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以作為冰箱和洗衣機之類的家電、手機、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信息通信產品的電子儀器外殼使用的材料為例,為了提升外觀設計的美感和保護來自外部的沖擊,進行涂裝,還為了體現所要求的顏色,在涂裝工程的過程中混合顏料使用,以便能夠呈現出適當顏色。
圖1是為說明現有方法的高光澤涂裝方法的流程圖。
參照圖1,現有方法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利用以下步驟實施涂裝。
S110,即,材料上形成2層底漆層的步驟;S120,在上述底漆層上面,形成色彩層的步驟;S130,在上述色彩層上面,形成針對高光澤的光亮層的步驟;S140,拋光形成的涂膜層的步驟。
更詳細地說明如下。
S111,首先,為了材料表面的高光澤涂裝,在鎂(Mg)材質的材料上噴涂基礎底漆(Primer)層,以便提高粘性,并防止腐蝕。
S112,之后烘干。
S113,接著,基礎底漆層烘干后,為了消除底漆層上殘存的異物,進行表面加工。
S114,通過上述步驟,在消除異物的上述底漆層上面,再次噴涂其它底漆層。
S115,重新反復進行烘干的工程。
S121、S122,之后,為了體現外觀色彩,噴涂配有顏料的色彩層后,進行烘干。
S131、S132,在烘干的色彩層表面,作為材料表面的外觀形成美感的追加外觀作業,進行噴涂粉末粒子之類的珍珠白層涂裝后,進行烘干。
S133、S134,上述烘干工程結束后,追加噴涂旨在提升表面光澤(Glossy)的光亮(Clear)層后,進行烘干。
S140,之后,進行拋光(Polishing)工程,結束作為材料表面外觀作業的涂裝工程。
以上述進行的現有技術的產品外殼涂裝工程為例,在各個涂膜層的形成步驟,因進行旨在形成涂膜層的各個物質涂裝工程和烘干涂裝物質的烘干工程,從整體的涂裝工程來看,導致涂裝所需時間的增加,并因多次的涂膜物質形成和烘干過程,導致涂膜層間的穩定性低下,出現涂膜層整體強度下降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這樣的一種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即提升工程收益,可以實現成本縮減和提升產品生產效率。
同時,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這樣的一種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即減少交叉銼紋不良率,可以實現成本縮減和產品生產效率提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構成為特點在材料表面上形成底漆層的步驟;依一定比率混合的色彩底漆混合物,將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形成為色彩底漆層的步驟;在上述色彩底漆混合物層上面,形成針對高光澤的光亮層的步驟。
上述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配料比率是適用強度實驗求出的值,該值是將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各個構成要素混合比率進行變更而求出。
上述色彩底漆混合物是以樹脂∶添加劑∶顏料=46∶12∶40的比率混合為特征。
上述顏料是無彩色顏料為特征。
上述形成光亮層的步驟之前,形成上述色彩底漆層的步驟之后追加涂裝珍珠白層的步驟。
如這樣構成的本發明所述,噴涂將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以一定比率混合的色彩底漆混合物,形成色彩底漆混合物層,比起現有的噴涂底漆后,經過烘干工程,形成旨在再次進行外觀顏色處理的色彩層的方法,可以大幅減少交叉銼紋不良率的同時,也可以減少涂裝工程數量,提高涂裝工程中的收益。
本發明的效果本發明的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具有這樣的效果,即,與現有的針對高光澤的工程涂裝方法比較,其工程時間縮短120分鐘,且其收益也從現有的68.5%提升到80.0%,提高了11.5%。
另外,提升涂裝強度特征,以此具有可大幅減少交叉銼紋不良率的效果。
同時,對于外殼材料的外觀色彩來說,不僅在有彩色,還在白色和灰色之類的無彩色的情況下,也能夠滿足所要求的設計規格值。
為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結構特點和效果,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圖1是為說明現有方法的高光澤涂裝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以利用本發明的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形成的涂膜層截面圖。
圖3是為說明利用本發明的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的流程圖。
圖4a至圖4c是涂裝工程的烘干溫度、時間、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配料比率的涂裝強度測試實驗結果的示意圖。
圖5是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各個配料比率的涂裝強度示意圖。
圖6是色彩底漆混合物的各個構成要素配料比率的涂裝強度示意圖。
附圖中主要部分的符號說明200外殼材料210底漆層220色彩層 230光亮層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為了減少現有技術的涂裝方法的涂裝工程數量,進行了這樣的測試,即,混合現有涂裝工程中獨立形成的光亮(Clear)層和珍珠白(Pearl Clear)層的材料,以同時噴涂的方法進行涂裝工程。但在這種情況下,上述光亮(Clear)層材料因其粒子較小,隨著出現最后拋光(Polishing)工程后的粒子被削的現象,沒能滿足因外觀不良產生而要求的規格。
同時,混合珍珠白(Pearl Clear)層和色彩(Color)層的材料,進行涂裝測試時,也沒能滿足外觀設計所要求的規格。這是由珍珠白層的構成粒子粘到色彩層材料而導致的結果。以無彩色情況為例,僅存在亮度,因此,甚至超過了所要求的規格。
最終,使用混合底漆層和色彩層的材料的色彩底漆混合物,進行涂裝測試。從結果上看,可以得到設計所要求的滿足色彩的結果。為此,通過混合物實驗,導出色彩底漆混合物構成要素的最佳配料比率,并根據導出的配料比率,使用混合的色彩底漆混合物,以此達到其目的。
下面,將詳細說明利用混合上述底漆層和色彩層材料的色彩底漆混合物而進行的利用本發明的色彩底漆的涂裝方法。
圖2是以利用本發明的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形成的涂膜層截面圖,圖3是為說明利用本發明的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的流程圖。
若參照圖2和圖3,本發明的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310,在材料200表面上形成底漆層210的步驟;S320,將以一定比率混合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形成色彩底漆層220的步驟;S330,在上述色彩底漆層220上面形成針對高光澤的光亮層230的步驟;S340,拋光形成的涂膜層的步驟。
下面將更詳細說明上述各個步驟。
S311,首先,在外殼材料200上,為了提高對材料的涂膜層粘性,并防止材料的腐蝕,噴涂底漆層210。上述底漆層210應以約20的厚度形S312、S313,之后,在約75℃溫度條件下,將上述噴涂的底漆層210烘干30分鐘左右后,為了消除底漆層表面的異物,進行表面加工處理。
S321,如果經過上述工程,能夠消除底漆層210的表面異物,那么為了體現色澤,在材料表面噴涂將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以一定比率混合的色彩底漆混合物,形成色彩底漆層220。上述底漆層320也應以約20μm的厚度形成。
S322,之后,在約75℃溫度條件下,將上述噴涂的底漆層220烘干30分鐘左右。
以現有方法為例,在進行表面加工處理的基礎底漆層上面追加噴涂其它底漆層后,再噴涂配有顏料的色彩層。但以本發明為例,在上述底漆層210上,噴涂將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以一定比率混合的色彩底漆混合物,以此用單一工程形成色彩底漆層220。
這樣,不是單獨形成底漆層和色彩層,而是利用將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以一定比率混合的混合物,同時形成。這時,應以最佳狀態維持構成上述色彩底漆混合物的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配料比率、噴涂和烘干時的工程條件,以便能夠滿足材料外觀設計所要求的色澤和涂裝強度。對此,將在后面進行詳細說明。
上述S322烘干工程之后,進行旨在給烘干的色彩底漆層220表面上賦予視覺特征和光澤的追加外觀作業。
S331,為此,為了追加閃爍的粉末粒子層,噴涂珍珠白(Pearl Clear)層。根據需要,也可以省略上述珍珠白層。以形成上述珍珠白(Pearl Clear)層為例,應以約20μm厚度形成。
S332,這時,在約75℃溫度條件下,將上述噴涂的珍珠白層烘干30分鐘左右。
S333,上述烘干工程(S332)之后,噴涂旨在提升表面光澤(Glossy)的光亮(Clear)層230。上述光亮層230應以約50μm厚度形成。
S334,之后,在約75℃溫度條件下,將上述噴涂的光亮層230烘干60分鐘左右。
以進行噴銀涂裝的外殼為例,與其光澤指數表示20至25相比,形成上述光亮層230,以便顯示100以上光澤指數的高光澤(High Glossy)。
S340,形成上述光亮層230后,進行拋光(Polishing)工程,以此結束作為材料表面外觀作業的涂裝工程。
這樣進行的利用本發明的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應以最佳配料比率混合底漆層材料和色彩層材料,下面將說明旨在求出色彩底漆混合物的最佳構成比的實驗方法及其結果。
一般而言,將鎂(Mg)材料作為電子儀器之類背面外殼材料使用,進行涂裝時,因涂裝作業環境變數-環境溫度和濕度等條件屬于不可調整的因素,分類為外部干擾(Noise)的重要因素,烘干時間和烘干溫度等條件屬于可調整的決定涂裝質量的因素,這一因素等于作為作業條件可設置的作業變數。
本發明是與上述可設置的作業變數一起,實施這樣的測試,即,變化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配料比率,求出最佳配料比率的涂裝測試,以便能夠計算出縮短整體涂裝工程時間的同時,可表示最佳涂裝強度的涂裝工程條件。
圖4a至圖4c是涂裝工程的烘干溫度、時間、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配料比率的涂裝強度測試實驗結果的示意圖。
作為涂裝強度測試實驗,涂裝強度測試是根據交叉銼紋膠帶測試(Crosscutting tape test)進行,并把其結果顯示為y軸。即,在外殼材料的涂裝表面以橫豎分別形成2mm的瑕庇后,將膠帶粘在相關瑕庇區,判斷消除膠帶時,瑕庇區是否維持堅固粘著狀態,將以Y表示不良區域的面積值。因此,測出的Y值越小,其結果越理想。
作為實驗方法,設置7種測試條件,使其將以每個測試條件測出5個實驗結果。
作為工程環境變數,將烘干時間和烘干溫度設為獨立變數,對烘干時間和烘干溫度分別適用了15分/90分和70℃/90℃以內的一定范圍值。同時,將構成顏料混合物的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占混合物中的比率設為另一個獨立變數,對根據上述各個比率不同形成的涂裝膜測試了涂裝膜強度。
將工程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視為干擾(Noise)因素而忽略。
同時,為了導出最佳工程條件,鉻涂層(CHROME COATING)部分維持了完整配制的鉻涂層完全剝離狀態條件。
上述實驗結果,參照圖4a至圖4c,若根據烘干溫度和烘干濕度,確認其成分比率的反應,就可以確認根據工程條件,其結果并沒有較大差距。但可以確認,樹脂(RESIN)含量越高,其強度越高;添加劑(ADD)和顏料(ANRO)比率越高,其強度越低。
即,在圖4a至圖4c,橫軸的標準線(x坐標0.00)表示涂裝膜可表示最佳強度的色彩底漆混合物構成因素-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各個配料比率。在一定范圍以內變化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各個混合比率,對形成的涂裝膜測試涂裝膜強度,以便求出可表示最佳強度的色彩底漆混合物的各個構成因素的配料比率。
圖5是混合物的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各個配料比率的涂裝強度示意圖,圖6是強度實驗中的各個獨立變數的涂裝強度示意圖。
參照圖5可以看出,將涂裝強度進行反計量化的值Y(強度計量值)是在樹脂(RESIN)的混合比率較高的領域,以Y(強度計量值)較少的值顯示,以此表示相對良好的強度。
在圖6,D作為表示自由度的值,是表示實驗的信賴度的值,其值越靠近″1″,就屬于越理想的值。即,D為″1″時,即使任何人進行實驗,也可以得到與此前實驗值相同的值。在本實驗,D為0.98115,因此可以得知,是個具有98%以上信賴度的實驗數據。
參照圖6,工程時間(time)和工程溫度(temp)在各自的變化范圍,如15.0分至30.0分和烘干溫度70℃至90℃之間,根據工程時間和工程溫度的條件變化,強度特征變化并沒有多大差距。
但構成混合物的各個因素-樹脂(RESIN)和添加劑(ADD)及顏料(ANRO)根據其含量比率的變化,其強度特征變化較大。這樣,根據其含量比率的變化,Y(強度計量值)發生較大變化,此時的因素被稱為致命因素,上述致命因素有樹脂*顏料(RESIN*ANRO)、樹脂*添加劑(RESIN*ADD)、添加劑*顏料(ADD*ANRO)及樹脂*添加劑*顏料(RESIN*ADD*ANRO)等。
下例表格表示Y(強度計量值)的回歸系數的測試值。
這時,R-Sq(Regression-Square決定系數)是96.94%,R-Sq(pred,預測決定系數)是93.76%,R-Sq(adj,修訂決定系數)是95.87%,這些結果很好地支持回歸式的適當性。
若參照圖6,就可以判斷,Y(強度計量值)的最小值為1.1697mm2時的樹脂*添加劑*顏料的配料比率構成最佳的色彩底漆混合物。將工程條件設置為工程時間22.5分和溫度80℃時,可以在整個混合物中的樹脂比率為0.4631(約46%)和添加劑比率為0.1280(約12%)及顏料比率為0.4088(約40%)的條件下,得到最佳的結果。因此,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各個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配料比率為樹脂∶添加劑∶顏料=46∶12∶40時,表示最佳的涂裝強度。
利用上述混合比率的色彩底漆混合物,在鎂(Mg)材質的外殼材料,實施本發明的涂裝的結果,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工程時間縮短120分鐘,收益也從現有的68.5%提升到80.0%,提高了11.5%。
同時,交叉銼紋不良率從現有的90%幾乎降到接近0%的水準,提升了涂裝強度特征,對于外殼材料的外觀色彩來說,不僅在有彩色,還在白色和灰色之類的無彩色的情況,也能夠滿足所要求的設計規格值。
以上,對利用本發明的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進行了詳細說明。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發明,而并非用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在材料表面上形成底漆層的步驟;依比率混合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色彩底漆混合物,形成色彩底漆層的步驟;在上述色彩底漆混合物層上面形成針對高光澤的光亮層的步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一定比率是適用強度實驗求出的值,該值是以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各個要素混合比率發生變化的比率求出。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彩底漆混合物是以樹脂∶添加劑∶顏料=46∶12∶40的比率混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顏料是無彩色顏料。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光亮層的步驟之前,形成上述色彩底漆層的步驟之后追加形成珍珠白層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利用色彩底漆的高光澤涂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構成在材料表面上形成底漆層的步驟;依比率混合的色彩底漆混合物,將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形成為色彩底漆層的步驟;在上述色彩底漆混合物層上面形成針對高光澤的光亮層的步驟。上述混合樹脂和添加劑及顏料的一定比率是適用強度實驗求出的值,該值是以構成色彩底漆混合物的各個要素混合比率發生變化的比率求出。本發明因工程時間的縮短而能夠提高其收益,并提高涂裝強度特性,以此具有這樣的效果,即不僅可以大幅減少交叉銼紋不良率,還可以在外殼材料的外觀色澤,充分滿足有彩色或白色灰色之類的無彩色所要求的設計規格值。
文檔編號B05D5/06GK101041152SQ200610024930
公開日2007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2日
發明者樸玄抿 申請人:樂金電子(昆山)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