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態土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生態土壤。
【背景技術】
[0002]福建省的食用菌聞名全國,尤其福建省古田縣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食用菌之都”,經過40多年的努力,目前食用菌栽培品種、產量規模、科研水平和營銷網絡等均位居全國前列。2014年全縣共栽培各類食用菌13.42億袋,總產量75萬噸(鮮品),產值84億元,其中銀耳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
[0003]食用菌的種植需要大量的培養基,含有食用菌生長所必須的養分。在食用菌種植結束后,培養基中會殘留大量的廢棄物,該廢棄物的主要成分為棉籽殼、木肩和桑枝粉。目前,對于食用菌廢棄物的處理,暫時還沒有一種較好的回收利用方法。尤其在食用菌的數量巨大的情況下,其所產生的廢棄物的數量也非常龐大,勢必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低成本、營養豐富的生態土壤,充分利用了食用菌廢棄物,解決了食用菌廢棄物所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生態土壤,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20-30%、砂20-25%、棉籽殼20-25%、木肩10-15%和桑枝粉12-18%組成。
[0006]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25-28%、砂22-25%、棉籽殼22-25%、木肩10-14%和桑枝粉14-18%組成。
[0007]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26.7%、砂23.3%、棉籽殼23%、木肩12%和桑枝粉15%組成。
[0008]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40-55份、泥炭5-30份、椰糠15-32份、松鱗10-18份、稻殼炭8_35份組成。
[0009]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45-52份、泥炭8-30份、椰糠25-28份、松鱗14-16份、稻殼炭8_30份組成。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充分利用食用菌種植后的廢棄物,與種植土和砂經過科學配比,生產出低成本、營養豐富的生態土壤;其中,種植土的pH值可調整,其配方中的泥炭為酸性,稻殼炭為堿性,通過調節泥炭與稻殼炭的用量,根據不同植物的喜好土壤進行調整,起到調節生態土壤pH值的作用;食用菌廢棄物(棉籽殼、木肩、桑枝粉)能夠給植物提供豐富的養分;砂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碳酸鈣,起到膨松的作用;本發明生態土壤能大大提高植物成活率。
[0011]本發明充分利用了食用菌種植所產生的廢棄物,變廢為寶,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且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3]實施例1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生態土壤,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20%、砂22%、棉籽殼25%、木肩15%和桑枝粉18%組成;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40份、泥炭30份、椰糠15份、松鱗18份、稻殼炭8份組成。
[0014]實施例2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生態土壤,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24%、砂22%、棉籽殼23%、木肩13%和桑枝粉18%組成;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55份、泥炭5份、椰糠32份、松鱗10份、稻殼炭35份組成。
[0015]實施例3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生態土壤,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28%、砂25%、棉籽殼20%、木肩15%和桑枝粉12%組成;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45份、泥炭30份、椰糠22份、松鱗13份、稻殼炭8份組成。
[0016]實施例4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生態土壤,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30%、砂20%、棉籽殼22%、木肩10%和桑枝粉18%組成;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52份、泥炭5份、椰糠28份、松鱗18份、稻殼炭30份組成。
[0017]實施例5
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生態土壤,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26.7%、砂23.3%、棉籽殼23%、木肩12%和桑枝粉15%組成;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48份、泥炭20份、椰糠26份、松鱗15份、稻殼炭20份組成。
[0018]本發明充分利用食用菌種植后的廢棄物,與種植土和砂經過科學配比,生產出低成本、營養豐富的生態土壤;其中,種植土的pH值可調整,其配方中的泥炭為酸性,稻殼炭為堿性,通過調節泥炭與稻殼炭的用量,根據不同植物的喜好土壤進行調整,起到調節生態土壤pH值的作用;食用菌廢棄物(棉籽殼、木肩、桑枝粉)能夠給植物提供豐富的養分;砂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碳酸鈣,起到膨松的作用;本發明生態土壤能大大提高植物成活率。
[0019]本發明充分利用了食用菌種植所產生的廢棄物,變廢為寶,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且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
[0020]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0021]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生態土壤,其特征在于,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 20-30%、砂20-25%、棉籽殼20-25%、木肩10-15%和桑枝粉12-18%組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土壤,其特征在于,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25-28%、砂22-25%、棉籽殼22-25%、木肩10-14%和桑枝粉14-18%組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土壤,其特征在于,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26.7%、砂23.3%、棉籽殼23%、木肩12%和桑枝粉15%組成。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生態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40-55份、泥炭5-30份、椰糠15-32份、松鱗10-18份、稻殼炭8_35份組成。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態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45-52份、泥炭8-30份、椰糠25-28份、松鱗14-16份、稻殼炭8_30份組成。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態土壤,按照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由種植土20-30%、砂20-25%、棉籽殼20-25%、木屑10-15%和桑枝粉12-18%組成;種植土按照質量份的原料由自然土壤40-55份、泥炭5-30份、椰糠15-32份、松鱗10-18份、稻殼炭8-35份組成。本發明充分利用食用菌種植后的廢棄物,與種植土和砂經過科學配比,生產出低成本、營養豐富的生態土壤。本發明生態土壤能大大提高植物成活率,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且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
【IPC分類】C05G3/04
【公開號】CN105254451
【申請號】CN201510694173
【發明人】劉松水
【申請人】坤園(福州)園林規劃建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