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孔聚乳酸微粒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多孔聚乳酸微粒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溶解析出過程制備多孔聚乳酸微粒的方法以及由該方法制備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
背景技術:
聚乳酸是一種優良的環境友好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它在生物體內經過酶分解,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在重要器官內聚集,因而成為制備微粒的合適基體。作為聚乳酸微粒的研制技術,當前主要集中在以聚合物為基材的自頂向下工序(top-down process)。這主要是由于聚乳酸的聚合條件比較苛刻,需要真空、無水,通常不能采用構建工序(building-up process),例如像乳化聚合一樣邊聚合邊成粒的方法來制備聚乳酸微粒。作為top-down process法制備聚乳酸微粒,已公知的技術主要為乳化-固化法,其實施手段為將聚乳酸溶解在有機溶劑中,攪拌下借助表面活性劑將其穩定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乳液,隨著溶劑的揮發,聚乳酸液滴逐漸固化成形。專利文獻I 4均公開了這種技術。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溶劑揮發過程中聚乳酸液滴會發生收縮,因此通常乳化-固化法制備的微粒為實心微粒,表面光滑無孔(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4)。而隨著聚乳酸微粒用途的不斷開發,例如從目前的藥物包封到化妝品基材再到催化吸附,具有多孔結構的聚乳酸微粒的開發正成為熱點。當前,多孔聚乳酸微粒的制備方法主要有致孔劑法,復乳法(Win/0/ffout)及溶劑致相分離法,專利文獻5中公知了一種利用大孔間隔子材料例如氯化鈉作為致孔劑來制備多孔聚乳酸微粒的技術,非專利文獻1,2均采用了不同的復乳技術制備了多孔及中空聚乳酸微粒,專利文獻6利用溶液致相分離法和乳化-固化法相結合的手段制備了數百微米的多孔聚乳酸微粒。上述多孔聚 乳酸微粒的制備技術中,致孔劑法的缺點是致孔劑的脫除問題,為制備多孔需使用大量致孔劑且不易完全脫除;復乳法的缺點是制備過程復雜、技術要求高,乳液易破裂使最終的微粒形貌不均一。溶劑致相分離法的缺點是需同時使用聚合物的溶劑和非溶劑,增加了物料的使用量,微粒形成時容易發生凝聚。現有的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中國專利,公開號101305985 ;專利文獻2:中國專利,公開號101292961 ;專利文獻3:中國專利,公開號101392064 ;專利文獻4:中國專利,公開號102211008A ;專利文獻5:中國專利,公開號102143996A ;專利文獻6:中國專利,公開號1586704 ;非專利文獻1:碩士學位論文左金平,合肥工業大學,2007 ;非專利文獻2 =Biomaterials, 2006, 27:152_159。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比現有方法簡便的,制備具有均勻粒徑分布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方法。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達到:一種多孔聚乳酸微粒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用高沸點溶劑溶解聚乳酸和誘導劑后,用沉淀劑進行固液分離,并干燥后得到多孔聚乳酸微粒;其中所述高沸點溶劑的沸點大于沉淀劑的沸點;所述聚乳酸是1.2%<D-乳酸質量含量< 11%的聚乳酸或1.2%^ L-乳酸質量含量< 11%的聚乳酸。上述制備方法中,物料的加入量按重量份計為:聚乳酸I 15份,誘導劑I 15份,高沸點溶劑 70 98份,沉淀劑0.1 10份。考慮到工業的實現性方面,沉淀劑加入量優選為0.2 3份,最優選為0.5 I份。上述制備方法中,用高沸點溶劑溶解聚乳酸和誘導劑時,溫度應控制在高沸點溶劑的沸點以下,適宜實施本發明的溫度,從工業的實現性方面考慮,優選為0°c 200°C,進一步優選30°C 150°C,最優選50°C 110°C。溶解完成后,加入沉淀劑,聚乳酸析出,加入沉淀劑時溶解液的溫度應控制在沉淀齊IJ的沸點以下,從工業的實現性考慮,適宜的溫度為O V 110°C,優選10°C 100°C,最優選 30°C 90°C。加入沉淀劑的方式可以選自于連續滴加法、分批添加法或一次性添加法中的任一種方法,為了在添加沉淀劑時,不出現由于溶解液凝聚、融合或合并而使粒徑分布變寬或生成大于1000 μ m的塊狀物的情況,優選連續滴加法、或分批滴加法中的任一種方法。最優選使用連續滴加法。加入沉淀劑的時間優選為I分鐘 50小時,進一步優選10分鐘 10小時,最優選30分鐘 3小時。如果小于I分鐘,則有時會出現溶解液的凝聚、融合、或合并,隨之使得粒徑分布變寬或產生塊狀物。此外,如果大于50小時,則不利于工業實施。整個過程是在攪拌下完成的,本發明對于攪拌速度沒有特別限定,從工業的實現性方面考慮,攪拌速度優選為50 1200rpm,進一步優選100 IOOOrpm,最優選150 600rpmo聚乳酸析出后,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分散液,可以通過過濾、傾析、減壓過濾、離心分離、離心過濾、噴霧干燥或冷凍干燥等公知的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固液分離,從而得到多孔聚乳酸微粒的粉末。對于得到的粉末,用沉淀劑洗凈,然后干燥得到本發明的多孔聚乳酸微粒成品。作為干燥的方法,可以列舉出風干、加熱干燥、減壓干燥或冷凍干燥等,干燥的溫度優選小于50°C。所述高沸點溶劑是指在標準大氣壓下沸點為65°C 300°C的溶劑,考慮到后續回收原物料時,便于將 沉淀劑從高沸點溶劑和誘導劑的混合液中蒸餾出來,優選沸點為110°C 300°C的溶劑。另外考慮到聚乳酸溶度參數約為20Mpa1/2,為了便于將聚乳酸溶解,更優選溶度參數為15Mpa1/2 25Mpa1/2的溶劑(溶劑沸點參考:實用溶劑手冊,穆光照主編,上海科學院技術出版社,1990 ;溶度參數參考:Polymer Handbook,第四版,J.Brandrup等著,Wiley-1nterscience出版,1999)。具體選自于環丁砜、N-甲基卩比咯燒酮、N, N- 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亞砜、卩比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咪唑類離子液體、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丙醚或二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種或幾種。再進一步選自于環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亞砜、卩比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或咪唑類離子液體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沉淀劑優選為水或醇系溶劑的一種或幾種。其中醇系溶劑優選為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異丁醇或仲丁醇的一種或幾種。所述誘導劑優選為水溶性聚合物,考慮到便于被高沸點溶劑溶解,進一步優選為纖維素衍生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馬來酸酐、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或聚季銨鹽的一種或幾種。其中,從水溶性方面考慮,纖維素衍生物優選為羧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一種或幾種。為了得到富含孔隙且團聚少的聚乳酸微粒,所述聚乳酸優選1.2%^ D-乳酸質量含量彡5 %的聚乳酸或1.2 %彡L-乳酸質量含量彡5 %的聚乳酸。進一步優選1.2 %彡D-乳酸質量含量彡4.8%的聚乳酸或1.2% < L-乳酸質量含量彡4.8%的聚乳酸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根據上述方法制備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所述聚乳酸微粒為多孔狀,孔隙率為40% 90%,吸油量為100mL/100g 700mL/100g,粒徑分布指數為2以下,體積平均直徑為200 μ m以下。微粒的多孔狀可以由掃描電鏡的照片確認;孔隙率由壓汞儀測出;吸油量參考GB5211.15-88顏料吸油量的測定經計算得到;粒徑分布指數及體積平均直徑由激光粒度分布儀測得。
進而本發明提供了 一種在制備上述多孔聚乳酸微粒的同時將原物料循環回收利用的過程。用高沸點溶劑將聚乳酸和誘導劑溶解,加入沉淀劑并經固液分離后,得到多孔聚乳酸微粒和包含高沸點溶劑、誘導劑和沉淀劑的混合液;將沉淀劑從混合液中蒸餾后回收,用剩余的蒸餾液再次溶解聚乳酸,加入回收的沉淀劑可再次得到多孔聚乳酸微粒。從而實現了循環過程,在制備多孔聚乳酸微粒的同時循環利用了高沸點溶劑,誘導劑和沉淀劑。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借助于誘導劑,用簡單的溶解析出過程就可以制備出具有均勻粒徑分布的多孔聚乳酸微粒,操作過程簡單,條件溫和,對設備要求低。可以通過調節物料的投料比,溶解及沉淀溫度,攪拌速度來調控聚乳酸微粒的粒徑大小及孔隙率。本發明為制備多孔聚乳酸微粒提供了一種簡便可行的新方法,微粒的孔隙率可達40%以上,可廣泛應用于化妝品基材、催化吸附、藥物釋放、生物支架等領域。本發明的優點還在于:由于采用的溶劑其沸點大于沉淀劑的沸點,所以在聚乳酸微粒制備過程中,當多孔聚乳酸微粒被沉淀劑析出后,剩余的混合液包括高沸點溶劑、誘導劑和沉淀劑,將此混合液直接蒸餾就可以將沉淀劑蒸出,回收,剩余的蒸餾液再次溶解聚乳酸原料,然后加入回收的沉淀劑就可以再次得到多孔聚乳酸微粒。從而實現了對原物料的有效利用,在制備多孔聚乳酸微粒的同時循環利用了溶劑、誘導劑和沉淀劑,大大節省了成本,非常容易工業化操作。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掃描電鏡照片。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掃描電鏡照片。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4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掃描電鏡照片。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5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掃描電鏡照片。圖5為對比例2得到的聚乳酸微粒的掃描電鏡照片。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1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粒徑分布曲線。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3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粒徑分布曲線。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5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進退汞曲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以下實施例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樣品形貌采用日本電子(JEOL) JSM-6700F型掃描電鏡測試,加速電壓15kV。以體積平均直徑作為平均粒徑指標。體積平均直徑及粒徑分布指數由MiciOtracS3500型激光粒度分布儀測得。測試時,將多孔聚乳酸微粒粉末超聲分散于水中,進行檢測。粒徑分布指數=體積平均直徑/數均直徑(體積平均直徑和數均直徑可由儀器直接給出)。
孔隙率經AutoPore IV 9510型壓汞儀測得,測試壓力范圍0.5 60000pisa。孔隙率的定義為微粒中孔容積與微粒總容積的比值,由儀器直接測得。吸油量的計算參考:GB5211.15-88顏料吸油量的測定。以每IOOg多孔聚乳酸微粒在規定條件下所吸收的精制亞麻仁油量為計算值。聚乳酸購自于NatureWorks公司,羥丙基纖維素購自于TCI上海化成工業發展有限公司,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環丁砜和甲醇均購自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實施例1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2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 %,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 1.25g 輕丙基纖維素(3 6mPa.s, 20 °C 時 2 % 的水溶液),22.5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15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圖1),體積平均直徑為39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4,孔隙率為60%,吸油量為140mL/100g。實施例2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0.7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 1.25g 輕丙基纖維素(3 6mPa.s, 20°C 時 2 % 的水溶液),23.0g 環丁砜(沸點285°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
0.65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不規則狀多孔結構(圖2),體積平均直徑為3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2,孔隙率為45%,吸油量為105mL/100g。實施例3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2.0O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1.25g 羥丙基纖維素(3 6mPa.s,20°C 時 2% 的水溶液),21.75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85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82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3,孔隙率為58%,吸油量為150mL/100g。實施例4在IOOO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20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 %,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20g 輕丙基纖維素(3 6mPa.s, 20°C時 2% 的水溶液),360g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6.67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300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8.5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圖3),體積平均直徑為24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3,孔隙率為66%,吸油量為143mL/100g。實施例5在IOOO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6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 %,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 D), IOg 輕丙基纖維素(3 6mPa.s,20°C 時 2% 的水溶液),174g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3.33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00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5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圖4),體積平均直徑為67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2,孔隙率為71%,吸油量為145mL/100g。實施例6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2.50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2.50g 羥丙基纖維素(3 6mPa.s,20°C 時 2 % 的水溶液),20.0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2.25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190μπι,粒徑分布指數為1.3,孔隙率為54%,吸油量為135mL/100g。實施例7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2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 %,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 1.25g 輕丙基纖維素(3 6mPa.s, 20 °C 時 2 % 的水溶液),22.5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7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1Sgo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71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4,孔隙率為74%,吸油量為180mL/100g。實施例8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0.7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1.25g 羥丙基纖維素(3 6mPa *s, 20°C時 2% 的水溶液),23.0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將溫度降至60°C,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0.65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43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7,孔隙率為83%,吸油量為480mL/100g。實施例9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2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1.40 %,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32D), 1.25g 輕丙基纖維素(3 6mPa.s, 20 °C 時 2 % 的水溶液),22.5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9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15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
32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2,孔隙率為76%,吸油量為160mL/100g。實施例10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2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1.40 %,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32D), 1.25g 輕丙基纖維素(3 6mPa.s, 20 °C 時 2 % 的水溶液),22.5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9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將溫度降至30°C,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13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65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9,孔隙率為88%,吸油量為650mL/100g。實施例11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2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 %,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 1.25g 輕丙基纖維素(3 6mPa.s, 20 °C 時 2 % 的水溶液),
22.5g 二乙二醇二乙醚(沸點188°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17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
33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3,孔隙率為59%,吸油量為136mL/100g。實施例12
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2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1.25g 羥丙基纖維素(3 6mPa *s, 20°C時 2% 的水溶液),22.5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甲醇。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
1.12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35μπι,粒徑分布指數為1.4,孔隙率為63%,吸油量為150mL/100g。實施例13將實施例1中懸濁液過濾后的濾液在氮氣氛下,80°C、20kPa的減壓條件下,蒸餾除去體系中的水,共收集到24.5g水。將剩余的殘液(二乙二醇二甲醚和羥丙基纖維素的混合液)加入到250ml三口燒瓶中,再次加入1.2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乳酸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回收得的24.5g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18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多孔結構,體積平均直徑為36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3,孔隙率為61%,吸油量為140mL/100g。對比例I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25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4.25 %,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43D),22.5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 162°C,101.3kPa),加熱到 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 乳酸溶解。然后以0.42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25g去離子水。結果生成粗大聚集物,沒有得到粒狀物。對比例2在IOOO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20g聚乳酸(D乳酸質量含量12%,型號為Ingeo Biopolymer 4060D),20g 羥丙基纖維素(3 6mPa.s,20°C時 2% 的水溶液),360g 二乙二醇二甲醚(沸點162°C,101.3kPa),加熱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攪拌至聚合物溶解。然后以6.67g/分鐘的速度向上述體系滴加300g去離子水。滴加結束,將所得的懸濁液過濾,用去離子水IOOOg洗凈,過濾,對濾得物在45°C下進行12小時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8.Sg。用掃描電鏡觀察所得粉末,呈現球狀且表面光滑無孔(圖5),體積平均直徑為21 μ m,粒徑分布指數為1.3,吸油量為47mL/100g。圖1,2,3,4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1,2,4,5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掃描電鏡照片,可以看到圖中微粒外貌呈球形(實施例1,4,5)或不規則狀(實施例2),結構為多孔狀。圖5為對比例2得到的聚乳酸微粒的掃描電鏡照片,可以看到圖中微粒外貌呈球形且無孔。圖6,7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1,3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粒徑分布曲線,其中體積平均直徑(Mv)和數均直徑(Mn)由儀器直接測出,標注于曲線上。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5得到的多孔聚乳酸微粒的進退汞曲線圖,孔隙率約為71 %,由儀器直接測得,標注于曲線上。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孔聚乳酸微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用高沸點溶劑溶解聚乳酸和誘導劑后,用沉淀劑進行固液分離,并干燥后得到多孔聚乳酸微粒;其中所述高沸點溶劑的沸點大于沉淀劑的沸點;所述聚乳酸是1.2%<D-乳酸質量含量< 11%的聚乳酸或1.L-乳酸質量含量< 11%的聚乳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是1.2%^ D-乳酸質量含量≤5%的聚乳酸或1.2%≤L-乳酸質量含量彡5%的聚乳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沸點溶劑的沸點為65°C 300°C。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沸點溶劑的沸點為110°C 300。。。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沸點溶劑的溶度參數為15Mpa1/2 25Mpa1/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沸點溶劑選自于環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亞砜、卩比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唆、4-甲基吡啶或咪唑類離子液體中的一種或幾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劑選自于水或醇系溶劑的一種或幾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系溶劑選自于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異丁醇或仲丁醇的一種或幾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誘導劑為水溶性聚合物。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誘導劑選自于纖維素衍生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馬來酸酐、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或聚季銨鹽的一種或幾種。
11.一種由權利要求1所述制備方法制備而成的多孔聚乳酸微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微粒為多孔狀,孔隙率為40% 90%,吸油量為100mL/100g 700mL/100g,粒徑分布指數為2以下,體積平均直徑為200 μ m以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孔聚乳酸微粒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用高沸點溶劑溶解聚乳酸和誘導劑后,用沉淀劑進行固液分離,并干燥后得到多孔聚乳酸微粒;其中所述高沸點溶劑的沸點大于沉淀劑的沸點,所述聚乳酸是1.2%≤D-乳酸質量含量<11%的聚乳酸或1.2%≤L-乳酸質量含量<11%的聚乳酸。本發明方法操作便利,條件溫和,借助于誘導劑,用簡單的溶解析出過程就可以制備出具有均勻粒徑分布的多孔聚乳酸微粒。
文檔編號C08J9/00GK103172894SQ20111046250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明者彭凱, 董雷, 張艷紅, 歐陽芬 申請人: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