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擠壓式噴霧器的噴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過擠壓容器側部加壓的噴霧器的一種噴頭,特別涉及針對一種噴頭,其中空氣和液體混合生成細霧;其中有一推拉式閥裝置用于在該噴霧器不使用時使分配的液體與大氣密封。
背景技術:
盡管擠壓瓶式噴霧器已使用多年,但這類噴霧器在很長時期中主要被加壓罐噴霧系統取代。一種取代加壓罐得以使用的擠壓瓶式噴霧器見美國專利Nos.5,183,186和5,318,205。這些專利示出一擠壓瓶式噴霧器,其中一空氣通道和一產品(即液態材料)通道在一錐形混合室中交匯。在該發明的裝置中,由于混合室呈錐形,因此氣流與液流成一角度,在混合室中造成液體紊流。該紊流分散液體,使之與空氣充分混合。因此,細霧從噴口射出。
該發明的缺點是,它的液體出口需要使用成本較高的球閥;當瓶倒置時,由于空氣通道對流體通道完全開放,因此液體會漏出噴霧器。此外,在這一結構中,噴口和排氣通路使得空氣始終與將分配的液體接觸,從而造成液體材料干結,不利地造成堵塞噴口,使液體無法正常噴出。
與擠壓瓶有關的另一個專利是美國專利No.5,273,191。該專利也說明了一種使用錐形混合室混合空氣和液體的擠壓瓶。該專利示出各種閥結構,包括控制流向混合室的液流和控制流向混合室的氣流和流入擠壓瓶的氣流的有閥墊圈。此外,該專利示出一種根據液體通道中的壓力打開和關閉液體通道的受偏置閥件。
作為參考材料包括在此的美國專利申請序列號09/073,615公開了噴霧器的一種具有推拉型閥結構的噴頭。在該專利中,擠壓瓶有一液體流路和一空氣流路。當該瓶受擠壓時,液體經該液體流路傳送,有壓力的空氣經該空氣流路傳送。液流和氣流在一位于鄰近一出口孔口的混合室中匯合。空氣和液體混合成細霧。該發明的缺點是,拉鈕位于與出口孔口相反一側。此外,本發明并使得空氣與要分配的液體連續接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非加壓容器如擠壓瓶的一種噴霧分配裝置,它使用推拉型閥,其拉鈕與出口孔口位于同一側上。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空氣滲入噴霧器的內部通道的閥。
按照本發明,提供一種有一延伸進入一保持有一定數量液體的容器如一擠壓瓶中的汲取管的噴霧器。汲取管的頂部與一止回球閥組件連接,該閥組件具有一通常停靠在一節流直徑的管道的頂部上的球。該噴霧器中的一空氣流路可連接該瓶的內部與該噴霧器中的一混合室。一單獨產品流路從止回閥的頂部通向一混合室并指向該混合室的一噴口。該空氣流路為一圍繞通向混合室該產品流路的一部分同心布置的環形通道。
當該瓶受擠壓時,產生的壓力把空氣壓入混合室并使汲取管中吸取液體。液體迫使止回閥打開后流向混合室。同時,空氣被壓過環形空氣通道。受混合室斜壁的偏移,氣流集中并沖擊中央液流這造成液體霧化后從孔口噴出細霧。
隨著瓶中的壓力的釋放,球向下回落到節流直徑的管道上,從而截留汲取管中的產品。從而該汲取管中的產品保持在比瓶中液面高的位置上,等待進行下一個擠壓周期。這樣,通常出現在噴射之前的時間延遲得以消除。
該產品通道形成在一容納在噴霧器主體中的閥中。該閥最好做成一打開和關閉空氣和產品通道的推拉型閥。在該閥的關閉位置,產品和空氣通道與擠壓瓶內部完全隔絕,從而防止空氣進入擠壓瓶內部。這兩個通道的關閉因此減小了液體產品在擠壓瓶中發生干結的可能性。
本發明推拉型閥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可由一與出口孔位于同一側上的拉鈕操縱。消費者從洗滌液瓶之類的產品噴霧器中特別熟知如此操縱的閥。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對噴頭殼體與瓶的頸部的卡扣連接作出改進。按照該目的,噴頭殼體上有一延伸入瓶上一環形凹槽中的柔性裙部。該環形凹槽在該柔性裙部上作用一徑向力,從而為該卡扣連接提供另外的卡緊力。
有利的是,這使得裙部壁由更薄材料制成,但仍具有足夠的卡緊力。由于裙部壁可由更薄材料制成,因此頸部的制造容差可增加,無需過多用力把噴霧器殼體推壓在頸部上就可把噴霧器殼體裝到頸部上。更大的容差使得世界上各生產廠家都可制造該瓶。此外,由于裙部結合在環形凹槽中,該瓶/噴霧器組合比現有設計更不容易損壞。
本領域技術人員從下面對所公開的本發明的詳細說明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
圖1為該推拉噴頭的剖面圖,示出該閥位于全打開位置。
圖2為該推拉噴頭的剖面圖,示出該閥位于全關閉位置。
圖3為沿圖1中從線剖取的該閥的剖面圖。
圖4A、4B和4C示出一可選擇止回球閥。圖4A為正視圖,圖4B為側視圖,圖4C為俯視圖。
圖5為一噴霧器殼體保持裝置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噴霧分配系統包括其中裝有一定數量的液體或其他液態材料的一擠壓瓶1(只示出其一部分)。該擠壓瓶可用任何現有技術已知的合適彈性塑料制成。
一噴霧裝置殼體或噴霧器主體17適于用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方法裝在一瓶1的頸部5上。該噴霧分配裝置殼體17包括一汲取管3,其尺寸為當該噴霧裝置裝在該瓶上時汲取管3的開口底端靠近該瓶底部布置。
汲取管的3的頂端容納一止回球閥7的節流管道6中。節流管道6與汲取管3連通,從而流體可從中流過。節流管道6的內徑小于止回球閥7的球8的直徑,因此球8通常座置在節流管道6的頂部上。當球8位于該位置上時,止回球閥7關閉,從而汲取管3的頂端也關閉。止回球閥7的其余部分的內徑大于球8的直徑。這樣,球8隨著汲取管中的流體的向上運動可自由向上運動,從而打開止回球閥7。
止回球閥7的頂部容納一同心布置的供料管9,供料管9允許流體從節流管道6流向閥10。供料管9具有小于球8的直徑的內徑,從而限制球8向上運動。供料管9的該端包括一系列分布在圓周上的徑向狹槽100。這些狹槽100在球8隨著流體的向上運動而向上運動時使得液體可經止回球閥7自由流動到供料管9。因此,供料管9定位在球8上方一小段距離處,從而球8可向上自由運動,從而打開止回球閥7。
圖4A和4B示出止回球閥的一可選擇的結構。在該結構中,供料管9′的內徑與止回球閥7′的其余部分的內徑大致相同。橫跨供料管9′頂部形成有一桿29。因此球8′可向上自由運動,以使打開止回球閥7′,但該運動受到限制。由于該供料管的直徑大于球8′的直徑,因此產品可自由流過該球。
回到圖1,為簡化結構,供料管9為殼體17的閥壁11的延伸部。當閥10在打開位置時閥壁11的供料管9可與閥10中的產品通道12連通。閥壁11上還有一與一環形空氣通道14連通的氣孔13。如圖1所示,環形空氣通道14限定為在滑動殼體22與噴嘴21之間的空間,因此它同心圍繞水平軸向上通向空氣旋渦通道15的產品通道12的一部分。閥10可滑動地容納在噴霧器殼體17的閥壁11與18之間的空腔中。
閥10由噴嘴21和滑動殼體22這兩部件構成。噴嘴21最好用卡扣連接固定在滑動殼體22中。噴嘴21包括一拉鈕26,使用者抓住該拉鈕在打開方向O和關閉方向C上推拉滑閥10。
噴嘴21的錐部19和20之間界定一在下文稱為混合室15的空腔。錐部19和20可限定一錐體。產品通道12的一部分在通常水平方向上通向混合室15。如圖1和2所示,環形空氣通道14同心地圍繞在水平方向上通向混合室15的產品通道12的該部分。錐部19與20在交匯處之前限定混合室15的噴霧孔口16。
瓶1頸部5上有一環形突起41,當把噴頭殼體17壓緊到瓶1上時與噴霧器殼體17上的環形凸緣28協作,將殼體17緊固到瓶1上。該殼體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地采用一插塞密封30或一密封墊31與該瓶密封。
該蓋也可如圖5所示方法安裝在瓶上。在圖5中,噴霧器殼體17上有第一環形凸緣32,該凸緣上有第一鎖定邊37。瓶33有一頸部34,該頸部上有第二環形凸緣35,該凸緣上有第二鎖定邊36。第一鎖定邊37與第二鎖定邊36協作,將噴霧器黨體固定在瓶上。頸部5與瓶1的連接處有一環形凹槽38。噴霧器殼體的裙部39延伸進入該凹槽中。殼體與頸部的該凸緣之間有一墊圈40,以便提供大致的流體密封。作為選擇,使用插塞密封形成流體密封。為把噴霧器殼體裝在瓶上,把噴霧器殼體17緊壓在瓶的頸部上。裙部39發生彈性撓曲,使得第一環形凸緣32在第二環形凸緣35上通過。第一環形凸緣32在第二彈性凸緣35上通過后,裙部的彈性迫使第二環形凸緣向頸部復位。然后第一和第二鎖定邊定位在一起,并防止該蓋脫落。此外,柔性裙部39延伸進入凹槽33中,凹槽33的形狀將裙部的邊緣保持就位,從而提高夾持力。
回到圖1,滑動殼體22容納在殼體17的閥壁11與18之間的空腔中。滑動殼體22可沿其縱向軸線在一全打開位置(圖1)與一全關閉位置(圖2)之間滑動。在全關閉位置上,產品通道12不與供料管9對準,空氣通道14不與氣孔13對準。如圖2所示,在全關閉位置時,滑動殼體22完全封住供料管9和氣孔13。
滑動殼體22可在殼體17的閥壁11和18中滑動。殼體17上的一凸緣23限制該滑動殼體的向內和向外運動。滑動殼體22包括一桿部24。桿部24通過徑向突肋25與滑動殼體22模制成一體,徑向突肋25形成空氣在滑動殼體與徑向突肋25之間流動的通道。如圖3所示,徑向突肋25最好成45°角,以便彈性配合。產品通道12從桿部24中穿過。
殼體17的端壁27適于容納桿部24。在關閉位置,側壁27和插塞密封50完全密封產品通道12。
下面通過說明流體和空氣的流路說明本發明噴霧裝置與一擠壓瓶一起使用時的工作情況。瓶1受擠壓時,瓶內壓力升高,迫使汲取管3中的流體2上升。擠壓流體通過節流管道6,并將球8向上推離管道6頂部,從而打開止回球閥7。流體然后向產品通道12自由流入供料管9。流體流從通道12在水平方向上朝向噴口16噴射入混合室15中。從圖1和2可看到,產品通道12在一與噴霧孔口正對的位置上與混合室15連通。
瓶受擠壓時壓力的升高還迫使瓶中液面上方的空氣經空氣孔口13流入環形通道14。可以看到,空氣到達混合室15必須行進的距離比流體必須行進的距離短,因此空氣比流體先到達混合室。因此,確保流體在從孔口16噴出前與空氣混合。
環形空氣通道14在水平方向上通向混合室并在一與混合室15的斜部或錐部19、20正對的位置上與混合室連通。錐部19、20將通道14中的環形氣流以銳角引向通道12中的中央水平液流。因此,環形氣流在靠近噴口16的一點上集中并沖擊在中央液流上。液體受到極大紊流而分散并與空氣緊密混合。結果細霧從噴口16噴出,該細霧呈圓形、對稱圖案,其中,液滴呈對稱粒度分布。
當容器上的壓力釋放時,外部空氣經噴口16吸入容器中,容器恢復到原來形狀。在每一擠壓周期后空氣經噴口的吸入清潔了噴口和混合室,防止噴口堵塞。本發明的這一自清潔特征對常常發生堵塞的粘性產品特別有利。
壓力的釋放還使得供料管9中的液體回落,從而使得球8下降,因此閉合節流管道6的頂部。值得注意,由于管道6由球8閉合,因此把液體截留在供料管3中。因此,在下一個擠壓周期中,汲取管中的產品液面始終很高,從而噴射之前的停頓時間縮短。這樣,本發明無需使用加壓容器就能實現幾乎即時的噴射。
在以上說明書中,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說明。但是,顯然可對本發明進行不同的變型和改型而不超出后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更寬精神和范圍。因此本說明書和附圖應認為是例示性的而沒有限制的含義。
權利要求
1.一種擠壓瓶噴霧器,它在瓶受擠壓時致動,迫使一汲取管中的液體上升后從一噴口噴出液體-空氣噴霧,包括一含有一定數量液體和該液體上方空氣的可擠壓瓶;一延伸進入所述液體中的汲取管;一其中限定有一閥容座的噴霧器主體,其具有一閥、一在其中限定一混合室的錐形部,該錐形部朝一噴口逐漸變細,該噴口限定成在該錐形部的終點處穿過該閥;該閥中限定一在該閥打開位置時連通該汲取管與該混合室的液體通道,該液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朝向噴口方向上并具有一通過所述部分和所述噴口對準的縱向軸線,該閥和該液體通道可選擇地沿所述縱向軸線滑動到一關閉位置,在該關閉位置上,混合室與汲取管不連通;一同心圍繞該液體通道的所述部分布置的空氣通道,該空氣通道將含有所述空氣的該瓶內部與該混合室連通,該空氣通道在一與噴霧器主體錐形部正對的位置上與該混合室連通;其中,當該閥處于關閉位置時該混合室與該瓶內部不連通;由此當該擠壓瓶噴霧器致動時,空氣通道中的氣流受噴霧器主體錐形部的偏移而在混合室中集中并沖擊在液體通道中的中央液流上,使得液流霧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瓶噴霧器,其特征在于,一拉鈕位于該閥的噴口的同一側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瓶噴霧器,其特征在于,該閥由兩部件構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瓶噴霧器,其特征在于,該瓶有一頸部,該頸部上有一保持凸緣,該噴霧器主體可與該保持凸緣協作以使將噴霧器主體固定在該瓶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擠壓瓶噴霧器,其特征在于,該瓶在該頸部與瓶的連接處形成一環形凹槽;其中噴霧器主體有一延伸進入該環形凹槽中的柔性裙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瓶噴霧器,其還包括一與該汲取管和該液體通道連通的止回球閥,其特征在于,該容器致動時該止回球閥把汲取管中的液體保持在比瓶中液面高的高度上。
7.一種擠壓瓶噴霧器的噴頭,包括一其中限定一空腔的噴霧器殼體,限定一氣孔和一液孔通過所述殼體中;一容納在該空腔中的閥,該閥中有一空氣通道、一液體通道、一混合室和一出口孔,該噴嘴可沿一縱向軸線在一打開位置與一關閉位置之間滑動;該噴嘴在打開位置時該液體通道與該混合室和該液孔連通;該噴嘴在打開位置時該空氣通道與該混合室和該氣孔連通;以及其中,當該噴嘴位于關閉位置時該混合室與該液孔和該氣孔不連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一位于該閥的噴口同一側上的拉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在該容器不受致動時將汲取管中的液體保持在比容器中液面高的高度上的裝置。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將液體保持在汲取管中的該裝置為一止回球閥。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該止回球閥有一供料管,該供料管的直徑在其整個長度上大致保持不變,其還包括定位在該液孔中的一保持突肋。
12.一種帶有一噴霧器的瓶,包括一噴霧器殼體,其具有一柔性裙部,一該柔性裙部上的鎖定凸緣;以及一瓶,其具有一頸部,一該頸部上的鎖定凸緣,一形成在該瓶中的該頸部與該瓶連接處的環形凹槽;其中,該第一鎖定凸緣與第二鎖定凸緣協作,將該噴霧器殼體緊固在該瓶上,該柔性裙部與該環形凹槽協作以便提供另外的鎖定力。
13.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瓶,其特征在于,該凹槽的形狀構造成使其在該柔性裙部上作用一徑向向內的力。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一種擠壓式噴霧器(1)的噴頭(17)。該噴頭(17)包括將氣流和液流引向一混合室(15)的通道(12、14),在該混合室中,液體分散成液滴后成霧狀從噴口(6)噴出。該裝置包括一由一推拉運動操縱的閥(10)。當閥(10)關閉時,液體與大氣隔絕,從而防止液體產品干結或受污染。
文檔編號B05B11/04GK1434735SQ00819129
公開日2003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22日
發明者R·S·舒爾茨 申請人:埃姆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