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臭氧發生電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臭氧發生裝置中的臭氧發生電極。
電極是臭氧發生器中重要的電器元件,其原理是通過正負極之間放電產生臭氧。目前臭氧發生器中所采用的電極其內外極板甚至其中間的介質表面均為光滑表面,因而其放電量較小,也就是說產生臭氧的效率較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能夠提高臭氧發生效率的臭氧發生電極。
本實用新型是利用尖端放電的原理將內、外極板相對的至少一個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制為粗糙面。一般情況下內外極板的相對表面均為粗糙表面。而上述的粗糙面可為滾花面或噴砂面等。
由于電極板表面粗糙,因而其尖端放電點增加,而且其放電較光滑面更為容易,因而其效率能夠大大提高。
當內外極板之間有形狀與內外極板相適應的介質時,介質層與內、外極板相對的表面為粗糙表面。
本實用新型可有多種形式,如一、內外極板呈中軸的圓筒狀,其兩端安裝帶有散熱孔的臺階狀接頭,其臺階的數量及位置與對應。
接頭的位置具體如下它位于外極板內,它與外極板的端部之間有密封圈,外極板與介質層之間裝有液體。
另外,接頭外有與散熱孔連接的散熱管,接頭及外極板外有帶出氣孔的集氣室,接頭上的散熱管穿出集氣室壁。
二、所說的內外極板呈平板狀。
三、它包括一個外電極和至少兩個內電極,它們均呈軸相互平行的圓筒狀,內電極位于外電極中。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部分剖視圖;圖2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3為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正極板,2-負極板,3-接頭,4-密封圈,5-介質層,6-散熱管,7-集氣室,8-出氣孔,9-介質層,10-正極板。
實施例一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由正負極板1、2、介質層5、接頭3、集氣室7及密封圈4組成。其中正負極板1、2及介質層5呈同心的圓筒狀,介質層5位于兩極板之間,正極板1位于介質層5的外側而成為外極板。正極板1的內表面及負極板2的外表面為由噴砂制成的粗糙面。接頭3和集氣室7安裝在兩極板1、2的兩端,接頭3的內端帶與負極板2內徑及其外徑尺寸相適應的臺階,接頭3插于負極板2之中。負極板2與介質層5之間留有間隙,而介質層5與正極板1之間外端之間有密封圈4,位于極板兩端的兩個密封圈4之間充有液體。接頭3上有散熱孔,其外表面上有散熱管6與其連接。正極板1及接頭3外罩有集氣室7,其上有出氣孔8,且接頭3上的散熱管6穿出集氣室7。
實施例二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正負極板和介質層,其中,正負極板均為平板,介質層表面與正負極板平行。在本實施例中有兩個正極板1、10、兩個介質層5、9和一個負極板2,負極板2位于中間,兩個介質層5、9將兩個正極板1、10與負極板2間隔。本實施例負極板2的兩個表面和正極板1、10的內側表面為由滾花制成的粗糙面,介質層5、9的各個表面則為由噴砂制成的粗糙面。
實施例三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一個正極板1、七個負極板和七個介質層,其中,一個負極板2和一個介質層5為一組,它們呈同心的圓筒狀,正極板1也呈圓筒狀,其軸與各負極板2和介質層5的軸平行。各負極板2與介質層5均位于正極板1構成的圓筒中。正極板1的內表面及負極板2的外表面為由噴砂制成的粗糙面。
權利要求1.一種臭氧發生電極,包括內、外極板,其特征是兩極板相對的至少一個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表面為粗糙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發生電極,其特征是內外極板之間有形狀與內外極板相適應的介質層,介質層與內、外極板相對的表面為粗糙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發生電極,其特征是所說的粗糙面為滾花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發生電極,其特征是所說的粗糙面為噴砂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發生電極,其特征是所說的內外極板呈同軸的圓筒狀,其兩端安裝帶有散熱孔的臺階狀接頭(3),其臺階的數量及位置與內極板和介質層(5)對應。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發生電極,其特征是接頭(3)位于外極板(1)內,它與外極板(1)的端部之間有密封圈(4),外極板(1)與介質層(5)之間裝有液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臭氧發生電極,其特征是接頭(3)外有與散熱孔連接的散熱管(6),接頭(3)及內、外極板、介質層(5)的端部罩在帶有出氣孔(8)的集氣室(7)內,接頭上的散熱管(6)穿出集氣室(7)壁。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發生電極,其特征是所說的內外極板呈平板狀。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發生電極,其特征是它包括一個外電極和至少兩個內電極,它們均呈軸相互平行的圓筒狀,各內電極位于外電極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臭氧發生裝置中的臭氧發生電極。它是利用尖端放電的原理將內、外極板相對的至少一個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制為粗糙面。一般情況下內外極板的相對表面均為粗糙表面。而上述的粗糙面可為滾花面或噴砂面等。由于電極板表面粗糙,因而其尖端放電點增加,而且其放電較光滑面更為容易,因而其效率能夠大大提高。
文檔編號C01B13/11GK2419197SQ0021405
公開日2001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6日
發明者樓方 申請人: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