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石灰窯,尤其涉及一種雙膛窯。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在所述第三帶窯殼底部和第二帶窯殼之間懸掛著一個內套筒,內套筒與第二帶爐殼之間形成環形的空間,所述內套筒底部設有一圈托磚。本實用新型形成的環形空間可進行熱交換,且環形空間不易積灰。
【專利說明】
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石灰窯,尤其涉及一種雙膛窯。【背景技術】
[0002]在石灰窯行業中,套筒豎窯和雙膛窯是比較先進的兩種窯型,在套筒石灰窯中設置有上、下內筒,內筒與窯殼為同心圓。這樣內筒與窯殼之間,形成了一個等距的環形空間, 這也是套筒窯稱作是環形套筒窯的原因。在套筒窯結構中,內套筒將整個窯體的內部空間分隔形成環形空間,一方面內套筒起到了對上下兩層過橋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在窯體內部形成了循環氣體通道,為形成氣體循環通道和實現原料石灰石的并流煅燒工藝提供結構基礎。
[0003]此外,在國內已經投入使用的雙膛窯中也有牛腿式雙套窯,即在并流帶末端設置牛腿(牛腿在環向間隔布置)來支撐其末端的結構,使其結構受力達到穩定。但是環向布置的牛腿使得在第2帶窯殼內形成的環形空間很容易在生產時造成積灰結瘤,如不及時清理則會造成此處局部溫度升高,對區域內的耐材和結構造成損壞,必須要頻繁的通過上部的撥灰孔進行清灰工作,給日常生產增加了操作風險和工作量,這也是牛腿式雙膛窯的缺點之一。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本實用新型形成的環形空間可進行熱交換,且環形空間不易積灰。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在所述第三帶窯殼底部和第三帶窯殼之間懸掛著一個內套筒,內套筒與第二帶爐殼之間形成環形的空間,所述內套筒底部設有一圈托磚。
[0006]所述的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所述內套筒為夾層空腔結構,空腔內通冷風。
[0007]本實用新型根據雙膛石灰窯窯殼的結構形式,內套筒設置在第二帶窯殼和第三帶窯殼之間,內套筒懸掛在第三帶窯殼底部,內套筒底部不設置牛腿支撐,與第三帶和第二帶窯殼實現可靠連接。懸掛的內套筒與第二帶爐殼之間形成了環形的空間。內套筒外徑約為 5084mm,高度為2770mm,其內部為夾層空腔結構,可以進行通風冷卻。設置的內套筒可以實現的功能如下:
[0008]1、內套筒懸掛在第三帶窯殼底部,延長了雙膛石灰窯的并流煅燒帶的長度,使得石灰窯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得以充分的利用;[〇〇〇9] 2、內套筒與第二帶窯殼之間形成的環形空間使得窯底部的冷卻風和上部的熱氣在環形通道內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后進入另一窯膛,對窯膛進行預熱;形成的環形空間可進行熱交換,且環形空間不易積灰;[〇〇1〇] 3、在內套筒的底端的“鴨嘴型”結構,其功能類似于耐材的托磚圈,承受著上部耐材磚的重量;
[0011]4、懸掛內套筒為夾層結構,一方面冷卻風可以進入夾層對結構進行降溫冷卻,另一方面自夾層流出的熱氣可以直接進入助燃風管道作為助燃風使用,實現了預熱利用,降低熱耗。【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0〇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在所述第三帶窯殼3底部和第二帶窯殼2之間懸掛著一個內套筒1,內套筒與第二帶爐殼之間形成環形的空間,所述內套筒底部設有一圈托磚4。
[0015]所述的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所述內套筒為夾層空腔結構,空腔內通冷風。
【主權項】
1.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帶窯殼底部和第二帶窯殼之間懸掛 著一個內套筒,內套筒與第二帶爐殼之間形成環形的空間,所述內套筒底部設有一圈托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內套筒的雙膛窯,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套筒為夾層空 腔結構,空腔內通冷風。
【文檔編號】C04B2/10GK205603459SQ201620213805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1日
【發明人】王力, 劉軍
【申請人】上海寶冶建設工業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