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布類制品,尤指一種由阻燃橡膠制成布類制品。
背景技術:
目前,人口稠密,建筑物群立,火災隱患隨之增加,由于疏于管理及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火災時有發生,消防員穿著傳統的防火服難于應付高層建筑,火勢猛,火況復雜的局面,防火服難于抵抗大火圍困,安全性不大,因此提供一種可用于防火服或救生衣,且其離開明火即不燃燒,安全系數高的阻燃橡膠制成的服裝制品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十分必要。
另外,通常用作制衣的布料多為纖維、滌綸、動物皮毛或棉材料等,但在寒冷天氣御寒效果不好,且抗磨損效果差,因此,提供一種耐磨損效果好、御寒保暖效果好的阻燃橡膠制成的布類制品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阻燃效果的阻燃橡膠布類制品。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施的。在橡膠主料中依序混合加入硫化劑、活性劑、補強劑、促進劑、軟化劑、防老劑、填充劑、阻燃劑、防焦劑、香料劑、吸酸劑等,其中橡膠主料可選用氯丁膠、氟橡膠、氯磺化聚乙烯、丁腈膠、三元乙丙膠、再生膠。其中以氯丁膠、氟橡膠、氯磺化聚乙烯為例,混合膠料的配比列舉如下以氯丁膠作為主料,混合膠料組分與配比如下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
氯丁膠 100份氧化鋅 2~8份氧化鎂 3~10份防老劑 0.5~3份促進劑 0.5~4份碳黑 5~100份氫氧化鋁 10~35份三氧化二銻 8~30份氯化石蠟 4~30份香料 0.1~3份防焦劑 1~3份以氟橡膠作為主料,混合膠料組分與配比如下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氟橡膠100份硫化劑0.5~5份一氧化鉛 1~8份氟化鈣10~40份碳黑 10~70份二丁酯4~15份滑石粉10~50份香料 0.1~3份三氧化二銻8~30份以氯磺化聚乙烯橡膠作為主料,混合膠料組分與配比如下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氯磺化聚乙烯 100份一氧化鉛 5~30份氧化鎂 5~20份碳黑5~70份碳酸鈣 10~80份二丁酯 5~40份香料0.1~3份三氧化二銻 8~30份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分析描述。
阻燃橡膠的配方以橡膠為主料,并混有硫化劑、活化劑、補強劑、促進劑、軟化劑、防老劑、填充劑、阻燃劑、防焦劑、香料劑、吸酸劑等。
在該配方中可用于硬度調節的主要有補強劑、軟化劑、填充劑,通過在配方中增加補強劑、軟化劑和填充劑的配比,可提高阻燃橡膠布類制品的硬度,反之,可降低阻燃橡膠布類制品的硬度,使之較為柔軟。添加適當配比軟化劑還可保證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具有足夠的可塑性,針對不同的橡膠往往采用不同的軟化劑,如對二烯烴類橡膠常用油基軟化劑,含鹵素的橡膠常用酯類增塑劑或軟化劑。在該配方中可起到阻燃效果的有橡膠和阻燃劑。
在本發明中,橡膠作為主料可選用氯丁膠、氯磺化聚乙烯、氟橡膠、丁腈膠、三元乙丙膠、再生膠等。
硫化劑用于橡膠的硫化和交聯,可選用1號硫化劑、2號硫化劑、3號硫化劑、雙2.5號硫化劑、DCP和硫磺等。
活性劑可選用氧化鋅、氧化鈣、氧化鎂、一氧化鉛、硬脂酸、甘油、二甘醇等。
補強劑可選用碳黑、白碳黑、碳酸鎂等,可單用也可并用,一般補強劑用量增加,成本降低,阻燃性提高,但過多填充會使加工性能變差。
促進劑可選用促進劑DM、促進劑M、促進劑CBS、促進劑NA-22、促進劑TT、促進劑D等。
軟化劑可選用二丁酯、二辛酯、氯化石蠟等。
防老劑可選用防老劑H-sp11、防老劑D、防老劑RD、防老劑264等。
填充劑可選用碳酸鈣、滑石粉、硫酸鋇、氟化鈣、硅酸鋁等。
阻燃劑可選用銻系阻燃劑,如三氧化二銻、101阻燃劑;還有磷系阻燃劑,如高聚磷酸銨;硼系阻燃劑,如硼酸鋅;鹵素阻燃劑,如八溴醚;及氫氧化鋁等。該等阻燃劑可單用,也可并用,并用時能產生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阻燃效果。
防焦劑可選用水楊酸、NA等。
香料劑可按需求選用蘋果味、檀香味、香蕉味等香料劑。
以天然橡膠或人造橡膠為主料,混合膠料組分與配比如下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橡膠 100份硫化劑 0.5~5份活性劑 1~20份補強劑 5~100份促進劑 0.5~4份軟化劑 5~40份防老劑 1~4份填充劑 5~100份阻燃劑 8~40份防焦劑 0.5~3份香料劑 0.1~3份實施例1-氯丁膠系列,混合膠料組分與配比如下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氯丁膠 100份氧化鋅 4份氧化鎂 5份防老劑 1份促進劑 0.8份白碳黑 5份氫氧化鋁20份三氧化二銻 15份氯化石蠟50份香料0.1份防焦劑 1份以氯丁膠作為主料制備本發明的阻燃橡膠布類制品時,將上述組份材料預處理后進行稱量,首先將氯丁膠放入開煉機中進行低溫薄通塑煉,輥溫不宜超過50℃,薄通多次,塑煉后停放一段時間,再進行二次塑煉,二次塑煉的工藝過程及工藝條件與一次塑煉相同,二次塑煉后再停放一段時間;然后在塑煉后的氯丁膠中加入活性劑氧化鎂、防老劑、防焦劑中進行混煉,充分混合后,再依序加入補強劑白碳黑、填充劑、軟化劑氯化石蠟、活性劑氧化鋅以及促進劑,調整各部分厚度均勻后即可出片,取出將其冷卻并檢測膠料軟硬度及混煉的均勻程度的情況;最后經過返煉處理,使其預成型,并加壓硫化,即可出片制成阻燃橡膠布類制品,修邊,裁剪,質檢后包裝出貨。
實施例2-氯磺化聚乙烯橡膠系列,混合膠料組分與配比如下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氯磺化聚乙烯 100份一氧化鉛 10份氧化鎂20份碳黑 5份碳酸鈣10份二丁酯40份香料 0.1份三氧化二銻10份以氯磺化聚乙烯橡膠作為主料制備本發明的阻燃橡膠布類制品時,首先將上述組份材料預處理后進行稱量;然后將在氯磺化聚乙烯橡膠薄通至少四次,有助于各配合劑混合,之后往薄通后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膠中加入活性劑一氧化鉛、氧化鎂、補強劑碳黑、填充劑碳酸鈣、軟化劑二丁酯、阻燃劑三氧化二銻及香料在開煉機中進行混煉,充分混合后,調整各部分厚度均勻后即可出片,取出將其冷卻并檢測膠料軟硬度及混煉均勻程度的情況;最后經過返煉處理,使其預成型,并加壓硫化,修邊,裁剪,質檢后包裝出貨。
檢測阻燃橡膠布類制品阻燃性能及硬度,其硬度指標為10度~30度,成品離開明火不燃燒,最后包裝出貨。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在橡膠主料中混合加入硫化劑、活性劑、補強劑、促進劑、軟化劑、防老劑及填充劑混煉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膠料中進一步包括阻燃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膠料的組分和配比為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橡膠 100份硫化劑0.5~5份活性劑1~20份補強劑5~100份促進劑0.5~4份軟化劑5~40份防老劑1~4份填充劑5~100份阻燃劑8~40份防焦劑0.5~3份香料劑0.1~3份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可選用氯丁膠、氟橡膠、氯磺化聚乙烯、丁腈膠、三元乙丙膠、再生膠中的任一種,其中混合膠料的配比為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氯丁膠100份氧化鋅2~8份氧化鎂3~10份防老劑0.5~3份促進劑0.5~4份碳黑 5~100份氫氧化鋁 10~35份三氧化二銻8~30份氯化石蠟 4~30份香料 0.1~3份防焦劑1~3份或者混合膠料的配比是氟橡膠100份硫化劑0.5~5份一氧化鉛 1~8份氟化鈣10~40份碳黑 10~70份二丁酯4~15份滑石粉10~50份香料 0.1~3份三氧化二銻8~30份或者混合膠料的配比是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氯磺化聚乙烯 100份一氧化鉛 5~30份氧化鎂5~20份碳黑 5~70份碳酸鈣10~80份二丁酯5~40份香料 0.1~3份三氧化二銻8~30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中混合膠料配比為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氯丁膠100份氧化鋅4份氧化鎂5份防老劑1份促進劑0.8份白碳黑5份氫氧化鋁 20份三氧化二銻15份氯化石蠟 50份香料 0.1份防焦劑1份或者混合膠料的配比是組分 配合比(重量份)氯磺化聚乙烯 100份一氧化鉛 10份氧化鉛20份碳黑 5份碳酸鈣10份二丁酯40份香料 0.1份三氧化二銻10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劑可選用銻系阻燃劑、磷系阻燃劑、硼系阻燃劑、鹵素阻燃劑及氫氧化鋁中的一種或多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劑可選用1號硫化劑、2號硫化劑、3號硫化劑、雙2.5號硫化劑、DCP和硫磺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劑可選用氧化鋅、氧化鈣、氧化鎂、一氧化鉛、硬脂酸、甘油、二甘醇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劑可選用碳黑、白碳黑、碳酸鎂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促進劑可選用促進劑DM、促進劑M、促進劑CBS、促進劑NA-22、促進劑TT、促進劑D中的一種或多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軟化劑可選用二丁酯、二辛酯、氯化石蠟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防老劑可選用防老劑H-sp11、防老劑D、防老劑RD、防老劑264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填充劑可選用碳酸鈣、滑石粉、硫酸鋇、氟化鈣、硅酸鋁中的一種或多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阻燃橡膠布類制品,它是在橡膠主料中混合加入硫化劑、活性劑、補強劑、促進劑、軟化劑、防老劑、填充劑和阻燃劑混煉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可選用氯丁膠、氟橡膠、氯磺化聚乙烯中的任一種,其硬度范圍為20~50,離開明火不起燃,阻燃效果優異。
文檔編號C08L27/00GK1746212SQ20041005134
公開日2006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6日
發明者劉明輝 申請人:劉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