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夾緊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夾緊機構,包括:彈性壓持部、夾具以及托舉部;彈性壓持部包括氣囊、夾持氣囊的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具中空通腔的活塞桿以及缸筒;氣囊沿活塞桿縱長延伸方向膨脹或者收縮以調節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的間距;托舉部包括托盤支架、固定在托盤支架上的下連接板、固定在下連接板上的支桿以及通過支桿支撐的托盤;彈性壓持部、夾具和托舉部相配合使用以實現夾緊操作。通過夾具固定夾持鑄件的一端以及托舉部托舉鑄件的底部,再利用氣囊膨脹推動緩沖層彈性壓持鑄件另一端,從而實現了對鑄件的彈性夾緊,有效地防止了鑄件在被錘擊或者晃動的過程中發生變形或者松動,提高了鑄件的落砂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夾緊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去芯裝置的工件夾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夾緊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鑄件的芯砂去除工藝一般在去芯裝置上完成,首先利用錘擊機構對鑄件進行多次錘擊從而松動鑄件中的芯砂,然后利用晃動機構對鑄件進行高頻晃動從而使鑄件中的芯砂能夠自然落下。在錘擊機構和晃動機構工作過程中,鑄件需要被夾緊機構夾持。而傳統的硬性夾緊機構會使鑄件在被錘擊或者晃動過程中發生松脫現象,嚴重時,會導致鑄件從硬性夾緊機構中飛出;而且硬性夾緊機構在鑄件受到外力時對鑄件起不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從而會使鑄件發生變形,大大影響了鑄件的落砂效率。
[0003]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中的夾緊機構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夾緊機構,用以防止鑄件在被錘擊或者晃動的過程中發生變形或者松動,提高鑄件的落砂效率。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夾緊機構,包括:彈性壓持部、夾具以及托舉部;彈性壓持部包括氣囊、夾持氣囊的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具中空通腔的活塞桿以及缸筒;活塞桿活動容置于缸筒中并依次貫穿第一連接板和氣囊并與第二連接板連接;中空通腔與氣囊連通,第二連接板表面設有緩沖層;氣囊沿活塞桿縱長延伸方向膨脹或者收縮以調節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的間距;托舉部包括托盤支架、固定在托盤支架上的下連接板、固定在下連接板上的支桿以及通過支桿支撐的托盤;彈性壓持部、夾具和托舉部相配合使用以實現夾緊操作。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托盤上還設有橡膠墊。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缸筒的內壁配置有導向套,所述導向套設置于活塞桿與缸筒之間,所述導向套與缸筒共同穿過第一連接板,并與氣囊相互抵靠。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夾緊機構還包括壓環,所述壓環卡箍導向套,用以限制導向套在缸筒中的縱向位移。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氣囊與第一連接板及第二連接板之間分別設有互為收容的凸起部及限位部。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氣囊上設有若干個凸柱,所述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上分別設有數量相當的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所述凸柱延伸入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中并固定連接。
[00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缸筒一端設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形成有螺接部。
[00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活塞桿軸向內側形成至少一個圓環臺階,以將中空通腔限定出自進氣口向氣囊方向呈徑縮的若干子中空通腔。
[00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緩沖層與第二連接板通過螺接或者焊接方式固定連接。
[00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夾具包括上夾持件和下夾持件。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夾具固定夾持鑄件的一端以及托舉部托舉鑄件的底部,再利用氣囊膨脹推動緩沖層彈性壓持鑄件另一端,從而實現了對鑄件的彈性夾緊,有效地防止了鑄件在被錘擊或者晃動的過程中發生變形或者松動,提高了鑄件的落砂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夾緊機構中的彈性壓持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所示的彈性壓持部的正視圖;
[0018]圖3為沿圖2所示的彈性壓持部的G-G線的剖視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夾緊機構夾持鑄件時的工作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但應當說明的是,這些實施方式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結構上的等效變換或替代,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1]如圖1-圖4所示的一種夾緊機構,包括:彈性壓持部300、夾具8以及托舉部9,彈性壓持部300、夾具8以及托舉部9相互配合以夾緊鑄件100。彈性壓持部300、夾具8以及托舉部9均固定安裝在去芯裝置的晃動機構200上,配合錘擊機構(未示出)和晃動機構200完成對鑄件100的去芯操作。
[0022]其中,彈性壓持部300包括:氣囊5、第一連接板61、第二連接板62、活塞桿3和缸筒
1
[0023]氣囊5采用橡膠材料制成,具體地采用丁苯橡膠制成。氣囊5與第一連接板61、氣囊5與第二連接板62之間分別設有互為收容的凸起部及限位部。具體地,氣囊5面向第一連接板61側設有四個或者六個凸柱51,第一連接板61上相應地設有四個或者六個第一限位孔611,凸柱51延伸入第一限位孔611中并固定連接,從而實現氣囊5與第一連接板61的固定連接;氣囊5面向第二連接板62側設有四個或者六個凸柱52,第二連接板62上相應地設有四個或者六個第二限位孔621,凸柱52延伸入第二限位孔621中并固定連接,從而實現氣囊5與第二連接板62的固定連接。從而通過第一連接板61和第二連接板62共同夾持氣囊5。
[0024]缸筒I中容置有活塞桿3,活塞桿3可在缸筒I中沿軸向自由伸縮,活塞桿3和缸筒I之間還設有導向套2,導向套2引導活塞桿3在缸筒I中平穩的伸縮。導向套2與缸筒I共同穿過第一連接板61,并與氣囊5相互抵靠。缸筒I靠近氣囊5的一端外設有壓環4,壓環4卡箍導向套2,用以限制導向套2在缸筒I中的縱向位移,防止因活塞桿3縱向伸縮從而將導向套2帶出缸筒I或者在缸筒I中自由移動。壓環4上設有若干個螺紋孔41,螺紋孔41延伸入第一連接板61中,將螺栓或者螺釘延伸入螺紋孔41中從而實現壓環4與第一連接板61的固定連接。
[0025]缸筒I 一端設有進氣口 10,所述進氣口 10處形成有螺接部101,螺接部101外接氣動閥(未示出)。缸筒I內形成空腔11,空腔11與中空通腔30相連通。
[0026]活塞桿3軸向內側形成一個圓環臺階33,圓環臺階33自進氣口10向氣囊5方向將中空通腔30分為兩個子中空通腔即子中空通腔31和子中空通腔32,子中空通腔32的直徑小于子中空通腔31的直徑。活塞桿3縱向依次貫穿第一連接板61和氣囊5且活塞桿3末端與第二連接板62固定連接。子中空通腔32設有出氣口 321,子中空通腔32與氣囊5的內空腔50通過出氣口 321連通。
[0027]第二連接板62表面設有緩沖層7,緩沖層7表面設有一個或者多個螺紋孔71,螺紋孔71延伸入第二連接板62中,利用螺栓或者螺釘延伸入螺紋孔71中從而實現緩沖層7與第二連接板62的固定連接,緩沖層7與第二連接板62也可通過焊接方式固定連接。螺紋孔71也可直接延伸入活塞桿3中從而實現緩沖層7與活塞桿3的固定連接。緩沖層7為橡膠層或者PU層,并優選為PU層,緩沖層7對鑄件100起到保護作用。
[0028]夾具8,夾具8包括上夾持件81和下夾持件82,利用上夾持件81和下夾持件82共同夾持鑄件100的一端用以限制鑄件100的位置,防止鑄件100發生傾斜影響操作,起到一種預固定鑄件100的作用。
[0029]托舉部9包括托盤支架91、下連接板92、托盤93、橡膠墊94以及支桿95。托盤支架91與晃動機構200焊接固定,托盤支架91上焊接固定有下連接板92,下連接板92通過支桿95支撐托盤93,托盤93上設有橡膠墊94,鑄件100可放置在橡膠墊94上,鑄件100放置在橡膠墊94上不易滑動,橡膠墊94對鑄件100起到保護作用。托舉部9托舉鑄件100,可以有效地防止錘擊機構的錘擊過程或者晃動機構200的晃動過程中鑄件100向下墜落。
[0030]如圖4所示一種夾緊機構的工作狀態圖,晃動機構200由上支架2021、下支架2022與多個立板2023焊接而成,上支架2021、下支架2022與多個立板2023共同形成凹陷部(未示出)。夾具8固定在凹陷部左側內壁上,托彈性壓持部300固定在凹陷部右側內壁上,托舉部9與下支架2022固定連接。
[0031]去芯裝置工作前即錘擊機構錘擊前或者晃動機構200晃動前,將鑄件100放置在橡膠墊94上,再調節上夾持件81和下夾持件82從而將鑄件100—端固定。
[0032]氣動閥(未示出)通過螺接部101與彈性壓持部300連接,氣動閥向彈性壓持部300內充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由進氣口 10進入空腔11中,再由空腔11進入子中空通腔31和子中空通腔32中,由于子中空通腔32與氣囊5通過出氣口321連通,壓縮空氣進入氣囊5的內空腔50中。隨著內空腔50中的壓縮空氣量的增加,第一連接板61和第二連接板62之間的間距變大,由于壓環4抵接在缸筒I的一端外并與第一連接板61固定連接,所以第一連接板61是固定不動的,氣囊5向第二連接板62方向膨脹,氣囊5會推動第二連接板62向外運動,由于活塞桿3與第二連接板62固定連接,活塞桿3在第二連接板62的帶動下在缸筒I內縱向移動。氣囊5膨脹將緩沖層7推至鑄件100處并與鑄件100緊密相抵接。當鑄件100內的芯砂完全去除后,利用氣動閥負壓抽氣,將氣囊5中的壓縮空氣抽出,氣囊5朝第一連接板61的方向收縮,第二連接板62朝第一連接板61方向移動復位,活塞桿3在第二連接板62帶動下在缸筒I內向進氣口 10方向移動復位,使得緩沖層7松開鑄件100,最后取下鑄件100。當然,螺接部101也可不外接氣動閥,可通過外物延伸入缸筒I中并推動活塞桿3向緩沖層7的方向運動,從而使氣囊5的內空腔50中充滿空氣,當緩沖層7緊密抵接鑄件100后,利用帶螺紋的活塞(未示出)堵塞進氣口 10,使氣囊5處于充滿氣體狀態從而完成上述操作,其基本原理與利用氣動閥充氣或者放氣是相同。
[0033]通過夾具8固定夾持鑄件100的一端,托舉部9從底部托舉鑄件100,再利用氣囊5膨脹推動緩沖層7彈性壓持鑄件100另一端,從而實現了對鑄件100的彈性夾緊。在鑄件100被錘擊或者晃動過程中,由于氣囊5的存在鑄件100可以存在較小的位移。同時,由于彈性壓持部300、夾具8以及托舉部9共同夾緊作用,鑄件100不會發生較大的偏移,夾緊機構有效地防止了鑄件在被錘擊或者晃動的過程中發生變形或者松動,提高了鑄件的落砂效率。
[003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35]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彈性壓持部(300)、夾具(8)以及托舉部(9); 所述彈性壓持部(300)包括氣囊(5)、夾持氣囊(5)的第一連接板(61)與第二連接板(62)、具中空通腔(30)的活塞桿(3)以及缸筒(I);所述活塞桿(3)活動容置于缸筒(I)中并依次貫穿第一連接板(61)和氣囊(5)并與第二連接板(62)連接; 所述中空通腔(30)與氣囊(5)連通,所述第二連接板(62)表面設有緩沖層(7);所述氣囊(5)沿活塞桿(3)縱長延伸方向膨脹或者收縮以調節第一連接板(61)與第二連接板(62)的間距; 所述托舉部(9)包括托盤支架(91)、固定在托盤支架(91)上的下連接板(92)、固定在下連接板(92)上的支桿(95)以及通過支桿(95)支撐的托盤(93); 所述彈性壓持部(300)、夾具(8)和托舉部(9)相配合使用以實現夾緊操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93)上還設有橡膠墊(94)。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I)的內壁配置有導向套(2),所述導向套(2)設置于活塞桿(3)與缸筒(I)之間,所述導向套(2)與缸筒(I)共同穿過第一連接板(61),并與氣囊(5)相互抵靠。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種夾緊機構還包括壓環(4),所述壓環(4)卡箍導向套(2),用以限制導向套(2)在缸筒(I)中的縱向位移。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5)與第一連接板(61)及第二連接板(62)之間分別設有互為收容的凸起部及限位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5)上設有若干個凸柱(51,52),所述第一連接板(61)與第二連接板(62)上分別設有數量相當的第一限位孔(611)及第二限位孔(621),所述凸柱(51,52)延伸入第一限位孔(611)及第二限位孔(621)中并固定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I)一端設有進氣口(10),所述進氣口( 1)形成有螺接部(101)。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3)軸向內側形成至少一個圓環臺階(33),以將中空通腔(30)限定出自進氣口(10)向氣囊(5)方向呈徑縮的若干子中空通腔。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層(7)與第二連接板(62)通過螺接或者焊接方式固定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8)包括上夾持件(81)和下夾持件(82)。
【文檔編號】B22D29/00GK205519598SQ201620380385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發明人】趙中星
【申請人】無錫市華鑄機械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