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包括供油管(1),安裝在供油管(1)上的壓力閥(4),散熱管套(2)、以及水循環散熱結構;所述水循環散熱結構包括套接在散熱管套(2)上的水管套(3),和水管套(3)連接的入水管路(7)和吸水管路(6),安裝在入水管路(7)上的電磁閥(9),安裝在吸水管路(6)上的吸水閥(8),以及和電磁閥(9)連接的進水管(11),和吸水閥(8)連接的出水管(10);本實用新型的散熱管和水循環散熱結構的雙層散熱技術提高了散熱性能,同時能夠對熱量過高出的油管進行降溫,降溫區域靈活。
【專利說明】
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屬于壓鑄機油路溫度控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壓鑄機在工作時會產生巨大的熱量消耗和齒輪損耗,因此,需要給壓鑄機進行供油散熱并減少機械結構磨損,然而在油路的傳遞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偏移,即把熱量較大的部分通過油的循環帶到其他地方,因此對于壓鑄機熱量控制顯得尤為必要。
[0003]現有的壓鑄機供油回路緊緊通過油的冷卻裝置來進行冷卻,冷卻裝置成本高,維護較難,同時易于增加壓鑄機整體面積,為此本案提出一種可自行降溫的油路結構,相對于利用冷卻裝置來降溫的方案來說降低成本,并且適用性高,搭建簡單。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降低了利用冷卻裝置方案的成本,并且能夠有效控制油路溫度,實現自適應降溫。
[0005]—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包括供油管,安裝在供油管上的壓力閥,散熱管套、以及水循環散熱結構;所述水循環散熱結構包括套接在散熱管套上的水管套,和水管套連接的入水管路和吸水管路,安裝在入水管路上的電磁閥,安裝在吸水管路上的吸水閥,以及和電磁閥連接的進水管和吸水閥連接的出水管。
[0006]—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所述油管上還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電磁閥以及吸水閥連接。
[0007]—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所述水循環散熱結構在進水管、入水管路和水管套內形成水流腔體。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散熱管和水循環散熱結構的雙層散熱技術提高了散熱性能,同時能夠對熱量過高出的油管進行降溫,降溫區域靈活。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水循環散熱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下面結合附圖說【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2]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包括供油管1,安裝在供油管I上的壓力閥4,散熱管套2、以及水循環散熱結構;所述水循環散熱結構包括套接在散熱管套2上的水管套3,和水管套3連接的入水管路7和吸水管路6,安裝在入水管路7上的電磁閥9,安裝在吸水管路6上的吸水閥8,以及和電磁閥9連接的進水管11和吸水閥8連接的出水管10。
[0013]—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油管I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5,溫度傳感器5和電磁閥9以及吸水閥8連接,通過溫度傳感器5檢測供油管I的溫度,如果溫度過高,溫度傳感器5發出控制信號,控制電磁閥9和吸水閥8工作,進水管11和出水管1連接外部的水箱或者水管,并在進水管11、入水管路7和水管套3內形成水流腔體31,水流通過進水管11在電磁閥9的控制下流入入水管路7進入水管套3,水管套3由于套接在散熱管套2,將散熱管套2散發的熱量進行進一步降溫,散熱管套2套接在供油管I上,直接散發來自供油管I內油的熱量,實現多級降溫,并且供油管I上的溫度傳感器5在溫度不高時不會打開電磁閥9和吸水閥8,直接通過散熱管套2散熱,降低功耗,實現降溫自調節。
[0014]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主權項】
1.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管(I),安裝在供油管(I)上的壓力閥(4),散熱管套(2)、以及水循環散熱結構;所述水循環散熱結構包括套接在散熱管套(2)上的水管套(3),和水管套(3)連接的入水管路(7)和吸水管路(6),安裝在入水管路(7)上的電磁閥(9),安裝在吸水管路(6)上的吸水閥(8),以及和電磁閥(9)連接的進水管(11),和吸水閥(8)連接的出水管(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I)上還安裝有溫度傳感器(5),溫度傳感器(5)和電磁閥(9)以及吸水閥(8)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鑄機用自降溫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環散熱結構在進水管(U)、入水管路(7 )和水管套(3 )內形成水流腔體(31)。
【文檔編號】B22D17/20GK205464250SQ20162001010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5日
【發明人】姜國松
【申請人】寧波鋁工精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