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鑄造硅砂焙燒前后的烘干冷卻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一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包括內筒體和套裝在內筒體外部的外筒體,且所述內筒體和外筒體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方向相反的外筒體導料板和內筒體導料板。通過所述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方向相反的外筒體導料板和內筒體導料板的內筒體和外筒體的結構,使得內筒體的熱砂與外筒體的濕砂之間進行充分的熱交換,既節省了高溫焙燒砂自然冷卻時的晾曬場地,又利用了高溫焙燒砂的高溫余熱,同時還減少了濕砂烘干的步驟,既節約能源又提高效率還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鑄造硅砂焙燒前后的烘干冷卻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常見的硅砂焙燒爐其進料方式通常采用直接將烘干后的砂子投入到焙燒爐內進行焙燒,出料方式通常采用沸騰冷卻床或將砂平鋪在地上自然冷卻,也就是烘干和冷卻分別獨立進行。
[0003]上述烘干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點:①生產工序多;②生產效率低;③能源消耗多;④人力消耗大;⑤占地面積大。
[0004]上述冷卻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點:①能源消耗多;②占地面積大;③人力消耗大;④生產效率低;⑤增加作業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通過所述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方向相反的外筒體導料板和內筒體導料板的內筒體和外筒體的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濕砂烘干和高溫焙燒砂冷卻分別進行,即能源損耗大、占地面積廣、生產效率低等問題。
[0006]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包括內筒體和套裝在內筒體外部的外筒體,且所述內筒體和外筒體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方向相反的內筒體導料板和外筒體導料板。
[0008]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還包括分別設置在內、外筒體兩端的濕砂進料裝置和烘干砂進料裝置,所述濕砂進料裝置包括設置于外筒體下方的濕砂儲料箱及設置于外筒體外部且與外筒體內部相連通的濕砂撥料斗,所述烘干砂進料裝置包括設置于內筒體下方的高溫焙燒砂儲料箱及設置于內筒體外部且與內筒體內部相連通的高溫焙燒砂撥料斗。
[0009]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濕砂撥料斗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均為U型槽狀結構,外筒體和內筒體上均對應U型槽狀結構開設有安裝通孔,所述U型槽狀結構的一端固定在安裝通孔上。
[0010]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濕砂撥料斗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均與其所在的外筒體和內筒體的安裝點的切線面呈傾斜角,且傾斜的方向分別與外筒體和內筒體旋轉的方向保持一致。
[0011]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濕砂儲料箱位于外筒體的下方。
[0012]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還包括設置在外筒體出料端下方的烘干砂出料口和設置在內筒體出料端處的高溫焙燒砂出料口。
[0013]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外筒體的出料端的上方還設置有蒸汽排出
□ O
[0014]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外筒體的出料端還套裝有套筒,所述蒸汽排出口和烘干砂出料口分別連接在套筒的上部和下部。
[0015]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蒸汽排出口、烘干砂出料口以及套筒為一體化設置。
[0016]作為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之一,所述外筒體和內筒體同軸也旋轉的方向一致。
[0017]有益效果:通過所述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方向相反的外筒體導料板和內筒體導料板的內筒體和外筒體的結構,使得內筒體的熱砂與外筒體的濕砂之間進行充分的熱交換,既節省了高溫焙燒砂自然冷卻時的晾曬場地,又利用了高溫焙燒砂的高溫余熱,同時還減少了濕砂烘干的步驟,既節約能源又提高效率還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三。
[0021]圖中:
[0022]1、內筒體;2、外筒體;3、外筒體導料板;4、濕砂撥料斗;5、高溫焙燒砂出料口; 6、內筒體導料板;7、濕砂進料口 ; 8、濕砂儲料箱;9、高溫焙燒砂進料口; 10、高溫焙燒砂儲料箱;
11、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2、蒸汽排氣口; 13、烘干砂出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24]實施例1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如圖1-3所示,包括內筒體I和套裝在內筒體I外部的外筒體2,所述內筒體I和外筒體2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方向相反的內筒體導料板6和外筒體導料板3。所述內、外筒體兩端分別設置有濕砂進料裝置和烘干砂進料裝置。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設置在外筒體2出料端下方的烘干砂出料口 13和設置在內筒體I出料端處的高溫焙燒砂出料口 5。所述外筒體2和內筒體I同軸且旋轉的方向一致。
[0026]如圖2所示,所述濕砂進料裝置包括設置于外筒體2下方的濕砂儲料箱8及設置于外筒體2外部且與外筒體2內部相連通的濕砂撥料斗4,所述濕砂儲料箱8位于外筒體2的下方。所述烘干砂進料裝置包括設置于內筒體I下方的高溫焙燒砂儲料箱10及設置于內筒體I外部且與內筒體I內部相連通的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
[0027]如圖3所示,所述外筒體2的出料端的上方還設置有蒸汽排出口12。所述外筒體2的出料端還套裝有套筒,所述蒸汽排出口 12和烘干砂出料口 13分別連接在套筒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蒸汽排出口 12、烘干砂出料口 13以及套筒為一體化設置。
[0028]所述內筒體I和外筒體2其旋轉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也可以是逆向的,優選的,所述內筒體I和外筒體2其旋轉方向同向,可延長濕砂與高溫焙燒砂的熱交換的時間,提高熱交換的效率。
[0029]所述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的數量至少為一個,優選的,所述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為多個,且分別沿徑向均勻分布在外筒體2和內筒體I的外部,大大提尚了進料的效率。
[0030]如圖3中箭頭所示,所述高溫焙燒砂內筒體I由A端被送至B端;所述濕砂自外筒體2與內筒體I之間由B端被送至A端,在高溫焙燒砂和濕砂之間的逆向流動過程中,通過內筒體I的筒壁進行熱傳遞,達到濕砂烘干、高溫焙燒砂冷卻的雙重目的,節約了場地,節省了能源消耗。
[0031]所述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均為U型槽狀結構,外筒體2和內筒體I上均對應U型槽狀結構開設有安裝通孔,所述U型槽狀結構的一端固定在安裝通孔上。所述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均與其所在的外筒體2和內筒體I的安裝點的切線面呈傾斜角,且傾斜的方向分別與外筒體2和內筒體I旋轉的方向保持一致。
[0032]U型槽狀結構增大了單次進砂的量,所述U型槽狀結構的深度自其自由端至與內和/或外筒體連接的固定端逐漸加深,利于挖砂。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傾斜的方向分別與外筒體2和內筒體I旋轉的方向保持一致。減少了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與砂子的直角碰撞,減少了砂子對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的磨損,延長了 U型槽狀結構的使用壽命。
[0033]綜上所述,通過所述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方向相反的外筒體導料板和內筒體導料板的內筒體和外筒體的結構,使得內筒體的熱砂與外筒體的濕砂之間進行充分的熱交換,既節省了高溫焙燒砂自然冷卻時的晾曬場地,又利用了高溫焙燒砂的高溫余熱,同時還減少了濕砂烘干的步驟,既節約能源又提高效率還降低生產成本。
[0034]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內筒體(I)和套裝在內筒體(I)外部的外筒體(2),且所述內筒體(I)和外筒體(2)的筒壁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方向相反的內筒體導料板(6)和外筒體導料板(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別設置在內、外筒體兩端的濕砂進料裝置和烘干砂進料裝置,所述濕砂進料裝置包括設置于外筒體(2)下方的濕砂儲料箱(8)及設置于外筒體(2)外部且與外筒體(2)內部相連通的濕砂撥料斗(4),所述烘干砂進料裝置包括設置于內筒體(I)下方的高溫焙燒砂儲料箱(10)及設置于內筒體(I)外部且與內筒體(I)內部相連通的高溫焙燒砂撥料斗(II)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均為U型槽狀結構,外筒體(2)和內筒體(I)上均對應U型槽狀結構開設有安裝通孔,所述U型槽狀結構的一端固定在安裝通孔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濕砂撥料斗(4)和高溫焙燒砂撥料斗(11)均與其所在的外筒體(2)和內筒體(I)的安裝點的切線面呈傾斜角,且傾斜的方向分別與外筒體(2)和內筒體(I)旋轉的方向保持一 Sc ο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濕砂儲料箱(8)位于外筒體(2)的下方。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外筒體(2)出料端下方的烘干砂出料口(13)和設置在內筒體(I)出料端處的高溫焙燒砂出料口( 5)。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體(2)的出料端的上方還設置有蒸汽排出口(12)。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體(2)的出料端還套裝有套筒,所述蒸汽排出口(12)和烘干砂出料口(13)分別連接在套筒的上部和下部。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口( 12 )、烘干砂出料口( 13)以及套筒為一體化設置。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鑄造硅砂的焙燒前烘干焙燒后冷卻的滾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體(2)和內筒體(I)同軸且旋轉的方向一致。
【文檔編號】B22C5/08GK205496498SQ201620348898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2日
【發明人】韓海濤, 丁立軍
【申請人】承德北雁鑄造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