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以瀝青烯類物質為原料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技術分支——炭素材料科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以煤炭直接液化副產物瀝青烯、預瀝青烯為碳源,制備結構有序的中孔炭材料的技術方法。
背景技術:
煤的直接液化是指將煤在高溫高壓下與氫反應,在催化劑的促進下轉化為清潔的液態能源和其他化學品的技術。在全球面臨嚴重的石油危機的今天,為了國家的能源和經濟安全,煤炭液化技術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及研究人員致力于解決的重大課題。中國是一個煤炭生產大國,豐富而廉價的煤炭資源是我國可以率先利用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制取油品,緩解石油緊張狀況的重要途徑和舉措。我國已將發展煤炭液化技術列為“十五”和“十一五”計劃乃至未來中長期能源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目前,神華集團已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煤直接液化工業示范裝置。煤直接液化技術及產業發展,對多元化保證我國石油供應,實現能源、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成為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途徑。
瀝青烯類物質是煤炭直接液化中間產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料煤經過加氫液化處理后將獲得有用的油品,同時還會產生占原煤總量20-30%的主要副產固體廢棄物——液化殘渣,殘渣中富含有機重組分,經正己烷、甲苯、四氫呋喃依次進行抽提后,也可得到富碳有機高分子混合物瀝青烯、預瀝青烯。隨著煤直接液化過程中工藝過程及條件的變化,殘渣中瀝青烯、預瀝青烯的含量亦有很大變化。一般來說瀝青烯、預瀝青烯的總含量約為20~30%。因此,瀝青烯類物質的利用途徑,對于提高液化過程的資源利用率和液化技術的整體經濟性具有現實意義。
關于瀝青烯類物質的組成、結構、特性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得到了更多的關注。Badre等利用質譜、紫外吸收光譜、分子熒光偏振技術等手段分析了煤、石油、瀝青中的瀝青烯的分子量和分子尺寸大小,他們認為煤中原生的、未締合的瀝青烯的分子量約為750,略小于石油中的瀝青烯,其分子直徑大小約為12,并且認為它的分子基本是單體結構而不是聚合體結構,每個分子中含有一到二個發色團,瀝青烯在有機溶劑吡啶中的最低聚合濃度為0.01g/L;委內瑞拉的Estrella Rogel以分子熱力學的理論為基礎研究了瀝青烯聚合行為的動力學,他認為瀝青烯的分子結構單元包含10個左右相互聯接的芳香環,芳香環由脂肪鏈所包圍,每個分子中含有1~7個N原子,因而瀝青烯容易在大π鍵的作用下聚合形成最終外形為棒狀的聚合體,瀝青烯在非極性溶劑中的聚合行為與瀝青烯的分子特性、瀝青烯的濃度、溶劑性質、聚合溫度有關;俄國的Igor N.Evdokimov等和加拿大的Harvey W.Yarranton則分別研究了瀝青烯的沉積和交聯特性,他們的研究結果與Badre等相一致,都認為在甲苯等有機溶劑中,瀝青烯是很容易發生沉積的,當溫度為50~90℃,瀝青烯在甲苯溶劑中的濃度高于0.01g/L時,瀝青烯易發生自組裝,最終形成由2-6個瀝青烯單體締合形成大分子聚合體,聚合體的分子量可高達4000-10000左右。總體來說,已有報道主要是著眼于對瀝青烯的組成和結構、沉積、交聯、聚合、熱力學性能方面的研究,以期降低石油生產成本或理解煤炭化學品成分及性質,對其直接利用方面的報道則很少。文獻報道的有關瀝青烯加氫制油方面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研究煤液化反應過程或瀝青烯的熱解動力學,高晉生等研究了煤炭液化中間產物瀝青烯加氫裂解制油反應的動力學和條件,考察了催化劑對其反應速度常數和表觀活化能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結論是瀝青烯加氫裂解轉化為油的反應是煤液化過程的控制因素,催化劑的作用十分明顯,加入預硫化Ni-Mo催化劑時ΔE為140kJ/mol,不加催化劑時ΔE為174kJ/mol。有關煤炭液化殘渣的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用德士古氣化技術將液化殘渣氣化制備合成氣等煤氣,得到的合成氣和煤氣經凈化和變換等處理后,可生產煤炭液化所需的氫氣,這是一種利用煤炭液化殘渣的常規方式;將煤炭液化殘渣進行干餾處理可以部分回收殘渣中的油,從而提高液體產品的收率;此外,最簡單的利用方法則是將煤炭液化殘渣用作鍋爐和窯爐的燃料;或將煤炭液化殘渣中的瀝青質等重質有機物分離出來生產高附加值的瀝青改性劑。劉振宇等人研究了煤液化條件對殘渣組成的影響,液化殘渣的氣化活性及其影響因素,考察了殘渣作為氣化原料的可能性,并從理論上論證了殘渣氣化的合理性,采用集成優化煤液化過程,從化學上將這一過程歸納為加氫脫炭并舉的部分液化過程,在溫和條件下將煤中易液化和富氫部分液化,而將難液化和富炭部分氣化。李文等人研究了煤液化殘渣焦在不同預處理條件下的CO2氣化反應特性。周俊虎等人研究了煤液化殘渣的燃燒、殘渣與褐煤共混燃燒、殘渣與生物質共混燃燒過程中硫的排放特性。
瀝青烯類物質是一種高分子混合物,其碳含量很高,平均分子量較大,芳香度也很高,其軟化點在200℃左右,很有可能是一種制備高性能炭素材料的優良前驅體。迄今為止,并未見到以瀝青烯、預瀝青烯為原料制備高附加值炭材料研究的相關報道。
中孔炭(孔徑為2~50nm的多孔炭)具有高比表面積、孔容積及良好的物理化學特性等優點,在某些特定的應用領域,如對有機大分子的吸附分離、催化劑載體以及電容器電極材料等具有優異的功能,這對于以微孔為主的炭材料通常是困難的。眾所周知,對于多孔炭來說,孔徑分布越集中,產品的性能就越好,不同的應用目的對多孔炭材料的孔大小的要求不同,孔尺寸大小對多孔炭的性能以及應用有時甚至起決定性的作用。隨著人們對于中孔炭的要求的日益提高,開發結構有序、孔徑大小均勻可控的中孔炭,成為推動工業發展的需要,因而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適宜制備方法和原料的選擇是獲得此類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制備中孔炭的傳統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活化法、催化活化法、有機凝膠炭化法等。但這些方法一個共同的缺點是難以精確的控制材料的孔結構、尺寸和分布。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模板法被公認為是控制多孔材料孔結構和尺寸最有效的方法。它可從接近于分子級別的納米尺度來設計并控制聚合物前驅體結構,從而得到與傳統意義上完全不同的多孔炭。該方法一般由模板材料納米空間中有機化合物炭化和合成炭從模板中釋放等過程組成。在模板法制備炭材料的過程中,先將碳源注入模板材料的孔隙中得到有機/模板復合物,有機/模板復合物進行炭化處理或采用化學氣相沉積等方法,使炭沉積在模板的孔道中;利用碳前軀體在模板中的炭化來限制生成物的結構,隨后用適宜的化學方法去除模板,將具有特殊結構的炭化物從模板中釋放出來,得到常規方法無法得到的具有可控結構和獨特功能的新型炭材料。
用來合成中孔炭的無機模板劑有很多,其中采用中孔分子篩為模板,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以精確復制模板結構,制備擁有高度有序中孔炭材料的方法。自1999年Ryoo等首次報道以蔗糖為碳源,硫酸溶液為催化劑,中孔分子篩MCM-48為模板合成了中孔炭CMK-X(X=3、5)系列以來,采用中孔分子篩為模板合成中孔炭的研究便得到了快速發展。研究人員相繼以SBA-15、MCM-41及MCM-48等中孔分子篩為模板劑,葡萄糖、木糖、糠醇、苯酚樹酯等為碳源,制備了各種新穎的中孔炭材料。采用SBA-15作為模板制備的中孔炭之所以能夠很好的保持模板劑原有的納米結構形態、且中孔率高,是因為SBA-15具有二維六邊形的中孔結構,中孔孔道較大且孔壁上存在有微孔。碳前驅體充滿分子篩的中孔后可以進一步擴散到與中孔相連的微孔內,炭化后填充在模板中孔內的炭束之間是相互連接起來的,因而炭/模板復合物在去除模板后,炭結構不會塌陷,仍能夠保持所復制的有序結構。
目前有關煤液化產物瀝青烯和與預瀝青烯的利用鮮有報道,而嘗試用瀝青烯類物質為原料制備多孔炭的工作則尚無文獻報道。與本專利技術相近或類似的研究報道AppljedCatalysis AGeneral 252(1),pp.193-204以及J.Phys.Chem.B,Vol.108,No.45,2004,17321等,其研究內容涉及到瀝青烯的加氫裂解制油和以中孔硅為模板、中間相瀝青為碳源制備中孔炭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瀝青烯類物質為原料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的方法,選擇煤炭直接液化副產物瀝青烯、預瀝青烯作為制備中孔炭的碳前驅體,利用無機多孔材料為模板,公開一種簡易的由瀝青烯、預瀝青烯直接大量制備具有規則結構中孔炭的技術。為煤炭液化副產物的利用開辟一條新途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以瀝青烯類物質為原料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的方法,是以一種常溫下為固態的有機物為碳源,無機多孔材料為模板,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包括原料的提取、模板的預處理、有機物/模板復合物的制備、有機物在模板內的炭化、以及脫除模板,制備方法是通過下列步驟實現的(1)首先通過索氏萃取法獲得煤炭直接液化殘渣中的瀝青烯、預瀝青烯,有機物/模板復合物的制備過程亦即無機多孔材料的孔道填充過程是利用溶劑夾帶技術完成,然后在溶劑的揮發溫度下處理去除溶劑,將瀝青烯和預瀝青烯分別溶解在有機溶劑甲苯和四氫呋喃中;在室溫、真空條件下向干燥的粉狀模板中注入瀝青烯/甲苯混合溶液,甲苯、瀝青烯、模板的質量比為20~100∶1.0~2.0∶1.0,攪拌混合物12~36h,隨后升溫至70~90℃將甲苯溶劑減壓蒸發除去,再在N2氣氛保護下將溫度升高至180~230℃,并于此條件下保溫2~3h,冷卻后所得固態物即為瀝青烯/模板復合物;在室溫、真空條件下,向干燥的粉狀模板中注入預瀝青烯/四氫呋喃溶液,四氫呋喃、預瀝青烯、SBA-15的質量比為20~120∶1.0~2.0∶1.0,攪拌混合物12~36h,隨后在50~70℃將四氫呋喃溶劑減壓蒸發除去,再在N2氣氛保護下將溫度升高至150~210℃,并在此條件下保溫2~3h,冷卻后所得固體物即為預瀝青烯/模板復合物;(2)將制得的瀝青烯/模板復合物或預瀝青烯/模板復合物置入炭化爐內,在惰性氣體保護下,以一定的升溫速率炭化瀝青烯/模板、預瀝青烯/模板復合物,炭化升溫制度為以3~10℃/min的升溫速率將溫度從室溫升高至900℃,并在900℃下恒溫3h。之后待炭化爐溫度自然冷卻至室溫,便可得到炭/模板復合物;(3)模板的去除是采用酸洗輔助超聲波震蕩處理,將炭/模板復合物中加入約3~5倍體積、濃度為48%的HF酸,先超聲處理10~20min,再攪拌24~36h,過濾分離,所得黑色粉末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80~120℃干燥后所得粉末即為產品中孔炭。所述的模板為無機多孔材料SBA-15。本發明所述的有機原料還包括煤系以及石油系瀝青質。本發明的特點是以煤炭直接液化過程的副產物瀝青烯類物質為原料。將常溫下為固態的有機物瀝青烯和預瀝青烯填充到無機多孔模板孔道中,利用了瀝青烯和預瀝青烯溶于有機溶劑的特點,采用有機溶劑攜帶的方式完成常溫下為固態的碳源在模板孔道內的填充。模板的脫除方法采用酸洗并以超聲波震蕩輔助的方法,去除模板更有效,縮短了脫除模板的時間。制備工藝路線簡單,條件溫和,設備常規,容易實現,產品的產量可控,適宜批量生產。產品中孔炭具有規則的結構、高比表面積、高中孔孔容,結構可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由煤直接液化殘渣合成高附加值新型炭材料一中孔炭的方法,所用原料是煤炭直接液化過程的副產品。開拓了煤液化殘渣加工利用的新途徑,有利于降低煤炭加氫液化的成本,豐富了煤炭液化科學的內容。2、本發明是一種以常溫下為固態的瀝青烯、預瀝青烯為原料,制備高性能新型多孔炭材料的新方法,豐富和發展了多孔炭材料尤其是模板法制備中孔炭的研究內容,拓展了制備多孔炭的原料來源。3、本發明采用溶劑夾帶技術將常溫下為固態物碳源注入模板無機多孔材料的孔道中制備有機物/模板復合物,且溶劑去除的過程也非常簡單,以加熱減壓蒸發的方式既可除去溶劑。4、本發明制備過程對設備要求不高,參數容易控制,實際操作簡單易行,易于放大。5、由本發明所得的中孔炭中孔率高(70%~95%),孔徑尺寸呈單分布,具有與模板結構互補的規則結構,比表面積、孔容積較大(BET比表面積為450~1200m2/g,孔容積為0.4~1.5cm3/g)。這類炭材料在催化、電學、血液凈化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圖1是以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產品的低倍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展示中孔炭的表面形貌圖2為以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產品的表面對應的EDX能譜圖,展示產品的成分組成,縱坐標表示強度,橫坐標表示能量(keV)。
圖3是以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產品的熱失重曲線,展示了產品的抗氧化性能及模板去除的情況(圖中溫度達到700℃時,產品失重為99.55%,證明模板殘存量為痕量,基本被脫除),其中縱坐標表示質量百分數(%),橫坐標表示溫度(℃)。
圖4是產品的透射電鏡照片,展示了中孔炭的微觀結構(a為以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b為以預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
圖5是產品和模板的小角度XRD譜圖,對比了產品和模板的特征衍射峰位置,展示了產品對模板的復制效果,其中1-模板SBA-15的XRD衍射譜圖,2-以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的XRD衍射譜圖,3-以預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的XRD衍射譜圖;縱坐標表示衍射強度,橫坐標表示衍射角2θ(°)。
圖6是產品的廣角度XRD譜圖,對比了產品的石墨化結構,其中4-以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的XRD衍射譜圖,5-以預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的XRD衍射譜圖;縱坐標表示衍射強度,橫坐標表示衍射角2θ(°)。
圖7是以預瀝青烯為碳源制得的中孔炭產品的氮氣吸附等溫線和孔徑分布曲線,用來表征產品的孔道吸附特征和孔道尺徑分布情況,其中O-脫附曲線,X-吸附曲線,縱坐標表示吸附量(cm3/g),橫坐標表示相對壓力;插圖是孔分布曲線,縱坐標表示孔容積(cm3/g),橫坐標表示孔道直徑尺寸()。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以煤液化殘渣中的瀝青烯為碳前驅體,粉狀SBA-15為模板,模板炭化法制備具有規則結構的中孔炭。其具體步驟如下1、稱取30g煤直接液化殘渣,粉碎并過80目篩,殘渣粉末用正己烷在92℃下索氏抽提50h,所得不溶物干燥后研磨過80目篩,用甲苯在135℃下抽提50h,甲苯可溶物通過旋轉蒸發儀在80℃下減壓蒸發除去甲苯溶劑,所得固體即為瀝青烯。2、將1g SBA-15模板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80℃真空干燥至恒重。3、將上述干燥的1g SBA-15至于浸漬器中,在真空、常溫狀態下加入41.62g瀝青烯/甲苯溶液(瀝青烯、甲苯質量比為1.62∶40)形成液固混合物,攪拌混合物24h,隨后將此混和物在90℃下加熱將甲苯溶劑減壓蒸發去除,再在N2氣氛保護下將溫度升至190℃,并在此條件下保溫2h,冷卻后即可得到有機物/模板復合物。4、將步驟3制得的復合物置于炭化爐內,在N2氣體保護下,以5℃/min的升溫速率將溫度從20℃升至900℃,并在900℃下恒溫3h。待炭化爐內溫度冷卻至室溫取出炭/模板復合物。5、在炭/模板復合物中加入3倍體積、濃度為48%的HF酸處理,先超聲處理10min,再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浸泡30h,過濾除去HF酸,所得固態物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110℃干燥后即為產品中孔炭。用掃描電鏡、透射電鏡、X射線衍射、比表面積吸附儀等設備對產品進行表征分析。結果見附圖。
實施例2以從煤液化殘渣中提取的瀝青烯為碳前驅體,粉狀SBA-15為模板,模板炭化法制備具有規則結構的中孔炭。其具體步驟如下1、稱取50g未經任何處理的煤液化殘渣,粉碎并過100目篩,殘渣粉末經正己烷在92℃索氏抽提50h,萃取所得不溶物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后過80目篩,經甲苯在130℃下抽提50h,所得的甲苯可溶物用旋轉蒸發儀90℃減壓蒸發除去甲苯溶劑后所得固體物即為瀝青烯。2、將1.5g SBA-15模板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80℃真空干燥至恒重。3、將上述干燥后冷卻到室溫的SBA-15粉末至于浸漬器中,在真空、常溫狀態下加入92.52g瀝青烯/甲苯溶液(瀝青烯、甲苯質量比為2.52∶90)形成液固混合物,攪拌混合物20h,隨后將混合物在90℃下減壓蒸發除去甲苯溶劑,再在N2氣氛保護下升溫至200℃,并在此條件下保溫2h,冷卻后即可得到有機物/模板復合物。4、將步驟3制得的復合物置于炭化爐內,在N2氣體保護下,以5℃/min的升溫速率將溫度從20℃升高至900℃,在900℃下恒溫3h。待炭化爐內溫度冷卻至室溫取出炭/模板復合物。5、在炭/模板復合物中加入4倍體積、濃度為48%的HF酸去除模板,先超聲處理15min,再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浸泡24h,過濾分離出HF酸,所得固態物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120℃干燥即可得到產品中孔炭。用掃描電鏡、透射電鏡、X射線衍射、比表面積吸附儀等設備對產品進行表征分析。
實施例3以從煤液化殘渣中提取的預瀝青烯為碳前驅體,粉狀SBA-15為模板,模板炭化法制備具有規則結構的中孔炭。其具體步驟如下1、稱取60g未經任何處理的煤液化殘渣,粉碎,過80目篩,殘渣粉末經正己烷在92℃索氏抽提50h,萃取所得不溶物干燥后研磨成粉末過80目篩,經甲苯在135℃下抽提50h,所得的甲苯不溶物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后過100目篩,經四氫呋喃在92℃下抽提36h后,所得的四氫呋喃可溶物部分用旋轉蒸發儀50℃減壓蒸發除去四氫呋喃溶劑后所得固體物即為預瀝青烯。2、將1.2g SBA-15模板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80℃真空于燥至恒重。3、將上述干燥后冷卻到室溫的SBA-15粉末置于浸漬器中,在真空、常溫狀態下加入61.95g預瀝青烯/四氫呋喃溶液(預瀝青烯、四氫呋喃質量比為1.95∶60)形成液固混合物,攪拌混合物30h,隨后將此時所得的混合液在60℃加熱待四氫呋喃溶劑減壓蒸發除去,再在N2氣氛保護下將溫度升高至170℃,并保溫3h,冷卻后即可得到有機物/模板復合物。4、將步驟3制得的復合物置于炭化爐內,在N2氣體保護下,以一定的升溫速率炭化瀝青烯/模板復合物,升溫速率是以5℃/min的升溫速率將溫度從25℃升高至900℃,最后在900℃下恒溫3h。待炭化爐內溫度冷卻至室溫取出炭/模板復合物。5、在炭/模板復合物中加入5倍體積、濃度為48%的HF酸去除模板,先超聲處理10min,再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浸泡24h,過濾分離出HF酸,120℃干燥所得粉末即可得到產品中孔炭。結果見附圖。
權利要求
1.以瀝青烯類物質為原料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以一種常溫下為固態的有機物為碳源,無機多孔材料為模板,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包括原料的提取、模板的預處理、有機物/模板復合物的制備、有機物在模板內的炭化、以及脫除模板,制備方法是通過下列步驟實現的(1)首先通過索氏萃取法獲得煤炭直接液化殘渣中的瀝青烯、預瀝青烯,有機物/模板復合物的制備過程亦即無機多孔材料的孔道填充過程是利用溶劑夾帶技術完成,然后在溶劑的揮發溫度下處理去除溶劑,將瀝青烯和預瀝青烯分別溶解在有機溶劑甲苯和四氫呋喃中;在室溫、真空條件下向干燥的粉狀模板中注入瀝青烯/甲苯混合溶液,甲苯、瀝青烯、模板的質量比為20~100∶1.0~2.0∶1.0,攪拌混合物12~36h,隨后升溫至70~90℃將甲苯溶劑減壓蒸發除去,再在N2氣氛保護下將溫度升高至180~230℃,并于此條件下保溫2~3h,冷卻后所得固態物即為瀝青烯/模板復合物;在室溫、真空條件下,向干燥的粉狀模板中注入預瀝青烯/四氫呋喃溶液,四氫呋喃、預瀝青烯、SBA-15的質量比為20~120∶1.0~2.0∶1.0,攪拌混合物12~36h,隨后在50~70℃將四氫呋喃溶劑減壓蒸發除去,再在N2氣氛保護下將溫度升高至150~210℃,并在此條件下保溫2~3h,冷卻后所得固體物即為預瀝青烯/模板復合物;(2)將制得的瀝青烯/模板復合物或預瀝青烯/模板復合物置入炭化爐內,在惰性氣體保護下,以一定的升溫速率炭化瀝青烯/模板、預瀝青烯/模板復合物,炭化升溫制度為以3~10℃/min的升溫速率將溫度從室溫升高至900℃,并在900℃下恒溫3h。之后待炭化爐溫度自然冷卻至室溫,便可得到炭/模板復合物;(3)模板的去除是采用酸洗輔助超聲波震蕩處理,將炭/模板復合物中加入約3~5倍體積、濃度為48%的HF酸,先超聲處理10~20min,再攪拌24~36h,過濾分離,所得黑色粉末用去離子水洗滌至中性,80~120℃干燥后所得粉末即為產品中孔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瀝青烯類物質為原料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為無機多孔材料SBA-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瀝青烯類物質為原料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原料還包括煤系以及石油系瀝青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炭素材料科學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由煤炭液化副產物制備有序結構中孔炭的方法。該方法是以煤炭直接液化過程的副產物瀝青烯類物質為碳源,中孔硅分子篩SBA-15為模板,經模板和原料的預處理、有機物/模板復合物的制備、炭/模板復合物的制備、模板的去除等工藝步驟,將常溫下為固態的有機物利用有機溶劑夾帶技術填充到SBA-15的納米孔道內,經聚合、炭化、脫模處理,制得粉狀中孔炭。本發明制得的中孔炭結構規則,比表面積和孔容高,孔徑分布范圍窄,結構可控;中孔炭制備工藝路線簡單,條件溫和,設備常規,產品的產量可控,適宜批量生產,可用來作為大分子有機物的吸附劑、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催化劑載體材料等。
文檔編號C01B31/08GK1948148SQ20061013427
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11日
發明者周穎, 邱介山, 余桂紅, 張艷, 李俊寧, 肖正浩, 趙宗彬 申請人:大連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