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具體為:選取魚下腳料,然后將下腳料在粉碎機中粉碎成漿液狀;將粉碎成漿液狀的下腳料放入發酵罐中,并加入稻殼粉和鋸末后混合均勻;然后再向發酵罐中加入發酵菌液,調節罐內溫度為37~45℃,pH值為6.0~6.7,每隔6~10h自動攪拌一次,發酵時間為48~72h,當發酵罐中的物料無腥臭味,顏色變深褐色至黑色時發酵完成;發酵結束后,將罐內物料全部滅活后一次性出料,將其制成各種形式的生物有機肥。本發明生產工藝簡單,物料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廢棄污染物少,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專利說明】
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發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魚在加工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下腳料(包括魚頭、魚皮、魚鰭、魚尾、魚骨及其殘留魚肉),其重量約占原料魚的40% — 55%。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處理.不僅會造成環境的污染,而且會浪費大量的寶貴營養成分。目前對于魚下腳料處理方法是焚燒法、掩埋法、化制法和堆肥發酵法。采用焚燒方式處理,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灰塵、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等污染物,對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采用深埋方式處理,需要耗用大量土地資源,必須深埋在距地表1.5米以下,否則達不到無害化處理的效果,尸體腐爛后滲入地下會對地下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有些病毒與細菌在土壤里可以長期存在,像鏈球菌病、豬瘟、豬藍耳病、豬丹毒等,是嚴重的二次污染隱患;采用化制法,雖然可以全部殺滅病毒和細菌,但處理過程中采用高溫高壓,存在一定危險性,且能耗極高,處理物轉移運輸均存在一定的泄漏污染可能;采用堆肥發酵法處理,需占用一定場地,處理周期較長,且不適于因重大動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死亡的動物尸體和相關動物產品的處理。
[0003]也有一些研究者利用魚下腳料中的營養成分,例如,魷魚內臟含有20% — 30%的粗脂肪,對其脂肪酸組成進行氣相色譜分析表明:不飽和脂肪酸占86%,ω系列脂肪酸占37%,其中EPA占12%,DHA占24% ;鰱魚魚頭、魚皮、魚骨刺混合物中蛋白質含量達14%,油脂為9.22%;鰻骨、鰻頭等廢棄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脂質、軟骨素、維生素等。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成分不僅可提高魚類加工的附加值,同時可減少環境污染,開創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在我國,魚加工下腳料的利用途徑主要包括:(I)加工成飼料魚粉;(2)魚頭、魚骨加工成魚骨糊、魚骨粉、魚香酥;(3)從魚內臟中提取魚油,提煉EPA、DHA制品;(4)從魚鱗中提取魚鱗膠;(5)魚皮制革;(6)魚肚(魚鰾經清洗浸洗干燥而成)的加工。
[0004]但是隨著食品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水產加工業的發展,人們對魚類加工的附加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諸如魚骨糊等低附加值的產品已不能滿足人們對“完美”飲食的追求;另外,人□的增長,食物資源的日益短缺要求我們必須綜合利用現有資源,提高魚體的利用價值,因此魚加工廢棄物的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吸引了化學化工、食品、生物、醫藥、環境保護等眾多領域的學者。
[0005]但是,以上所述的對魚下腳料的利用都是將其加工成食品,這些對技術要求都較高,并且利用率相對較低,還是會存有一些物質得不到利用。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魚下腳料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方法以魚下腳料為原料,提供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對其進行發酵處理,制成生物有機肥,具體地,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8]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9](I)選取魚下腳料,然后將下腳料在粉碎機中粉碎成漿液狀;
[0010](2)將粉碎成漿液狀的下腳料放入發酵罐中,并加入稻殼粉和鋸末后混合均勻;
[0011](3)然后再向發酵罐中加入發酵菌液,調節罐內溫度為37?45°C,pH值為6.0?6.7,每隔6?1h自動攪拌一次,發酵時間為48?72h,當發酵罐中的物料無腥臭味,顏色變深褐色至黑色時發酵完成;
[0012](4)發酵結束后,將罐內物料一次性出料,還可以留在發酵罐中一部分,與后續待處理的魚下腳料在罐中混合發酵,用于提高后續待處理物料的發酵效率,將其制成生物有機肥。
[0013]前述魚下腳料處理方法中,所述下腳料包括魚頭、魚皮、魚骨刺、魚鱗和魚內臟。
[0014]其中,所述稻殼粉和鋸末占總混合物重量10?20%,優選地,所述稻殼粉和鋸末的重量比為2?3:1。
[0015]前述魚下腳料處理方法中,所述發酵菌液的組成及質量配比為糞腸球菌:酵母菌:芽孢桿菌:乳酸桿菌=3?4:1?2:2?4:1。
[0016]優選地,所述芽孢桿菌為枯草芽孢桿菌或地衣芽孢桿菌。
[0017]其中,所述發酵菌液占總物料重量的I?3%。
[0018]在實際應用時,罐內物料總量不得超過罐體的70%,以免物料太多,影響發酵罐電機的正常運轉。并且,如果發酵罐中物料過多,攪拌較困難。
[0019]其中,本發明得到的生物有機肥可以用于水產養殖飼料,具體地,將發酵產物篩分出殘余物后包裝-用厭氧袋密封包裝或干燥后包裝,用作皮毛動物及水產養殖飼料。
[0020]還可以將發酵后的產物用于蛆蟲蛋白生產的培養基,具體如下:
[0021]A、發酵產物出料后包裝:對發酵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出料,用簡易編織袋包裝回收;
[0022]B、蒼蠅卵接種:根據培養工廠條件,將無害化處理回收的培養基接種蒼蠅卵并混合均勻,裝入淺盤或大型恒溫培養室;
[0023]C、蛆蟲培養:根據蛆蟲生長發育要求設置適宜溫度、濕度、時間,進行培養;
[0024]D、滅活/出料:培養結束,采用低溫滅活,并根據終端產物要求進行干燥后篩分,或鮮料篩分,將蟲體密封包裝,得昆蟲蛋白粉昆蟲鮮體,作為高品質蛋白原料或用于水產與家禽養殖,剩余培養基作為高品質有機肥,或經滅活后用于水產養殖。
[0025]本發明方法具有如下優點:
[0026]本發明將魚下腳料進行發酵后,可以充分利用,進一步減少其加工成食品時資源的浪費。
[0027]本發明方法簡單,需要時間短,效率高,并且加工成的生物有機肥用途廣泛,可作為皮毛動物及水產養殖的飼料原料使用,極大降低飼料成本,提升皮毛動物皮毛質量,水產動物生長速度;可作為功能性微生物的純化培養基使用;還可作為昆蟲蛋白培養基,提高了其應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發明,并且能夠將本發明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0029]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說明書后續描述為實施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書的一般原則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0030]實施例1
[0031 ] 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32](I)選取魚下腳料,所述下腳料包括魚頭、魚皮、魚骨刺、魚鱗和魚內臟,然后將下腳料在粉碎機中粉碎成漿液狀;
[0033](2)將粉碎成漿液狀的下腳料放入發酵罐中,并加入稻殼粉和鋸末并混合均勻;稻殼粉和鋸末占總混合物重量的10%,并且稻殼粉和鋸末的重量比為2:1;
[0034](3)然后再向發酵罐中加入發酵菌液,所述發酵菌液占總物料重量的I?3%,所述發酵菌液的組成及質量配比為糞腸球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3:1: 2:1,調節罐內溫度為37°C,pH值為6.0,每隔6h自動攪拌一次,當發酵罐中的物料無腥臭味,顏色變深褐色至黑色時發酵完成;
[0035](4)發酵結束后,將罐內物料全部滅活后一次性出料,將發酵產物篩分出殘余物后包裝-用厭氧袋密封包裝或干燥后包裝,用作皮毛動物及水產養殖飼料。
[0036]實施例2
[0037]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38](I)選取魚下腳料,所述下腳料包括魚頭、魚皮、魚骨刺、魚鱗和魚內臟,然后將下腳料在粉碎機中粉碎成漿液狀;
[0039](2)將粉碎成漿液狀的下腳料放入發酵罐中,并加入稻殼粉和鋸末并混合均勻;所述稻殼粉和鋸末占總混合物重量的15%,優選地,所述稻殼粉和鋸末的重量比為2:1;
[0040](3)然后再向發酵罐中加入發酵菌液,所述發酵菌液占總物料重量的2%,所述發酵菌液的組成及質量配比為糞腸球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桿菌:乳酸桿菌=4:2:4:1,調節罐內溫度為45°C,pH值為6.2,每隔Sh自動攪拌一次,發酵時間為60h,當發酵罐中的物料無腥臭味,顏色變深褐色至黑色時發酵完成;
[0041](4)發酵結束后,將罐內物料全部滅活后一次性出料,發酵結束后的物料留在發酵罐中一部分,與后續待處理的魚下腳料在罐中混合發酵,用于提高后續待處理物料的發酵效率。
[0042]實施例3
[0043]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44](I)選取魚下腳料,所述下腳料包括魚頭、魚皮、魚骨刺、魚鱗和魚內臟,然后將下腳料在粉碎機中粉碎成漿液狀;
[0045](2)將粉碎成漿液狀的下腳料放入發酵罐中,并加入稻殼粉和鋸末并混合均勻;所述稻殼粉和鋸末占總混合物重量的20%,所述稻殼粉和鋸末的重量比為3:1;
[0046](3)然后再向發酵罐中加入發酵菌液,所述發酵菌液的組成及質量配比為糞腸球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4:1:3:1,所述發酵菌液占總物料重量的3 %,調節罐內溫度為40°C,pH值為6.5,每隔1h自動攪拌一次,當發酵罐中的物料無腥臭味,顏色變深褐色至黑色時發酵完成;此時所用的發酵時間為72h;
[0047](4)發酵結束后,將罐內物料全部滅活后部分出料,保留一部分在發酵罐中,與后續待處理的魚下腳料在罐中混合發酵,用于提高后續待處理物料的發酵效率。
[0048]將發酵后的產物用于昆蟲蛋白原料生產,具體為:
[0049]A、發酵產物出料后包裝:對發酵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出料,用編織袋包裝回收;
[0050]B、蒼蠅卵接種:根據培養工廠條件,將無害化處理回收的培養基接種蒼蠅卵并混合均勻,裝入淺盤或大型恒溫培養室;
[0051]C、蛆蟲培養:根據蛆蟲每個階段生長發育要求設置適宜溫度、濕度、時間,進行培養;
[0052]D、滅活/出料:培養結束,應采用低溫滅活,并根據終端產物要求進行干燥后篩分,或鮮料篩分,將蟲體密封包裝,得蛆蟲蛋白粉蛆蟲鮮體,作為高品質蛋白原料或用于水產與家禽養殖,剩余培養基作為高品質有機肥,或經滅活后用于水產養殖。
[0053]并且在養殖的過程中發現,此方法生產的蛆蟲成活率達到99%以上,并且生長速度快,生產的蛆蟲蛋白質量高。
[0054]實施例4
[0055]—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56](I)選取魚下腳料,所述下腳料包括魚頭、魚皮、魚骨刺、魚鱗和魚內臟,然后將下腳料在粉碎機中粉碎成漿液狀;
[0057](2)將粉碎成漿液狀的下腳料放入發酵罐中,并加入稻殼粉和鋸末并混合均勻;所述稻殼粉和鋸末的重量比為2:1,所述稻殼粉和鋸末占總混合物重量的18% ;
[0058](3)然后再向發酵罐中加入發酵菌液,發酵菌液占總物料重量的2%,所述發酵菌液的組成及質量配比為糞腸球菌:酵母菌:芽孢桿菌:乳酸桿菌= 4:2:4:1。調節罐內溫度為45°C,pH值為6.7,每隔1h自動攪拌一次,當發酵罐中的物料無腥臭味,顏色變深褐色至黑色時發酵完成,發酵所用時間為55h;
[0059](4)發酵結束后,將罐內物料全部滅活后一次性出料,將其制成生物有機肥。
[0060]經過具體實施例1?4發酵處理的魚下腳料,分別對其進行有害菌檢測,結果表明:未檢測到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所得到的發酵產物的有益微生物、有益次生代謝物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并且本發明生產工藝簡單,物料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廢棄污染物少,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0061]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取魚下腳料,然后將下腳料在粉碎機中粉碎成漿液狀; (2)將粉碎成漿液狀的下腳料放入發酵罐中,并加入稻殼粉和鋸末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 (3)然后再向發酵罐中加入發酵菌液,調節罐內溫度為37?45°C,pH值為6.0?6.7,每隔6?1h自動攪拌一次,當發酵罐中的物料無腥臭味,顏色變深褐色至黑色時發酵完成; (4)發酵結束后,將罐內物料一次性出料,然后將其制成生物有機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腳料包括魚頭、魚皮、魚骨刺、魚鱗和魚內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殼粉和鋸末占混合物重量的10?20%。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殼粉和鋸末的重量比為2?3: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酵菌液的組成及重量配比為糞腸球菌:酵母菌:芽孢桿菌:乳酸桿菌=3?4:1?2:2?4:1。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桿菌為枯草芽孢桿菌或地衣芽孢桿菌。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酵菌液占總物料重量的I?3% ο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發酵結束后的物料還可以留在發酵罐中一部分,與后續待處理的魚下腳料在罐中混合發酵,用于提高后續待處理物料的發酵效率。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罐內物料總量不超過罐體的70%。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下腳料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生物有機肥用于水產養殖飼料或者蛆蟲蛋白生產的培養基。
【文檔編號】A23K10/26GK105948840SQ201610268501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明人】林星, 林一星
【申請人】東山縣協興水產加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