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熱處理快速冷卻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包括池體,池體的外周設置有保溫層,池體內設置有隔板,隔板將池體分隔為工件容置腔和混液腔,工件容置腔的池體內表面上固定設置有換熱管,混液腔與第一泵體和第二泵體的出液口相通,池體外設置有用于使冷卻液降溫的冷卻裝置,冷卻裝置的出液口分別與換熱管和第一泵體的進液口相連通,第二泵體的進液口和換熱管的出液口均與工件容置腔相通,隔板上設置有出液孔。該熱處理快速冷卻池結構合理,通過采用隔板將池體分隔為工件容置腔和混液腔,并且在池體外設置保溫層,在池體內壁上設置換熱管,使池體內各部分的溫度更趨均一,有助于準確控制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
【專利說明】
一種熱處理快速冷卻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熱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處理快速冷卻池。
【背景技術】
[0002]機加工中,為了獲得更優的工件表面硬度,往往需要對工件進行熱處理工藝處理,而熱處理工藝大多需要將工件放到加熱爐內進行加熱,然后置于冷卻池中冷卻。不同的產品、不同的規格對應的熱處理工藝不盡相同。其中關鍵的工藝控制之一為控制工件的冷卻速度。冷卻池中的冷卻液在工件放置其中的瞬間溫度上升速度很快,需要采用制冷設備對冷卻池中的冷卻液進行降溫處理,但是,冷卻液如何快速混勻,使池內各部的冷卻液溫度基本均一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專利200920042320.8中公開了一種熱處理池冷卻裝置,其結構包括冷卻池,在冷卻池邊上安裝了封閉式冷卻塔,在冷卻池的底部鋪設了一層擾流管道,冷卻塔的冷卻液進口與冷卻池上部相連通,冷卻液出口與冷卻池下部相連通,擾流管道兩端與冷卻池中部相連,擾流管道中間管壁頂部設置有若干噴液口,擾流管道內設置有多臺葉輪攪拌裝置。上述技術方案中,擾流管道為半封閉狀,不利于維護;噴液口噴出的溫度較低的冷卻液噴射方向為豎向,由于池體內的水深度較大,不利于池體內冷卻液的自混合。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中的熱處理冷卻池進行結構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冷卻速度快的熱處理快速冷卻池。
[0004]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體,所述池體的外周設置有保溫層,所述池體內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池體分隔為工件容置腔和混液腔,工件容置腔的池體內表面上固定設置有換熱管,混液腔與第一栗體和第二栗體的出液口相通,池體外設置有用于使冷卻液降溫的冷卻裝置,冷卻裝置的出液口分別與換熱管和第一栗體的進液口相連通,第二栗體的進液口和換熱管的出液口均與工件容置腔相通,隔板上設置有出液孔。
[0005]為了避免換池體的熱量經過熱傳導傳遞給換熱管,從而使換熱管內冷卻液溫度升高,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保溫層的材質為膨脹珍珠巖或發泡混凝土。
[0006]為了便于混液腔的清潔和維護,并簡化冷卻池結構,減少管體的鋪設,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池體的內表面周向設置有凸臺,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外緣與凸臺頂面之間通過密封環密封貼合,所述池體與隔板之間間隙配合,所述隔板上設置有吊耳。
[0007]優選的技術方案為,隔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置有與出液孔一一對應并連通的出液導向管。出液導向管的設置可以使自隔板出液的冷卻液具有一定的流向,對工件容置腔內的液體形成擾動,從而加速工件容置腔內冷卻液的混合。
[0008]優選的技術方案為,隔板上的出液孔呈矩形陣列分布。
[0009]優選的技術方案還可以為,出液孔以隔板中心為圓心呈若干個同心的環形陣列分布。
[0010]優選的技術方案為,出液導向管的軸向為豎向,或出液導向管由進液端至出液端呈向池體內壁螺旋發散狀傾斜設置。上述結構中出液導向管的進液端和出液端均呈環形排布,有利于在隔板上方形成螺旋狀的水流擾動,加速池體中心與邊緣處之間的冷卻液混合,與上述的豎向出液導向管的冷卻池相比,池體內各部分的溫度差更小。
[0011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2]該熱處理快速冷卻池結構合理,通過采用隔板將池體分隔為工件容置腔和混液腔,并且在池體外設置保溫層,在池體內壁上設置換熱管,使池體內各部分的溫度更趨均一,有助于準確控制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池體;11、工件容置腔;12、混液腔;2、保溫層;3、隔板;4、換熱管;5、第一栗體;6、第二栗體;7、冷卻裝置;8、出液孔;9、吊耳;10、凸臺;13、密封環;14、出液導向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18]實施例1
[0019]如圖1所示,實施例1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包括池體I,池體I的外周設置有保溫層2,池體I內設置有隔板3,隔板3將池體分隔為工件容置腔11和混液腔12,工件容置腔11的池體內表面上固定設置有換熱管4,混液腔12與第一栗體5和第二栗體6的出液口相通,池體I夕卜設置有用于使冷卻液降溫的冷卻裝置7,冷卻裝置7的出液口分別與換熱管4和第一栗體5的進液口相連通,第二栗體6的進液口和換熱管4的出液口均與工件容置腔11相通,隔板3上設置有出液孔8。
[0020]保溫層2的材質為發泡混凝土。
[0021]池體I的內表面周向設置有凸臺10,隔板3的下表面外緣與凸臺10頂面之間通過密封環13密封貼合,池體I與隔板3之間間隙配合,隔板3上設置有吊耳9。
[0022]實施例2
[0023]如圖2所示,實施例2基于實施例1,區別在于,隔板3的下表面設置有與出液孔8—一對應并連通的出液導向管14。
[0024]實施例2中的隔板3上的出液孔8呈矩形陣列分布,出液導向管14的軸向為豎向。
[0025]實施例3
[0026]如圖3所示,實施例3基于實施例1,區別在于,出液孔8以隔板3中心為圓心呈若干個同心的環形陣列分布。
[0027]實施例3中的出液導向管14設置在隔板3上端,出液導向管14由進液端至出液端呈向池體內壁螺旋發散狀傾斜設置。
[0028]保溫層2的材質為膨脹珍珠巖。
[0029]實施例3中出液導向管的進液端和出液端均呈環形排布,出液端的環形直徑大于進液端的環形直徑,上述結構有利于在隔板上方形成螺旋狀的水流擾動,加速池體中心與邊緣處之間的冷卻液混合,與實施例2的冷卻池冷卻效果相比,池體內各部分的溫度差更小,具體為小于2攝氏度。
[0030]換熱管與導入第一栗體的水流分配需要結合溫度控制系統的溫度傳感器實際測得值,通過自動控制閥門控制。
[0031]使用時,將熱處理工件置于冷卻池中,池內冷卻液溫度急劇升高,開啟冷卻裝置,通過溫度控制系統測量池體各部分冷卻液的溫度,調整換熱管與導入第一栗體的水流分配,第一栗體將溫度較低的冷卻液栗入混液腔中,與第二栗體栗入混液腔的較高溫度的冷卻液混合,混合后的冷卻液經出液孔噴射進入工件容置腔,保溫層能減少換熱管與池體外圍材料之間的熱傳導。換熱管的作用在于使靠近池體內壁部分的冷卻液溫度降低,而池體中部的冷卻液主要依靠隔板出液孔的冷流降低溫度。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體,所述池體的外周設置有保溫層,所述池體內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池體分隔為工件容置腔和混液腔,工件容置腔的池體內表面上固定設置有換熱管,混液腔與第一栗體和第二栗體的出液口相通,池體外設置有用于使冷卻液降溫的冷卻裝置,冷卻裝置的出液口分別與換熱管和第一栗體的進液口相連通,第二栗體的進液口和換熱管的出液口均與工件容置腔相通,隔板上設置有出液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的材質為膨脹珍珠巖或發泡混凝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的內表面周向設置有凸臺,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外緣與凸臺頂面之間通過密封環密封貼合,所述池體與隔板之間間隙配合,所述隔板上設置有吊耳。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其特征在于,隔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置有與出液孔一一對應并連通的出液導向管。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其特征在于,隔板上的出液孔呈矩形陣列分布O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其特征在于,出液孔以隔板中心為圓心呈若干個同心的環形陣列分布。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熱處理快速冷卻池,其特征在于,出液導向管的軸向為豎向,或出液導向管由進液端至出液端呈向池體內壁螺旋發散狀傾斜設置。
【文檔編號】C21D1/00GK205501346SQ201620119098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4日
【發明人】高欣, 王文武, 薛松
【申請人】江陰南工鍛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