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合成碳化硅納米棒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合成碳化硅納米棒的方法。
背景技術:
自從碳納米管在1991年被人們發現以來,由于一維的納米材料擁有獨特的電學、光學和力學性能,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制備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許多無機材料諸如MoS2,BN,MgO,GaN,ZnSe,CdS,Cu2S和ZnO相繼被合成出來。
碳化硅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擁有極為優異的機械性能、熱力學和化學穩定性能、很高的熱導率以及很大的帶寬(其中3C-SiC為2.4ev,6H-SiC為3.0ev,4H-SiC為3.2ev)。所以碳化硅被廣泛用于高溫、高頻、高功率等惡劣的環境下。相比于大塊的碳化硅單晶來說,近來有研究表明單個的碳化硅納米棒擁有更出色的電學和力學性能。正是因為一維的碳化硅納米材料杰出的性能,所以碳化硅納米棒(納米線)可作為增韌劑而用于高分子基、陶瓷基、金屬基來制造復合材料。此外取向排列的碳化硅納米棒(納米線)還擁有場發射效應,這個對于真空的微電子器件來說也是個潛在的應用。
因此人們對于合成或制造碳化硅納米棒傾注了很大的努力。國際上首次成功的合成碳化硅納米棒是由哈佛大學的C.M.Lieber研究小組在1995年實現的。其方法是利用碳納米管和SiO或SiI2之間反應,過程比較復雜。后來,Meng等人通過碳熱還原溶膠凝膠制得的含碳的硅膠制備碳化硅納米棒。Zhou等人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同樣在硅底物上得到了碳化硅納米棒。中國科技大學的錢逸泰研究小組則用SiCl4和CCl4作為反應物,金屬鈉作為催化劑,在高壓反應釜中實現了碳化硅納米棒的生長。在眾多的已知的碳化硅納米棒的合成方法中,由于存在諸多的不足和缺陷,碳化硅納米棒至今未能實現產業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成碳化硅納米棒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1)碎硅片作為起始的原材料,被置于石墨坩鍋里,將盛有碳納米管的多孔氧化鋁基片放置于石墨坩鍋上,碎硅片和多孔氧化鋁基片之間不接觸,隨后倒置同樣直徑大小的另一石墨坩鍋于多孔氧化鋁基片上;
2)然后整個石墨坩鍋放置真空高溫燒結爐里,以10~30℃/min的升溫速率一直升溫到1400℃~1600℃,保溫時間3~6個小時,硅蒸氣與碳納米管反應,整個裝置在Ar的氣氛下進行,以避免任何的氧化行為發生。反應結束后,關掉加熱電源,冷卻水一直循環直至整個裝置完全冷卻;最后有大量的灰白色的產品附著在氧化鋁基片上,經X射線衍射檢測,所得產品是納米SiC棒粉體。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1、所得產品的質量很高,產品雜質少且產率很高,無層錯等缺陷;碳化硅納米棒很直,直徑分布比較均勻,在80~100nm范圍內。同時納米棒的表面很光滑,是一種高質量的納米棒;2、本方法無需使用金屬催化劑,所以也避免了因催化劑的混入而導致產品不純的缺陷;SEM和TEM圖并沒有發現納米棒的頂端有球狀或聚集狀的東西出現,也證明了我們的產品質量很高;3、反應設備簡單,操作成本低;方法簡單,工藝易于操作,同時反應時間較短,能迅速得到產品。
圖1是碳化硅納米棒生長裝置示意圖;圖2是納米碳化硅棒的透射電鏡圖。
圖中1、Ar氣,2、石墨坩鍋,3、石墨坩鍋,4、多孔氧化鋁基片,5、加熱電阻絲,6、碎硅片,7、真空高溫燒結爐。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是該方法的步驟如下1)碎硅片6作為起始的原材料,被置于石墨坩鍋3里,將盛有碳納米管的多孔氧化鋁基片4放置于石墨坩鍋3上,碎硅片6和多孔氧化鋁基片4之間不接觸,隨后倒置同樣直徑大小的另一石墨坩鍋2于多孔氧化鋁基片4上;2)然后整個石墨坩鍋放置真空高溫燒結爐7里,5為加熱電阻絲,以10-30℃/min的升溫速率一直升溫到1400℃-1600℃,保溫時間3-6個小時,硅蒸氣與碳納米管反應,整個裝置在Ar氣1的氣氛下進行,以避免任何的氧化行為發生。反應結束后,關掉加熱電源,冷卻水一直循環直至整個裝置完全冷卻;最后有大量的灰白色的產品附著在氧化鋁基片上,經X射線衍射檢測,所得產品是納米SiC棒粉體。
實驗步驟原料多壁碳納米管,Si碎片。
反應設備VSF-120/150真空高溫燒結爐,石墨坩鍋,特殊的氧化鋁基片裝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Si片作為起始的原材料首先被置于石墨坩鍋(Φ80×50mm)里,然后放置一特殊的多孔氧化鋁基片于石墨坩鍋上,碳納米管均勻分布在氧化鋁基片上,為了盡可能減少碳納米管通過基片上的孔而滲入坩鍋中,基片上的孔狀是上面小,下面大。隨后倒置同樣直徑大小的坩鍋(Φ80×30mm)于基片上。硅片和碳納米管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然后整個坩鍋放置VSF-120/150真空高溫燒結爐里,以10-30℃/min的升溫速率一直升溫到1400℃-1600℃,保溫時間3-6個小時。硅蒸氣與碳納米管反應。整個裝置在Ar的氣氛下進行,以避免任何的氧化行為發生。反應結束后,關掉加熱電源,冷卻水一直循環直至整個裝置完全冷卻。最后發現大量的灰白色的產品附著在氧化鋁基片上。經X射線衍射檢測,所得產品是納米SiC棒粉體。
實施例1將裝好原料的坩鍋放置VSF-120/150真空高溫燒結爐里,以30℃/min的升溫速率一直升溫到1400℃,保溫時間3個小時。整個裝置在Ar的氣氛下進行。反應結束后,關掉加熱電源,冷卻水一直循環直至整個裝置完全冷卻。最后發現大量的灰白色的產品附著在氧化鋁基片上。經X射線衍射檢測,所得產品是立方SiC,如圖2為納米碳化硅棒的掃描電鏡圖。
實施例2將裝好原料的坩鍋放置VSF-120/150真空高溫燒結爐里,以10℃/min的升溫速率一直升溫到1600℃,保溫時間6個小時。整個裝置在Ar的氣氛下進行。反應結束后,關掉加熱電源,冷卻水一直循環直至整個裝置完全冷卻。最后發現大量的灰白色的產品附著在氧化鋁基片上。經X射線衍射檢測,所得產品是立方SiC。
實施例3將裝好原料的坩鍋放置VSF-120/150真空高溫燒結爐里,以20℃/min的升溫速率一直升溫到1500℃,保溫時間5個小時。整個裝置在Ar的氣氛下進行。反應結束后,關掉加熱電源,冷卻水一直循環直至整個裝置完全冷卻。最后發現大量的灰白色的產品附著在氧化鋁基片上。經X射線衍射檢測,所得產品是立方SiC。
權利要求
1.一種合成碳化硅納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步驟如下1)碎硅片作為起始的原材料,被置于石墨坩鍋里,將盛有碳納米管的多孔氧化鋁基片放置于石墨坩鍋上,碎硅片和多孔氧化鋁基片之間不接觸,隨后倒置同樣直徑大小的另一石墨坩鍋于多孔氧化鋁基片上;2)然后整個石墨坩鍋放置真空高溫燒結爐里,以10~30℃/min的升溫速率一直升溫到1400℃~1600℃,保溫時間3~6個小時,硅蒸氣與碳納米管反應,整個裝置在Ar的氣氛下進行,以避免任何的氧化行為發生。反應結束后,關掉加熱電源,冷卻水一直循環直至整個裝置完全冷卻;最后有大量的灰白色的產品附著在氧化鋁基片上,經X射線衍射檢測,所得產品是納米SiC棒粉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合成碳化硅納米棒的方法。碎硅片置于石墨坩鍋里,將盛有碳納米管的多孔氧化鋁基片放置于坩鍋上,隨后倒置另一石墨坩鍋于基片上;將坩鍋放置真空高溫燒結爐里,以10~30℃/min的升溫速率一直升溫到1400℃~1600℃,保溫時間3~6個小時,硅蒸氣與碳納米管反應,整個裝置在Ar的氣氛下進行,反應結束后,關掉加熱電源,冷卻;最后有大量的灰白色的納米SiC棒粉體產品附著在基片上。所得產品的質量很高,產品雜質少且產率很高,無層錯等缺陷;無需使用金屬催化劑,所以也避免了因催化劑的混入而導致產品不純的缺陷;反應設備簡單,操作成本低。
文檔編號C01B31/36GK1834308SQ20061004966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日
發明者潘頤, 吳仁兵, 陳建軍, 楊光義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