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的烷基磺酰丙烯的制備方法
西德公開書3,210,570(=美國專利4,495,191)介紹了3-唑基-1,2-二芳基-1-囟代-1-丙烯及其殺真菌和殺細菌性能。現在發現,結構與上述化合物相似,而其中囟素被烷基磺酰基取代的化合物具有優異的楚草、生長調節和殺菌性能。
本發明涉及符合通式(Ⅰ)的化合物
式中Ar1和Ar2分別為;
R1代表(C1~C12)烷基(可任意被囟素一取代或多取代)、氰基、(C1~C6)烷氧羰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或二(C1~C6)烷氨基羰基,或為苯基-(C1~C6)烷基(苯基可被囟素一取代、二取代或三取代);
R2為氫、(C1~C6)烷基或囟素;
R3為氫、囟素、硝基、氰基、羥基或(C1~C6)烷基(可被囟素一取代,二取代或三取代),或為(C5~C6)環烷基、(C1~C6)烷氧基、苯氧基、苯基或苯基(C1~C4)烷基(最后三個基團可被囟素一取代、二取代或三取代);
n為1、2或3;
m為1、2、3或4;
Q為CH或N;
及其鹽類的制法。此法主要是由式(Ⅱ)化合物
(式中Hal為氯或溴)與式(Ⅲ)化合物進行反應
如果合適的話,可將所得到(Ⅰ)化合物轉化成鹽。
如果m>1或n>1,則有關基團彼此可以相同或不同。
囟素以氟、氯或溴為好。
式(Ⅰ)化合物以Ar1和Ar2各自為下列基團的為好
R1為(C1~C6)烷基(可任意被氯或氟一取代或多取代);Q為N;
R2、R3、n和m同前。
式(Ⅰ)化合物的鹽類實例有有機酸和無機酸的鹽,如苯甲酸鹽、富馬酸鹽、草酸鹽、酚鹽、磺酸鹽、硝酸鹽、囟化物、硫酸鹽和氟硼酸鹽,與周期表Ⅰb、Ⅱb、Ⅳb或Ⅷ類金屬,如銅、鋅和錫形成的絡鹽以及與烷基囟[特別是(C1~C6)烷基囟]和與其苯基部分可任意被取代的苯甲酰甲基囟(特別是囟化苯甲酰甲基囟)形成的季銨化產物。
式(Ⅱ)化合物與式(Ⅲ)化合物通常在惰性溶劑中和至少一摩爾量的堿存在下,在0~120℃(最好在25~80℃)溫度范圍內進行反應。
適宜的溶劑是偶極性非質子傳遞溶劑,如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亞砜和丁抱砜。
可以采用的堿有式(Ⅲ)化合物本身、堿金屬或堿土金屬氫氧化物、堿金屬或堿土金屬的碳酸鹽或叔胺。最好用碳酸鉀。
式(Ⅰ)化合物的鹽類是按常法與相應的成鹽組分反應而制得的。
式(Ⅱ)化合物是新化合物,本發明也涉及這些化合物。其制法是由符合以下式(Ⅳ)的化合物與囟化劑在惰性溶劑中反應;
采用的囟化劑為一般試劑,其例有亞硫酰氯、三溴化磷或三氯化磷。反應溫度可在-15~|60℃范圍內變動,以-5~|40℃為好。可將氯代烴,如四氯化碳或二氯甲烷用做惰性溶劑。
式(Ⅳ)化合物也是新化合物。可由符合以下式(Ⅴ)的化合物還原制得
合適的還原劑有在適宜溶劑中的復合金屬氫化物,如溶于甲醇中的硼氫化鈉。反應最好是在20和60℃之間進行。出乎意料的是,反應中未觀察到烷基磺酰基被還原的現象。
式(Ⅴ)新化合物系由式(Ⅵ)化合物β-氯乙烯基醛與烷基亞磺酸鹽MSO2R1(M=Na或K)反應而成。
此反應可在溶劑和催化量的堿存在下,于40~120℃(以60~100℃為好)的溫度范圍內進行。
合適的溶劑主要有已提及的制備式(Ⅰ)化合物時所用的非質子傳遞偶極性溶劑。合適的堿有叔胺,如三乙胺、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碳-7-烯(DBV)和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
根據本發明,式(Ⅰ)化合物及其鹽類具有殺菌、除草和植物生長調節的性能,因此特別適于將其用做植物處理劑。
式(Ⅰ)化合物及其鹽類對植物病原菌(體)具有突出的殺菌活性。也可用它們對已經滲入植物細胞組織中的霉菌病原(體)進行成功、有效的處理。這結于處理已經開始感染,用其它常用的殺菌劑處理已不再有效的霉菌病是特別重要和有利的。
本專利申請化合物的作用菌譜中包括水果、蔬菜、谷類和花卉植物栽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大量的植物病原菌(體),如葡萄霜霉病菌,稻瘟病菌、稻紋枯病菌,馬玲薯黑痣病菌;尤其是蘋果黑星病菌、銹病真菌、尾孢菌屬和白粉病菌。
上述化合物還適用于工業領域,如用做木材防腐劑、油漆或金屬加工冷卻潤滑油用防腐劑或鉆孔切削油用防腐劑。
根據本發明,式(Ⅰ)化合物還對許許多多種經濟上重要的單子葉和雙子葉有害植物具有優異的除草活性。用這些活性成份也很容易處理難于治理的多年生根繁殖雜草。這些物質在播前、芽前或芽后施用均可。
若將本發明的化合物在雜草種子出芽前用于土壤表面,則不能完全防止其出苗。但當雜草長到單葉階段,其生長便停止,最后,過了三周便完全死亡。
如果將活性成份在芽后施于雜草的綠葉部分,也能使其在處理后迅速停止生長,這些處于生長階段的雜草只能在施藥期間存活,或者過一定時間,即完全死亡。這樣,對作物有害的雜草可以按這種方法使用本發明的新藥劑及早和持久地除去。雖然本發明的化合物對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雜草具有優異的除草活性,但對有重要經濟意義的作物,如小麥、大麥、黑麥、稻谷、玉米、甜菜、棉花和大豆等作物的危害則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這些化合物特別適用于扼制混生在有用作物中的那些不希望存在的雜草的生長。
根據本發明,式(Ⅰ)化合物對作物還有生長調節性能。它們以調節方式參與植物的內生代謝作用,可通過引起干燥、脫落和縮短生長而有助于獲得豐收。因此,亦適用于一般控制和阻止不希望的植物生長,而不會殺傷植物。抑制作物生長對于許多單子葉和雙子葉作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借此可減少或完全防止倒伏。
根據本發明,式(Ⅰ)化合物可作為可濕性粉劑、乳油、噴液、粉劑、種衣劑、分散劑、顆粒劑或微粒劑等普通劑型應用。
本發明還涉及除含適宜的劑型輔助劑外還含有式(Ⅰ)化合物的制劑。
可濕性粉劑可均勻分散于水中,其中除了活性成份和需要的稀釋劑或惰性物質外,還含有濕潤劑和分散劑。濕潤劑有聚氧乙基烷基酚、聚氧乙基脂肪醇或烷基或烷苯基-磺酸鹽。分散劑有木素磺酸鈉鹽、2,2′-二萘基甲烷-6,6′-二磺酸鈉、二丁基萘磺酸鈉或油酰甲基牛磺酸鈉。可以用普通方法,如研磨和混合各組份來制備。
乳油制方法是將活性成份溶于惰性有機溶劑,如丁醇、環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或高沸點芳烴或烴類,外加一種或多種乳化劑。
若活性成份為液體,則可用溶劑使之分散。可采用的乳化劑有烷基芳基磺酸鈣,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或非離子型乳化劑,如脂肪醇聚乙二醇酯、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環氧丙烷/環氧乙烷縮合產物、酯肪醇/環氧丙烷縮合產物、烷基聚乙二醇醚、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或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酯。
粉劑的制法是將活性成份與磨細的固體物質一起研磨,后者的例子有滑石或自然存在的粘土,如高嶺土、膨潤土、葉蠟石或硅藻土。顆粒劑可通過將活性成份濃縮物噴到能吸收顆粒的惰性材料上,也可將活性成份濃縮物涂到載體如砂子或高嶺石或借助于粘合劑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鈉或礦物油做成的顆粒狀惰性材料的表面上來制備。適宜的活性成份亦可用普通制備肥料顆粒的方法造粒。如果希望,亦可與肥料混合造粒。
可濕性粉劑中活性成份的濃度約為10~90%的(按重量計),加上其余成份構成100%(按重量計)。乳油中活性成份的濃度約為5~80%(按重量計)。粉劑中通常含有活性成份5~20%(按重量計)。噴液中含有活性成份約2~20%(按重量計)。顆粒劑中活性成份含量一方面取決于活性化合物是固體還是液體,另一方面取決于所用造粒輔助物、填料等的種類。此外,如果合適的話,活性成份劑型中還可以含有特種膠粘劑、濕潤劑、分散劑、乳化劑、滲透劑、溶劑、填料或載體。
使用時,如果合適的話,可將商品濃縮物用普通方法稀釋,譬如可濕性粉劑、乳油、分散劑可用水稀釋,微粒劑有時亦可用水稀釋。粉劑和顆粒劑以及噴液在使用前一般不需再用惰性物質進一步稀釋。
如果合適的話,(本發明化合物)可與其它活性成份,如殺蟲劑、殺螨劑、除草劑、肥料、生長調節劑或殺菌劑一起制成混合物或混合劑型。
本發明化合物用做殺菌劑時,成品噴液中的使用濃度通常為每升噴液含活性成份1~500毫克。
用做除草劑時,所需施藥量取決于外部條件如溫度、濕度等等。施藥量可在較寬范圍內變動,例如,每公頃用0.005~10.0公斤或更多的活性物質,但以用0.01~5公斤活性物質為好。本發明藥劑通常按20~1000升/公頃水量使用。
下列實例用于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A.劑型實例實例1粉劑制法是將10份(重量)的活性成份與90份(重量)滑石或惰性物質混合,然后在沖擊研磨機內汾碎混合物。
實例2易在水中分散的可濕性粉劑的制法是,將25份(重量)活性成份、64份(重量)含高嶺土的石英(作為惰性物質)、10份(重量)木素磺酸鉀鹽和1份(重量)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鈉(作為施潤劑和分散劑)一起混合,并在樞軸連接的園盤研磨(pinned disk mill)中研磨混合物。
實例3易在水中分散的分散濃縮物的制法是,將20份(重量)活性成份、6份(重量)烷基酚聚乙二醇醚[三通(Triton)×207]、3份(重量)異十三(烷)醇聚乙二醇醚(8摩爾環氧乙烷)和71份(重量)石蠟礦物油(例如其沸程約為255~377℃以上的這種油)混合,然后在球磨機內研磨此混合物,至細度小于5微米為止。
實例4乳油系由15份(重量)活性成份、75份(重量)環己酮溶劑和10份(重量)氧乙基壬酚(10摩爾環氧乙烷)乳化劑制備。
B.化學制備實例Ⅰ.原料的制備實例a)2,3-二苯基-3-甲磺酰基-丙烯醛將97.0(0.4摩爾)2,3-二苯基-3-氯-丙烯醛懸浮于300毫升無水二甲基二酰胺中,得到淺褐色懸浮液。在室溫下將懸浮液與121.2克(0.4摩爾)33%濃度的甲基亞磺酸鈉溶液混合。加2~3滴DBU之后,在80℃加熱反應混合物6小時,然后濾出沉淀的鹽,母液在冰-水浴中攪拌,再過濾混合物。剩余的粗產物用水充分洗滌,除去其它殘留鹽。干燥后,得到96.5克(理論量的84%)2,3-二苯基-3-甲磺酰基丙烯醛淡黃色物質,熔點135~140℃。
實例b)2-(4-氯苯基)-3-甲磺酰基-3-苯基烯丙醇將36.1克(0.12摩爾)2-(4-氯苯基)-3-甲磺酰基-3-苯基-丙烯醛懸浮于250毫升無水甲醇中,在緩和冷卻下,分批加入總量為2.42克(0.066摩爾)的硼氫化鈉。放熱反應結束之后(反應進行時溫度升高到40℃),進一步加熱回流混合物至反應結束。減壓蒸除溶劑,殘留物溶于二氯甲烷,混合物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洗滌數次,有機相用Na2SO4干燥。在除去溶劑和用石油醚研磨殘留物之后,得到33.1克(為理論量的91%)熔點為110~114℃的2-(4-氯苯基-3-甲磺酰基-3-苯基烯丙醇。
實例c)2-(2,4-二氯苯基)-3-甲磺酰基-3-苯基烯丙基氯將334.4克(0.94摩爾)2-(2,4-二氯苯基)-3-甲磺酰基-3-苯基-烯丙醇溶于400毫升四氯化碳,在5℃左右,在兩小時內于溶液中滴加168.6克(1.41摩爾)亞硫酰氯,此時有氣體逸出。約3小時后在40℃下氣體逸出停止。用強氮氣流從溶液中驅趕溶解的氯化氫和二氧化硫,隨后將大量沉淀物分離出來。用四氯化碳洗滌后,得247克(理論量的70%)2-(2,4-二氯苯基)-3-甲磺酰基-3-苯基-烯丙基氯,熔點125~127℃。
Ⅱ.式(Ⅰ)化合物的制備實例Ⅰ 2-(2,4-二氯苯基)-1-甲磺酰基-1-苯基-3-(1,2,4-三唑-1-基)-丙烯-1將80克(0.21摩爾)2-(2,4-二氯苯基)-1-甲磺酰基-1-苯基-烯丙基氯溶于150毫升無水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80℃與16.2克(0.235摩爾)三唑和29.4克(0.21摩爾)無水碳酸鉀一同加熱。約8小時后,濾出沉淀的鹽,母液在冰水浴中攪拌。生成的無色沉淀物用水洗滌數次并干燥。得到82.1克(理論量的95%)熔點為132~138℃的無色粉狀產品。
表1列出的式(Ⅰ)化合物可按照實例1的說明來制備(相應的鹽類用一般方法制備)。
表1化合物 熔點實例號 Ar1Ar2O R1(℃)2 C6H54-Cl-CH N CH 漿3 2,4-Cl2-C6H3對甲苯基 N CH 漿4 2,4-Cl2-C6H3CH CH CH 漿5 2,4-Cl2-C6H32-噻嗯基 N CH 漿6 2,4-Cl2-C6H3CH N CH 155(分解)1)7 2,4-Cl2-C6H3CH N CH 174~80(分解)2)8 4-Cl-C6H4對甲苯基 N CH 1109 4-Cl-CH CH N CCl 漿10 4-Cl-CH CH N CH 143~50
11 CH 4-Cl-CH N CH 180~1(分解)1)12 4-Cl-CH CH N CHCl13 4-Cl-CH CH N CHCl 200(分解)2)14 4-Cl-CH CH N CH(CH)15 2-Cl-CH 4-F-CH N CH 16516 3,5-Cl-CH 4-F-CH N CH17 4-Cl-CH CH N 苯基18 2,4-Cl-CH CH N CH 漿3)19 4-Cl-CH CH N 4-氯-苯基20 3-Cl-CH CH N CH21 3-Cl-CH 2-噻嗯基 N CH22 4-F-CH CH N CH 漿23 3,5-Cl-CH 4-F-CH N CH24 3-F-CH CH N CH25 2,4-Cl-CH 4-F-CH N CH 169(分解)2)26 2-[4Cl-CHO]CH 對甲苯基 N CH 漿27 4-CHO-CH 2,4-CH)-CH N CH 漿28 2,4-Cl-CH 2-噻嗯基 N 異丙基 漿29 4-F-CH CH N 異丙基 樹脂30 4-F-CH CH N 異丙基 147(分解)2)1) 1,4-亞萘基二磺酸鹽2) 與CuCl2所成的金屬復合鹽30 與四氟酸所成的鹽C.生物實例
1.對小麥白粉病的殺菌作用小麥在三葉期用小麥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分生孢子大量接種,并置于20℃和90~95%相對大氣濕度的溫室內。接種3天后,用本發明的化合物均勻處理,活性成份濃度如表2所示。接種10天后,檢查這些小麥白粉病的感染情況。以經100%感染而未經化合物處理的對照植物為基準,用葉子感染面積的百分比表示感染程度。結果匯總于表2。
表2感染了小麥白粉病的葉子面積(%)化合物 每升噴液中活性成份的毫克數實例號 500 250 1253 0 0 06 0 0 08 0 0 09 0 0 010 0 0 013 0 0 015 0 0 018 0 0 022 0 0 025 0 0 01 0 0 02 0 0 026 0 0 028 0 0 029 0 0 030 0 0 0經感染而未經處理的植物為100
2.對大麥白粉病的殺菌作用大麥植物在三葉期用大麥白粉病分生孢子(Erysiphe graminis Sp.hordei)大量接種,置于20℃和90~95%相對大氣濕度的溫室中。接種3天后,用本發明化合物均勻處理植物,活性成份濃度如表3所示。接種10天后,檢查植物感染大麥白粉病情況。以經100%感染而未經化合物處理的對照植物為基準,用葉感染面積的百分比表示感染程度。結果見表3。
表3感染了大麥白粉病的葉面積(%)化合物 每升噴液中活性成份的毫克數實例號 500 250 1256 0 0 07 0 0 013 0 0 018 0 0 022 0 0 025 0 0 01 0 0 029 0 0 030 0 0 0經感染但未經化合物處理的植物為1003.對黃瓜白粉病的殺菌作用黃瓜植物(嬌嫩植物(Delicatess Variety),在兩葉期用黃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分生孢子懸浮物大量接種。孢子懸浮物干燥30分鐘之后將植物置于20℃和90%相對大氣濕度的溫室內。感染后3天,用本發明的化合物均勻處理植物,濃度如表4所示。10天后進行評價。以經感染但未經化合物處理的對照植物(=100%感染)為基準,用葉子感染面積的百分比表示感染程度。結果如表4所示。
表4黃瓜白粉病感染的葉面積(%)化合物 每升噴液中活性成份的毫克數實例號 500 250 125 60 303 0 0 0 0 06 0 0 0 0 07 0 0 0 0 08 0 0 0 0 013 0 0 0 0 018 0 0 0 0 022 0 0 0 0 025 0 0 0 0 01 0 0 0 0 026 0 0 5 10 1528 0 0~13 0 0 029 0 0 0 0 0經感染但未經化合物處理的植物為1004.對蘋果白粉病的殺菌作用EM IX品種的蘋果樹干,在四葉期用蘋果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分生孢子懸浮物大量感染,然后將此植物在20℃和約100%相對大氣濕度的氣候控制室內放置16小時。然后,將其置于22℃,85%相對大氣濕度的溫室中。感染3天后用表5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相應濃度進行均勻處理。2~3周后,評價植物白粉病感染情況。以100%感染但未經化合物處理的對照植物為基準,用葉感染面積的百分比表示感染程度。其結果見表5。
表5蘋果白粉病感染的葉面積(%)化合物 每升噴液中活性成份的毫克數實例號 500 250 125 60 303 0 0 0 0 08 0 0 0 0 013 0 0 0 0 018 0 0 0 0 022 0 0 0 0 025 0 0 0 0 01 0 0 0 0 029 0 0 0 0 0經感染但未經化合物處理的植物為1005.對蘋果黑星病的殺菌作用用本發明的化合物均勻處理四葉階段的蘋果樹干(EM Ⅸ),其使用濃度如表6所示。活性成份涂層干燥后,將植物用蘋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分生孢子大量感染并置于氣候控制室淋濕,室內溫度為22℃,相對大氣濕度為100%。感染48小時后置于18℃溫室內,相對大氣濕度為95~100%。
接種14天后檢查植物被蘋果黑星病感染的情況。外觀評價采用目測方法。以經感染但未經化合物處理的對照植物為基準,以葉感染面積的百分比表示感染程度。見表6表6蘋果黑星病感染的葉面積(%)化合物 每升噴液中活性成份的毫克數實例號 500 250 1253 0 0 013 0 0 018 0 0 0~322 0 0 025 0 0 01 0 0 028 0 0 029 0 0 0經感染但未經化合物處理的植物為1006.對甜菜葉斑病原(體)的殺菌作用甜菜在6葉期用試驗化合物均勻處理,使用劑量如表7所示。
活性成份涂層干燥后,植物用甜菜葉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病原(體)分生孢子大量感染,在約100%相對大氣濕度下置于25℃的氣候控制室內淋濕。48小時后,將其回置于溫室。14天后,檢查葉斑病感染情況。以經感染而未經化合物處理的對照植物(=100%)為基準,以葉感染面積的百分比表示感染程度,詳見表7。
表7甜菜葉斑病感染的葉面積(%)化合物每升噴液中活性成份的毫克數實例號 500 250 1253 0 0 0~36 0 0 07 0 0 0~310 0 0 013 0 0 0~3
25 0 0 01 0 0 0經感染而未經化合物處理的植物為1007.對小麥褐銹病的殺菌作用將小麥用本發明化合物均勻處理,所用濃度如表8所示。活性成份涂層干燥后,用小麥褐銹病(Puccinia triticina)孢子接種,置于20℃和100%相對大氣濕度的氣候控制室內淋濕。24小時,把植物送回溫室。接種14天后,檢查小麥褐銹病感染情況,以經感染而未經化合物處理的對照植物(=100%感染)為基準,用葉感染面積的百分比表示感染程度,從表8中可以看出殺菌作用較好。
表8小麥褐銹病感染的葉面積(%)化合物每升噴液中活性成份的毫克數實例號 500 250 125 603 0 0 0 04 0 0 0 0~36 0 0 0 07 0 0 0 010 0 0 0 013 0 0 0 018 0 0 0 025 0 0 0 01 0 0 0 028 0 0 0 0~329 0 0 0 0~3經感染而未經化合物處理的植物為100
8.芽前處理的除草作用對雜草的破壞程度或作物耐藥力,是以按其活性劃分為0~5幾個分級的方法予以評價的。這些數字代表0=沒有作用(損壞)1=0~20%作用2=20~40%作用3=40~60%作用4=60~80%作用5=80~100%作用將雜草的種子或根莖在塑料罐(φ9厘米)中的砂壤土上攤開,然后用土蓋上。接著將本發明化合物制成水懸浮液或乳液施于土壤表面,用水量為600升/公頃。
處理后將罐放在溫室內并保持雜草生長的良好條件。試驗進行三星期后,用肉眼觀察評價芽后出苗量下降情況,并與未處理的對照罐比較。
表9匯總了本發明新化合物對芽前單子葉和雙子葉有害植物的抑制活性。
如表內數據所示,本發明物質對各類雜草有良好的除草活性。
表9實例號 劑 量 除草作用活性成份(公斤/公頃) SIA MAI PLM ECG1 2.5 5 5 5 53 2.5 3 5 4 56 2.5 5 5 5 57 2.5 5 5 5 510 2.5 5 5 5 5
18 2.5 5 5 5 522 2.5 4 5 5 5SIA=Sinapis arvensis 田芥菜MAI=Matricaria inodora 淡甘菊ALM=Alopercurus myosuroldes 鼠尾看麥娘ECG=Echninochloa crus gulli 稗9.施用于稻田的除草作用將各種稻田雜草(如莎草類、荸薺屬、藨草屬和稗屬)的塊莖和根莖或幼小植物或種子播種在直徑13厘米的密閉罐中并澆水至土壤表面以上1厘米處。對稻谷進行同樣的操作。
出芽前,即播種3~4天后,將化合物注入灌溉水中(用水懸浮液或乳液),或者以顆粒劑分散于灌溉水中。
在三周后評價化合物的除草作用和對稻子的任何有害作用。結果表明,本發明化合物適于稻田內的選擇性除草。與以前使用的稻田除草劑比較,本發明化合物的特點是能有效地防治多種雜草。特別能防治難于防治,以多年生組織,如塊莖(莎草)或根莖發芽的雜草,而稻子對它們有耐藥力。
表10 本發明化合物的除草作用和稻子的耐藥性化合物 劑 量 除草作用實例號 活性成份公斤/公頃 OS-V EDA CYS CYD SCH ECG3 2 1 5 - 5 5 51 0 5 - 5 5 56 2 1 5 5 5 5 51 0 5 4 5 - 57 2 1 5 5 5 5 51 0 5 4 5 5 5
10 2 0 5 5 5 5 51 0 5 5 5 5 513 2 1 5 5 5 5 51 0 5 4 5 5 5縮寫詞OS-V=Water-planted rice 水稻EDA=Eleocharis acidularis 牛毛氈CYS=Cyperus seratinus 晚期莎草屬CYD=Cyperus difformis 不均稱莎草屬SCH=Scirpus hotarui 藨草屬ECG=Echinochloa curs galli 稗
權利要求
1.制備如下式(Ⅰ)化合物及其鹽的一種方法
式中Ar1和Ar2分別代表
R1為(C1~C12)烷基(可任意被囟素-取代或多取代)、氰基、(C1~C6)烷氧羰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或二(C1~C6)烷氨基羰基,或為苯基(C1~C4)烷基(苯基可被囟素-取代,二取代或三取代),R2為氫、(C1~C6)烷基或囟素,R3為氫、囟素、硝基、氰基、羥基或(C1~C6)烷基(可被囟素-取代,二取代或三取代),或為(C~C)環烷基、(C1~C6)烷氧基、苯氧基、苯基或苯基(C1~C4)烷基(最后三個基團可被囟素-取代、二取代或三取代),n代表1、2或3,m代表1、2、3或4,Q代表CH或N該方法包括,使式(Ⅱ)化合物
(式中Hal為氯或溴)與式(Ⅲ)化合物
進行反應,如果合適的話,可將所得式(Ⅰ)化合物轉變為其鹽類。
2.一種殺菌劑,它含有作為活性成分的權項1中定義的一種式(Ⅰ)化合物以及一種惰性載體。
3.一種除草劑,它含有作為活性成分的權項1中定義的一種式(Ⅰ)化合物以及一種惰性載體。
4.一類生長調節劑,它含有作為活性成分的權項1中定義的至少一種式(Ⅰ)化合物以及一種惰性載體。
5.治理有害細菌和有害植物的方法,此法包括將有效量的權項1中定義的化合物施加于有害細菌以及有害植物或施用于耕地。
專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式(I)化合物及其鹽類的制法。式中Ar
文檔編號C07D521/00GK85106782SQ85106782
公開日1987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1985年9月10日
發明者雷納·沙勒, 海因茨·埃哈特, 黑爾馬·米爾德伯格, 雷哈德·翰特, 赫曼·彼爾莫格, 克勞斯·鮑爾, 伯克哈德·薩克斯 申請人:赫徹斯特股份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