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鹵蟲來殺滅太陽池中的嗜鹽藻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利用生物技術殺滅太陽池中嗜鹽藻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太陽池是一種具有一定鹽濃度梯度的鹽水池,能夠大規模和長時期地吸收和儲存太陽能。利用太陽池作為結晶池大量沉淀碳酸鋰,是一種高效益、無污染的開發高原豐富的鋰鹽湖的有效手段。太陽池由上至下分為上對流層、梯度層和下對流層3個區域。在生產碳酸鋰的太陽池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后,溫度快速上升,當梯度層溫度上升至20~30℃時,從該層便開始大量繁殖嗜鹽藻,池水變成淺絳紅色,而死去的鹽藻慢慢沉降下來,粘附在析出的碳酸鋰混鹽表層,導致產品呈現紅色,混鹽中有機質含量增高,嚴重影響了產品的質量,因此急需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來滅藻。而對于那些蓄熱或發電的太陽池來說,滋生的藻類嚴重地降低了池水透明度,使得到達池底部的太陽輻射能減少,降低了太陽池的效率。
人們經常使用化學試劑—鹽酸加硫酸銅或者次氯酸鈉等來滅藻。但此法不適用于碳酸鹽型鹽池中。由于硫酸銅或者次氯酸鈉需在酸性環境下有效,而碳酸鹽型太陽池呈堿性,若加入鹽酸調節其pH值就會在水體中形成大量CO2并逸出,降低了碳酸根的含量。而如果只加入硫酸銅,就會在鹵水中形成堿式碳酸銅絮狀藍白色沉淀,由此失去其殺藻效力。若只加入次氯酸鈉,就無法形成強氧化性的次氯酸,因此也不具備滅藻能力;其次,硫酸銅或者次氯酸鈉殺藻往往只是在池子第一次長藻時有效,當池子再次長藻時,滅藻作用就大大減弱。
另外一種滅藻方法是“稀釋沖擊法”。以色列英·博克克太陽池即是利用這種方法。其實質是用淡水過量沖洗池子表面,生長在表面的藻類,適應了一定的鹽濃度,當用淡水大量沖淡表面時,藻類受滲透沖擊,失去浮力沉于池底,被高溫殺死。但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在那些相對缺乏淡水和常規能源的地區利用此法會增加生產成本;其二,藻類的生長是具有持續性質的,所以這種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在高原碳酸鹽型太陽池中,利用生物技術簡便、快速地殺滅太陽池中嗜鹽藻的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在太陽池穩定運行后,將活體鹵蟲導入太陽池的梯度層中;在進行下一周期生產時,將下對流層鹵水抽出,灌入新鮮的高濃度鹵水,不擾動梯度層中鹵蟲的生長。
本發明利用鹵蟲來吸食太陽池梯度層中生長的嗜鹽藻,由此凈化水體。引入鹵蟲后,便由其自行繁殖,可謂“一勞永逸”。一方面,可以消除藻類;另一方面,還可收鹵蟲卵,增加效益,是一個“一舉多得”的方法。此法不耗能、不添加化學試劑污染水體,投資小,見效快,很適宜在高原地區碳酸鹽型太陽池中推廣。
鹽藻是一種嗜鹽的單細胞藻類,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它在2~39%鹽度的鹽水中均可存活,但低于0.2%鹽度則細胞破裂死亡,最佳的生長鹽度為12%。鹽藻對環境的pH值和溫度也有較好的抗逆性,在pH為1.0~11.0范圍和溫度0~38℃的范圍內均能生存,甚至在48.5℃的高溫環境下還能繼續生存,最佳生長溫度20~35℃。鹽藻是一種光合植物,它的能源來自陽光,養料是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氮、磷。
鹵蟲又名鹽鹵蟲、鹵蝦,屬廣鹽性生物,耐高鹽性和抗低氧性強。在鹽度為5~22%的鹽水中均能生長。生長溫度15~35℃,最佳溫度為25℃左右。鹵蟲屬于濾食性動物,可以濾食鹵水中的藻類、微生物以及有機和無機碎屑物,因此鹵蟲可以控制鹵水中藻類的生長,減少浮游生物的組成,降低鹵水的混濁和粘度,起到澄清鹵水、提高鹽質的作用。
由上可見,鹵蟲和鹽藻具有較一致的生長溫度和鹽度。而太陽池中的梯度層鹽度在5~30%之間,溫度在10~35℃之間變化,因此鹵蟲和鹽藻均可在太陽池的梯度層內生長。在上對流層,溫度和鹽度均較低;而下對流層,溫度和鹽度都很高,所以在這兩層鹵蟲和鹽藻的生存機會很小,雖然會有一小部分通過上下浮游進入這兩層而死亡,但是絕大多數會自發趨向于在利于其生存的梯度層中生長,見圖1。
一方面,鹵蟲能吸食藻類,起到凈化鹵水、降低粘度的作用,另外一方面鹵蟲還有利于紅色嗜鹽菌的繁殖。嗜鹽菌是好氣化能異養菌,在氯化鈉高于5%的濃度介質中生長,可在pH為6~9的環境中生存,生長的溫度在20~50℃之間。該菌除需氯化鈉鹽外,還需要鉀鹽、鎂鹽等以維持細胞內外濃度的平衡。
嗜鹽菌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只要鹵水中有蛋白質的存在,就會大量繁殖促使鹵水變紅。而蛋白質來源主要由鹵蟲成體供給。鹵蟲死亡之后,經細菌分解,釋放到鹵水中大量有機物質,為紅色嗜鹽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促使嗜鹽菌大量生長繁殖。雖然嗜鹽菌生長的最佳溫度較高,但只要鹵水中的營養物質較為豐富,嗜鹽菌在25℃下同樣生長很好。因此鹵蟲一方面以嗜鹽藻作為食物,而其糞便和死亡后的成體又會自動被嗜鹽菌分解掉,不會污染池水,并提高了鹵水和混鹽的質量。
圖1為太陽池中鹵蟲和嗜鹽藻生長示意圖其中1.上對流層 2.梯度層 3.下對流層 4.嗜鹽藻 5.鹵蟲具體實施方式
利用鹵蟲來殺滅太陽池中的嗜鹽藻,其具體實施方式
為1.在太陽池穩定運行一個月后,用塑料管或其它管狀物將活體鹵蟲5小心導入太陽池的梯度層2中,鹵蟲5的密度控制在5~20個/升;2.在進行下一周期生產時,將下對流層3中的鹵水抽出,慢慢灌入新鮮的高濃度鹵水,不擾動梯度層2中鹵蟲的生長。
3.泄鹵收鹽之前,收獲鹵蟲卵及鹵蟲。
本發明的方法也可用于進行蓄熱或熱能發電的太陽池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殺滅太陽池中的嗜鹽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太陽池穩定運行后,將活體鹵蟲導入太陽池的梯度層中;在進行下一周期生產時,將底層鹵水抽出,灌入新鮮的高濃度鹵水,不擾動梯度層中鹵蟲的生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泄鹵收鹽之前,收獲鹵蟲卵及鹵蟲。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梯度層中鹵蟲的導入密度為5~20個/升。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一種利用生物技術殺滅太陽池中嗜鹽藻的方法。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是在太陽池穩定運行后,將活體鹵蟲導入太陽池的梯度層中;在進行下一周期生產時,將下對流層鹵水抽出,灌入新鮮的高濃度鹵水,不擾動梯度層中鹵蟲的生長;泄鹵收鹽之前,收獲鹵蟲卵及鹵蟲。本發明利用鹵蟲來吸食太陽池梯度層中生長的嗜鹽藻,不耗能、不添加化學試劑污染水體,投資小,見效快,很適宜在高原地區碳酸鹽型太陽池中推廣。
文檔編號C01D15/00GK1472307SQ0312150
公開日2004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日
發明者鄭綿平, 羅莎莎 申請人:鄭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