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培養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培養皿。所述培養皿包括皿蓋和皿體;所述皿體內側底面設有若干個弧形凹陷區域。該弧形凹陷區域,能夠利用重力作用將卵母細胞和胚胎聚集在一起,便于體外觀察和操作。避免了普通培養皿由于底部純平,導致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相互分散不易尋找的缺點。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夠較為有效的改善對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進行體外觀察和操作的效率,同時顯著提高培養皿的使用率。本實用新型除了適用于體外受精實驗室中對于人類卵母細胞及胚胎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也適用于對于其他物種的卵母細胞及胚胎進行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的胚胎學及動物學實驗室。
【專利說明】
一種培養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生物實驗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培養皿。
【背景技術】
[0002]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發達國家中10-15%的育齡夫婦受不孕癥困擾。發展中國家中(包括中國在內),至2002年有1.86億的育齡婦女患不孕癥。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育齡人群不孕癥的發生率為12.5%,不孕癥人數大于4000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1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技術是目前治療不孕癥的重要手段。自1978年在英國誕生世界上首例“試管嬰兒”以來,目前發達國家通過ART助孕出生的嬰兒已占出生嬰兒總數的1-3%,估計全世界試管嬰兒的出生人數已超過500萬人。
[0003]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在體外對人類卵母細胞以及胚胎進行體外培養。體外培養是在培養皿中進行的,目前大多數體外受精實驗室進行卵母細胞與胚胎的體外培養是采用普通的細胞培養皿(如35mm,60mm陪替氏培養皿,4孔板等),這些培養皿的皿底是純平的。而人類卵母細胞及胚胎是接近球形并且體積非常微小,其中人類卵母細胞,受精卵及卵裂期胚胎直徑大約120-150微米,囊胚大約200-300微米。由于有透明帶的保護,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也不會發生也普通細胞一樣的貼壁生長,因此非常容易發生滾動。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的患者往往有多個卵母細胞及胚胎(10-20個甚至更多)需要進行體外培養和體外操作,在底部純平的培養皿中,這些卵母細胞和胚胎非常容易在培養基中發生滾動而散落在培養皿的各個角落。例如,在胚胎移植時,需要將2-3枚胚胎放在內徑約15mm含有Iml培養基的單孔器官培養皿中,稍作晃動胚胎就會滾動到內孔的邊緣,這樣在將這些胚胎吸入移植導管的時候,將會增加操作的難度,非常容易吸入過多的培養基。另外,在胚胎冷凍解凍的時候,甚至需要將10枚以上的胚胎依次轉移至4孔板的孔中,每個孔內徑約1mm含有0.5ml不同類型的冷凍保護劑,同樣稍作晃動胚胎就會滾動到孔的邊緣,這樣在將這些胚胎從一個孔轉移到另一個孔的時候,將會增加更大操作的難度,很難保證同一規定時間將所有胚胎轉移完畢。
[0004]微滴培養是最常用的胚胎培養方法,就是將10-50微升的培養基滴在培養皿底部,然后上面覆蓋石蠟油,將卵母細胞和胚胎放在培養基微滴中培養。微滴培養能夠一定程度的改善上述問題。但是微滴培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微滴的體積不能太大(不能超過100微升),否則培養基的表面張力不能夠維持液滴的形狀,稍作晃動微滴就會發生分散。因此,一些需要培養基量較多的操作不適合使用微滴培養,例如卵母細胞的收集、胚胎移植及卵母細胞與胚胎冷凍解凍等。其次,在平底培養皿中進行微滴培養也無法完全避免卵母細胞和胚胎的滾動,而且移動微滴培養皿仍然需要動作輕柔,力量稍大也可能導致微滴分散,分散的培養基微滴可能將卵母細胞和胚胎漂散到其他微滴中,導致樣品混淆(例如正常受精與異常受精的胚胎混淆),或是漂浮到石蠟油表面導致樣品丟失。
[0005]因此,如何能夠克服在平底培養皿中,多個卵母細胞和胚胎滾動而相互分散,導致體外操作和體外觀察難度增加,是多數體外受精實驗室尚未很好解決的難題。解決這一難題,將能夠較為有效改善操作者在對多個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進行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時的操作速度,并顯著降低操作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培養皿,該裝置能夠利用重力作用將卵母細胞和胚胎聚集在一起,便于體外觀察和操作。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8]所述培養皿包括皿蓋和皿體;所述皿體內側底面設有若干個弧形凹陷區域。
[0009]所述底部弧形的培養皿與常規的陪替氏培養皿外形基本接近,只是皿體內側底面設有數量不等的弧形凹陷區域。
[0010]其中,所述皿底厚度為4mm,弧形凹陷區域的數量分別為I個(單孔弧形皿),4個(4孔弧形皿)及16個(16孔弧形皿),分別代替傳統的單孔器官培養皿,四孔板及制作微滴的培養皿。
[0011]其中,所述底部弧形的培養皿與常規的陪替氏培養皿材料相同,為各種類型的塑料,如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優選聚丙烯。
[0012]培養皿的大小,以及弧形凹陷區的大小與數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定制,以實驗室常用的60mm培養皿(57mmX 15mm)為例:皿蓋高為1mm,外徑為57mm,厚度為1mm,內徑為55mm;皿體高為14mm,外徑為53mm,皿體邊緣圍擋厚內徑為Imm,皿底厚度為4mm;其中單孔弧形皿,弧形凹陷區域直徑為40 ± 2mm,中央最大深度寬為3 ±0.5mm;4孔弧形皿,弧形凹陷區域直徑為20 ± 2mm,中央最大深度寬為2 ± 0.5mm; 16孔弧形皿,弧形凹陷區域直徑為1 土2mm,中央最大深度寬為I ±0.5mm。
[0013]下面結合原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本實用新型與常規的陪替氏培養皿材料相同,為各種類型的塑料(如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優選聚丙烯),外形也與常規的陪替氏培養皿基本接近。因此,與常規培養皿相比,本實用新型在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的過程中,不會帶來額外的不良影響。本實用新型皿底厚度大約為4mm,皿底分別有數量不等的弧形凹陷區域,分別為I個(單孔弧形皿),4個(4孔弧形皿)及16個(16孔弧形皿)。單孔弧形皿、4孔弧形皿及16孔弧形皿分別代替傳統的單孔器官培養皿,四孔板及制作微滴的培養皿。在對多個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進行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的過程中,這些卵母細胞和胚胎會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弧形凹陷區域的中央,因此非常有利于進行體外觀察和操作。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6]本實用新型利用重力作用,在進行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時卵母細胞和胚胎能夠聚集在培養皿底部的弧形凹陷區域中央,因此非常有利于進行體外觀察和操作。克服了傳統培養皿由于皿底純平,而導致卵母細胞和胚胎由于滾動而相互分散,導致進行體外操作和觀察困難的缺點。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并且無任何不良影響,能夠較為有效改善操作者在對多個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進行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時的操作速度,并顯著降低操作難度。
[0017]總之,該培養皿底部的弧形凹陷區域,能夠利用重力作用將卵母細胞和胚胎聚集在一起,便于體外觀察和操作。同時通過在皿底劃分多個弧形凹陷區,能夠在同一個培養皿中建立不同的操作及培養區域。避免了普通培養皿由于底部純平,導致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相互分散不易尋找的情況。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夠較為有效的改善對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進行體外觀察和操作的效率,同時顯著提高培養皿的使用率。
[0018]本實用新型除了適用于體外受精實驗室中對于人類卵母細胞及胚胎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也適用于對于其他物種的卵母細胞及胚胎進行體外操作和體外培養的胚胎學及動物學實驗室。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具有I個弧形凹陷區域的培養皿俯視圖;
[0020]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21 ]圖3為具有4個弧形凹陷區域的培養皿俯視圖;
[0022]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0023]圖5為具有16個弧形凹陷區域的培養皿俯視圖;
[0024]圖6為圖5的A-A剖視圖。
[0025]圖中:1、皿蓋;2、皿體;3、弧形凹陷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
[0027]參見圖1和2,所述培養皿包括皿蓋I和皿體2;皿蓋I高為10_,外徑為57_,厚度為1mm,內徑為55mm;皿體2高為14mm,夕卜徑為53mm,皿體2邊緣圍擋厚內徑為1mm,皿體2的皿底厚度為4mm;所述皿體2內側底面設有I個弧形凹陷區域3;所述弧形凹陷區域3的直徑為40mm,中心最大深度為3mm。
[0028]實施例2
[0029]參見圖3和4,所述培養皿包括皿蓋I和皿體2 ;皿蓋I高為10_,外徑為57_,厚度為1mm,內徑為55mm;皿體2高為14mm,夕卜徑為53mm,皿體2邊緣圍擋厚內徑為1mm,皿體2的皿底厚度為4mm;所述皿體2內側底面設有4個弧形凹陷區域3;所述弧形凹陷區域3的直徑為20mm,中心最大深度為2mm。
[0030]實施例3
[0031 ] 參見圖5和6,所述培養皿包括皿蓋I和皿體2 ;皿蓋I高為10_,外徑為57_,厚度為1mm,內徑為55mm;皿體2高為14mm,夕卜徑為53mm,皿體2邊緣圍擋厚內徑為1mm,皿體2的皿底厚度為4mm;所述皿體2內側底面設有I個弧形凹陷區域3;所述弧形凹陷區域3的直徑為10mm,中心最大深度為1mm。
[0032]上述實施例闡明的內容應當理解為這些實施例僅用于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培養皿,包括皿蓋(I)和皿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皿體(2)內側底面設有I個弧形凹陷區域(3),所述弧形凹陷區域(3)的直徑為40±2mm,中心最大深度為3±0.5mm;或者,所述皿體(2)內側底面設有4個均勻分布的弧形凹陷區域(3),所述弧形凹陷區域(3)的直徑為20±2mm,中心最大深度為2±0.5mm;或者,所述皿體(2)內側底面設有16個均勻分布的弧形凹陷區域(3),所述弧形凹陷區域(3)的直徑為10±2mm,中心最大深度為I ±0.5mm。
【文檔編號】C12M1/22GK205603601SQ201620020107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1日
【發明人】顧亦凡, 歐陽琦, 林戈, 盧光琇
【申請人】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