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屬于金屬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對金屬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鎂合金板材、鎂鋁合金制品,像汽車配件和摩托車配件等,這些具有特殊強度和輕量化要求的各種機械零部件的加工,傳統的剖光打磨等手段遠遠不能滿足這些高的工藝要求,對此現今大多使用表面淬火處理,來提高材料表面的耐腐蝕性和耐磨性,減緩、消除和修復材料表面的變化及損傷,來提高材料的物力或者化學性能,達到使用的工藝要求,但是這種技術存在多種不足之處。
[0003]首先,淬火一般分為明火淬火和感應淬火兩種,加熱軟化表面后采取立刻冷卻的刺激來改變其物理性能,人工操作較為復雜、工作效率低下且高溫的工作環境對于的實際操作者很容易造成灼傷;其次,人工操作時,加熱溫度和淬硬層的深度不易控制,其加工生產后的質量不穩定;最后,這種加工工藝受到材料品質的限定,質軟的鎂鋁合金或者金屬局部受熱過大,容易產生局部熔化穿孔的現象產生,嚴重形變,影響使用性能和外形的美觀。為了促進鎂鋁合金制品等有特殊工藝要求的金屬材料的發展,這些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包括煤油滴定管、溫度檢測儀表、爐蓋、熱電偶、電阻絲、爐體、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爐芯內圈、開關閥、循環風機、尾氣排放管、氣密性鎖扣、爐蓋冷卻水保溫層、內部風輪、升降掛鉤、冷卻熱風排放接口、耐熱發生罐、工件擺放臺和支架,所述爐蓋設置在爐體的頂部,所述爐體的內部頂端設置有爐蓋冷卻水保溫層,所述氣密性鎖扣內嵌在爐蓋冷卻水保溫層中,所述爐蓋與爐體通過氣密性鎖扣連接,所述煤油滴定管、熱電偶和尾氣排放管均貫穿性穿過爐蓋連接到爐體的內部,所述循環風機安裝在爐蓋的頂端,所述循環風機與內部風輪通過傳動桿連接,所述爐芯內圈設置在爐體的內部,所述爐芯內圈與爐體之間的間隙中設置有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所述耐熱發生罐通過支架安裝在爐芯內圈的底部,所述電阻絲設置在耐熱發生罐的外壁上,所述工件擺放臺設置在耐熱發生罐的內部,所述冷卻熱風排放接口設置在爐體的右側。
[0006]進一步地,所述爐蓋的上表面左側設置有溫度檢測儀表,所述熱電偶與溫度檢測儀表電性連接。
[0007]進一步地,所述煤油滴定管上設置有開關閥。
[0008]進一步地,所述工件擺放臺的頂部設置有升降掛鉤。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結構科學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良好的氣密性保證了碳氮共滲的穩定進行,熱電偶的感應溫度檢測,實現遠端的溫度測量,有效保證了耐熱發生罐的氣密性,且使用者能更加直觀的觀測到溫度和碳氮共滲的進行時間,避免過度滲透和無效滲透的發生;碳氮共滲技術與單獨滲碳或者淬火相比較,表面滲層的硬度差別不大,但其耐磨性、耐腐蝕性及疲勞強度均更加優越,氮的滲入提高了共滲層奧氏體的穩定性,兩種原子相互促進加快滲透速率,工件外表基本無變形,不受材料的限制,使用更加廣泛,且使滲層的淬透性得到大大的提高;爐體外圈的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設置,不但質量較輕便于移動,也有效避免了內部溫度過高對外界工作人員產生影響;冷卻熱風排放接口與爐蓋冷卻水保溫層相貫通,既可以作為滲透時的保溫層,也可以作為滲透完成后的冷卻層,一物多用,減小了爐體的整體大小,避免了資源的無效浪費。
【附圖說明】
[0010]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煤油滴定管、2-溫度檢測儀表、3-爐蓋、4-熱電偶、5-電阻絲、6-爐體、
7-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8-爐芯內圈、9-開關閥、10-循環風機、11-尾氣排放管、12-氣密性鎖扣、13-爐蓋冷卻水保溫層、14-內部風輪、15-升降掛鉤、16-冷卻熱風排放接口、17-耐熱發生罐、18-工件擺放臺、19-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4]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包括煤油滴定管1、溫度檢測儀表2、爐蓋3、熱電偶4、電阻絲5、爐體6、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7、爐芯內圈8、開關閥9、循環風機10、尾氣排放管11、氣密性鎖扣12、爐蓋冷卻水保溫層13、內部風輪14、升降掛鉤15、冷卻熱風排放接口 16、耐熱發生罐17、工件擺放臺18和支架19,爐蓋3設置在爐體6的頂部,爐體6的內部頂端設置有爐蓋冷卻水保溫層13,氣密性鎖扣12內嵌在爐蓋冷卻水保溫層13中,爐蓋3與爐體6通過氣密性鎖扣12連接,煤油滴定管1、熱電偶4和尾氣排放管11均貫穿性穿過爐蓋3連接到爐體6的內部,爐蓋3的上表面左側設置有溫度檢測儀表2,熱電偶4與溫度檢測儀表2電性連接,煤油滴定管1上設置有開關閥9,循環風機10安裝在爐蓋3的頂端,循環風機10與內部風輪14通過傳動桿連接,爐芯內圈8設置在爐體6的內部,爐芯內圈8與爐體6之間的間隙中設置有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7,耐熱發生罐17通過支架19安裝在爐芯內圈8的底部,電阻絲5設置在耐熱發生罐17的外壁上,工件擺放臺18設置在耐熱發生罐17的內部,工件擺放臺18的頂部設置有升降掛鉤15,冷卻熱風排放接口 16設置在爐體6的右側。
[0015]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安全方便,首先通過氣密性鎖扣12打開爐蓋3,通過升降掛鉤15取出工件擺放臺18,放入工件,之后鎖緊氣密性鎖扣12,接通電源,電阻絲5開始工作,提高其內部碳氮氣體的活躍程度,加快滲透速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熱電偶4全程對內部反應溫度做出檢測,便于使用者直觀的掌握滲透進程,避免過度滲透和無效滲透的發生,造成資源的無故浪費,直到滲透完成,通過氣密性鎖扣12,打開爐蓋3取出工件即可。全程中爐體6中的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7不但質量較輕便于移動,同時也有效避免了內部溫度過高對外界工作人員產生影響。
[0016]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7]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包括煤油滴定管(1 )、溫度檢測儀表(2)、爐蓋(3)、熱電偶(4)、電阻絲(5)、爐體(6)、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7)、爐芯內圈(8)、開關閥(9)、循環風機(10)、尾氣排放管(11)、氣密性鎖扣(12)、爐蓋冷卻水保溫層(13)、內部風輪(14)、升降掛鉤(15 )、冷卻熱風排放接口( 16 )、耐熱發生罐(17 )、工件擺放臺(18 )和支架(19 ),其特征在于:所述爐蓋(3)設置在爐體(6)的頂部,所述爐體(6)的內部頂端設置有爐蓋冷卻水保溫層(13),所述氣密性鎖扣(12)內嵌在爐蓋冷卻水保溫層(13)中,所述爐蓋(3)與爐體(6)通過氣密性鎖扣(12)連接,所述煤油滴定管(1)、熱電偶(4)和尾氣排放管(11)均貫穿性穿過爐蓋(3 )連接到爐體(6 )的內部,所述循環風機(10 )安裝在爐蓋(3 )的頂端,所述循環風機(10 )與內部風輪(14 )通過傳動桿連接,所述爐芯內圈(8 )設置在爐體(6 )的內部,所述爐芯內圈(8)與爐體(6)之間的間隙中設置有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7),所述耐熱發生罐(17)通過支架(19)安裝在爐芯內圈(8)的底部,所述電阻絲(5)設置在耐熱發生罐(17)的外壁上,所述工件擺放臺(18)設置在耐熱發生罐(17)的內部,所述冷卻熱風排放接口( 16)設置在爐體(6)的右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爐蓋(3)的上表面左側設置有溫度檢測儀表(2),所述熱電偶(4)與溫度檢測儀表(2)電性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油滴定管(1)上設置有開關閥(9)。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擺放臺(18)的頂部設置有升降掛鉤(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金屬材料表面處理裝置,包括爐蓋、電阻絲、爐芯內圈、循環風機、氣密性鎖扣和耐熱發生罐,所述爐蓋設置在爐體的頂部,所述爐體的內部頂端設置有爐蓋冷卻水保溫層,所述氣密性鎖扣內嵌在爐蓋冷卻水保溫層中,所述循環風機安裝在爐蓋的頂端,所述爐芯內圈設置在爐體的內部,所述爐芯內圈與爐體之間的間隙中設置有高焰輕質耐火磚保溫層,所述電阻絲設置在耐熱發生罐的外壁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良好的氣密性保證了碳氮共滲的穩定進行,熱電偶遠端的溫度測量,有效保證了耐熱發生罐的氣密性,能夠更加直觀的觀測到溫度和碳氮共滲的進行時間,避免過度滲透和無效滲透的發生。
【IPC分類】C23C8/30
【公開號】CN205062163
【申請號】CN201520760809
【發明人】吳會能, 劉志超, 李紅成, 楊鋼, 陳佳, 王詩圓, 王先強, 吳章彬, 喻修培
【申請人】重慶盛鎂鎂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