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纜退火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線纜生產過程中,線材經過拉制工序后,為消除線材變形所產生的內應力和恢復銅絲的綜合性能,需要對線材進行退火處理。通常做法是利用接觸式電刷傳輸低壓、大電流到線材上,利用短路原理使線材發熱并控制達到設定的溫度,保溫一段的時間后,再經過冷卻,完成對線材退火的要求。線材退火溫度高達450度左右,長時間連續工作線材高溫傳導到導電環及退火輪,使導電環及退火輪也達到很高的溫度。這樣會產生以下不利因素:高溫下的導電環產生軟化,引起早期磨損,長時間高溫工作后的退火輪導電能力減弱,從而影響設備正常工作,導致線材退火質量下降,如此需要早期更換導電環及退火輪,增加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冷卻效果好的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包括:機架,通過第一軸承轉動設置在機架上的主軸,在所述主軸內設置有小軸,在所述小軸內設置有第一進水通道,所述第一進水通道的右端設置有進水口,在所述小軸與主軸之間設置有第二進水通道,在所述主軸的右端連接有旋轉接頭裝置和皮帶輪,所述旋轉接頭裝置的結構包括:與主軸右端相連接的固定內接頭、設置在小軸右端外側機架上的外接頭,在所述外接頭與所述小軸的右端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在所述固定內接頭與外接頭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在所述固定內接頭與小軸之間設置有第三進水通道,在外接頭內設置有第四進水通道和出水口,在所述主軸的左端設置有導電輪、退火輪和蓋板,在退火輪的外側設置有導電環,在退火輪的左側設置有前側板,在退火輪的右側設置有后側板,所述前側板、退火輪和后側板之間通過第一螺釘連接,所述蓋板與前側板之間通過第二螺釘連接,所述前側板與導電輪之間通過第三螺釘連接,所述前側板通過第三軸承轉動設置在所述主軸的左端上,在所述蓋板與前側板之間設置有與第一進水通道左端相連通的第五進水通道,在所述前側板與退火輪之間設置有第六進水通道,在所述后側板與退火輪之間設置有第七進水通道,在所述前側板與導電輪之間設置有與第二進水通道左端相連通的第八進水通道,在所述前側板上設置有與第五進水通道和第六進水通道相連通的第九進水通道,在所述退火輪上設置有與第六進水通道和第七進水通道相連通的第十進水通道,在所述退火輪上設置有與第七進水通道和第八進水通道相連通的第十一進水通道。
[000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上述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冷卻效果好,布局合理,導電環及退火輪在連續工作中,能夠及時將熱量通過循環水帶走,保證導電環不發生軟化,不發生早期磨損,保證退火輪的導電能力和線材退火質量,增加導電環及退火輪的使用壽命,節約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07]圖中:1、機架,2、第一軸承,3、主軸,4、第^^一進水通道,5、小軸,6、第一進水通道,
7、進水口,8、第二進水通道,9、旋轉接頭裝置,10、皮帶輪,11、固定內接頭,12、外接頭,13、密封圈,14、第二軸承,15、第三進水通道,16、第四進水通道,17、出水口,18、導電輪,19、退火輪,20、蓋板,21、導電環,22、前側板,23、后側板,24、第一螺釘,25、第二螺釘,26、第三螺釘,27、第三軸承,28、第五進水通道,29、第六進水通道,30、第七進水通道,31、第八進水通道,32、第九進水通道,33、第十進水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一下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
[0009]如圖1所示,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包括:機架I,通過第一軸承2轉動設置在機架I上的主軸3,在所述主軸3內設置有小軸5,在所述小軸5內設置有第一進水通道6,所述第一進水通道6的右端設置有進水口 7,在所述小軸5與主軸3之間設置有第二進水通道8,在所述主軸3的右端連接有旋轉接頭裝置9和皮帶輪10,所述旋轉接頭裝置9的結構包括:與主軸3右端相連接的固定內接頭U、設置在小軸5右端外側機架I上的外接頭12,在所述外接頭12與所述小軸5的右端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3,在所述固定內接頭11與外接頭12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14,在所述固定內接頭11與小軸5之間設置有第三進水通道15,在外接頭12內設置有第四進水通道16和出水口 17,在所述主軸3的左端設置有導電輪18、退火輪19和蓋板20,在退火輪19的外側設置有導電環21,在退火輪19的左側設置有前側板22,在退火輪19的右側設置有后側板23,所述前側板22、退火輪19和后側板23之間通過第一螺釘24連接,所述蓋板20與前側板22之間通過第二螺釘25連接,所述前側板23與導電輪18之間通過第三螺釘26連接,所述前側板23通過第三軸承27轉動設置在所述主軸3的左端上,在所述蓋板20與前側板22之間設置有與第一進水通道6左端相連通的第五進水通道28,在所述前側板22與退火輪19之間設置有第六進水通道29,在所述后側板23與退火輪19之間設置有第七進水通道30,在所述前側板22與導電輪18之間設置有與第二進水通道8左端相連通的第八進水通道31,在所述前側板22上設置有與第五進水通道28和第六進水通道29相連通的第九進水通道32,在所述退火輪19上設置有與第六進水通道29和第七進水通道30相連通的第十進水通道33,在所述退火輪19上設置有與第七進水通道30和第八進水通道31相連通的第十一進水通道4。
[0010]上述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使用時,冷卻水池的冷卻水通過進水口 7進入,依次通過第一進水通道6、第五進水通道28、第九進水通道32、第六進水通道29、第十進水通道33、第七進水通道30、第十一進水通道4、第二進水通道8、第八進水通道31、第三進水通道15和第四進水通道16,然后從出水口 17排出,回流到冷卻水池。
[0011 ]上述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冷卻效果好,布局合理,導電環及退火輪在連續工作中,能夠及時將熱量通過循環水帶走,保證導電環不發生軟化,不發生早期磨損,保證退火輪的導電能力和線材退火質量,增加導電環及退火輪的使用壽命,節約了生產成本。
【主權項】
1.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包括:機架(I),通過第一軸承(2)轉動設置在機架(I)上的主軸(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軸(3)內設置有小軸(5),在所述小軸(5)內設置有第一進水通道(6),所述第一進水通道(6)的右端設置有進水口(7),在所述小軸(5)與主軸(3)之間設置有第二進水通道(8),在所述主軸(3)的右端連接有旋轉接頭裝置(9)和皮帶輪(10),所述旋轉接頭裝置(9)的結構包括:與主軸(3)右端相連接的固定內接頭(11)、設置在小軸(5)右端外側機架(I)上的外接頭(12),在所述外接頭(12)與所述小軸(5)的右端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3),在所述固定內接頭(11)與外接頭(12)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14),在所述固定內接頭(11)與小軸(5)之間設置有第三進水通道(15),在外接頭(12)內設置有第四進水通道(16)和出水口(17), 在所述主軸(3)的左端設置有導電輪(18)、退火輪(19)和蓋板(20),在退火輪(19)的外側設置有導電環(21),在退火輪(19)的左側設置有前側板(22),在退火輪(19)的右側設置有后側板(23),所述前側板(22)、退火輪(19)和后側板(23)之間通過第一螺釘(24)連接,所述蓋板(20)與前側板(22)之間通過第二螺釘(25)連接,所述前側板(23)與導電輪(18)之間通過第三螺釘(26)連接,所述前側板(23)通過第三軸承(27)轉動設置在所述主軸(3)的左端上,在所述蓋板(20)與前側板(22)之間設置有與第一進水通道(6)左端相連通的第五進水通道(28),在所述前側板(22)與退火輪(19)之間設置有第六進水通道(29),在所述后側板(23)與退火輪(19)之間設置有第七進水通道(30),在所述前側板(22)與導電輪(18)之間設置有與第二進水通道(8)左端相連通的第八進水通道(31),在所述前側板(22)上設置有與第五進水通道(28)和第六進水通道(29)相連通的第九進水通道(32),在所述退火輪(19)上設置有與第六進水通道(29)和第七進水通道(30)相連通的第十進水通道(33),在所述退火輪(19)上設置有與第七進水通道(30)和第八進水通道(31)相連通的第十一進水通道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冷卻效果好的退火輪循環水冷卻裝置,包括:機架,通過第一軸承轉動設置在機架上的主軸,在所述主軸內設置有小軸,在所述小軸內設置有第一進水通道,所述第一進水通道的右端設置有進水口,在所述小軸與主軸之間設置有第二進水通道,在所述主軸的右端連接有旋轉接頭裝置和皮帶輪,所述旋轉接頭裝置的結構包括:與主軸右端相連接的固定內接頭、設置在小軸右端外側機架上的外接頭,在所述外接頭與所述小軸的右端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在所述固定內接頭與外接頭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在所述固定內接頭與小軸之間設置有第三進水通道,在外接頭內設置有第四進水通道和出水口,在所述主軸的左端設置有導電輪、退火輪和蓋板。
【IPC分類】C21D1/26, C21D9/52
【公開號】CN205241753
【申請號】CN201520990875
【發明人】任金海, 李建文
【申請人】江蘇南海線纜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