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結構,其中:R0為氫原子或R1為C1-C12的烷基或芳基;R2為甲基或乙基;R3為鹵素離子、取代苯磺酸根、蒽醌磺酸根、烷基磺酸根或烷基羧酸根離子;優選的,所述鹵素選自氯、溴或碘。該類化合物可用作雙光子光動力治療以及光動力殺菌的光敏劑。
【專利說明】-種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光動力治療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 生物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簡稱FOT)也稱光化學療法,主要是指利用 光激活光敏劑產生的光化學效應選擇性的殺傷腫瘤細胞或病原微生物,是醫學與光物理 學、光化學、光生物學等多個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新興邊緣科學和臨床治療新技術, 目前已經成功應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等方面。通過將光敏劑施入人體,采用合適波長的光 激發后,在靶點腫瘤組織中的生物物質(DNA,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等)內發生一系列光 化學反應,產生一些活性中間體物質,從而發揮治療腫瘤的作用(M. Korbelik, Photochem. Photobiol. Sci,2011,10:664-669 ;A. Kamkaew,S. H. Lim,Η. B. Lee,L. V. Kiew,L. Y. Chung and K. Burgess,Chem. Soc. Rev.,2013, 42, 77)。相比于其他傳統的腫瘤治療技術,光動力療 法的優勢在于其高效性和安全性。光動力滅菌基于光動力作用,是指利用光敏劑在特定波 長激發下產生的活性物質有效的殺滅細菌和病毒,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有很好的應用 前景。
[0003] 通常,光動力治療的工作波長集中在500-700nm范圍內,對人體組織的光動力殺 傷深度一般只有幾毫米,因而主要適用于皮膚或內部器官的腔表面腫瘤,難以對深層的腫 瘤組織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因而在臨床范圍內應用有限。雙光子光動力治療是近年來新 興的一種光動力治療。結合光敏劑本身的雙光子吸收的特性,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的工作波 長范圍由可見光波段擴展到與生物光學窗口 700-1000nm相匹配的近紅外波段。因此,雙光 子光動力治療具有組織穿透性好、光損傷小、空間選擇性高等優點,能夠大幅提高光動力的 作用深度。同時,雙光子吸收的過程僅能發生在激光的焦點處,因此可以高選擇性地損傷病 變細胞,從而降低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
[0004] 在光動力治療的藥物體系中,光敏劑分子起著關鍵性作用。光敏劑一旦進入體內 就會在癌細胞中聚集,當利用特定波長的光激發后可殺傷癌細胞。目前國內外報道的光敏 劑主要有血卟啉衍生物、酞菁類衍生物、嚇吩類衍生物、金屬配合物光敏劑、醌類光敏劑、方 酸類光敏劑等。這些光敏劑均采用單光子吸收的工作原理,工作波長較短,而由于它們的雙 光子吸收截面都很小,限制了其在雙光子光動力治療中的應用。因此,制備出具有較大雙光 子吸收截面的光敏劑是有效實施雙光子光動力治療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 物,該類化合物具有分子結構簡單、易于合成的特點。
[0006] 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在光 動力治療中的應用。
[0007] 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三個技術問題是提供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在雙 光子光動力治療中的應用。
[0008]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四個技術問題是提供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在 制備雙光子光動力治療藥物中的應用。
[0009] 為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 物,具有如式(I)所示結構,
[0010]
【權利要求】
1. 一種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結構,
其中:Ro為氫原子或
&為C1-C12的烷基或芳基;R2為甲基或乙基; R3為鹵素離子、取代苯磺酸根、取代蒽醌磺酸根、取代磺酸根或取代羧酸根離子;優選的,所 述鹵素選自氯、溴或碘。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 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可被300-1300nm波長的光激發敏化;在700-1300nm波長 范圍內具有雙光子吸收的特性。
3. 權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在光動力治療中的應用。
4. 權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在雙光子光動力治療中的應 用。
5. 權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4-乙炔基咔唑有機鹽衍生物在制備雙光子光動力治療藥物 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C07D401/14GK104119320SQ201410327973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0日
【發明者】段宣明, 鄭永超, 鄭美玲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