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餐具用硅橡膠把手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餐具用硅橡膠把手及其它的生產工藝。
現有技術中用作餐具的硅橡膠把手,它的主要成份有硅橡膠、氣相、白碳黑、滑石粉等。其中的滑石粉重量是硅橡膠重量的1/6倍左右,經對現有技術中的餐具用硅橡膠把手的性能測試,其中的拉伸強度(公斤/厘米)<40,伸長率(%)<230,永久變形(%)<6,易開裂。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種新的配方工藝,從而有效地克服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它的成份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橡膠,氣相白碳黑、翔基硅油、酸二五、氰氧化鋁、氧化鋅,其特征是各成份所占總重量的比分別是甲基乙烯基硅橡膠0.7331,氣相白碳黑0.0703、翔基硅油0.0586,酸二五0.0088,氰氧化鋁0.1173、氧化鋅0.0117。
生產工藝步驟分(1)取甲基乙烯基硅橡膠占總重量的73.31%,取氣相白碳黑占總重量的7.03%,混合均勻;(2)加入翔基硅油占總重量的5.86%、氰氧化鋁占總重量的11.73%、氧化鋅占總重量的1.17%,經攪拌混合后入煉膠機內混煉2小時,溫度設在常溫狀態;(3)將混煉后的膠卷成一卷一卷的;(4)將成卷狀的混煉膠設在恒溫箱內烘2小時,溫度在140-155℃,然后自然冷卻至常溫;(5)經冷卻過的混煉膠放入煉膠機內和占總重量0.88%的酸二五混煉25分鐘,溫度設在常溫狀態;(6)出片,厚度在5-7mm,為半成品;(7)將半成品放入預置的餐具用硅橡膠把手的模具內,該模具是設在平板硫化機上,加溫,溫度控制在160℃左右,恒溫15分鐘,成型后出模為成品;(8)對成品修剪,修剪后再放入烘箱內進行二次處理,溫度在190-200℃,恒溫4小時,然后自然冷卻至常溫;(9)包裝。
本發明的優點無毒、無味,耐高溫(>200℃),阻燃,材質不易開裂。
實施例1、取甲基乙烯基硅橡膠(型號110-2生膠)12.5kg,氣相白碳黑(型號-4)1.2kg,混合均勻,再加入翔基硅油(型號209)1kg、氰氧化鋁(牙膏級)2kg、氧化鋅0.2kg,混合后入煉膠機(又稱塑煉機)內在常溫下混煉2小時;2、將混煉后的膠卷成一卷一卷的;
3、將成卷狀的混煉膠設在恒溫箱內,烘2小時,它的溫度控制在150℃,然后自然冷卻至常溫;4、將冷卻過的混煉膠放入煉膠機內和0.15kg的酸二五(雙二五)混煉25分鐘,溫度設在常溫,然后出片,其厚度6mm,為半成品;5、將上述的半成品放入餐具硅橡膠把手的模具內,該模具放在平板硫化機上,加溫,溫度設在160℃,恒溫15分鐘,自然成型,成型后出模,為成品;6、對成品進行修剪,再放入烘箱內進行第二次處理,烘箱溫度為190℃,恒溫4小時,然后自然冷卻至常溫;7、包裝。
經檢測,拉伸強度(公斤/厘米)>40,伸長率(%)>250,永久變形(%)<5,耐高溫(>200℃),無毒、無味、阻燃。
權利要求
1.餐具用硅橡膠把手,它的成份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橡膠,氣相白碳黑、翔基硅油、酸二五、氰氧化鋁、氧化鋅,其特征是各成份所占總重量的比分別是甲基乙烯基硅橡膠0.7331,氣相白碳黑0.0703、翔基硅油0.0586,酸二五0.0088,氰氧化鋁0.1173、氧化鋅0.0117。
2.餐具用硅橡膠把手的生產工藝,其特征是步驟分(1)取甲基乙烯基硅橡膠占總重量的73.31%,取氣相白碳黑占總重量的7.03%,混合均勻;(2)加入翔基硅油占總重量的5.86%、氰氧化鋁占總重量的11.73%、氧化鋅占總重量的1.17%,經攪拌混合后入煉膠機內混煉2小時,溫度設在常溫狀態;(3)將混煉后的膠卷成一卷一卷的;(4)將成卷狀的混煉膠設在恒溫箱內烘2小時,溫度在140-155℃,然后自然冷卻至常溫;(5)經冷卻過的混煉膠放入煉膠機內和占總重量0.88%的酸二五混煉25分鐘,溫度設在常溫狀態;(6)出片,厚度在5-7mm,為半成品;(7)將半成品放入預置的餐具用硅橡膠把手的模具內,該模具是設在平板硫化機上,加溫,溫度控制在160℃左右,恒溫15分鐘,成型后出模為成品;(8)對成品修剪,修剪后再放入烘箱內進行二次處理,溫度在190-200℃,恒溫4小時,然后自然冷卻至常溫;(9)包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餐具用硅橡膠把手及其它的生產工藝,各成分所占總重量比分別是甲基乙烯基硅橡膠0.7331,氣相白炭黑0.0703、翔基硅油0.0586,酸二五0.0088,氰氧化鋁0.1173、氧化鋅0.0117。工藝分取各成分、混煉、卷成卷狀、二次混煉、裝模、出模、修剪、二次處理、冷卻、包裝等步驟。經檢測,拉伸強度(公斤/厘米)>40,伸長率(%)>250,永久變形(%)<5,耐高溫(>200℃),無毒、無味、阻燃。
文檔編號C08L83/00GK1157838SQ96117118
公開日1997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1996年10月4日 優先權日1996年10月4日
發明者王陰春 申請人:王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