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取牛蒡酒的工藝方法
本發明屬于食品發酵工業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制取牛蒡酒的工藝方法。
傳統的中草藥保健酒是以藥物本身的有效成份,直接用蒸餾酒或發酵酒浸泡而獲得的。如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1195530A公布的是一種藥酒的制備方法,它主要是將生牛蒡根、生地黃和黑豆浸泡在白酒中,分離出浸泡液即獲得該種保健藥酒。該保健藥酒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但是以該種方法生產出的牛蒡酒,口味不太純正,保存期短,在常溫下酒中容易析出沉淀物,極易變質。
眾所周知,現有的制酒方法可分為有浸出法、液態發酵法和固態發酵法三種。
用浸出法制取牛蒡酒存在著以下不足1、牛蒡干含有年50%的土木香粉(菊糖),它溶于水和稀酒精,所以用浸出法生產出的牛蒡酒難免產生白色沉淀。
2、牛蒡干中還含有一定量的糖甙和生物鹼,其味極苦,因而浸出法生產出的牛蒡酒味較苦,人們不宜接受。
用液態法制取牛蒡酒存在著以下不足1、牛蒡干粉吸水量很大,料水比小于1∶6無法操作,大于1∶6則含糖量太低,生成酒精量較少,浪費能源太多。
2、液態發酵產生的糟液很多,不經處理不符合排放標準,要處理則需要較多的設備投資。
3、液態發酵本身產生的酸、酯等香味物質較少,再用缸或釜蒸餾其回收率更少,達不到標準。
用固態法制取牛蒡酒存在著以下不足1、固態法屬于開放式生產,衛生難于控制而且勞動強度較大,不適于現代化生產。
2、固態發酵產生的酸、酯較多,固態蒸餾酸酯回收率亦高,具有中國白酒的風格,但不適于外國人和大陸以外華人的口味。
本發明的目的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而為人們提供一種制取牛蒡酒的工藝方法。該方法取固、液發酵之長、使制出的牛蒡酒口感綿甜醇和、諸味諧調。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制取牛蒡酒的工藝方法,包括原料處理、配料、發酵、蒸餾等工序,該方法以牛蒡為主要原料,將牛蒡干粉碎加水和發酵酶攪拌成半固態發酵,然后加入高度酒進行液態發酵,將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的所得物進行蒸餾制取牛蒡酒。常溫下,半固態發酵時間一般為72~96小時,再轉入液態后酵時間為48~72小時。
用上述牛蒡酒與酒尾勾兌成成品牛蒡酒。
用34°~60°牛蒡酒和13°~30°青梅發酵酒混合制得一種牛蒡梅酒,該酒呈橙黃色,清亮透明,有明顯的牛蒡和青梅的復合香氣,酸甜適口,后味怡爽。
用40°~60°牛蒡酒和13°~28°黑米發酵酒充分混合制得一種黑米牛蒡酒,該酒酒色呈棕紅色,清亮透明,具有黑米酒和牛蒡酒的混合香氣,綿甜爽口,諸味諧調。
本發明一改傳統浸泡法制保健酒的方法,采用發酵法,并將固態、液態發酵法有機組合,各取其長同時使用,使制出的牛蒡酒無色、澄清透明、具有濃郁的牛蒡和酯類復合香氣,口感綿甜醇和,諸味諧調、后味較長,含有一般白酒不含的鋅、硒微量元素。
圖1為本發明生產工藝流程圖。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42°牛蒡酒的生產工藝將鮮牛蒡洗凈、切片、烘干,將1000Kg牛蒡干粉碎、殺菌,加熱水2000Kg拌勻堆積24小時,散熱涼至24℃~26℃時,加入糖化酶1.5Kg、高溫酵母1Kg,拌勻入缸固態發酵72~96小時,加70°高度酒500Kg,滅菌后液態后酵48~72小時,進行分離,分離出的固形物(渣)用瓶桶蒸餾,液態物(酒醪)用釜蒸餾,所得蒸餾物二者混合,酒度為45°~55°,再以尾酒調至42°即為成品。
20°牛蒡梅酒配制方法是用34°牛蒡酒330Kg加13°青梅發酵酒670Kg充分混合制得牛蒡梅酒。
20°黑米牛蒡酒配制方法是以13°黑米發酵酒740Kg加40°牛蒡酒260Kg充分混合制得黑米牛蒡酒。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取牛蒡酒的工藝方法,包括原料處理、配料、發酵、蒸餾等工序,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將牛蒡粉加水和發酵酶攪拌成半固態發酵,然后加入高度酒進行液態發酵,將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的所得物進行蒸餾制取牛蒡酒。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上述牛蒡酒與酒尾相互勾兌成成品牛蒡酒。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34°~60°牛蒡酒和13°~30°青梅發酵酒混合制得一種牛蒡梅酒。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40°~60°牛蒡酒和13°~28°黑米發酵酒充分混合制得一種黑米牛蒡酒。
專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制取牛蒡酒的工藝方法,它包括原料處理、配料、發酵、蒸餾等工序,其特點是該方法將牛蒡粉加水攪拌成半固態發酵,然后加入高度酒進行液態發酵,將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的所得物進行蒸餾制取牛蒡酒。該方法取固、液發酵之長,制出的牛蒡酒無色、澄清透明、具有濃郁的牛蒡和酯類復合香氣,口感綿甜醇和,諸味諧調、后味較長,含有一般白酒不含的鋅、硒微量元素。
文檔編號C12G3/02GKCN1380385SQ01113852
公開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12日
發明者于英杰 申請人:于英杰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