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藻類培養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屬于藻類細胞培養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以往我們培養藻類的絲狀體都在錐形瓶里面進行,由于藻類的生長需要使得瓶內水體中的氧氣不足,水質很快惡化。目前培養過程中,需要時常對所用的培養裝置進行搖晃,頻繁換水,并且需要定期清除雜藻,這樣才能保證藻類良好的生長環境。
[0003]即便在培養過程中經常搖瓶,也不能很好的提供氧氣環境,而且搖瓶和頻繁的換水不僅浪費勞力,還對藻類正常的生長發育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更好的培養絲狀體的裝置,實現換水、通氣為一體的培養裝置,來節約人力、化繁為簡,也為藻類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該裝置在保證藻類絲狀體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集換水、通氣為一體的培養藻類裝置,克服了現有裝置換水繁瑣、藻類需氧不足等技術缺陷。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包括玻璃培養瓶和空氣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培養瓶頂部開口為入水口,兩側壁靠近瓶底部分各具有一個開口,分別為出水口和通氣口 ;所述的出水口外部扣有可拆卸的篩絹裝置后再與出水管相連,所述的出水管上安設有控制液體流量的閥門;所述的通氣口與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相連,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通過塑料的導氣管與除菌裝置相連;所述的除菌裝置通過導氣管與空氣栗相連。
[0007]優選的,所述的出水口距離瓶底6cm,可輕松完成換水過程;所述的通氣口距離瓶底 5cm。
[0008]優選的,所述的入水口直徑4cm,所述的出水口直徑為2cm,所述的通氣口直徑為
0.6cm,所述的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直徑0.6cm。
[0009]優選的,所述的玻璃培養瓶,整體高度30cm,瓶底直徑14cm,容積3L。
[0010]優選的,所述的篩絹裝置內嵌篩絹,篩絹的規格為300目,篩絹可以攔截藻類細胞,直接扣在出水口容易從培養裝置中拆卸出來,清洗后可以循環使用;去掉篩絹后也可以方便取樣藻類。
[0011]優選的,所述的除菌裝置為橢圓形,且具有可以打開的橢圓形蓋子;除菌裝置內裝有凈化空氣用的直徑為5cm的除菌膜,打開蓋子可以替換除菌膜。
[0012]優選的,所述的除菌裝置長半徑為6cm,短半徑為2cm,材質為塑料,體積小而且輕便。
[0013]優選的,所述的除菌膜規格為0.22μπι。
[0014]優選的,所述的入水口先用滅菌紗布覆蓋,再用報紙覆蓋,然后用橡皮筋捆扎,既可以保證透氣又避免雜物進入。
[0015]本實用新型裝置解決了頻繁換水的技術缺陷,并且培養過程中更好的提供了藻類所需的空氣和無菌培養條件;而且培養裝置整體達到無菌、半封閉的培養環境,易于藻類培養。
【附圖說明】
:
[0016]圖1:本實用新型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其中:1、玻璃培養瓶,2、空氣栗,3、出水口,4、通氣口,5、篩絹裝置,6、導氣管,7、除菌裝置,8、入水口,9、閥門,1、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內容:
[0019]—種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玻璃培養瓶I和空氣栗2,玻璃培養瓶頂部開口為入水口 8,兩側壁靠近瓶底部分各具有一個開口,分別為出水口 3和通氣口 4,出水口 3距離瓶底6cm,通氣口4距離瓶底5cm;出水口外部扣有可拆卸的篩絹裝置5后再與出水管相連,出水管上安設有控制液體流量的閥門9;通氣口4與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10相連,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通過塑料的導氣管6與塑料的橢圓形的除菌裝置7相連;除菌裝置通過導氣管6與空氣栗2相連;除菌裝置具有可以打開的橢圓形蓋子,其內裝有凈化空氣用的除菌膜。
[0020]玻璃培養瓶I的規格優選為:整體高度30cm,瓶底直徑14cm,容積3L。入水口 8直徑優選為4cm,出水口 3直徑優選為2cm,通氣口 4直徑優選為0.6cm,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1直徑優選為0.6cm ο
[0021]篩絹裝置5內嵌篩絹,篩絹的規格優選為300目。
[0022]除菌裝置7的規格優選為:長半徑為6cm,短半徑為2cm;除菌膜直徑優選為5cm,孔徑規格為0.22μπι。
[0023]本實用新型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滅菌海水從入水口8進入到玻璃培養瓶I內,入水口 8先用滅菌紗布覆蓋,再用報紙覆蓋,然后用橡皮筋捆扎,既可以保證透氣又避免雜物進入。培養過程中進行換水時,打開閥門9,養殖臟水從出水口3流出,出水口3處的篩絹裝置會攔截住藻類從而實現換水過程;而通氣口 4處的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10可以避免養殖臟水進入到導氣管6。導氣管連接有除菌裝置7,除菌裝置可以凈化從空氣栗2導入的空氣,實現無菌培養的條件,可以根據培養需求選擇空氣栗常開或者間隔開。換水時,先停止空氣栗,待玻璃培養瓶內的靜止在瓶底時再打開閥門9,瓶內的水流至出水口下沿至通氣口上沿之間時,關閉閥門,打開入水口,用火焰灼燒瓶口滅菌后再添加滅菌海水,然后繼續用滅菌紗布和報紙封住入水口,根據情況更換除菌膜,打開空氣栗進行正常培養過程。
[0024]若想取培養瓶中的藻樣,可以在換水時去掉篩絹,再加入適量滅菌海水,打開空氣栗讓藻類攪動起來,此時打開閥門,則可以順利取到藻樣。
[0025]本實用新型裝置解決了頻繁換水的技術缺陷,并且培養過程中更好的提供了藻類所需的空氣和無菌培養條件。
[0026]上述實例只是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以及技術特點,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該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包括玻璃培養瓶(I)和空氣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培養瓶頂部開口為入水口(8),兩側壁靠近瓶底部分各具有一個開口,分別為出水口(3)和通氣口(4);所述的出水口外部扣有可拆卸的篩絹裝置(5)后再與出水管相連,所述的出水管上安設有控制液體流量的閥門(9);所述的通氣口(4)與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10)相連,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10)通過塑料的導氣管(6)與除菌裝置(7)相連;所述的除菌裝置通過導氣管(6)與空氣栗(2)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口(3)距離瓶底6cm;所述的通氣口(4)距離瓶底5c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口(8)直徑4cm,所述的出水口(3)直徑為2cm,所述的通氣口(4)直徑為0.6cm,所述的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10)直徑0.6cm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培養瓶(I),整體高度30cm,瓶底直徑14cm,容積3L。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篩絹裝置(5)內嵌篩絹,篩絹的規格為300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菌裝置(7)為橢圓形,且具有可以打開的橢圓形蓋子;除菌裝置內裝有直徑為5cm的除菌膜。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菌裝置(7)長半徑為6cm,短半徑為2cm,材質為塑料。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菌膜規格為0.22μπι。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口(8)先用滅菌紗布覆蓋,再用報紙覆蓋,然后用橡皮筋捆扎。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培養藻類絲狀體的裝置,包括玻璃培養瓶和空氣泵,玻璃培養瓶頂部開口為入水口,兩側壁靠近瓶底部分各具有一個開口,分別為出水口和通氣口,出水口距離瓶底6cm,通氣口距離瓶底5cm;出水口外部扣有可拆卸的篩絹裝置后再與出水管相連,所述的出水管上安設有控制液體流量的閥門;通氣口與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相連,反“L”型玻璃通氣管道通過塑料的導氣管與除菌裝置相連;除菌裝置通過導氣管與空氣泵相連。本實用新型裝置解決了頻繁換水的技術缺陷,并且培養過程中更好的提供了藻類所需的空氣和無菌培養條件,而且培養裝置整體達到無菌、半封閉的培養環境,易于藻類培養。
【IPC分類】C12M1/04, C12M1/24
【公開號】CN205170845
【申請號】CN201521012924
【發明人】陳余, 陳海敏, 朱竹君, 楊銳, 嚴小軍
【申請人】寧波大學
【公開日】2016年4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