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包括頭部、頸部、體部和加熱部;所述頭部包括柱形容量器,柱形容量器上設置有刻度標記,柱形容量器的上端設置倒錐形磨砂瓶口,倒錐形磨砂瓶口中設置倒錐形磨砂瓶塞;所述頸部位于頭部下方,并連接體部,頸部與頭部接合處,設置可360℃旋轉的帶孔磨砂活塞,由帶孔磨砂活塞控制倒錐形容量器與下方體部的相通或隔離,頸部設置有排氣管;所述體部為位于頸部下方、與頸部相通的錐形容量瓶;所述加熱部為盛有熱水的燒杯,錐形容量瓶置于燒杯中。本發明裝置是一個連體的完全密封的整體,具體實驗操作簡單易行,使用此帶刻度的連體的裝置來制取CO,可顯著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在實驗室產生CO的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中學、大中專、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許多相關專業的實驗研究都要進行CO的制取實驗。尤其在化學、生物化學、醫學、藥學、預防醫學、毒理學以及環境科學等專業,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與CO相關的實驗研究。現在普遍采用的制取CO的實驗裝置復雜,包括洗耳球、吸管、鐵架臺、試管夾、分液漏斗、帶軟塞燒瓶、酒精燈等,實際操著過程繁瑣,清洗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性能良好且操作簡單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
[0004]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其特征是:包括頭部、頸部、體部和加熱部;所述頭部包括柱形容量器,柱形容量器上設置有刻度標記,柱形容量器的上端設置倒錐形磨砂瓶口,倒錐形磨砂瓶口中設置倒錐形磨砂瓶塞;所述頸部位于頭部下方,并連接體部,頸部與頭部接合處,設置可360°C旋轉的帶孔磨砂活塞,由帶孔磨砂活塞控制倒錐形容量器與下方體部的相通或隔離,頸部設置有排氣管;所述體部為位于頸部下方、與頸部相通的錐形容量瓶;所述加熱部為盛有熱水的燒杯,錐形容量瓶置于燒杯中。
[0005]錐形容量瓶的底部為加厚形式。
[0006]排氣管為折線形。
[0007]本發明裝置是一個連體的完全密封的整體,具體實驗操作簡單易行。此裝置帶刻度,使學生在取反應物甲酸和催化劑濃硫酸時,不需要用洗耳球和吸管來量取液體,可以直接用滴管取液,而且清洗方便。總之,使用此帶刻度的連體的裝置來制取CO,可顯著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09]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一種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包括頭部、頸部、體部和加熱部;所述頭部包括柱形容量器3,柱形容量器上設置有刻度標記,柱形容量器的上端設置倒錐形磨砂瓶口 2,倒錐形磨砂瓶口中設置倒錐形磨砂瓶塞3 ;所述頸部位于頭部下方,并連接體部,頸部與頭部接合處,設置可360°C旋轉的帶孔磨砂活塞6,由帶孔5磨砂活塞控制倒錐形容量器與下方體部的相通或隔離,頸部設置有排氣管4 ;所述體部為位于頸部下方、與頸部相通的錐形容量瓶7 ;所述加熱部為盛有熱水的燒杯8,錐形容量瓶置于燒杯中。
[0011]錐形容量瓶的底部9為加厚形式。排氣管為折線形。
[0012]本發明的具體實驗過程是:
在做好實驗前的各種準備后,取出洗凈干燥好的帶刻度CO生成器,操作時先拔掉磨砂瓶塞I和關閉活塞6,向頭部的帶刻度柱狀形容量器3注入所需量濃硫酸,打開活塞后等濃硫酸完全流入下面的錐形容量器7后,關閉活塞6。接著向頭部的容量器3加入所需量甲酸,蓋上磨砂瓶塞I。然后向玻璃燒杯9加入適量的80°C左右的熱水,再打開磨砂瓶塞I和旋轉帶孔活塞6,當甲酸完全流下去后,快速關閉活塞6和蓋上磨砂瓶塞1,以免生成的CO氣體向外溢出。在排氣管4可以收集到CO氣體。本實驗裝置發明結構合理,工作性能良好,可方便制取CO。此種連體的密閉的CO生成器代替了傳統的繁瑣的分體的制取CO的裝置,取代了洗耳球、吸管、鐵架臺、分液漏斗、帶塞三角燒瓶、酒精燈等。為相關專業科研實驗提供了結構緊湊、操作簡單且清洗方便的CO生成器,為實驗研究人員節約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其特征是:包括頭部、頸部、體部和加熱部;所述頭部包括柱形容量器,柱形容量器上設置有刻度標記,柱形容量器的上端設置倒錐形磨砂瓶口,倒錐形磨砂瓶口中設置倒錐形磨砂瓶塞;所述頸部位于頭部下方,并連接體部,頸部與頭部接合處,設置可360°c旋轉的帶孔磨砂活塞,由帶孔磨砂活塞控制倒錐形容量器與下方體部的相通或隔離,頸部設置有排氣管;所述體部為位于頸部下方、與頸部相通的錐形容量瓶;所述加熱部為盛有熱水的燒杯,錐形容量瓶置于燒杯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其特征是:錐形容量瓶的底部為加厚形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其特征是:排氣管為折線形。
【文檔編號】C01B31/18GK104163429SQ201410424082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7日
【發明者】馬紅萍, 劉霞, 方小霞, 徐芬芬 申請人:南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