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窖池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酵窖池組,包括若干個發酵池(1),還包括滴水坑(3)、過濾片(4)、輸送管(6)和取水坑(5);發酵池(1)的底面呈四周高、中間低的錐面,發酵池(1)的最低處挖設滴水坑(3),滴水坑(3)用過濾片(4)蓋住;取水坑(5)位于發酵池(1)的附近,取水坑(5)的深度大于滴水坑(3)的深度;輸送管(6)的一端插入滴水坑(3),另一端插入取水坑(5),插入取水坑(5)的一端低于插入滴水坑(3)的一端,輸送管(6)設置有閥門(7)。本實用新型在若干個發酵池(1)之間挖一個取水坑(5),并且用輸送管(6)連通,當需要進行滴窖時,只需將閥門(7)打開,即可順利進行滴窖。
【專利說明】
發酵窖池組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釀酒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酵窖池組。【背景技術】
[0002]酒醅在窖池內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黃水,黃水量多了以后,需要把黃水滴出來,才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在釀酒領域,稱這一過程為滴窖。滴窖可以降低糟醅中的酸度,又可增加酒體中己酸乙酯等非水溶性酸酯的比例,減少水分和一些不利于發酵的抑制物質。在配料上,有利于減少糠殼用量,利于蒸餾。在常規生產中,發酵結束后開窖取糟時, 當取糟至窖池下部有黃水時,停止起糟,并打黃水坑進行滴窖,用勺g黃水,將黃水滴干舀干,這種過程不能在取糟前方便及時的將黃水排除,效率低,同時增加了香味物質的揮發, 造成損失。專利號ZL201120323280.1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發酵裝置,該裝置能夠避免香味物質的揮發損失,但其操作不夠簡潔,不利于快速的進行滴窖。【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可避免香味物質揮發損失、又操作簡單的發酵窖池組。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發酵窖池組,包括若干個發酵池和設置在發酵池頂部的窖帽,還包括滴水坑、過濾片、輸送管和取水坑;發酵池的底面呈四周高、中間低的錐面,發酵池的最低處挖設滴水坑,滴水坑用過濾片蓋住;取水坑位于發酵池的附近,取水坑的深度大于滴水坑的深度;輸送管的一端插入滴水坑內,另一端插入取水坑內,插入取水坑的一端低于插入滴水坑的一端,輸送管插入取水坑的一端設置有閥門。
[0005]其中,上述發酵窖池組中,過濾片與發酵池底部固定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在若干個發酵池之間挖一個取水坑,并且用輸送管連通,當需要進行滴窖時,只需將閥門打開,即可順利進行滴窖, 黃水全部流入取水坑中取走。【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中標記為:1是發酵池,2是窖帽,3是滴水坑,4是過濾片,5是取水坑,6是輸送管, 7是閥門。【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〇〇1〇]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發酵窖池組,包括若干個發酵池1和設置在發酵池1頂部的窖帽2,還包括滴水坑3、過濾片4、輸送管6和取水坑5;發酵池1的底面呈四周高、中間低的錐面,發酵池1的最低處挖設滴水坑3,滴水坑3用過濾片4蓋住;取水坑5位于發酵池1的附近,取水坑5的深度大于滴水坑3的深度;輸送管6的一端插入滴水坑3內,另一端插入取水坑 5內,插入取水坑5的一端低于插入滴水坑3的一端,輸送管6插入取水坑5的一端設置有閥門 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在若干個發酵池1之間挖一個取水坑5,并且用輸送管6連通,輸送管6在取水坑5的一端略低,并且設置有閥門7,在發酵的過程中,黃水不斷的滴入滴水坑3內,當需要進行滴窖時,只需將閥門7打開,即可順利進行滴窖,黃水全部流入取水坑中,用水栗抽走或人工g走都行,相對于現有技術,省時省力,可進行推廣應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過濾片和輸送管的材質應該不影響窖池發酵,不影響發酵后的口味。
[0011]優選的,過濾片4與發酵池1底部固定連接,避免取走糟醅或放置發酵材料時產生錯位,避免糟醅堵塞輸送管6。
【主權項】
1.發酵窖池組,包括若干個發酵池(1)和設置在發酵池(1)頂部的窖帽(2),其特征在 于:還包括滴水坑(3)、過濾片(4)、輸送管(6)和取水坑(5);發酵池(1)的底面呈四周高、中 間低的錐面,發酵池(1)的最低處挖設滴水坑(3),滴水坑(3)用過濾片(4)蓋住;取水坑(5) 位于發酵池(1)的附近,取水坑(5)的深度大于滴水坑(3)的深度;輸送管(6)的一端插入滴 水坑(3)內,另一端插入取水坑(5)內,插入取水坑(5)的一端低于插入滴水坑(3)的一端,輸 送管(6)插入取水坑(5)的一端設置有閥門(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酵窖池組,其特征在于:過濾片(4)與發酵池(1)底部固定連 接。
【文檔編號】C12G3/02GK205603565SQ201620378923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30日
【發明人】李萍
【申請人】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