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汝瓷制作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汝窯泡養出金絲開片紋理。
背景技術:
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汝官哥鈞定中排名第一,汝窯是高溫釉經過高溫燒制而成,汝窯按開片與否劃分,可分為開片瓷器和不開片瓷器,汝窯燒制需要兩次燒制才能成功,第一次燒制是燒素坯,第二次就是上釉后開始燒制直至成為成品。在胎土和釉料出窯時都會收縮,胎土冷卻時間遠比釉料冷卻時間快,從而會形成收縮之間差距,進而形成開片。汝窯開片的形狀有很多種,有冰裂紋、魚子紋、蟬翼紋(又名蠅翅紋)等等,也有不開片的。開片是汝窯的一種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系數不同,焙燒后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開片據裂紋稀密和圖形不同分別稱冰裂紋、魚子紋、百圾碎、蟹爪紋、牛毛紋及鱔血紋等。汝窯開片的茶具,由于瓷器表面有開片裂紋,在使用過程中會沁入茶汁,形成茶垢堆積,留在汝窯開片釉裂中的茶垢出不來,洗不了,紋路形成的線條就明顯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所制成品在未被使用和飲用之前即具備有明顯金絲開片紋路的汝窯瓷器,本發明所呈現的效果的汝瓷都需要精心挑選一些表面開裂的紋路,并施以自己研發的茶汁進行泡養,經過不定期的泡養之后的瓷器成品具有較明顯的金色開片紋路。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汝窯青瓷包括坯體和釉,采用高齡土、焦寶石和長石作為坯體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為:高嶺土40%~70%、焦寶石15%~30%、長石15%~30%;采用石英、長石、方解石、赤鐵礦、蛇綠巖、骨灰和910℃~960℃煅燒過的風穴土作為釉料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為:石英5%~15%、長石15%~64.5%、方解石10%~20%、赤鐵礦5%~10%、蛇綠巖10%~20%、骨灰0.5%~5%、910℃~960℃煅燒過的風穴土5%~15%。
所述高嶺土主要由半坡土、大營土和風穴土組成,其各組分重量百分比為:半坡土20%~25%、大營土30%~35%、風穴土40%~50%。
所述制備方法為:
步驟一、選取上述坯體的原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分別取高嶺土40%~70%、焦寶石15%~30%、長石15%~30%,混合制得干料。
步驟二、將步驟一制得的干料與水按1:1的質量比混合送入球磨機,球磨成140~200目的料漿,制成胎料。
步驟三、將步驟二制成的胎料過70~100目篩處理。
步驟四、將步驟三制成過篩后的胎料做除鐵處理。
步驟五、用除過鐵的胎料采用注漿成型或手工拉坯成型制成生坯,將生坯在常溫下蔭干3-8天。
步驟六、將步驟五所得成型蔭干后的生坯放入窯中素燒,爐內溫度升至930℃±25℃后,停止加熱,待爐內溫度自然冷卻至室溫后,出窯。
步驟七、選取權利要求1所述的釉料的原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分別取石英5%~15%、長石15%~64.5%、方解石10%~20%、赤鐵礦5%~10%、蛇綠巖10%~20%、骨灰0.5%~5%、910℃~960℃煅燒過的風穴土5%~15%,混合制得干料。
步驟八、將步驟七制得的干料與水按1:1的質量比混合送入球磨機磨成140~200目的料漿,制成釉漿。
步驟九、將步驟八所得釉漿過130~160目篩處理,之后將釉漿含水量調整至80%,制成釉料。
步驟十、取步驟六中經過素燒的坯體,用步驟九制得的釉料對坯體進行施釉處理,釉料掛胎厚度為0.2-0.5mm。
步驟十一、待步驟十完成施釉過程后,立即將施釉后的坯體入窯,開始進行分階段升溫煅燒:第一階段:由室溫升至350℃,升溫時間為50-70分鐘;第二階段:由350℃升至600℃,耗時80-100分鐘;第三階段:由600℃升至1060℃,耗時3-4小時;第四階段:由1060℃升至1150℃,耗時90-100分鐘;第五階段:由1150℃升至1260℃,耗時2-6小時,上述煅燒過程完成后,停止加熱,待爐內溫度自然冷卻至室溫后取出。
步驟十二、取步驟十一中燒制完成的瓷器和用特制茶葉熬成的濃湯水(茶濃湯加入玉米淀粉和微量食用色素,調制到有一定粘稠度并呈現出金黃色,形成特制的色漿)一起浸泡15至20天,上述浸泡過程完成后,取出瓷器,洗凈晾干即得成品。
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制備的汝瓷,瓷器本身玉質感強,所制得汝瓷具有優美的開片的同時,在未被使用之前即具備明顯金色開片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