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棉酚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抗腫瘤應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有機合成和藥物領域,涉及一種新型棉酚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抗腫 瘤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棉酚是一種黃色的多酚類化合物,天然存在于錦葵科的某些植物中。棉酚作 為一個有毒的天然產物一直未引起關注直到其抗腫瘤(Jaroszewski,J. W. ;Kaplan,0.; Cohen,J.S.Cancer Res. 1990, 50,6936-6943)和抗生育(Waller,D.P. ;Zaneveld,L. J. ;Fong,H.H. Contraception 1980,22,183 - 187)的作用被發現,近來研宄顯示棉酷 還具有抗痕(Deck, L. M.,R. E. Royer, B. B. Chamblee, V. M. Hernandez, R. R. Malone, J. E. Torres, L. A. Hunsaker, R. C. Piper, M. T. Makler, and D. L. Vander Jagt, J. Med. Chem. 1998, 41,3879-3887)、抗寄生蟲(Montamat,E.E. ;Burgos,C. ;Gerez de Burgos, N. M. ;Rovai,L.E. ;Blanco, A. ;Segura,E.L. Science 1982,218,288-289)和抗病毒 (Dorsett,P.H. ;Kerstine,E.E. ;Powers,L.J. J.Pharm.Sci. 1975, 64, 1073-1075)等多 種生物活性,特別是對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皰瘆病毒等多種膜病毒顯示出較強的抑制或 殺滅作用,同時棉酚也是第一個來源于植物且非常有價值的干擾素誘生劑,是一種潛在 的廣譜抗病毒化合物。從結構上看,棉酚是集醛基和多個酚羥基于一體的天然化合物, 化學名為2,2'-聯二萘-8,8'二羥基醛-1,1',6^7,7^-六羥基-5,5'二異丙 基_3,3'二甲基,是一個具有手性的阻旋型旋光異構體,分為(+)-棉酚和(-)-棉酚,實 驗已證實(-)_棉酚生物活性往往要比(+)_棉酚和消旋棉酚更好(M.P 〇dbielk〇WSka,E. Kupidlowska, M. ffaleza, K. Dobrzynska, S. A. Louis, A. Keightley, A. M. Zobel, Int. J. Pharm. 1994, 32, 262-273)。由于棉酷分子中的醛基可與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殘基作用 形成希夫堿,從而產生毒性,因此目前棉酚的修飾改造主要集中在對醛基的去除和改造這 一方面,但是這一合成大多數是用各種伯胺以及氨基酸為媒介,與棉酚醛基反應形成希 夫堿類化合物。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異構化的因素,這類合成方法主要得到的是7, 8位和 7',8'位發生酮式-烯醇式互變異構體,得到以下所示棉酚醛基被修飾的產物ACJames A. K.,JA0CS, 2006, 83, 269-302)。
【主權項】
1. 一種棉酚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的結構:
2. -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棉酚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棉酚和異腈為原料, 在極性溶劑中,于70-80°C下攪拌反應24-36h,然后簡單過濾分離,即得到權利要求1所述 的棉酚衍生物。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棉酚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向 醋酸棉酚加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攪拌條件下加入異腈,然后緩慢升溫至70-80°C,攪拌 回流反應24-36h,靜置至析出固體,抽濾,濾渣用乙醇洗滌,所得濾渣即為權利要求1所述 的棉酚衍生物。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棉酚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醇與水的混 合溶液中,乙醇與水的體積比為25:1。
5.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棉酚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異腈的用量 為棉酚的2. 2~2. 5倍摩爾量。
6.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棉酚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異腈為
7. 權利要求1所述的棉酚衍生物在藥物領域中的應用。
8. 權利要求1所述的棉酚衍生物在抗腫瘤領域中的應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有機合成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新型棉酚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以棉酚和異腈為原料,在極性溶劑中,于70-80°C下攪拌反應24-36h,然后簡單過濾分離,一步反應制備了一系列醛基被修飾的棉酚衍生物。本發明所用的合成方法、后處理極為簡單,反應體系非常溫和,合成的新型棉酚衍生物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棉酚所特有的活性酚羥基,預計能保留棉酚的一切優良生物活性,同時解決了棉酚所帶毒性醛基的問題。本發明制備大多數棉酚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前列腺癌的活性,可以應用于抗腫瘤領域。
【IPC分類】C07D307-52, C07D317-58, C07C323-59, C07C319-20, A61P35-00, C07C235-80, C07C231-10
【公開號】CN104817472
【申請號】CN201510133908
【發明人】王巍, 盧育智, 李長浩, 楊劍, 周海兵
【申請人】武漢大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