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水泥添加劑領域,尤其是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10?20份、氯化鈣2?6份、羥甲基纖維素6?8份、十二水硫酸鋁鉀2.5?6.4份、消泡劑1.2?2.4份、減水劑0.2?0.6份、引發劑0.6?1.2份、磷酸1?2.1份、粉煤灰3.6?6.4份;本發明的防水添加劑與水泥溶解后的乳液共混之后,水泥具有優良的連續成膜性能,使一些聚合物分子中的活性基團可能與水泥水化產物中的Ca、Al產生交聯反應,形成特殊的橋鍵作用,改善水泥砂漿硬化體的物理組織結構,緩解內應力,減少了微裂紋的產生,增強了聚合物防水涂料的致密性,致密性較強;成分均無毒無害,無污染,屬環保型材料。
【專利說明】
_種水泥防水添加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水泥添加劑領域,尤其是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
【背景技術】
[0002]近幾年,廁、浴、廚房間滲漏已經成為住宅建筑中最大的質量通病。廁、浴、廚房間的滲漏現象,致使樓地面、墻面滲漏滴水,墻面、頂棚出現大面積返潮、洇濕、發霉、粉化,嚴重影響住宅的正常使用,且久修不愈,給住戶造成很大的困擾,報修投訴量猛增。通過諸多案例分析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設計因素、材料因素、施工因素造成。其中,材料因素導致的滲漏的情況發生率最高。如在管道、地漏、便坑等薄弱環節,未采用密封材料嵌縫,或未采用適宜的材料與其匹配的施工技術,采用了不防腐防霉的材料,極易造成滲漏現象發生。長期以來,防水材料一直以瀝青、油氈和有機材料為主,有些材料有毒、有味,施工操作困難,又不耐老化。為此,國內相繼推出幾種剛性防水涂料,但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防滲水、環保的水泥防水添加劑。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10-20份、氯化鈣2-6份、羥甲基纖維素6-8份、十二水硫酸鋁鉀2.5-6.4份、消泡劑1.2-2.4份、減水劑0.2-0.6份、引發劑
0.6-1.2份、磷酸1-2.1份、粉煤灰3.6-6.4份。
[0006]進一步的,所述消泡劑選用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1.2:1.1-1.4。
[0007]進一步的,所述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質量比為1:1.2:1.2。
[0008]進一步的,所述引發劑選用硫酸鈰銨。
[0009]進一步的,所述減水劑選用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0.8:
0.8-1.4。
[0010]進一步的,所述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質量比為1:0.8:1.2。
[0011]進一步的,所述水泥防水添加劑的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15份、氯化鈣4份、羥甲基纖維素7份、十二水硫酸鋁鉀4.5份、消泡劑1.8份、減水劑0.4份、引發劑0.9份、磷酸1.5份、粉煤灰5份。
[0012]制備水泥防水添加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將聚乙烯醇、羥甲基纖維素、磷酸、加入水中,再向溶液中加入消泡劑,水浴20-30 0C攪拌混勻,氯再加入化鈣、十二水硫酸鋁鉀和引發劑,水浴80-100°C攪拌5h,冷卻至室溫后加入減水劑和粉煤灰,烘干、粉碎過100目篩得到防水添加劑。
[0013]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發明的防水添加劑與水泥溶解后的乳液共混之后,水泥具有優良的連續成膜性能,使一些聚合物分子中的活性基團可能與水泥水化產物中的Ca、Al產生交聯反應,形成特殊的橋鍵作用,改善水泥砂漿硬化體的物理組織結構,緩解內應力,減少了微裂紋的產生,增強了聚合物防水涂料的致密性,致密性較強;成分均無毒無害,無污染,屬環保型材料;
[0015]本發明的水泥防水劑的制備方法簡單,整個生產過程環保無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7]實施例1
[0018]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10份、氯化鈣2份、羥甲基纖維素6份、十二水硫酸鋁鉀2.5份、消泡劑1.2份、減水劑0.2份、引發劑0.6份、磷酸I份、粉煤灰3.6份。
[0019]其中,消泡劑選用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1.2:1.10
[0020]其中,引發劑選用硫酸鈰銨。
[0021 ]其中,減水劑選用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 0.8:0.8。
[0022]實施例2
[0023]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12份、氯化鈣3份、羥甲基纖維素6.5份、十二水硫酸鋁鉀2.8份、消泡劑1.5份、減水劑0.3份、引發劑0.7份、磷酸1.2份、粉煤灰3.8份。
[0024]其中,消泡劑選用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1.2:1.20
[0025]其中,引發劑選用硫酸鈰銨。
[0026]其中,減水劑選用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0.8:0.9。
[0027]實施例3
[0028]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15份、氯化鈣4份、羥甲基纖維素7份、十二水硫酸鋁鉀4.5份、消泡劑1.8份、減水劑0.4份、引發劑0.9份、磷酸1.5份、粉煤灰5份。
[0029]其中,消泡劑選用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1.2:1.20
[0030]其中,引發劑選用硫酸鈰銨。
[0031]其中,減水劑選用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0.8:1.2。
[0032]實施例4
[0033]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18份、氯化鈣5份、羥甲基纖維素7.5份、十二水硫酸鋁鉀6份、消泡劑2份、減水劑0.5份、引發劑I份、磷酸1.8份、粉煤灰6份。
[0034]其中,消泡劑選用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1.2:1.30
[0035]其中,引發劑選用硫酸鈰銨。
[0036]其中,減水劑選用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0.8:1.3。
[0037]實施例5
[0038]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20份、氯化鈣6份、羥甲基纖維素8份、十二水硫酸鋁鉀6.4份、消泡劑2.4份、減水劑0.2-0.6份、引發劑1.2份、磷酸2.1份、粉煤灰6.4份。
[0039]其中,消泡劑選用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1.2:1.4。
[0040]其中,引發劑選用硫酸鈰銨。
[0041 ]其中,減水劑選用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 0.8:1.4。
[0042]實施例1-5中的水泥防水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如下:將聚乙烯醇、羥甲基纖維素、磷酸、加入水中,再向溶液中加入消泡劑,水浴20-30 0C攪拌混勻,氯再加入化鈣、十二水硫酸鋁鉀和引發劑,水浴80-100°C攪拌5h,冷卻至室溫后加入減水劑和粉煤灰,烘干、粉碎過100目篩得到防水添加劑。
[0043]實施例1-5中制得的水泥防水添加劑添加到水泥中,然后對水泥進行以下測試進行性能研究。
[0044]試驗室標準試驗條件為:溫度(23±2)°C,相對濕度45%_70%。試驗前樣品及所用器具應在標準條件下至少放置24h。外觀檢查即用玻璃棒將液體組分和固體組分分別攪拌后目測。液體組分應為無雜質、無凝膠的均勻乳液;固體組分應為無雜質、無結塊的粉末。
[0045]采用上述水泥澆筑水泥塊,脫模后切取150mmX150mm的試件3塊。然后進行抗滲水測試,當抗滲試件加壓至1.5MPa,恒壓Ih還未透水,應停止試驗。添加上述實施例中制得的水泥防水添加劑在測試過程中均為發現滲透現象。
[0046]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特征在于其質量份組成如下:聚乙烯醇10-20份、氯化鈣2-6份、羥甲基纖維素6-8份、十二水硫酸鋁鉀2.5-6.4份、消泡劑1.2-2.4份、減水劑0.2-0.6份、引發劑0.6-1.2份、磷酸1-2.1份、粉煤灰3.6-6.4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劑選用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 1.2:1.1-1.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棉漿、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氧乙烯聚氧丙烷的質量比為1: 1.2:1.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發劑選用硫酸鈰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減水劑選用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1: 0.8:0.8-1.4。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芒硝、木鈣和三聚氰胺的質量比為1:0.8:1.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泥防水添加劑,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15份、氯化鈣4份、羥甲基纖維素7份、十二水硫酸鋁鉀4.5份、消泡劑1.8份、減水劑0.4份、引發劑0.9份、磷酸1.5份、粉煤灰5份。8.制備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水泥防水添加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將聚乙烯醇、羥甲基纖維素、磷酸、加入水中,再向溶液中加入消泡劑,水浴20-30°(:攪拌混勻,氯再加入化鈣、十二水硫酸鋁鉀和引發劑,水浴80-100°C攪拌5h,冷卻至室溫后加入減水劑和粉煤灰,烘干、粉碎過100目篩得到防水添加劑。
【文檔編號】C04B103/65GK106082770SQ201610440192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發明人】湯海濤
【申請人】湯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