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鑄涂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專用于生產鑄涂紙的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可在鑄涂原紙背面涂布適當涂料的多功能鑄涂機。
鑄涂紙是加工不干膠紙、撲克牌、金銀卡或中高檔包裝紙的原料紙,是在鑄涂原紙表面涂布一層水溶性涂料并經烘干和熱壓定型制成,鑄涂機即是生產鑄涂紙的專用設備。
現有技術中的鑄涂機一般由機架和由后至前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放紙裝置、涂布裝置、烘干裝置、鑄涂裝置和卷紙裝置組成,放紙裝置包括上紙機構和放紙機構,涂布裝置包括涂布機構和空氣刮刀、鑄涂裝置包括烘缸機構和加壓機構,卷紙裝置則包括卷紙機構和卸紙機構。鑄涂原紙卷利用上紙機構安置于放紙機構上,在鑄涂裝置和卷紙裝置的牽引下,先經涂布裝置在其正面涂布適當厚度的涂料,然后進入烘干裝置中將其烘干,烘干后的涂布紙再經鑄涂裝置熱壓定型成為鑄涂紙并由卷紙裝置卷成鑄涂紙卷。
顯然,上述鑄涂機只能在鑄涂原紙的一面(正面)涂布水溶性涂料。這種鑄涂紙的突出缺陷是紙面容易產生翹曲,嚴重時將無法在鑄涂紙上直接進行印刷或其他二次加工。實踐表明,鑄涂裝置是整個鑄涂機的關鍵裝置,其加壓機構對鑄膜所施線壓力的大小及穩定性將直接影響鑄涂紙產品的優劣。現有技術中的鑄涂機的加壓機構多采用壓縮空氣和油壓加壓,常因滲漏等問題導致線壓力不穩定,并最終影響鑄涂紙的質量。此外,現有技術中鑄涂機,其上紙和卸紙多采用行車吊裝或利用手動葫蘆、電動葫蘆和叉車等設備吊裝,不僅效率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設備投資也比較大。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鑄涂機,使之可在鑄涂原紙的背面涂布適當涂料,從而避免鑄涂紙面發生翹曲而可直接進行印刷或其他二次加工;此外,還要對鑄涂裝置加壓機構加以適當改進,以使其對涂布紙所施線壓力保持穩定,從而保證鑄涂紙產品的質量。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鑄涂機上紙機構和卸紙機構,以提高上紙和卸紙效率、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并減少設備投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在烘干裝置(或稱后段烘干裝置)的前方(鑄涂原紙行進方向為前方)增設一用于對鑄涂原紙背面涂布涂料的背涂裝置并在背涂裝置前方增設另一烘干裝置(或稱前段烘干裝置),從而使鑄涂機成為可對鑄涂原紙的背面涂布涂料的多功能鑄涂機。與此同時,本發明還利用加壓臂、橡膠壓輥和雙壓力彈簧裝置構成鑄涂裝置加壓機構,以保持加壓機構對涂布紙所施線壓力的穩定;并利用升降臂、鋼絲繩、電機及減速機構成鑄涂機的上紙機構和卸紙機構,以提高上紙和卸紙的效率、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多功能鑄涂機的技術特征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多功能鑄涂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和圖3分別為放紙裝置的側視圖和正視圖;圖4為涂布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和圖6分別為空氣刮刀的正視圖和橫斷面圖;圖7為烘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8和圖9分別為背涂裝置的正視圖和側視圖;圖10和圖11分別為計量棒機構的正視圖和側視圖;圖12和圖13分別為鑄涂裝置的正視圖和側視圖;圖14為雙壓力彈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5和圖16分別為卷紙裝置的正視圖和側視圖。
參考圖1所示,本發明多功能鑄涂機主要由機架和由后至前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放紙裝置、涂布裝置、背涂裝置、烘干裝置、鑄涂裝置和卷紙裝置組成;放紙裝置包括上紙機構A和放紙機構B,涂布裝置包括涂布機構C和空氣刮刀D,背涂裝置包括背涂機構E和計量棒機構F,烘干裝置包括前段烘干裝置H和后段烘干裝置G并分別安裝在背涂裝置和涂布裝置的前方,鑄涂裝置包括烘缸機構I和加壓裝置J,卷紙裝置包括卷紙機構K和卸紙機構L。鑄涂原紙卷S1利用上紙機構A安裝于放紙機構B上,在鑄涂裝置和卷紙機構K的共同牽引下,先由涂布裝置在紙幅S的正面涂布適當厚度的涂料并經后段烘干裝置G烘干,然后再由背涂裝置在紙幅S的背面涂布適當厚度的涂料并經前段烘干裝置H烘干,然后再由鑄涂裝置將兩面涂布并烘干后的涂布紙熱壓定型為鑄涂紙,最后再由卷紙機構K卷成鑄涂紙卷S2并利用卸紙機構L從卷紙機構K上卸下。
參考圖2所示,上紙機構A由升降臂、鋼絲繩、電機及減速機構成并安裝在放紙機構B的后方。升降臂A1包括左升降臂和右升降臂,通過后端的轉動軸A2分別安裝在放紙機構B支座底部的左右兩側并且可繞轉動軸A2上下轉動,其前端設有用于承托放紙軸的缺槽A3,鋼絲繩A4包括左鋼絲繩和右鋼絲繩,其一端固定于電機及減速機A5的主傳動軸A6上,另一端跨過高位定滑輪A7后固定于升降臂A1的前端。
上紙時,使電機及減速機A5正轉并通過鋼絲繩A4將升降臂A1前端抬起,當升降臂A1前端上升至鑄涂原紙卷S1放紙軸高度時,將放紙軸置入升降臂A1前端缺槽A3中并使升降臂A1前端繼續上升,當升降臂A1前端上升至與放紙機構支座頂端持平時,使電機停轉并將放紙軸推入支座頂部的軸承座中,即完成上紙操作。使電機及減速機A5反轉時,可使升降臂A1回位。
參考圖3所示,放紙機構B主要由支座、放紙軸和依次銜接的齒輪副、鏈輪副及摩擦盤制動器構成。支座B1的頂端設有用于放置放紙軸的軸承座,放紙軸B2套穿于鑄涂原紙卷S1卷筒中并放置于支座B1頂端的軸承座內,卷筒利用錐堵B3固定于放紙軸B2上,齒輪副B4安裝于放紙軸B2的一端,鏈輪副B5和摩擦盤制動器B6安裝在支座B1上,摩擦盤制動器B6設有手輪B7,轉動手輪B7時,可調節摩擦盤制動器B6的制動力矩,進而通過鏈輪副B5和齒輪副B4調整放紙軸B2的轉動力矩,使紙幅S在放紙過程中保持一定的張力。
參考圖4所示,涂布機構C主要由涂料槽、涂布輥、背輥、壓紙輥、電機及減速器和鏈輪構成。涂布輥C1安裝在涂料槽C2的正上方并可由電機及減速器C3經鏈輪C4傳動而轉動,其上緣與紙幅S正面相接觸,其下側則浸入涂料槽C2中;背輥C5和壓紙輥C6位于涂布輥C1上方前后兩側,其下緣與紙幅S背面相接觸并將紙幅S壓向涂布輥C1。當電機及減速器C3經鏈輪C4驅動涂布輥C1轉動時,涂布輥C1即可將涂料均勻涂布于紙幅S的正面。
參考圖4-6所示,空氣刮刀D主要由噴頭、噴唇和氣管構成,安裝在涂布機構C的前方并與背輥C5互相配合,其作用是利用高壓氣流吹掉紙幅S正面的過量涂料,使其涂布均勻。噴頭D1為中空扁管形,其兩端封閉,朝向背輥C5一側為開口,噴頭D1與背輥C5的相對位置可利用調節機構加以調整;噴唇D2包括上噴唇和下噴唇,安裝固定在噴頭D1的開口側,其間隙D3可利用調節螺絲加以調整;氣管D4套裝在噴頭D1中,其兩端與高壓風機連通,其后側交錯開有兩排噴孔D5。空氣刮刀D2工作時,高壓氣流經氣管D4進入噴頭D1內并由噴唇D2吹向紙幅S的正面而吹掉過量的涂料。
參考圖7所示,烘干裝置包括前段烘干裝置H和后段烘干裝置G并分別安裝在背涂裝置和涂布裝置的前方。各段烘干裝置均由箱體G1、H1和安裝在箱體G1、H1內的若干導輥G2、H2和熱風噴咀構成;箱體G1、H1的兩端封閉,其頂部設有用于引入熱風的入風口G3、H3以及出風口G4、H4,箱體G1、H1的兩側還設有若干引紙操作孔G5、H5。烘干裝置工作時,熱風由熱風系統經入風口G3、H3引入箱體G1、H1內并經熱風噴嘴噴向涂布紙面將涂料烘干,潮濕的冷風則由出風口G4、H4引出箱體G1、H1外。
參考圖8-11所示,背涂裝置包括背涂機構E和計量棒機構F并安裝在前段烘干裝置H的后方。
背涂機構E主要由涂料槽、涂布輥、鏈輪、電機及減速器組成;涂布輥E1安裝在涂料槽E2的正上方并可由電機及減速器E3通過鏈輪E4傳動而轉動,其上緣與紙幅S背面相接觸,其下側則浸入涂料槽E2中。當電機及減速器E3通過鏈輪E4帶動涂布輥E1轉動時,即可將涂料涂布于紙幅S的背面。
計量棒機構F主要由滑架、滑塊、計量棒、螺桿和手輪組成并安裝在背涂機構E的前方,其作用與前述空氣刮刀D相同,即刮去紙幅S背面的多余涂料。滑架F1包括帶有滑道的左滑架和右滑架,兩滑塊F2通過互相配合的螺桿F3和手輪F4分別安裝在滑架F1的滑道中并且可在其中上下滑動,計量棒F5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兩滑塊F2中。通過手輪F4、螺桿F3調整滑塊F2的高度時,可調整計量棒F5與紙幅S背面的間隙,從而控制紙幅S背面的涂布厚度。
參考圖12-14所示,本發明中的鑄涂裝置包括互相配合的烘缸機構I和加壓機構J并安裝在前段烘干裝置H的前方,其作用是對經過涂布和烘干后的涂布紙加壓加熱而形成具有平整光亮鑄膜的鑄涂紙。
烘缸機構I主要由烘缸、大齒輪、小齒輪和電機及減速器構成;烘缸I為中空圓柱形,由鋼板卷制而成,通過其缸軸I2水平安裝在缸架I3上并且可繞缸軸I2轉動,其表面為高光澤,缸軸I2傳動端接有可向烘缸I1內通入蒸汽的進汽頭I4,大齒輪I5和小齒輪I6分別安裝在缸軸I2軸端和電機及減速器I7傳動軸端并且互相嚙合。當電機及減速器I7轉動時,即可通過小齒輪I6和大齒輪I5帶動烘缸I1轉動,并與加壓機構J配合作為牽引涂布紙S的主要動力。
加壓機構J主要包括加壓臂,橡膠壓輥和雙壓力彈簧裝置并安裝在烘缸I1的后方,其作用是與烘缸機構I配合對繞貼于烘缸I1表面的涂布紙加壓以形成鑄膜并牽引涂布紙前進。加壓臂J1包括左加壓臂和右加壓臂,通過銷軸J2分別安裝在烘缸1后方兩側的加壓臂底座J3上并且可繞銷軸J2上下轉動;橡膠壓輥J4的兩端通過輥軸J5分別安裝在加壓臂J1的前端并且可繞輥軸J5轉動,橡膠壓輥J4的表面與烘缸I1表面互相配合;雙壓力彈簧裝置主要包括簧架、絲杠和手輪以及雙壓力彈簧,簧架J6的上端通過上鉸鏈J7與加壓臂J1的后端相連,互相配合的絲杠J8和手輪J9由簧架J6的下端穿入簧架J6中,絲杠J8的下端通過下鉸鏈J10與加壓臂底座J3相連,互相套疊的雙壓力彈簧J11通過安裝在絲杠J8上的彈簧壓板J12套裝在簧架J6內的絲杠J8外。通過手輪J9、絲杠J8和彈簧壓板J12調整雙壓力彈簧J11的壓力時,可通過加壓臂J1調整橡膠壓輥J4對繞貼于烘缸I1表面的涂布紙的線壓力。
參考圖15、圖16所示,本發明中的卷紙裝置包括卷紙機構K和卸紙機構L。
卷紙機構K主要由支座、卷紙軸和依次銜接的齒輪副、鏈輪副以及電機及減速機組成并安裝在鑄涂裝置的前方,其作用是將熱壓成型后的鑄涂紙卷成鑄涂紙卷S2并作為牽引鑄涂紙前進的動力。支座K1的頂端設有用于放置卷紙軸的軸承座;卷紙軸K2套穿于鑄涂紙卷S2的卷筒中并放置于支座K1頂端的軸承座中,卷筒利用錐堵K3固定于卷紙軸K2上;齒輪副K4安裝于卷紙軸K2的一端,鏈輪副K5安裝在支座K1上。電機及減速機K6轉動時,可通過鏈輪副K5和齒輪副K4帶動卷紙軸K2轉動,從而將鑄涂紙卷成鑄涂紙卷S2并作為牽引鑄涂紙前進的動力。
卸紙機構L主要由升降臂、鋼絲繩、電機及減速機構成并安裝在卷紙機構K的前方。升降臂L1包括左升降臂和右升降臂,通過后端的轉動軸L2安裝在卷紙機構支座K1底部的左右兩側并且可繞轉動軸L2上下轉動,其前端設有用于承托卷紙軸K2的缺槽L3;鋼絲繩L4包括左鋼絲繩和右鋼絲繩,其一端固定于電機及減速機L5的主傳動軸L6上,另一端跨過高位定滑輪L7后固定于升降臂L1的前端。
卸紙時,先使電機及減速機L5正轉并通過鋼絲繩L4將升降臂L1前端升至與卷紙機構支座K1頂端持平,然后將鑄涂紙卷S2的卷紙軸K2推入升降臂L1前端缺槽L3中,然后使電機及減速機L5反轉即可將鑄涂紙卷S2卸下,使電機及減速機L5繼續反轉時可使升降臂L1回位。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的涂布裝置和背涂裝置可對鑄涂原紙的背面進行涂布,所生產的鑄涂紙的紙面平整、無翹曲,可直接進行印刷和其他二次加工,雙壓力彈簧加壓裝置與烘缸配合可使加壓機構對涂布紙所施加的線壓力保持穩定,從而保證鑄涂機的平穩運行和鑄涂紙質量的穩定;上紙機構和卸紙機構可提高上紙和卸紙的效率,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因此本發明特別適用于生產雙面鑄涂紙。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鑄涂機,由機架和由后至前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放紙裝置、涂布裝置、后段烘干裝置、鑄涂裝置和卷紙裝置組成;放紙裝置包括上紙機構和放紙機構,涂布裝置包括涂布機構和空氣刮刀、鑄涂裝置包括烘缸機構和加壓機構,卷紙裝置包括卷紙機構和卸紙機構;本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后段干燥裝置的前方增設有一背涂裝置,并在背涂裝置的前方增設一前段烘干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鑄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紙機構由升降臂、鋼絲繩、電機及減速機構成并安裝在所述放紙機構的后方;升降臂包括左升降臂和右升降臂,通過后端的轉動軸分別安裝在放紙機構支座底部的左右兩側并且可繞轉動軸上下轉動,其前端設有用于承托放紙軸的缺槽;鋼絲繩包括左鋼絲繩和右鋼絲繩,其一端固定于電機及減速機主傳動軸上,另一端跨過高位定滑輪后固定于升降臂的前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鑄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紙機構由升降臂、鋼絲繩、電機及減速機構成并安裝在所述卷紙機構的前方;升降臂包括左升降臂和右升降臂,通過后端的轉動軸分別安裝在卷紙機構支座底部的左右兩側并且可繞轉動軸上下轉動,其前端設有用于承托卷紙軸的缺槽;鋼絲繩包括左鋼絲繩和右鋼絲繩,其一端固定于電機及減速機主傳動軸上,另一端跨過高位定滑輪后固定于升降臂的前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鑄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裝置包括背涂機構和計量棒機構;背涂機構由涂料槽、涂布輥、鏈輪、電機及減速器組成,涂布輥安裝在涂料槽的正上方并可由電機及減速器通過鏈輪傳動而轉動,其上緣與紙幅背面接觸,其下側則侵入涂料槽中;計量棒機構由滑架、滑塊、計量棒、螺桿和手輪組成并安裝在背涂機構的前方,滑架包括帶有滑道的左滑架和右滑架,兩滑塊通過互相配合的螺桿和手輪分別安裝在滑架的滑道中并可在其中上下滑動,計量棒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兩滑塊中并可隨滑塊上下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鑄涂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壓機構包括加壓臂、橡膠壓輥和雙壓力彈簧裝置;加壓臂包括左加壓臂和右加壓臂,通過銷軸分別安裝在烘缸后方左右兩側的加壓臂底座上并且可繞銷軸上下轉動;橡膠壓輥的兩端通過輥軸分別安裝在左右加壓臂的前端并且可繞輥軸轉動,橡膠壓輥表面與烘缸表面互相配合;雙壓力彈簧裝置包括簧架、絲杠和手輪以及雙壓力彈簧,簧架的上端通過上鉸鏈與加壓臂的后端相連,互相配合的絲杠和手輪由簧架的下端穿入簧架中,絲杠的下端通過下鉸鏈與加壓臂底座相連,互相套疊的雙壓力彈簧通過安裝在絲杠上的彈簧壓板套裝在簧架內的絲杠外并可通過手輪、絲杠和彈簧壓板調整其壓力。
全文摘要
多功能鑄涂機由機架和由后至前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放紙裝置、涂布裝置、背涂裝置、烘干裝置、鑄涂裝置和卷紙裝置組成,安裝在放紙裝置上的鑄涂原紙卷在鑄涂裝置和卷紙裝置的牽引下,依次經涂布裝置正面涂布涂料、烘干裝置烘干、背涂裝置背面涂布涂料、烘干裝置烘干和鑄涂裝置鑄膜后由卷紙裝置卷成鑄涂紙卷。本發明操作控制方便,運行安裝可靠,所生產的鑄涂紙平整光亮、紙面無翹曲,可直接印刷或進行其他二次加工。
文檔編號B05C1/04GK1358575SQ0012820
公開日2002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13日
發明者李惠忠, 王希偉, 屠炳權, 劉會生, 李瑞卿 申請人:天津市天惠造紙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