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該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模仁,所述下模上設有澆道,所述澆道包括主澆道以及第一輔助澆道、第二輔助澆道、第三輔助澆道以及第四輔助澆道,所述第一輔助澆道以及所述第四輔助澆道與所述模仁的第一側邊相交的第二側邊的距離分別為4mm-7mm,所述第一輔助澆道與所述第四輔助澆道的外側分別延伸一空心圓柱體型的第五澆道,所述第五澆道的側面設有流出口,所述流出口與一輔助豎形澆口連通,所述輔助豎形澆口的側面與所述模仁的第二側邊相齊平,所述輔助豎形澆口的頂端低于所述模仁的第一側邊1mm-3mm。本實用新型所述模具,可防冷料、提高產品合格率。
【專利說明】
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鑄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0002]散熱片類產品在壓鑄生產過程中,產品兩側的散熱片在成型后,冷紋很多,并在結晶的產品內部形成很多個細小的孔洞或在其產品表面形成不規則的凹凸不平的且有深度的感的花紋,產品經過噴涂加工之后,表面由于細小孔洞而形成氣泡或表面呈現地圖一樣的紋路,導致產品不合格。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防冷料、提尚廣品合格率的散熱片壓鑄t旲具。
[0004]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模仁,所述下模上設有澆道,所述上模上設有與所述澆道連通的上模澆口,所述模仁具有相交的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所述澆道包括主澆道以及分別與所述主澆道連通并依次延伸至所述模仁的第一側邊的第一輔助澆道、第二輔助澆道、第三輔助澆道以及第四輔助澆道,所述第一輔助澆道以及所述第四輔助澆道與所述模仁的第二側邊的距離均為4mm-7mm,所述第一輔助澆道與所述第四輔助澆道的外側分別延伸一空心圓柱體型的第五澆道,所述第五澆道的側面設有流出口,所述流出口與一輔助豎形澆口連通,所述輔助豎形澆口的側面與所述模仁的第二側邊相齊平,所述輔助豎形饒口的頂端低于所述模仁的第一側邊lmm-3_。
[0006]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下模上設有排氣渣包,所述排氣渣包與所述模仁的第三側邊連通,所述第三側邊與所述第一側邊相對設置。
[0007]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五澆道通過一連接道與所述第一輔助澆道以及所述第四輔助澆道連通,所述連接道傾斜設置。
[0008]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輔助澆道、第二輔助澆道、第三輔助澆道以及第四輔助澆道與所述主澆道連接的端部位置高于所述與所述模仁連通的端部位置。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其與現有技術相比:
[0010]該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的澆道包括主澆道以及四個輔助澆道,將第一輔助澆道與第四輔助澆道與模仁的第二側邊之間的距離設置在4mm-7mm,在第一輔助澆道與第四輔助澆道上延伸出第五澆道,第五澆道的側面設有流出口,流出口與一輔助豎形澆口連通,輔助豎形澆口的側面與模仁的第二側邊相齊平,且輔助豎形澆口的頂端低于模仁的第一側邊
,由此,在壓鑄生產時,高溫鋁液通過主澆道和第五澆道以及輔助豎形澆口進入兩側的散熱片部位,由于有兩側的澆道補充且主澆道與兩側散熱片的距離較小,保證產品兩側的散熱片有高溫鋁液填充,改變了鋁液凝固的環境,產品兩側的冷紋與細小孔洞大大減少,產品壓鑄成型質量大大改善,合格率得到提升。
【附圖說明】
[0011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所述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的澆道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0014]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0015]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16]請參照圖1與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100,包括上模10、下模20以及模仁30,模仁30設于上模10與下模20之間的模腔內,合模時產品在模仁30內成型。模仁30具有相交設置的第一側邊31及第二側邊32。
[0017]下模20上設有澆道21,上模10上設有與澆道21連通的上模澆口12,熔融的金屬液體通過上模澆口 12進入澆道21內,然后流入模仁30內成型。澆道21包括主澆道22以及分別與主澆道22連通的第一輔助澆道23、第二輔助澆道24、第三輔助澆道25以及第四輔助澆道26,第一輔助澆道23、第二輔助澆道24、第三輔助澆道25以及第四輔助澆道26沿模仁30的第一側邊31依次設置且均延伸至模仁30的第一側邊31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輔助澆道23、第二輔助澆道24、第三輔助澆道25以及第四輔助澆道26與主澆道22連接的端部位置高于第一輔助澆道23、第二輔助澆道24、第三輔助澆道25以及第四輔助澆道26與模仁30連通的端部位置,以便于金屬液能夠順利地由第一輔助澆道23、第二輔助澆道24、第三輔助澆道25以及第四輔助澆道26進入模仁30內。
[0018]第一輔助饒道23與第四輔助饒道26至與模仁30的第二側邊32的距離分別為4mm-7mm,在本實施例中為5mm,其中第二側邊32與第一側邊31相交。第一輔助澆道23與第四輔助澆道26的外側分別延伸一空心圓柱體型的第五澆道27,在本實施例中,第五澆道27通過一連接道28與第一輔助澆道23以及第四輔助澆道26連通,連接道28傾斜設置。第五澆道27的側面設有流出口,流出口與一輔助豎形澆口29連通,輔助豎形澆口29的側面與模仁30的第二側邊32相齊平,輔助豎形澆口 29的頂端低于模仁30的第一側邊31 lmm-3mm。由此,第五澆道27可以補充側邊的高溫金屬液,且第五澆道27呈空心圓柱體型設置,防止金屬液快速冷卻,保證金屬液在一定時間內處于高溫狀態。
[0019]下模20上還設有排氣渣包201,排氣渣包201與模仁30的第三側邊33連通,第三側邊33與第一側邊31相對設置。
[0020]上述模具在壓鑄生產時,高溫鋁液通過主澆道和第五澆道27以及輔助豎形澆口 29進入兩側的散熱片部位,由于有兩側的澆道補充且主澆道22與兩側散熱片的距離較小,保證產品40兩側的散熱片41有高溫鋁液填充,改變了鋁液凝固的環境,產品40兩側的冷紋與細小孔洞大大減少,產品壓鑄成型質量大大改善,合格率得到提升。
[0021]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模仁,所述下模上設有澆道,所述上模上設有與所述澆道連通的上模澆口,所述模仁具有相交的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所述澆道包括主澆道以及分別與所述主澆道連通并依次延伸至所述模仁的第一側邊的第一輔助澆道、第二輔助澆道、第三輔助澆道以及第四輔助澆道,所述第一輔助澆道以及所述第四輔助澆道與所述模仁的第二側邊的距離均為4mm-7mm,所述第一輔助澆道與所述第四輔助澆道的外側分別延伸一空心圓柱體型的第五澆道,所述第五澆道的側面設有流出口,所述流出口與一輔助豎形澆口連通,所述輔助豎形澆口的側面與所述模仁的第二側邊相齊平,所述輔助豎形澆口的頂端低于所述模仁的第一側邊lmm-3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設有排氣渣包,所述排氣渣包與所述模仁的第三側邊連通,所述第三側邊與所述第一側邊相對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澆道通過一連接道與所述第一輔助澆道以及所述第四輔助澆道連通,所述連接道傾斜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冷料散熱片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輔助澆道、第二輔助澆道、第三輔助澆道以及第四輔助澆道與所述主澆道連接的端部位置高于所述與所述模仁連通的端部位置。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5464258SQ201521140328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
【發明人】時相團
【申請人】東莞市建升壓鑄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