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滲透油藏壓裂用疏水響應型聚合物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低滲透油藏壓裂用疏水響應型聚合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我國經過了半個世紀的原油開采,現在大多數油田都處于低滲透階段。酸化壓裂技術是提高低滲透油藏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一些具有高性能攜砂能力的粘稠改性聚丙烯酰胺、改性淀粉、瓜膠等新型壓裂用聚合物發展迅速。雖然這些新型聚合物攜砂能力強,但進入油藏后由于依然粘稠,必須外加破膠劑使其變稀,達到將砂粒等支撐劑留在油藏而壓裂液反排。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油藏疏水特點,特提供一種低滲透油藏壓裂用疏水響應型聚合物的制備方法。該聚合物結構式如附圖1所示,由于在聚合物長鏈上帶有環糊精側基和疏水側基,故在水溶液中環糊精內腔組裝疏水側基,聚合物彼此締合使溶液黏度增大。當由該聚合物構成的壓裂液進入油藏時,由于油藏疏水,原油分子競爭環糊精內腔,使原締合結構離解,聚合物黏度下降,這正好實現了壓裂液自動破膠可進行反排。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采用異丙醇作為調控劑防止聚合物分子量變大,單體采用烯丙基環糊精(A⑶)、丙烯酰胺基己酸(AMHC)和丙烯酰胺(AM)三種單體。
[0005]一種低滲透油藏壓裂用疏水響應型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濃度為0.01g/mL的ACD水溶液中,加入濃度均為0.5g/mL的AM和AMHC,AM、AMHC,A⑶和異丙醇四者摩爾比依次為79.2-94.2:20~5:0.8:8_10,然后依次加入濃度為0.0lg/mL的過硫酸鉀氧化劑和濃度為0.01g/mL亞硫酸氫鈉還原劑,混和均勻后充氮氣10_30min,再在5-10 °C下反應24h,得AM/AMHC/A⑶三元共聚物。
[0006]AM/AMHC/A⑶三元共聚物紅外結構表征如附圖2所示。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AM/AMHC/A⑶聚合物的制備方法簡便可行,反應條件容易實現。該方法制備的聚合物分子量在5.0X 13-L 5 X 14之間,能夠達到攜砂和疏水自動破膠目的。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AM/AMHC/A⑶三元共聚物分子結構圖。
[0009]圖2是本發明AM/AMHC/A⑶三元共聚物紅外表征圖譜。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1]實施例1 將配制好的濃度為0.0lg/mL的A⑶水溶液50mL加入到150mL燒杯中,再加入濃度為0.5g/mL的AMHC水溶液3mL、濃度為0.5g/mLAM水溶液7mL和0.2g異丙醇。然后依次加入濃度為0.0lg/mL過硫酸鉀氧化劑和濃度為0.0lg/mL亞硫酸氫鈉還原劑。在磁力攪拌器上充分攪拌混和均勻后充氮氣20min除氧,5°C下反應24h,得透明的粘稠AM/AMHC/A⑶三元共聚物。
[0012]按GB12005.1-89所述標準測定AM/AMHC/A⑶聚合物溶液的特性粘數,再根據GB/T12005.10-92標準測定聚合物的分子量,測得AM/AMHC/A⑶聚合物的分子量為M =2.1lX 16,但向AM/AMHC/A⑶聚合物溶液加入少量柴油時按同樣方法測得分子量僅為M =
6.1lXlO3O
【主權項】
1.一種低滲透油藏壓裂用疏水響應型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聚合物由烯丙基環糊精(A⑶)、丙烯酰胺基己酸(AMHC)和丙烯酰胺(AM)三種單體構成,通過異丙醇調控制得分子量在5.0X 103-1.5X 104之間,可用于壓裂液的聚合物。2.如權利1要求所述的低滲透油藏壓裂用疏水響應型聚合物制備方法為:在濃度為.0.01g/mL的ACD水溶液中,加入濃度均為0.5g/mL的AM和AMHC,AM、AMHC、ACD和異丙醇四者摩爾比依次為79.2-94.2:20-5:0.8:8_10,然后依次加入濃度為0.01g/mL的過硫酸鉀氧化劑和濃度為0.01g/mL亞硫酸氫鈉還原劑,混和均勻后充氮氣10-30min,再在5_10°C下反應24h,得AM/AMHC/ACD三元共聚物。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低滲透油藏壓裂用疏水響應型聚合物的制備方法,該聚合物由烯丙基環糊精(ACD)、丙烯酰胺基己酸(AMHC)和丙烯酰胺(AM)三種單體構成,通過異丙醇調控制得分子量在5.0×103-1.5×104之間,可用于壓裂液的聚合物。其技術方案是:在濃度為0.01g/mL的ACD水溶液中,加入濃度均為0.5g/mL的AM和AMHC,AM、AMHC、ACD和異丙醇四者摩爾比依次為79.2-94.2:20-5:0.8:8-10,在過硫酸鉀和亞硫酸氫鈉氧化還原體系5-10℃下反應24h制得。該發明實現了低滲透油藏壓裂用聚合物油藏自動破膠,無需外加破膠劑。
【IPC分類】C08F220/56, C09K8/68, C08F220/54, C08F251/00
【公開號】CN105254813
【申請號】CN201510766575
【發明人】譚乃迪, 陳哲, 丁元生, 鄒長軍, 張延林
【申請人】吉林化工學院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