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打磨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氣動打磨機,包括有外殼、軸承座、分流器、轉子、氣缸、筒夾座以及進氣軸;該外殼的前端內部通過前套安裝固定有前軸承;該軸承座固定于外殼內,該軸承座內固定有后軸承,軸承座的外壁凹設有出氣槽;該分流器設置于軸承座內并位于后軸承的后側,分流器的后端連接有出氣軸,分流器的出氣孔連通出氣槽;該轉子可轉動地設置有外殼內,轉子的前后兩端分別安裝于前述前軸承和后軸承上,該轉子上設置有多個葉片;本產品采用前后排氣設計,在使用中氣流通過前后軸承邊排出,達到軸承冷卻效果,不發熱,利用延長軸承壽命,并且汽缸采用氧化鋯陶瓷材料精磨而成,使用中和葉片摩擦,葉片磨損小,不易發熱,產品整體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
氣動打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打磨機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氣動打磨機。
【背景技術】
[0002]氣動打磨機具有多種外形結構,適合各種角度操作,體積小,轉速高,研磨效率高,噪音低,震動小,具有強力的吸塵效果,長時間使用不疲勞。氣動打磨機適用于鐵板、木材、塑料,輪胎業表面研磨,船舶、汽車、磨具、航空業精細拋光,去毛邊,除銹,去油漆等作業。
[0003]然而,目前的氣動打磨機其均采用尾部排氣,使得前端軸承容易發熱,軸承使用壽命短,并且,其內部的氣缸為金屬材質,導致葉片磨損大,壽命短。因此,有必要對目前的氣動打磨機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氣動打磨機,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氣動打磨機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0006]—種氣動打磨機,包括有外殼、軸承座、分流器、轉子、氣缸、筒夾座以及進氣軸;該外殼的前端內部通過前套安裝固定有前軸承;該軸承座固定于外殼內并位于前軸承的后方,該軸承座內固定有后軸承,軸承座的外壁凹設有出氣槽;該分流器設置于軸承座內并位于后軸承的后側,分流器的后端連接有出氣軸,分流器的出氣孔連通出氣槽;該轉子可轉動地設置有外殼內,轉子的前后兩端分別安裝于前述前軸承和后軸承上,該轉子上設置有多個葉片;該氣缸設置于外殼內,氣缸為氧化鋯陶瓷材料,前述轉子和多個葉片位于氣缸內,該氣缸上設置有多個連通氣缸內部的通孔,前述出氣槽連通通孔;該筒夾座與轉子的前端安裝連接,筒夾座與前套之間形成有排氣間隙,該排氣間隙通過前軸承上的縫隙連通氣缸內部;該進氣軸與外殼的后端安裝連接,進氣軸的前端連通出氣軸的后端。
[0007]優選的,所述前套與外殼的前端螺合連接固定。
[0008]優選的,所述前軸承為軸向并排設置的兩個。
[0009]優選的,所述筒夾座的前端通過螺帽安裝有夾頭。
[0010]優選的,所述進氣軸上套設有進氣閥體,該進氣閥體與進氣軸之間夾設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0011 ]優選的,所述進氣閥體與進氣軸螺合連接。
[0012]優選的,所述進氣閥體外套設有開關,該開關的前端與進氣軸的前端之間夾設有第三密封圈。
[0013]優選的,所述進氣軸的前端與外殼的后端螺合連接固定。
[0014]優選的,所述前軸承的后側設置有外墊,外墊的后側設置有內墊。
[0015]優選的,所述前軸承的外徑大于后軸承的外徑。
[001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0017]本產品采用前后排氣設計,在使用中氣流通過前后軸承邊排出,達到軸承冷卻效果,不發熱,利用延長軸承壽命,并且汽缸采用氧化鋯陶瓷材料精磨而成,使用中和葉片摩擦,葉片磨損小,不易發熱,產品整體使用壽命長。
[0018]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裝配后的主視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0021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截面圖。
[0022]附圖標識說明:
[0023]11、外殼12、軸承座
[0024]13、分流器14、轉子
[0025]15、氣缸16、筒夾座
[0026]17、進氣軸18、前套
[0027]19、前軸承21、外墊
[0028]22、內墊23、后軸承
[0029]24、出氣軸25、葉片
[0030]26、螺帽27、夾頭
[0031]28、進氣閥體29、第一密封圈
[0032]30、第二密封圈31、開關
[0033]32、第三密封圈101、出氣槽
[0034]102、出氣孔103、通孔
[0035]104、排氣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0036]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外殼11、軸承座12、分流器13、轉子14、氣缸15、筒夾座16以及進氣軸17。
[0037]該外殼11的前端內部通過前套18安裝固定有前軸承1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套18與外殼11的前端螺合連接固定,所述前軸承19為軸向并排設置的兩個,并且,所述前軸承19的后側設置有外墊21,外墊21的后側設置有內墊22。
[0038]該軸承座12固定于外殼11內并位于前軸承19的后方,該軸承座12內固定有后軸承23,軸承座12的外壁凹設有出氣槽10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軸承19的外徑大于后軸承23的外徑。
[0039]該分流器13設置于軸承座12內并位于后軸承23的后側,分流器13的后端連接有出氣軸24,分流器13的出氣孔102連通出氣槽101。
[0040]該轉子14可轉動地設置有外殼11內,轉子14的前后兩端分別安裝于前述前軸承19和后軸承23上,該轉子14上設置有多個葉片25。
[0041]該氣缸15設置于外殼11內,氣缸15為氧化鋯陶瓷材料,前述轉子14和多個葉片25位于氣缸15內,該氣缸15上設置有多個連通氣缸15內部的通孔103,前述出氣槽101連通通孔 103。
[0042]該筒夾座16與轉子14的前端安裝連接,筒夾座16與前套18之間形成有排氣間隙104,該排氣間隙104通過前軸承19上的縫隙連通氣缸15內部。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筒夾座16的前端通過螺帽26安裝有夾頭27。
[0043]該進氣軸17與外殼11的后端安裝連接,進氣軸17的前端連通出氣軸24的后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氣軸17的前端與外殼11的后端螺合連接固定,并且,所述進氣軸17上套設有進氣閥體28,該進氣閥體28與進氣軸17之間夾設有第一密封圈29和第二密封圈30,所述進氣閥體28與進氣軸17螺合連接,以及,所述進氣閥體28外套設有開關31,該開關31的前端與進氣軸17的前端之間夾設有第三密封圈32。
[0044]工作時,該進氣軸17連接氣源,打開開關31,氣流通過進氣軸17輸出到出氣軸24,然后到分流器13,接著,氣流通過分流器13輸出到氣缸15,由汽缸15上的通孔103進氣帶動葉片25,使得轉子14轉動,轉子14的轉動而帶動筒夾座16和夾頭27轉動。
[0045]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是:本產品采用前后排氣設計,在使用中氣流通過前后軸承邊排出,達到軸承冷卻效果,不發熱,利用延長軸承壽命,并且汽缸采用氧化鋯陶瓷材料精磨而成,使用中和葉片摩擦,葉片磨損小,不易發熱,產品整體使用壽命長。
[0046]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殼、軸承座、分流器、轉子、氣缸、筒夾座以及進氣軸;該外殼的前端內部通過前套安裝固定有前軸承;該軸承座固定于外殼內并位于前軸承的后方,該軸承座內固定有后軸承,軸承座的外壁凹設有出氣槽;該分流器設置于軸承座內并位于后軸承的后側,分流器的后端連接有出氣軸,分流器的出氣孔連通出氣槽;該轉子可轉動地設置有外殼內,轉子的前后兩端分別安裝于前述前軸承和后軸承上,該轉子上設置有多個葉片;該氣缸設置于外殼內,氣缸為氧化鋯陶瓷材料,前述轉子和多個葉片位于氣缸內,該氣缸上設置有多個連通氣缸內部的通孔,前述出氣槽連通通孔;該筒夾座與轉子的前端安裝連接,筒夾座與前套之間形成有排氣間隙,該排氣間隙通過前軸承上的縫隙連通氣缸內部;該進氣軸與外殼的后端安裝連接,進氣軸的前端連通出氣軸的后端。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套與外殼的前端螺合連接固定。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軸承為軸向并排設置的兩個。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夾座的前端通過螺帽安裝有夾頭。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軸上套設有進氣閥體,該進氣閥體與進氣軸之間夾設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閥體與進氣軸螺合連接。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閥體外套設有開關,該開關的前端與進氣軸的前端之間夾設有第三密封圈。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軸的前端與外殼的后端螺合連接固定。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軸承的后側設置有外墊,外墊的后側設置有內墊。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打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軸承的外徑大于后軸承的外徑。
【文檔編號】B24B23/00GK205651192SQ201620361022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6日 公開號201620361022.5, CN 201620361022, CN 205651192 U, CN 205651192U, CN-U-205651192, CN201620361022, CN201620361022.5, CN205651192 U, CN205651192U
【發明人】冼祖平
【申請人】東莞精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