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帶纏繞組件和研磨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研磨帶纏繞組件,包括安裝板、成對的旋轉輪和成對的限位輪,成對的所述旋轉輪和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旋轉輪用于纏繞研磨帶,所述旋轉輪和所述限位輪在所述安裝板上的位置設置為:當所述研磨帶的一端固定在成對的所述旋轉輪中的一個上、另一端固定在成對的所述旋轉輪中的另一個上時,所述研磨帶能夠依次經過所述限位輪,其中,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還包括張緊機構,所述張緊機構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張緊機構設置為當所述研磨帶經過所述張緊機構時能夠將所述研磨帶限制在所述安裝板限定的空間內。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研磨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和研磨裝置能夠實現研磨帶的雙面使用。
【專利說明】
研磨帶纏繞組件和研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研磨設備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研磨帶纏繞組件和一種包括該研磨帶纏繞組件的研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顯示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彩膜基板上存在的凸起異物利用修復機進行研磨修復。具體地,通過修復機研磨帶表面的細微顆粒將彩膜基板上的凸起異物研磨掉,從而提升彩膜基板產品良率。
[0003]如圖1所示,現有的研磨裝置包括安裝板11、研磨帶10、一對旋轉輪12和一對限位輪13,目前使用該研磨裝置進行研磨時,若要實現研磨帶的雙面使用,可以通過互換兩個旋轉輪的位置實現,如圖2所示。但是兩個旋轉輪互換位置時,由于安裝板11所限定的空間有限,研磨帶10會超出安裝板11,從而會導致安裝板11之外的部件對研磨帶10造成磨損。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研磨帶纏繞組件和一種包括該研磨帶纏繞組件的研磨裝置,所述研磨裝置能夠實現減輕帶研磨帶的磨損。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研磨帶纏繞組件,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包括安裝板、成對的旋轉輪和成對的限位輪,成對的所述旋轉輪和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旋轉輪用于纏繞研磨帶,成對的所述旋轉輪和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在所述安裝板上的位置設置為:當所述研磨帶的一端固定在成對的所述旋轉輪中的一個所述旋轉輪上、另一端固定在成對的所述旋轉輪中的另一個旋轉輪上時,所述研磨帶能夠依次經過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其中,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還包括張緊機構,所述張緊機構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張緊機構設置為當所述研磨帶經過所述張緊機構時能夠將所述研磨帶限制在所述安裝板限定的空間內。
[0006]優選地,所述旋轉輪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
[0007]優選地,每對所述限位輪位于每對所述旋轉輪的連線的同側。
[0008]優選地,所述張緊機構包括成對的張緊輪組件,一對所述張緊輪組件對應一對所述旋轉輪和一對所述限位輪,每對所述張緊輪組件中的一個所述張緊輪組件位于同側設置的一個所述旋轉輪和一個所述限位輪之間。
[0009]優選地,所述張緊輪組件包括固定板和張緊輪,所述固定板的長度方向從所述安裝板限定的空間的邊緣朝向該空間的內部延伸,所述固定板上沿所述固定板的長度方向上形成有滑動槽,所述張緊輪包括輪軸和固定在所述輪軸上的輪體,所述研磨帶經過所述輪體,所述輪軸的一端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動槽中,所述輪軸能夠固定在所述滑動槽的一端。
[0010]優選地,所述滑動槽包括沿所述滑動槽的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固定槽、平行滑動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平行滑動槽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寬度,所述平行滑動槽的寬度等于所述輪軸的直徑。
[0011]優選地,所述滑動槽包括沿所述滑動槽的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滑動槽和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滑動槽的長度,所述第二滑動槽與所述固定板相鄰,所述輪軸設置在所述滑動槽內的一端包括第一滑動段和第二滑動段,所述第一滑動段與所述第一滑動槽相匹配,所述第二滑動段與所述第二滑動槽相匹配,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位于所述滑動槽的兩端,所述凸臺的高度等于所述輪體的下邊緣到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的距離。
[0012]優選地,所述安裝板上形成有安裝孔,所述旋轉輪包括旋轉軸和固定在所述旋轉軸上的旋轉盤,所述旋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所述安裝孔中,所述旋轉軸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裝板的一側,所述旋轉軸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裝板的另一側,所述旋轉盤固定在所述旋轉軸上位于所述安裝板一側的部分上。
[0013]優選地,所述旋轉輪還包括底盤,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還包括多個底盤,每個所述底盤對應一個所述旋轉輪,所述底盤上形成有沿所述底盤的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底盤的固定孔,所述旋轉軸穿過所述固定孔,所述底盤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
[0014]優選地,每對所述旋轉輪中的至少一個所述旋轉盤包括兩個旋轉部,每個所述旋轉部包括彈性支撐件和與所述彈性支撐件貼合的固定支撐件,一個所述旋轉部的一端和另一個所述旋轉部的一端通過彈性件連接,兩個所述旋轉部之間形成有旋轉孔,所述旋轉軸位于所述安裝板一側的部分穿過所述旋轉孔并與所述旋轉部固定。
[0015]優選地,兩個所述旋轉部中的至少一個所述旋轉部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為所述旋轉部的厚度方向,以在所述旋轉部的側面上形成缺口,所述凹槽的寬度不小于所述研磨帶的厚度。
[0016]優選地,所述旋轉輪還包括固定蓋,所述固定蓋上設置有沿所述固定蓋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固定槽,所述旋轉軸位于所述安裝板一側的部分能夠插入到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固定蓋設置在所述旋轉盤遠離所述安裝板的一側。
[0017]優選地,所述研磨裝置包括安裝罩,所述安裝罩能夠將所述旋轉輪、所述限位輪和所述張緊機構封裝在所述安裝板和所述安裝罩組合形成的空間內。
[0018]優選地,所述安裝罩包括罩體、設置在所述罩體上的操作窗和與所述操作窗匹配的活動蓋板,所述操作窗設置在所述罩體對應所述旋轉輪的位置上,所述操作窗的窗口大小為能夠覆蓋一對所述旋轉輪的所在區域,所述活動蓋板可開合地設置在所述操作窗上。
[0019]優選地,所述安裝罩還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設置在所述活動蓋板朝向所述安裝板的表面上,且在與所述旋轉輪對應位置形成朝向所述安裝板方向凸起的凸起部,當所述活動蓋板閉合所述操作窗時,所述凸起部與所述固定蓋貼合。
[0020]優選地,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觀察窗,所述觀察窗位于所述研磨帶的路徑上,所述觀察窗上設置透明封裝板。
[0021]優選地,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多個組裝孔。
[002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一種研磨裝置,所述研磨裝置包括研磨帶纏繞組件和研磨帶,其中,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為前文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每對所述旋轉輪上纏繞有一條所述研磨帶。
[002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和研磨裝置,通過增加張緊機構,使得研磨帶可以限定在旋轉輪限定的空間內,這樣在旋轉輪通過改變旋轉方向改變研磨帶的研磨面方向時可以避免研磨帶超出安裝板的限定范圍而造成研磨帶磨損的問題出現,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研磨帶只能單面使用的問題,實現了研磨帶的雙面使用。
【附圖說明】
[0024]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5]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研磨裝置的結構的一種工作模式的示意圖;
[0026]圖2是圖1中研磨裝置的另一種工作模式的示意圖;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研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圖3中的旋轉輪交換位置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張緊輪組件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0030]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張緊輪組件的第二種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輪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輪中底盤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輪中旋轉盤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研磨裝置沒有研磨帶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帶有固定片和安裝罩的研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研磨裝置的安裝板結構示意圖。
[0037]10、研磨帶;11、安裝板;111、安裝孔;112、觀察窗;113、透明封裝板;114、組裝孔;
12、旋轉輪;121、第一旋轉輪;1211、旋轉軸;1212、旋轉盤;12121、第一旋轉部;12122、第二旋轉部;12123、旋轉孔;1213、底盤;12131、固定孔;1201、彈性支撐件;1202、固定支撐件;
1203、彈性件;1204、凹槽;122、第二旋轉輪;13、限位輪;131、第一限位輪;132、第二限位輪;
14、張緊機構;141、第一張緊輪組件;1411、固定板;1412、張緊輪;14121、輪軸;14122、輪體;1413、滑動槽;14131、第一固定槽;14132、平行滑動槽;14133、第二固定槽;14134、第一滑動槽;14135、第二滑動槽;1401、第一滑動段;1402、第二滑動段;1403、凸臺;142、第二張緊輪組件;15、固定蓋;151、固定槽;16、安裝罩;161、罩體;162、操作窗;163、活動蓋板;164、固定片;1641、凸起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3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研磨帶纏繞組件,如圖3所示,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包括安裝板U、成對的旋轉輪和成對的限位輪,成對的所述旋轉輪和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固定在安裝板11上,所述旋轉輪用于纏繞研磨帶10,所述旋轉輪和所述限位輪在安裝板11的位置設置為:當研磨帶10的一端固定在每對所述旋轉輪中的一個上、另一端固定在每對所述旋轉輪中的另一個上時,研磨帶10能夠依次經過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其中,所述研磨裝置還包括張緊機構14,張緊機構14固定在安裝板11上,張緊機構14設置為當研磨帶1經過張緊機構14時,能夠將研磨帶1限制在安裝板11限定的空間內。
[0040]容易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帶纏繞組件上設置有研磨帶10之后,可以形成圖3和圖4中所示的研磨裝置。
[0041]在圖3和圖4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研磨帶10上位于成對的所述限位輪之間的部分用于對工件進行研磨。設置了張緊機構14之后,該張緊機構可以將研磨帶10限定在安裝板11內,研磨帶10不會被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之外的物體磨損,從而可以提高研磨帶10的使用壽命。
[0042]在本實用新型中,對限位輪、旋轉輪的對數并沒有特殊的限制。在圖3和圖4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包括一對旋轉輪和一對限位輪。
[0043]具體地,如圖3所示,以安裝板11上設置一對所述旋轉輪為例,所述研磨裝置包括研磨帶10、安裝板11、一對所述旋轉輪和一對所述限位輪,一對所述旋轉輪和一對所述限位輪固定在安裝板11上,一對所述旋轉輪包括第一旋轉輪121和第二旋轉輪122,一對所述限位輪包括第一限位輪131和第二限位輪132。研磨帶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轉輪12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旋轉輪122上,研磨帶10依次經過第一限位輪131和第二限位輪132,并且研磨帶10位于第一限位輪131和第二限位輪132之間的部分用于對待研磨的工件進行研磨。
[0044]由圖3可以看出,張緊機構14、第一限位輪131、第二限位輪132、第一旋轉輪121和第二旋轉輪122均設置在安裝板11所限定的空間內,研磨帶10經過張緊機構14時能夠將研磨帶1限制在安裝板11所限定的空間內。
[0045]優選地,所述旋轉輪可拆卸地設置在安裝板11上,因此,成對的所述旋轉輪中的兩個所述旋轉輪的位置可以進行互換,一對所述旋轉輪中的兩個所述旋轉輪的位置發生互換后,可以更換研磨帶10的研磨面,從而可以實現研磨帶10的雙面使用。
[0046]具體地,如圖3所示,當第二旋轉輪122位于安裝板11的左側、第一旋轉輪121位于安裝板11的右側時,張緊機構14將研磨帶10上位于第二旋轉輪122與第一限位輪131之間的部分限定在安裝板11所限定的空間內。同時,張緊機構14將研磨帶10上位于第一旋轉輪121和第二限位輪132之間的部分限定在安裝板11所限定的空間內。因此,研磨帶10不會受到外部其他物體的磨損。并且,在圖3中的實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研磨帶10的一個表面對工件進行打磨。
[0047]將第二旋轉輪122與第一旋轉輪121位置互換后,如圖4所示,可以使用研磨帶10的另一個表面對工件進行打磨。
[0048]為了節省限位輪和旋轉輪占用的空間,每對所述限位輪位于每對所述旋轉輪的連線的同側。具體地,如圖3和圖4所示,一對所述限位輪設置在一對所述旋轉輪的連線的同偵U。以圖3和圖4中所示的一對所述旋轉輪所在位置為參考,一對所述限位輪位于圖3和圖4中所示的一對所述旋轉輪連線所在位置的下側,優選地,以圖4所示為例,第一限位輪131位于第一旋轉輪121的下側,第二限位輪132位于第二旋轉輪122的下側。可以理解的是,此處的“上側”、“下側”僅限于圖3和圖4中所示的旋轉輪和限位輪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0049]通過圖3和圖4可以看出,在圖3中,研磨帶10位于安裝板11上相對靠外的位置,而在圖4中,研磨帶10位于安裝板11上相對靠內的位置。由于設置了張緊機構14,即便研磨帶10位于安裝板11上比較靠外的位置,也不會位于安裝板11的外部,因此,無論所述旋轉輪處于圖3和圖4中的哪種安裝狀態,研磨帶10都不會受到外部物體的磨損。
[0050]作為一種具體地實施方式,如圖3和圖4中所示,張緊機構14可以包括成對的張緊輪組件,一對所述張緊輪組件對應一對所述旋轉輪和一對所述限位輪,每對所述張緊輪組件中的一個所述張緊輪組件位于同側設置的一個所述旋轉輪和一個所述限位輪之間。
[0051]優選地,如圖3和圖4所示,在安裝板11限定的空間內包括一對限位輪和一對張緊輪組件,一對張緊輪組件包括第一張緊輪組件141和第二張緊輪組件142,第一張緊輪組件141位于同側設置的第一旋轉輪121和第一限位輪131之間,第二張緊輪組件142位于同側設置的第二旋轉輪122和第二限位輪132之間。
[0052]進一步優選地,第一張緊輪組件141和第二張緊輪組件142相同,如圖5所示,以第一張緊輪組件141為例,第一張緊輪組件141可以包括固定板1411和張緊輪1412,固定板1411的長度方向從安裝板11限定的空間的邊緣朝向該空間的內部延伸,固定板1411上沿固定板1411的長度方向上形成有滑動槽1413,張緊輪1412包括輪軸14121和固定在輪軸14121上的輪體14122,研磨帶10經過輪體14122,輪軸14121的一端可滑動地設置在滑動槽1413中,且輪軸14121能夠固定在滑動槽1413的一端。
[0053]張緊輪組件通過在固定板上設置滑動槽,可以使得張緊輪能夠方便的在滑動槽中滑動。
[0054]具體地,當研磨帶10處于圖4中所示的安裝方式時,研磨帶10比較靠近安裝板11的內部,不存在超出安裝板11限定的空間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中,可以將所述張緊輪組件沿滑動槽1413滑動至該滑動槽1413位于安裝板11內部的一端,從而可以避免研磨帶10與張緊輪組件發生摩擦,有利于研磨工藝的進行。
[0055]當研磨帶10處于圖3中所示的安裝方式時,研磨帶10比較靠近安裝板11的邊緣,這種情況中,需要將所述張緊輪組件沿滑動槽1413滑動至該滑動槽1413靠近安裝板11的邊緣的一端,然后,將研磨帶10設置在所述張緊輪組件的內側,從而可以防止研磨帶10超出安裝板11所限定的空間。
[0056]為了防止研磨帶10處于圖4中所示的纏繞狀態時,所述張緊輪組件從滑動槽1413靠近安裝板10內側的一端滑動回滑動槽1413靠近安裝板11外側的一端,優選地,如圖6所示,滑動槽1413包括沿滑動槽1413的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固定槽14131、平行滑動槽14132和第二固定槽14133,平行滑動槽14132的寬度小于第一固定槽14131和第二固定槽14133的寬度,平行滑動槽14132的寬度等于輪軸14121的直徑。在移動張緊輪1412時,如不向張緊輪1412施加力,則無法輕易地將張緊輪1412從滑動槽1413的一端移動至滑動槽1413的另一端,從而避免了當研磨帶10處于圖4中所示的纏繞狀態時張緊輪1412滑動至滑動槽1413的另一端而影響研磨帶10的正常運行。
[0057]為了實現防止張緊輪從滑動槽1413中掉出,優選地,如圖5所示,滑動槽1413可以包括沿滑動槽1413的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滑動槽14134和第二滑動槽14135,第一滑動槽14134的長度大于第二滑動槽14135的長度,第二滑動槽14135與固定板1411相鄰,輪軸14121設置在滑動槽1413內的一端包括第一滑動段1401和第二滑動段1402,第一滑動段HOl與第一滑動槽14134相匹配,第二滑動段1402與第二滑動槽14135相匹配。如圖5中所示,滑動槽1413為階梯槽,第一滑動槽14134和第二滑動槽14135之間有臺階面,當張緊輪1412位于滑動槽1413的一端時,第一滑動段1401可以卡在滑動槽1413中,并被臺階面阻擋,從而不會從滑動槽1413中滑出。
[0058]進一步優選地,固定板1411上設置有凸臺1403,凸臺1403位于滑動槽1413的兩端,其中凸臺1403的高度等于輪體14122的下邊緣到固定板1411的上表面的距離。
[0059]可以理解的是,以圖5中所示的滑動槽1413為例,沿滑動槽1413的厚度方向設置有第一滑動槽14134和第二滑動槽14135,其中第一滑動槽14134位于第二滑動槽14135的下方,輪軸14121的第一滑動段1401與第一滑動槽14134匹配,第二滑動段1402與第二滑動槽14135匹配,由圖5中可以看出,第一滑動段1401的截面直徑要長于第二滑動段1402的截面直徑,因此,將第一滑動槽14134的長度設置的長于第二滑動槽14135的長度,輪軸14121的這種底部截面積大于上面截面積的結構可以使得輪軸14121在滑動槽中的滑動更穩定,能夠避免由于外力等因素將輪軸14121與滑動槽1413分離。另外,在滑動槽1413的兩端還設置有凸臺1403,凸臺1403圍繞在滑動槽1413的兩端的設計可以使得輪軸14121在滑動槽1413的兩端固定時,避免由于研磨帶的作用使得輪軸14121在滑動槽1413內傾斜,使得輪軸14121的固定更加穩定,同時凸臺1403的高度不能大于輪體14122的下邊緣到固定板1411的上表面的距離,以避免由于凸臺1403過高而不能與輪軸14121接觸而造成輪軸14121固定不穩的問題出現。
[0060]為了便于旋轉輪的安裝和固定,作為另一種具體地實施方式,安裝板11上形成有安裝孔111,以圖3或圖4中的一對所述旋轉輪中的一個第一旋轉輪121為例,如圖7所示,第一旋轉輪121包括旋轉軸1211和固定在旋轉軸上的旋轉盤1212,旋轉軸1211可旋轉的設置在安裝孔111中,旋轉軸1211的一部分位于安裝板11的一側,旋轉軸1211的另一部分位于安裝板11的另一側,旋轉盤1212固定在旋轉軸1211上位于安裝板11 一側的部分上。需要說明的是,安裝孔111由于有旋轉軸1211貫穿,并未在圖中示出,安裝孔111的位置即為圖中旋轉軸1211的位置。
[0061]應當理解的是,位于安裝板11的另一側的旋轉軸1211的另一部分與外部驅動設備相連,旋轉軸1211和旋轉盤1212固定,旋轉軸1211和旋轉盤1212在外部驅動設備的作用下一同旋轉。
[0062]由前文描述可知,位于安裝板11的一側的旋轉軸1211的一部分穿過旋轉盤1212,旋轉盤1212與旋轉軸1211固定,為了使得這種固定方式更穩定,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還包括多個底盤,每個所述底盤對應一個所述旋轉輪,所述底盤上形成有沿所述底盤的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底盤的固定孔,所述旋轉軸穿過所述固定孔,所述底盤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具體地,以第一旋轉輪121為例,如圖7和圖8所示,第一旋轉輪121還包括底盤1213,底盤1213上形成有沿底盤1213的厚度方向貫穿底盤1213的固定孔12131,位于安裝板11的一側的旋轉軸1211的一部分穿過固定孔12131,底盤1213固定在安裝板11上。
[0063]需要說明的是,位于安裝板11的一側的旋轉軸1211的一部分在穿過安裝孔111后,依次穿過底盤1213上的固定孔12131和旋轉盤1212,底盤1213固定在安裝板11上,底盤1213不隨旋轉軸1211和旋轉盤1212的轉動而轉動。底盤1213的設置,能夠起到支撐旋轉盤1212的作用,使得旋轉盤1212在旋轉軸1211上的固定更加穩定。
[0064]由于旋轉盤的結構是兩個旋轉部組成,為了使得研磨帶在旋轉盤上纏繞的更緊密,在兩個旋轉部上和兩個旋轉部之間分別設置了彈性支撐件和彈性件。每對所述旋轉輪中的至少一個所述旋轉盤包括兩個旋轉部,每個所述旋轉部包括彈性支撐件和與所述彈性支撐件貼合的固定支撐件,一個所述旋轉部的一端和另一個所述旋轉部的一端通過彈性件連接,兩個所述旋轉部之間形成有旋轉孔,所述旋轉軸位于所述安裝板一側的部分穿過所述旋轉孔并與所述旋轉部固定。具體地,以第一旋轉輪121為例,至少第一旋轉輪121的旋轉盤1212包括第一旋轉部12121和第二旋轉部12122,如圖9所示,第一旋轉部12121和第二旋轉部12122均包括彈性支撐件1201和與彈性支撐件1201貼合的固定支撐件1202,第一旋轉部12121的一端和第二旋轉部12122的一端通過彈性件1203連接,第一旋轉部12121和第二旋轉部12122組合后中間形成有旋轉孔12123,旋轉軸1211位于安裝板11 一側的部分穿過旋轉孔12123后分別與第一旋轉部12121和第二旋轉部12122固定。
[0065]需要說明的是,成對的旋轉輪的每一對旋轉輪中至少有一個旋轉輪的旋轉盤包括兩個旋轉部,也可以每對旋轉輪的旋轉盤都包括兩個旋轉部。當只有一個旋轉輪的旋轉盤是包括兩個旋轉部時,另一個旋轉輪的旋轉盤可以直接使用研磨帶的初始纏繞盤,即研磨帶出廠時用于纏繞研磨帶的初始纏繞盤,該初始纏繞盤與前文所述的旋轉盤大小相同,可以直接將該初始纏繞盤固定到旋轉軸上使用。
[0066]為了使得研磨帶的初始端能夠固定在旋轉部上,方便研磨帶在旋轉部上的纏繞,具體地,兩個所述旋轉部中的至少一個所述旋轉部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為所述旋轉部的厚度方向,以在所述旋轉部的側面上形成缺口,所述凹槽的寬度能夠容納所述研磨帶的厚度。優選地,以圖9所示的旋轉盤1212為例,旋轉盤1212包括第一旋轉部12121和第二旋轉部12122,其中的第一旋轉部12121上設置有凹槽1204,凹槽1204的深度方向即第一旋轉部12121的厚度方向,圖9所示的凹槽1204在第一旋轉部12121的側面上形成有缺口,便于研磨帶10的插入,凹槽1204的寬度不小于研磨帶10的厚度。
[0067]可以理解的是,研磨帶10的初始端需要在旋轉部上進行固定,這樣不僅方便研磨帶的纏繞,還可以使得研磨帶在旋轉部上纏繞的更緊密。一個旋轉盤的兩個旋轉部上可以都設置凹槽1204,以方便選擇研磨帶的纏繞方向,也可以只在其中一個旋轉部上設置凹槽
1204。凹槽1204的寬度不宜太寬,以避免研磨帶固定不牢。通常情況下,研磨帶10的厚度與普通A4紙的厚度相近似,因此凹槽1204的寬度設置為不小于普通A4紙的厚度即可。
[0068]為了防止旋轉輪在旋轉時由于旋轉盤固定不牢導致旋轉盤轉出的問題出現,在旋轉輪上設置固定蓋以將旋轉盤與旋轉軸固定緊實。具體地,所述旋轉輪還包括固定蓋,所述固定蓋上設置有沿所述固定蓋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固定槽,所述旋轉軸位于所述安裝板一側的部分能夠插入到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固定蓋設置在所述旋轉盤遠離所述安裝板的一側。優選地,成對的旋轉輪還包括成對的固定蓋,以第一旋轉輪121為例,第一旋轉輪121還包括固定蓋15,固定蓋15上設置有沿固定蓋15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固定槽151,旋轉軸1211位于安裝板11 一側的部分插入到固定槽151中,固定蓋15設置在旋轉盤1212遠離安裝板11的一側。
[0069]可以理解的是,每個旋轉盤對應一個固定蓋,所述固定蓋的固定方式是通過在固定蓋上,如固定蓋的中心位置設置一個固定槽,通常固定蓋上的固定槽的設置應與旋轉盤上貫穿旋轉軸的孔同心,旋轉軸的一端在穿過所述旋轉盤后插入到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固定槽的槽徑大小與所述旋轉軸的軸徑大小相匹配,若所述安裝板位于所述旋轉盤的下方,則使得所述旋轉軸插入到所述固定槽后可以將所述固定蓋牢固的固定在所述旋轉盤的上方。
[0070]為了使得所述旋轉輪、所述限位輪和所述張緊機構能夠在一個封閉空間內,避免研磨帶在旋轉時受污染等,作為再一種具體地實施方式,所述研磨裝置還包括安裝罩,所述安裝罩能夠將所述旋轉輪、所述限位輪和所述張緊機構封裝在所述安裝板和所述安裝罩組合形成的空間內。優選地,如圖11所示,所述研磨裝置包括安裝罩16,安裝罩16與安裝板11組合形成封閉空間,一對所述旋轉輪、一對所述限位輪和張緊機構14設置在安裝板11上,一對所述旋轉輪、一對所述限位輪和張緊機構14被封裝在安裝罩16和安裝板11形成的封閉空間內。
[0071 ] 具體地,安裝罩16包括罩體161、設置在罩體161上的操作窗162和與操作窗162匹配的活動蓋板163,操作窗162設置在罩體161對應旋轉輪12的位置上,操作窗162的大小能夠覆蓋一對所述旋轉輪的所在區域,活動蓋板163可開合地設置在操作窗162上。
[0072]可以理解的是,安裝罩16的罩體161覆蓋在安裝板11上,使得安裝板11上形成封閉空間,在對應旋轉輪11的上方位置處設置有操作窗162(此處所述“上方”是以圖10或圖11所示的位置為例),與操作窗162匹配的活動蓋板163,通過操作窗162可以進行研磨帶10的更換等操作,操作窗162的窗口大小為能夠覆蓋一對所述旋轉輪的所在區域,通常以能夠實現一對所述旋轉輪的位置互換或研磨帶的更換為宜,具體可以與一對所述旋轉輪在安裝板11上所占區域大小相近似。活動蓋板163可開合的設置在操作窗162上,在旋轉輪正常旋轉情況下,活動蓋板163處于閉合狀態,S卩操作窗162通過活動蓋板163封閉,活動蓋板163與操作窗162的匹配方式具體可以是活動蓋板163為自由蓋板,活動蓋板163只是匹配的將操作窗162封閉,但不與操作窗162有連接,在需要打開操作窗162時直接將活動蓋板163取下。活動蓋板163與操作窗162的另一種匹配方式可以是活動蓋板163的一邊與操作窗162的一邊通過鉸接的方式連接,當需要將操作窗162打開時,可以通過掀起活動蓋板163的沒有與操作窗162連接的邊,將活動蓋板163打開。
[0073]為了使得固定蓋能夠牢固的蓋在旋轉輪上方(此處所述“上方”以圖11所示的位置為例),安裝罩16還包括固定片164,固定片164設置在活動蓋板163朝向安裝板11的表面上,且在與所述旋轉輪對應位置形成朝向所述安裝板方向凸起的凸起部1641,當活動蓋板163閉合操作窗162時,凸起部1641與固定蓋15貼合。
[0074]具體地,固定片164設置在活動蓋板163朝向安裝板11的一面上,可以成長條狀,在活動蓋板163處于閉合狀態,即閉合操作窗162時,固定片164在與旋轉輪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朝向旋轉輪凸起的凸起部1641,凸起部1641能夠與固定蓋15完全貼合,以將固定蓋15壓緊在旋轉盤上。
[0075]為了能夠在旋轉輪正常旋轉時,觀察研磨帶是否有斷帶的情況等,具體地,在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觀察窗,所述觀察窗位于所述研磨帶的路徑上,所述觀察窗上設置透明封裝板。
[0076]優選地,如圖12所示,在安裝板11上設置有觀察窗112,觀察窗112設置在研磨帶10的路徑上,通過觀察窗112可以觀察到研磨帶10的狀態,通常情況下,觀察窗112設置在每個所述旋轉輪在安裝板11的安裝位置處,觀察窗112上通過透明封裝板113將觀察窗112封住。在觀察旋轉盤的旋轉情況或者是研磨帶是否有斷帶的情況出現時,透過透明封裝板113觀察,這樣在發現有異常情況出現時,可以及時將設備關掉以進行異常處理。
[0077]為了將安裝板11能夠與外部設備進行固定,在安裝板11上設置有多個組裝孔114,通過組裝孔114可以實現將所述研磨裝置與外部設備的組裝,圖12所示,安裝板11上設置了兩個對稱設置的組裝孔114。
[007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一種研磨裝置,所述研磨裝置包括研磨帶纏繞組件和研磨帶,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為前文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每對所述旋轉輪上纏繞有一條所述研磨帶。
[007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研磨帶纏繞組件,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包括安裝板、成對的旋轉輪和成對的限位輪,成對的所述旋轉輪和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旋轉輪用于纏繞研磨帶,成對的所述旋轉輪和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在所述安裝板上的位置設置為:當所述研磨帶的一端固定在成對的所述旋轉輪中的一個所述旋轉輪上、另一端固定在成對的所述旋轉輪中的另一個旋轉輪上時,所述研磨帶能夠依次經過成對的所述限位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還包括張緊機構,所述張緊機構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張緊機構設置為當所述研磨帶經過所述張緊機構時能夠將所述研磨帶限制在所述安裝板限定的空間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輪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安裝板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每對所述限位輪位于每對所述旋轉輪的連線的同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張緊機構包括成對的張緊輪組件,一對所述張緊輪組件對應一對所述旋轉輪和一對所述限位輪,每對所述張緊輪組件中的一個所述張緊輪組件位于同側設置的一個所述旋轉輪和一個所述限位輪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張緊輪組件包括固定板和張緊輪,所述固定板的長度方向從所述安裝板限定的空間的邊緣朝向該空間的內部延伸,所述固定板上沿所述固定板的長度方向上形成有滑動槽,所述張緊輪包括輪軸和固定在所述輪軸上的輪體,所述研磨帶經過所述輪體,所述輪軸的一端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動槽中,所述輪軸能夠固定在所述滑動槽的一端。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槽包括沿所述滑動槽的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固定槽、平行滑動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平行滑動槽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寬度,所述平行滑動槽的寬度等于所述輪軸的直徑。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槽包括沿所述滑動槽的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滑動槽和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滑動槽的長度,所述第二滑動槽與所述固定板相鄰,所述輪軸設置在所述滑動槽內的一端包括第一滑動段和第二滑動段,所述第一滑動段與所述第一滑動槽相匹配,所述第二滑動段與所述第二滑動槽相匹配,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位于所述滑動槽的兩端,所述凸臺的高度等于所述輪體的下邊緣到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的距離。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形成有安裝孔,所述旋轉輪包括旋轉軸和固定在所述旋轉軸上的旋轉盤,所述旋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所述安裝孔中,所述旋轉軸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裝板的一側,所述旋轉軸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裝板的另一側,所述旋轉盤固定在所述旋轉軸上位于所述安裝板一側的部分上。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還包括多個底盤,每個所述底盤對應一個所述旋轉輪,所述底盤上形成有沿所述底盤的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底盤的固定孔,所述旋轉軸穿過所述固定孔,所述底盤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每對所述旋轉輪中的至少一個所述旋轉盤包括兩個旋轉部,每個所述旋轉部包括彈性支撐件和與所述彈性支撐件貼合的固定支撐件,一個所述旋轉部的一端和另一個所述旋轉部的一端通過彈性件連接,兩個所述旋轉部之間形成有旋轉孔,所述旋轉軸位于所述安裝板一側的部分穿過所述旋轉孔并與所述旋轉部固定。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旋轉部中的至少一個所述旋轉部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為所述旋轉部的厚度方向,以在所述旋轉部的側面上形成缺口,所述凹槽的寬度不小于所述研磨帶的厚度。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輪還包括固定蓋,所述固定蓋上設置有沿所述固定蓋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固定槽,所述旋轉軸位于所述安裝板一側的部分能夠插入到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固定蓋設置在所述旋轉盤遠離所述安裝板的一側。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裝置包括安裝罩,所述安裝罩能夠將所述旋轉輪、所述限位輪和所述張緊機構封裝在所述安裝板和所述安裝罩組合形成的空間內。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罩包括罩體、設置在所述罩體上的操作窗和與所述操作窗匹配的活動蓋板,所述操作窗設置在所述罩體對應所述旋轉輪的位置上,所述操作窗的窗口大小為能夠覆蓋一對所述旋轉輪的所在區域,所述活動蓋板可開合地設置在所述操作窗上。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罩還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設置在所述活動蓋板朝向所述安裝板的表面上,且在與所述旋轉輪對應位置形成朝向所述安裝板方向凸起的凸起部,當所述活動蓋板閉合所述操作窗時,所述凸起部與所述固定蓋貼合。16.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觀察窗,所述觀察窗位于所述研磨帶的路徑上,所述觀察窗上設置透明封裝板。17.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多個組裝孔。18.一種研磨裝置,所述研磨裝置包括研磨帶纏繞組件和研磨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帶纏繞組件為權利要求1至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研磨帶纏繞組件,每對所述旋轉輪上纏繞有一條所述研磨帶。
【文檔編號】B24B21/20GK205685152SQ201620614679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公開號201620614679.8, CN 201620614679, CN 205685152 U, CN 205685152U, CN-U-205685152, CN201620614679, CN201620614679.8, CN205685152 U, CN205685152U
【發明人】程璐, 龍海濤, 周飛計, 楊曉東, 王曉貴, 劉亮, 肖晨晨, 吳康
【申請人】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