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可用在對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十字花科、茄科、豆科、葫蘆科的病害進行防治,達到不使用抗生素與殺蟲劑農藥,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與農藥對土壤、水體的污染問題,本發明涉及的功能屬于農業病害防治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病毒病在種植上是一種致命性的植物病,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時子葉變黃枯萎,成株染病時開始嫩葉呈黃綠相間狀的花葉,病葉小不舒展,后出現皺縮,嚴重時葉子反卷,頂芽溶解不長新芽,葉片枯萎后造成植株黃化死亡,果實染病時,出現深、淺綠或灰色條狀的斑塊,果小與表面凹凸不平的癥狀,黃瓜花葉病毒是種植十字花科、茄科、豆科、葫蘆科時一種致命性的病害。病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越冬,由蚜蟲為傳染途徑,當春季蚜蟲開始活動或迀飛時,將病原體傳播到植株上,引起病毒病的發作,其發病適溫在20°C,當氣溫高于25°C多表現隱癥,當侵染后在24°C下的條件在葉肉細胞內出現,48小時后可再侵染,4天后即可顯出癥狀,黃瓜花葉病毒侵染的速度極快,在大田種植上,發現一株染病株后,如不及時處理,可在3天的時間造成全園感染,感染后的植株生長緩慢不結果,甚至造成植株全株死亡造成絕收的后果,目前在黃瓜花葉病毒的防治上,一般采取抗病毒的種子,利用生物工程對種子進行抗病毒的基因改造,然而轉基因的品種對食品安全、生物多樣性的問題目前在世界上爭議很大,而且轉基因的種子無法延續下一代,不利于種植戶的后續種植,在大田的防治上,現在采用的方法是切斷蚜蟲、粉虱的主要傳染源,對于蚜蟲、粉虱的防治在國內的防治方法,通常采用抗芽威、粉虱凈等農藥進行滅蟲,發病后通常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然而在實際使用上效果不佳外,更容易造成傳播媒介與病毒的抗藥性,到了最后會無藥可用,而且這些農藥、抗生素容易造成殘留與污染土壤、地下水的問題。
[0003]現在消費者對于無公害、綠色的食物漸漸重視,對于農藥殘留檢測標準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國內由于農藥、抗生素污染的問題,且農事的操作愈來愈嚴重,如何提供一種無毒、無公害、不產生抗藥性,更可由植物吸收或土壤微生物自動降解的生物型黃瓜花葉病毒的防治方法,不但可以抑制病毒的生長傳染,又可提供作物生長期間的微量元素補充,是目前在農業種植上急需要的一種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以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以紅曲霉發酵后產出的紅曲紅玉素與紅斑紅曲胺為載體絡合納米一價銅離子,針對黃瓜花葉病毒外層的蛋白保護膜進行強氧化破壞,進而阻斷病毒的核酸的活性,達到滅活病毒的功能,紅曲霉發酵的產物含有多種的活性酶,其中的果糖膠酶,可以促進植物生長時在的葉、莖形成一層植物蠟,發出讓蚜蟲、粉虱討厭的氣味,用以保護植株本身,阻斷傳染途徑,進而達到預防與治療的效果,本發明的優點不但不會對環境污染產生污染,使用的成分均為植物生長需求的養分,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進入土壤中由土壤的微生物自動降解,除了是自然無害的一種黃瓜花葉病毒病的防治劑,且可以滅活病毒與阻斷其傳染途徑的功能夕卜,在使用時不產生藥害的問題,更可增加作物的開花與結果率,解決了使用抗生素與殺蟲劑在使用時的時間限制、藥害與農藥殘留污染的問題;本發明是不但可以成為經濟價值的生物防治劑,還解決了農藥殘留與病原體抗病性的技術難題,達到無公害種植的目標。
[0005]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其材料配比與工藝步驟如下:
1、材料:
(1)、材料I紅曲霉富集培養基:油菜餅15%、米糠20%、紅糖10%、硫酸鋅2%、硫酸錳1.5%、硫酸鎂2%、硫酸亞鐵0.3%,鉬酸鈉0.1%,水50%,紫紅曲霉0.1% ;
(2)、材料II納米絡合一價銅一份;
2、工藝步驟:
(1)、將紅曲霉培養基依據比率調整混合后,放入高溫滅菌鍋,用120°C進行滅菌;
(2)、進一步的將完成步驟I的紅曲霉富集培養基放置待冷卻到25°C后,放置到玻璃制的發酵釜中,接種紫紅曲霉菌,進行光照發酵7d,發酵期間照射光波長為450nm:660nm,比率為8: 2,照度3400流明的燈光,發酵溫度維持在25°C -28°C,發酵完成過濾殘渣,取得懸液即為紅曲霉發酵液;
(3)、將材料II徐徐的投入到完成步驟2的紅曲霉發酵液中,直到發酵液變成青綠色,即為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
本發明的優點:
本發明對比現有技術的優點,本發明是一種以油菜籽、大米制取后的殘渣為主材料,配合紅曲霉產紅曲素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配合光照催化方式,產生大量紅曲紅玉素、紅斑紅曲素與其他的活性酶;由紅曲紅玉素為載體絡合一價銅形成所制成,具有抑制黃瓜花葉病毒的生長、阻斷傳播媒介的侵染,在作物的果、莖、葉形成一層具有透氣性的保護膜,不影響植物光合與呼吸的作用的功能外,更具有工藝流程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另外所用的元素均為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不但能增加植株的營養補充外,還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不產生藥殘留與土壤污染的問題,另外本發明對病原體的治理作用是由外部破壞蛋白保護膜,進而滅活病毒的活性,解決病原體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是值得大規模推廣應用的一種產品,可以解決目前種植上對農藥、殺蟲劑依賴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1、案例一:江蘇省蘇州市常熟某農場,利用設施大棚種植蘇椒25畝地,在今年7月底時,發現辣椒頂芽出現縊縮、黃化的狀況,辣椒果實出現小不展開,外表凹凸不平,有灰色條紋的現象,發現此現象占整園三分之二,經判斷為辣椒病毒病,如不及時治療,此農場今年將會出現絕收的情況;應用本發明的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絡合銅治劑1000倍液噴施后,第三天出現新芽冒出,7天后新芽開始開花結果,往后后每隔7天養護噴施2000倍液,到拉秧時未見辣椒病毒病的現象發生,果實比往年種植時的辣度提高2度;
2、案例二:江蘇省蘇州張家港某農場,應用簡易大棚種植黃瓜10個大棚,于今年6月中旬,發現黃瓜葉子出現黃、暗綠相間的,頂芽縊縮、節間距短,雌花少、化瓜的現象,經判斷為黃瓜花葉病引起的黃瓜病毒病,應用本發明的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絡合銅治劑500倍液噴施于葉面,隔3天繼續噴施一次,第4天頂芽冒出新芽,第7天長出新葉,新葉正常,發現黃、暗綠相間的葉片,第10天雌花開始開花,第13天坐果成功,化瓜率降低到5%,往后每隔10天,噴施2000倍液進行防治,到拉秧時未見黃瓜病毒病的現象發生;
3、案例三:江蘇省蘇州市西山鎮某有機農場,應用設施大棚露天種植食用番茄50畝,今年7月份時,發現番茄頂端葉子緊縮、出現針狀葉片,葉子黃、暗綠相間、葉脈暗綠,葉緣出現焦黑壞死、節間距短小,開花率少的現象,占整整體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經判斷為番茄花葉病毒病,應用本發明的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絡合銅治劑500倍液噴施,3天后檢查頂芽長出新芽,黃、暗綠相間的葉子開始返青,7天后開始開花,往后每隔15天噴施1000倍液做為養護防治,到目前為止未見復發,所結的果實具有濃厚的番茄味,色度漂亮未見裂果現象,將當地農業檢測部門檢測農藥殘留,未檢測出農藥殘留;
由以上實際在大田的應用上,當病毒病期間,應用本發明的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依據作物不同,采取不同的比率進行噴施,治療已經受感染的植物上起到了抑制病菌的活性,并且在固定的時間噴施低溶度的防護液,也可以起到預防的效果外,另可增加果實的色度與本身的風味,增加商品果的質量與價格,是值得推廣的一種綠色無毒的病毒病防治的解決方案。
[0007]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
【主權項】
1.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其特征是由:紅曲霉經由光照發酵培養后取得紅曲素,其中紅曲素中含有紅曲紅玉素、紅斑紅曲胺,再與一價銅進行螯合,制取出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2.如權利要求1的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其特征是采用以下的材料和工藝步驟制成: . 1)、材料:材料I紅曲霉富集培養基,油菜餅15%、米糠20%、紅糖10%、硫酸鋅2%、硫酸錳.1.5%、硫酸鎂2%、硫酸亞鐵0.3%、鉬酸鈉0.1%、水50%、紫紅曲霉0.1% ;材料II納米絡合一價銅一份; . 2)、工藝步驟:將紅曲霉培養基依據比率調整混合后,放入高溫滅菌鍋,用120°C進行滅菌;進一步將滅菌完成后的紅曲發酵培養基冷卻到25°C后,放置到玻璃制的發酵釜中,接種紫紅曲霉菌,進行光照發酵7d,發酵期間照射光波長為450nm:660η,比率為8:2,照度.3400流明的燈光,發酵溫度維持在25 °C -28 °C,發酵完成過濾殘渣,取得懸液即為紅曲霉發酵液;進一步的將材料II徐徐的投入到完發酵的紅曲霉發酵液中,直到發酵液變成青綠色,即為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的紅曲素螯合銅劑,屬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技術領域;本發明采用紅曲霉經發酵培養,制取具有抗菌性的紅曲紅玉素與紅斑紅曲胺,與納米一價銅進行螯合,制得抑制黃瓜花葉病毒活性的紅曲素絡合銅,該紅曲素絡合銅除具有提高植物生長的微量元素外,對黃瓜花葉病毒的抑制機理是由外部進行強氧化破壞病毒的蛋白質保護膜,進而滅活病毒的活性,達到防治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的植物病毒病,同時紅曲霉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活性酶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在植物感染病毒后,提高植物的活性,本發明采用的材料是天然的紅曲霉與植物生長需要的微量元素銅,使用被植物吸收后不殘留,屬于無毒性的植物病毒防治劑。
【IPC分類】A01N43/16, C05G3/00, C07F1/08, A01N43/42, A01N63/04, A01P1/00
【公開號】CN105111226
【申請號】CN201510643406
【發明人】王猛
【申請人】蘇州科大微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