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包括步驟:S1?備料:準備以下原料,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抗油助劑,縮聚反應催化劑;S2?酯化: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抗油助劑壓入第一個酯化釜,升溫反應計算精餾塔餾分,當酯化率達到96.5%時,停止酯化,用高純氮氣壓入第二個酯化釜;S3?添加輔料:將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配制酯化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縮聚反應催化劑配制成EG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升溫并保持1.5?2.5小時,然后用高純氮氣壓入縮聚釜;S4?縮聚:縮聚后切粒,得到產品。將產品配制成15%的水溶液,涂抹在織物、紙張等聚酯產品上,其抗油水平可以達到六級。
【專利說明】
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聚酯合成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
【背景技術】
[0002]聚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縮聚而得的聚合物的總稱,主要是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由于其具有優良的特性,聚酯及其產品自問世以來,在纖維、包裝膜及聚酯瓶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0003]隨著聚酯纖維(又稱滌綸,具有良好的紡織性能和服用性能)、聚酯涂料(如造紙施膠劑等)應用的不斷擴大,對聚酯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而目前的聚酯產品都不具備抗油功能,一旦被油污污染,則很難被清洗,甚至導致產品報廢,因此目前亟需一種專門針對聚酯產品的新型材料,來解決聚酯產品不具備抗油功能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聚酯材料的合成工藝,該新型聚酯材料的分子鏈中含有憎油性能的官能團,通過將這種新型聚酯材料制成水溶液涂抹在聚酯產品上,可以使織物、紙張等聚酯產品具有抗油性能。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51-備料:按重量份數準備以下原料,對苯二甲酸55-86份,乙二醇24-55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2.1-11份,抗油助劑4-8份,縮聚反應催化劑0.01-0.03份;
52-酯化: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抗油助劑按照步驟SI的配比壓入第一個酯化釜,將第一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30-265 °C,計算精餾塔餾分,當酯化率達到96.5%時,停止酯化,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第二個酯化釜;
53-添加輔料:將步驟SI準備的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與乙二醇進行酯交換反應,配制成25-45%的酯化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步驟SI準備的縮聚反應催化劑溶于乙二醇中,配制成2-4%的EG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第二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20-260°C,保持1.5-2.5小時,然后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縮聚釜;
54-縮聚:啟動縮聚釜真空系統,使縮聚釜內的絕對壓力處于80-150pa,同時將縮聚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50-290°C,進行縮聚反應,縮聚反應完成后用切料機完成切粒,得到產品O
[0006]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在酯化反應中引入抗油助劑,使得最終合成的新型聚酯材料的分子鏈中含有憎油性能的官能團,同時由于合成工藝中添加有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作為輔料,因此最終合成的新型聚酯材料具有水溶性,將最終合成得到的新型聚酯材料配制成水溶液,并將其涂抹在織物、紙張等聚酯產品上,可以使產品具有抗油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實施例1
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備料:按重量份數準備以下原料,對苯二甲酸55份,乙二醇24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2.1份,抗油助劑4份,縮聚反應催化劑0.0I份。由于含氟類有機物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其具有良好的憎水憎油功能,因此上述組份中的抗油助劑可以選擇含氟類有機物,如氟苯甲醇、氟苯甲酸等,但為了更好地保證抗油性能,抗油助劑最好是選擇全氟有機物,如2,3,5,6_四氟對苯二甲醇、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酸、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胺、2,3,5,6_四氟對苯二甲腈、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氯等,當然也可以是2,3,5,6_四氟對苯二甲醇、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酸、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胺、2,3,5,6_四氟對苯二甲腈、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氯中的其中幾種所組成的混合物。縮聚反應催化劑有銻系、鍺系、鈦系等幾種類型,但最好是選擇目前常用的銻系中的三氧化二銻,其催化效果較好,可以減少縮聚反應的時間,縮短聚酯材料的合成周期。
[0008]S2-酯化: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抗油助劑按照步驟SI的配比壓入第一個酯化釜,將第一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30 0C,計算精餾塔餾分,當酯化率達到96.5%時,停止酯化,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第二個酯化釜。由于在酯化反應中引入了抗油助劑,因此得到的酯類物質的分子鏈中具有含氟的官能團,其通過縮聚后可以得到良好抗油性能的新型聚酯材料。
[0009]S3-添加輔料:將步驟SI準備的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SIPM)與乙二醇(EG)進行酯交換反應,將SIPM配制成質量百分比25%的間苯二甲酸雙羥乙酯-5-磺酸鈉(SIPE)的乙二醇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步驟SI準備的縮聚反應催化劑溶于乙二醇中,將縮聚反應催化劑配制成質量百分比為2%的乙二醇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第二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20°C,保持1.5小時,然后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縮聚釜。步驟S3的作用主要是添加輔料,當然也會有酯化反應存在,SIPM和縮聚反應催化劑兩種輔料也可以是在步驟S2酯化反應的后期加入,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副反應發生,因此輔料是在步驟2完成酯化率達到96.5%以上時再單獨加入;兩種輔料是按照S3的要求事先配制好的,當步驟2進行酯化反應所產生的物質壓入第二個酯化釜時,可以將事先配制好的兩種輔料立即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
[0010]S4-縮聚:啟動縮聚釜真空系統,使縮聚釜內的絕對壓力處于80pa,同時將縮聚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50°C,進行縮聚反應,縮聚反應完成后,用切料機進行出料切粒,得到新型的抗油聚酯材料。由于步驟S3中添加有配制的SIPE作為輔料,因此最終合成的新型聚酯材料具有水溶性,將最終合成得到的新型聚酯材料配制成水溶液,并將其涂抹在織物、紙張等聚酯產品上,可以使產品具有抗油性能。
[0011]實施例2
S1-備料:按重量份數準備以下原料,對苯二甲酸70份,乙二醇40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7份,抗油助劑6份,縮聚反應催化劑0.02份。由于含氟類有機物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其具有良好的憎水憎油功能,因此上述組份中的抗油助劑可以選擇含氟類有機物,如氟苯甲醇、氟苯甲酸等,但為了更好地保證抗油性能,抗油助劑最好是選擇全氟有機物,如2,3,5,6_四氟對苯二甲醇、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酸、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胺、2,3,5,6-四氟對苯二甲腈、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氯等,當然也可以是2,3,5,6_四氟對苯二甲醇、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酸、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胺、2,3,5,6_四氟對苯二甲腈、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氯中的其中幾種所組成的混合物。縮聚反應催化劑有銻系、鍺系、鈦系等幾種類型,但最好是選擇目前常用的銻系中的三氧化二銻,其催化效果較好,可以減少縮聚反應的時間,縮短聚酯材料的合成周期。
[0012]S2-酯化: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抗油助劑按照步驟SI的配比壓入第一個酯化釜,將第一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55 0C,計算精餾塔餾分,當酯化率達到96.5%時,停止酯化,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第二個酯化釜。由于在酯化反應中引入了抗油助劑,因此得到的酯類物質的分子鏈中具有含氟的官能團,其通過縮聚后可以得到良好抗油性能的新型聚酯材料。
[0013]S3-添加輔料:將步驟SI準備的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SIPM)與乙二醇(EG)進行酯交換反應,將SIPM配制成質量百分比40%的間苯二甲酸雙羥乙酯-5-磺酸鈉(SIPE)的乙二醇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步驟SI準備的縮聚反應催化劑溶于乙二醇中,將縮聚反應催化劑配制成質量百分比為3%的乙二醇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第二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40°C,保持2小時,然后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縮聚釜。步驟S3的作用主要是添加輔料,當然也會有酯化反應存在,SIPM和縮聚反應催化劑兩種輔料也可以是在步驟S2酯化反應的后期加入,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副反應發生,因此輔料是在步驟2完成酯化率達到96.5%以上時再單獨加入;兩種輔料是按照S3的要求事先配制好的,當步驟2進行酯化反應所產生的物質壓入第二個酯化釜時,可以將事先配制好的兩種輔料立即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
[0014]S4-縮聚:啟動縮聚釜真空系統,使縮聚釜內的絕對壓力處于lOOpa,同時將縮聚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80°C,進行縮聚反應,縮聚反應完成后,用切料機進行出料切粒,得到新型的抗油聚酯材料。由于步驟S3中添加有配制的SIPE作為輔料,因此最終合成的新型聚酯材料具有水溶性,將最終合成得到的新型聚酯材料配制成水溶液,并將其涂抹在織物、紙張等聚酯產品上,可以使產品具有抗油性能。
[0015]實施例3
S1-備料:按重量份數準備以下原料,對苯二甲酸86份,乙二醇55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11份,抗油助劑8份,縮聚反應催化劑0.03份。由于含氟類有機物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其具有良好的憎水憎油功能,因此上述組份中的抗油助劑可以選擇含氟類有機物,如氟苯甲醇、氟苯甲酸等,但為了更好地保證抗油性能,抗油助劑最好是選擇全氟有機物,如2,3,5,6_四氟對苯二甲醇、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酸、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胺、2,3,5,6-四氟對苯二甲腈、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氯等,當然也可以是2,3,5,6_四氟對苯二甲醇、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酸、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胺、2,3,5,6_四氟對苯二甲腈、2,3,5,6_四氟對苯二甲酰氯中的其中幾種所組成的混合物。縮聚反應催化劑有銻系、鍺系、鈦系等幾種類型,但最好是選擇目前常用的銻系中的三氧化二銻,其催化效果較好,可以減少縮聚反應的時間,縮短聚酯材料的合成周期。
[0016]S2-酯化: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抗油助劑按照步驟SI的配比壓入第一個酯化釜,將第一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65 0C,計算精餾塔餾分,當酯化率達到96.5%時,停止酯化,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第二個酯化釜。由于在酯化反應中引入了抗油助劑,因此得到的酯類物質的分子鏈中具有含氟的官能團,其通過縮聚后可以得到良好抗油性能的新型聚酯材料。
[0017]S3-添加輔料:將步驟SI準備的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SIPM)與乙二醇(EG)進行酯交換反應,將SIPM配制成質量百分比45%的間苯二甲酸雙羥乙酯-5-磺酸鈉(SIPE)的乙二醇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步驟SI準備的縮聚反應催化劑溶于乙二醇中,將縮聚反應催化劑配制成質量百分比為4%的乙二醇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第二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60°C,保持2.5小時,然后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縮聚釜。步驟S3的作用主要是添加輔料,當然也會有酯化反應存在,SIPM和縮聚反應催化劑兩種輔料也可以是在步驟S2酯化反應的后期加入,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副反應發生,因此輔料是在步驟2完成酯化率達到96.5%以上時再單獨加入;兩種輔料是按照S3的要求事先配制好的,當步驟2進行酯化反應所產生的物質壓入第二個酯化釜時,可以將事先配制好的兩種輔料立即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
[0018]S4-縮聚:啟動縮聚釜真空系統,使縮聚釜內的絕對壓力處于150pa,同時將縮聚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90°C,進行縮聚反應,縮聚反應完成后,用切料機進行出料切粒,得到新型的抗油聚酯材料。由于步驟S3中添加有配制的SIPE作為輔料,因此最終合成的新型聚酯材料具有水溶性,將最終合成得到的新型聚酯材料配制成水溶液,并將其涂抹在織物、紙張等聚酯廣品上,可以使廣品具有抗油性能。
[0019]將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得到的新型聚酯材料配制成質量百分比為15%的水溶液,將其均勻涂抹在織物、紙張等聚酯產品上,采用杜邦法進行測試,織物、紙張等產品的抗油水平可以達到六級。
[0020]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51-備料:按重量份數準備以下原料,對苯二甲酸55-86份,乙二醇24-55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2.1-11份,抗油助劑4-8份,縮聚反應催化劑0.01-0.03份; 52-酯化:將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和抗油助劑按照步驟SI的配比壓入第一個酯化釜,將第一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30-265 °C,計算精餾塔餾分,當酯化率達到96.5%時,停止酯化,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第二個酯化釜; 53-添加輔料:將步驟SI準備的間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鈉與乙二醇進行酯交換反應,配制成25-45%的酯化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步驟SI準備的縮聚反應催化劑溶于乙二醇中,配制成2-4%的EG溶液,加入第二個酯化釜中;將第二個酯化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20-260°C,保持1.5-2.5小時,然后用含氧小于1ppm的高純氮氣壓入縮聚釜; 54-縮聚:啟動縮聚釜真空系統,使縮聚釜內的絕對壓力處于80-150pa,同時將縮聚釜的內部溫度升溫到250-290°C,進行縮聚反應,縮聚反應完成后用切料機完成切粒,得到產品O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油助劑為四氟對苯二甲醇、四氟對苯二甲酸、四氟對苯二甲酰胺、四氟對苯二甲腈或四氟對苯二甲酰氯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油聚酯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縮聚反應催化劑為三氧化二銻。
【文檔編號】C08G63/688GK106084195SQ201610420257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6日 公開號201610420257.1, CN 106084195 A, CN 106084195A, CN 201610420257, CN-A-106084195, CN106084195 A, CN106084195A, CN201610420257, CN201610420257.1
【發明人】王海波, 歐陽顯康, 王啟勝, 趙晨陽, 趙建華, 鄭祥燕, 劉先密, 鄒炬, 鄧云
【申請人】宜昌中盈合成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