適當處設一具止水件及入水區的平面與出水孔相對并使止水件恰密貼于平臺內壁平面,而可隨控制桿的推移位置分別與出水孔相對以達到止水及出水控制;由此,可減少控制桿與管體平臺的接觸面積而相對降低摩擦系數,令控制桿于操控上更為輕松、省力。
文檔編號B05C11/10GK101085431SQ20061008799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9日
發明者王金垣, 羅順南, 鄭繼涵 申請人:源美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