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納米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納米氧化鋅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紫外線屏蔽劑,廣泛應用于防曬化妝品、納米功能紡織品、功能塑料以及涂料等領域。然而,納米氧化鋅是一種無機氧化物,其尺寸小、表面能高、與有機成分很難相容,極易產生嚴重的團聚現象。
[0003]同時一般形貌的顆粒狀納米氧化鋅雖然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但是電子從顆粒傳輸至電極的過程路徑較長,致使電子未到達電極就與空穴復合。在儲能材料中,如鋰離子電池中,大顆粒的氧化鋅不利于鋰離子的嵌入脫嵌,顆粒往往在充放電循環中因體積變化造成粉化等,不利于提高氧化鋅的充放電倍率和電極穩定性。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具有較好的分散性和穩定性。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7]S1、配制等摩爾比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
[0008]S2、將步驟SI配制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超聲混合30-40min,用醋酸或氫氧化鈉調節PH為5.9-6.9后,按摩爾比3:1-1: 6加入表面活性劑,按摩爾比10:1-3:1加入耐化學品改性劑攪拌均勻;
[0009]S3、將步驟S2所得的溶液置于設有聚四氟乙烯內襯的反應釜內,90-110°C,恒溫反應進行3-6小時,得氧化鋅沉淀;
[0010]S4、將所得的氧化鋅沉淀清洗干燥后,置于160-510°C的燒結爐中退火處理1-4小時,得納米氧化鋅粉體;
[0011]S5、將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浸漬于甲基硅油的正己烷溶劑中,攪拌均勻后,蒸干,并放于烘箱中進行干燥,得改性納米氧化鋅;
[0012]S6、將所得的改性納米氧化鋅置于馬弗爐中,在富氧條件下,以5-10°C/min的速率升溫至400-500°C,保持3-6h,即得納米氧化鋅材料。
[0013]優選地,所述表面活性劑為陽離子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按摩爾比1:2復配所得。
[0014]優選地,所述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為季銨鹽型。
[0015]優選地,所述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為失水山梨醇酯類。
[0016]優選地,所述耐化學品改性劑為含氟類添加劑,分子量為1000-10000,可以為液體或固體形態存在。
[0017]優選地,所述含氟類添加劑為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
[0018]優選地,所述的甲基硅油與正己烷溶劑的體積比為1:3,所述的納米氧化鋅粉體與甲基硅油的質量體積比為2g:7mL。
[0019]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生長在一中心面上,在具有高比表面積的同時,電子在面上的傳遞大大縮短了傳輸路徑,有利于降低電子空穴復合率,提高光生電子的利用率;在納米氧化鋅的表面進行硅沉積改性,抑制了納米氧化鋅的溶出,提高了納米氧化鋅的分散性;引入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作為耐化學品改性劑,該添加劑的迀移效率極高,在制備的過程中即可完全迀移到表面形成一種保護膜,從而提高了納米氧化鋅的穩定性。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2]以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為陽離子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按摩爾比1:2復配所得。所使用的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為季銨鹽型,所使用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為失水山梨醇酯類。甲基硅油與正己烷溶劑的體積比為1:3,納米氧化鋅粉體與甲基硅油的質量體積比為2g:7mL。
[0023]實施例1
[0024]S1、配制等摩爾比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
[0025]S2、將步驟SI配制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超聲混合30min,用醋酸或氫氧化鈉調節PH為5.9后,按摩爾比3:1加入表面活性劑,按摩爾比10: I加入耐化學品改性劑攪拌均勻;所述耐化學品改性劑為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分子量為1000,可以為液體或固體形態存在。
[0026]S3、將步驟S2所得的溶液置于設有聚四氟乙烯內襯的反應釜內,90°C,恒溫反應進行3小時,得氧化鋅沉淀;
[0027]S4、將所得的氧化鋅沉淀清洗干燥后,置于160°C的燒結爐中退火處理1-4小時,得納米氧化鋅粉體;
[0028]S5、將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浸漬于甲基硅油的正己烷溶劑中,攪拌均勻后,蒸干,并放于烘箱中進行干燥,得改性納米氧化鋅;
[0029]S6、將所得的改性納米氧化鋅置于馬弗爐中,在富氧條件下,以5°C/min的速率升溫至400°C,保持3h,即得納米氧化鋅材料。
[0030]實施例2
[0031 ] S1、配制等摩爾比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
[0032]S2、將步驟SI配制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超聲混合40min,用醋酸或氫氧化鈉調節PH為6.9后,按摩爾比I: 6加入表面活性劑,按摩爾比3:1加入耐化學品改性劑攪拌均勻;所述耐化學品改性劑為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分子量為10000,可以為液體或固體形態存在。
[0033]S3、將步驟S2所得的溶液置于設有聚四氟乙烯內襯的反應釜內,110°C,恒溫反應進行6小時,得氧化鋅沉淀;
[0034]S4、將所得的氧化鋅沉淀清洗干燥后,置于510°C的燒結爐中退火處理4小時,得納米氧化鋅粉體;
[0035]S5、將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浸漬于甲基硅油的正己烷溶劑中,攪拌均勻后,蒸干,并放于烘箱中進行干燥,得改性納米氧化鋅;
[0036]S6、將所得的改性納米氧化鋅置于馬弗爐中,在富氧條件下,以10°C/min的速率升溫至500°C,保持6h,即得納米氧化鋅材料。
[0037]實施例3
[0038]S1、配制等摩爾比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
[0039]S2、將步驟SI配制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超聲混合30-40min,用醋酸或氫氧化鈉調節PH為6后,按摩爾比19:12加入表面活性劑,按摩爾比7: I加入耐化學品改性劑攪拌均勻;所述耐化學品改性劑為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分子量為5500,可以為液體或固體形態存在。
[0040]S3、將步驟S2所得的溶液置于設有聚四氟乙烯內襯的反應釜內,100°C,恒溫反應進行4.5小時,得氧化鋅沉淀;
[0041]S4、將所得的氧化鋅沉淀清洗干燥后,置于335°C的燒結爐中退火處理2.5小時,得納米氧化鋅粉體;
[0042]S5、將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浸漬于甲基硅油的正己烷溶劑中,攪拌均勻后,蒸干,并放于烘箱中進行干燥,得改性納米氧化鋅;
[0043]S6、將所得的改性納米氧化鋅置于馬弗爐中,在富氧條件下,以7.5°C/min的速率升溫至450°C,保持4.5h,即得納米氧化鋅材料
[0044]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51、配制等摩爾比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 52、將步驟SI配制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超聲混合30-40min,用醋酸或氫氧化鈉調節PH為5.9-6.9后,按摩爾比3:1-1: 6加入表面活性劑,按摩爾比10: 1-3: I加入耐化學品改性劑攪拌均勻; 53、將步驟S2所得的溶液置于設有聚四氟乙烯內襯的反應釜內,90-110°C,恒溫反應進行3-6小時,得氧化鋅沉淀; 54、將所得的氧化鋅沉淀清洗干燥后,置于160-510°C的燒結爐中退火處理1-4小時,得納米氧化鋅粉體; 55、將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浸漬于甲基硅油的正己烷溶劑中,攪拌均勻后,蒸干,并放于烘箱中進行干燥,得改性納米氧化鋅; 56、將所得的改性納米氧化鋅置于馬弗爐中,在富氧條件下,以5-10°C/min的速率升溫至400-500°C,保持3-6h,即得納米氧化鋅材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劑為陽離子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按摩爾比1:2復配所得。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為季銨鹽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為失水山梨醇酯類。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化學品改性劑為含氟類添加劑,分子量為1000-10000,可以為液體或固體形態存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類添加劑為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硅油與正己烷溶劑的體積比為1: 3,所述的納米氧化鋅粉體與甲基硅油的質量體積比為2g:7mL0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配制等摩爾比的醋酸鋅溶液和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超聲混合,用醋酸或氫氧化鈉調節PH,加入表面活性劑和耐化學品改性劑,攪拌均勻后置于反應釜內,恒溫反應進行3-6小時,將所得的氧化鋅沉淀清洗干燥后,置于160-510℃的燒結爐中退火處理1-4小時,將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進行改性處理。本發明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生長在一中心面上,在具有高比表面積的同時,電子在面上的傳遞大大縮短了傳輸路徑,有利于降低電子空穴復合率,提高光生電子的利用率;所得的納米氧化鋅粉體材料具有較好的分散性和穩定性。
【IPC分類】H01M4/48, B82Y40/00, B82Y30/00, C01G9/02
【公開號】CN105565367
【申請號】CN201610066167
【發明人】張富春, 崔紅衛, 張威虎
【申請人】延安大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