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二萜類化合物在治療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天然藥物化學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二萜化合物(II)的制備方法,以及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丙型肝炎(hepatitisC)最初被定義為輸血后非A非B型肝炎,1989年分離和確認其病原體為丙型肝炎病毒(HCV,hepatitisCvirus),全世界大約有2%的人群受到HCV感染,HCV感染者80以上發展成為慢性肝炎,其中20%可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目前抗HCV的治療無特效藥物。因此,從傳統中藥、植物和真菌資源中尋找新的抗HCV藥物或先導化合物的研究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廣西特色壯藥紅魚眼Phyllanthus retllculatus系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在壯族醫藥中,紅魚眼常用于治療肝炎、風濕關節痛等癥。本發明是在對上述壯藥進行化學成分系統研究和藥效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公開了一種具有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活性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該化合物的抗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化合物(II)可以從壯藥紅魚眼及同屬植物中提取分離制備。具體步驟如下:紅魚眼藥材粗粉,用70%到100%含水低級醇類(甲醇、乙醇),在靜態或動態下,室溫或加熱(包括浸潰、滲漉、回流、微波等)提取,提取溶劑用量為藥材的5 15倍,提取次數為I 3次,提取液過 濾、減壓或常壓蒸餾回收醇溶劑到收集液醇含量低于10%后,繼續蒸發濃縮到無醇味(相對密度1.05 1.25/800C )、加水0.2 5倍量,充分混懸,混懸液用石油醚充分萃取,至萃取液濃縮后用香草醛-硫酸乙醇試劑檢查無反應,改用乙酸乙酯充分萃取,至萃取液濃縮后用香草醛-硫酸乙醇試劑檢查無反應,再改用正丁醇充分萃取,至萃取液濃縮后用香草醛-硫酸乙醇試劑檢查無反應。正丁醇萃取部分除去有機溶劑,減壓或常壓蒸發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 1.50/80°C的浸膏,浸膏用適量甲醇溶解后,用適量硅膠(200 300目)拌樣,進行硅膠柱層析,用氯仿-甲醇溶劑系統(100:1 1:1)進行梯度洗脫,每1/6 1/8柱體積為一個餾分,用TLC檢測合并相同部分,再反復進行硅膠柱層析結合葡聚糖凝膠柱層析進一步純化制得二職化合物(II)。本發明所制備的二萜化合物(II)結構符合下述通式:
權利要求
1.一種二萜類化合物在治療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化合物細胞毒性較低,在125 μ g/rnl 15625 μ g/rnl濃度區間內對HCV復制子RNA有明顯抑制效果(P < 0.05 P < 0.01)。
2.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萜化合物(II)結構符合下述通式:
3.權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II)優選下述化合物1:
4.權利要求3所述化合物I的提取工藝為: 4.1紅魚眼Phyllanthus reticulatus藥材粗粉,采用高濃度低級醇類(甲醇、乙醇)提取; 4.2提取液回收醇類溶劑后,殘余溶液加水相當于殘余液的0.2到5倍體積,充分混懸,混懸液分別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機溶劑充分萃取,正丁醇部分除有機溶劑制得浸膏,經反復硅膠柱層析、葡聚糖凝膠柱層析等操作制得; 4.3有關上述提取工藝的說明: 1)4.1所述低級醇類的濃度為70%到100% ; 2)4.1所述提取方法可為:回流、浸潰、滲漉、超聲、微波提取等多種方法; 3)4.2所述正丁醇浸膏相對密度為1.1 1.50/80°C。
5.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萜化合物(II)可制成藥物制劑應用于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的治療。
全文摘要
一種二萜類化合物在治療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中的應用。屬醫藥技術領域,發明公開了一種從廣西特色壯藥紅魚眼Phyllanthus reticulatus中提取制備的具有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活性的二萜化合物(II),其特征是在0~3125μg/rnl濃度區間內無細胞毒性,在125μg/rnl~15625μg/rnl濃度區間內對HCV復制子RNA有明顯抑制效果(p<0.05~p<0.01)。本發明制備的二萜化合物(II)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新藥研發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C07H15/18GK103142628SQ20131004475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5日
發明者藍鳴生, 譚昌恒, 馬健雄, 陳路, 宋志軍, 朱大元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