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丸機,具體涉及一種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
【背景技術】
[0002]幾乎所有的鑄鋼件、灰鑄件、瑪鋼件、球鐵件等都要進行拋丸處理。這不僅是為了清除鑄件表面氧化皮和粘砂,同時也是鑄件質量檢查前不可缺少的準備工序,比如大型氣輪機機殼在進行無損探傷以前必須進行嚴格的拋噴丸清理,以保證探傷結果的可靠性。在一般鑄件生產中,拋噴丸清理是發現鑄件表面缺陷如皮下氣孔、渣孔以及粘砂、冷隔、起皮等的必不可少的工藝手段。有色金屬鑄件,如鋁合金、銅合金等的表面清理,除清除氧化皮、發現鑄件的表面缺陷外,更主要的目的是以拋噴丸來清除壓鑄件的毛刺和獲得具有裝潢意義的表面質量,獲得綜合效果。冶金鋼鐵生產中,拋噴丸或者酸洗是保證鋼鐵大量生產中獲得高生產率而采用的機械或化學聯合去除磷皮的一種工藝方法。硅鋼片、不銹鋼薄板等其他合金鋼板、帶的生產中,在冷乳工序過程中必須進行退火后再進行拋丸或酸洗處理,以保證冷乳鋼板的表面粗糙度及厚度精度。現有的拋丸機不方便對鑄件進行拋丸,且拋丸處理也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將待處理的鑄件套裝在套管位置,滑管可以沿著導向桿實現滑動,從而方便控制旋柱與升降調節管對接,旋柱的旋轉可以控制升降調節管沿著導向管實現豎直升降調節,從而方便控制套管實現豎直升降調節,可以使鑄件在拋丸機主體內實現靈活微調,對鑄件進行拋丸處理的靈活性大大提尚的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設有第一移動輪與第二移動輪,第一移動輪與第二移動輪的形狀大小相同,第一移動輪與第二移動輪均為萬向輪;底座的一側上設有第一側板,第一側板呈豎直布置,底座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二側板,第二側板呈豎直布置,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的端部之間設有頂板,頂板呈水平布置,頂板上設有拋丸機主體;頂板設有導向管,導向管呈豎直布置,導向管內套裝有升降調節管,升降調節管的下端為自由端,升降調節管的上端設有套管,套管設置在拋丸機主體內;導向管的外側壁設有開槽,導向管的外側壁設有第一導向桿,第一導向桿設置在開槽的下方,第一導向桿套裝有第一滑管,第一導向桿的外端設有第一限位塊,導向管的外側壁設有第二導向桿,第二導向桿設置在開槽的上方,第二導向桿套裝有第二滑管,第二導向桿的外端設有第二限位塊,第二滑管與第一滑管之間設有連桿,連桿套裝有旋柱,旋柱與升降調節管通過螺紋連接,第二滑管與第一滑管之間設有推板,推板的外側壁設有推管。
[0006]進一步地,所述推管的外端設有推環。
[0007]進一步地,所述升降調節管的下端設有限位環。
[0008]進一步地,所述限位環為環形形狀。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側板與拋丸機主體的側壁通過第一鎖片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側板與拋丸機主體的側壁通過第二鎖片連接。
[0011]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可以將待處理的鑄件套裝在套管位置,第一滑管可以沿著第一導向桿實現滑動,第二滑管可以沿第二導向桿實現滑動,從而方便控制旋柱與升降調節管對接,旋柱的旋轉可以控制升降調節管沿著導向管實現豎直升降調節,從而方便控制套管實現豎直升降調節,可以使鑄件在拋丸機主體內實現靈活微調,對鑄件進行拋丸處理的靈活性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標記說明:
[0014]底座11、第一移動輪12、第二移動輪13、第一側板14、第二側板15、頂板16、拋丸機主體17、第一鎖片18、第二鎖片19、導向管20、升降調節管21、限位環22、套管23、開槽24、第一導向桿25、第一滑管26、第一限位塊27、第二導向桿28、第二滑管29、第二限位塊30、連桿31、旋柱32、推板33、推管34、推環35。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包括底座11,底座11的底部設有第一移動輪12與第二移動輪13,第一移動輪12與第二移動輪13的形狀大小相同,第一移動輪12與第二移動輪13均為萬向輪;底座11的一側上設有第一側板14,第一側板14呈豎直布置,底座11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二側板15,第二側板15呈豎直布置,第一側板14與第二側板15的端部之間設有頂板16,頂板16呈水平布置,頂板16上設有拋丸機主體17 ;頂板16設有導向管20,導向管20呈豎直布置,導向管20內套裝有升降調節管21,升降調節管21的下端為自由端,升降調節管21的上端設有套管23,套管23設置在拋丸機主體17內;導向管20的外側壁設有開槽24,導向管20的外側壁設有第一導向桿25,第一導向桿25設置在開槽24的下方,第一導向桿25套裝有第一滑管26,第一導向桿25的外端設有第一限位塊27,導向管20的外側壁設有第二導向桿28,第二導向桿28設置在開槽24的上方,第二導向桿28套裝有第二滑管29,第二導向桿28的外端設有第二限位塊30,第二滑管29與第一滑管26之間設有連桿31,連桿31套裝有旋柱32,旋柱32與升降調節管21通過螺紋連接,第二滑管29與第一滑管26之間設有推板33,推板33的外側壁設有推管34 ;推管34的外端設有推環35,升降調節管21的下端設有限位環22,限位環22為環形形狀,第一側板14與拋丸機主體17的側壁通過第一鎖片18連接,第二側板15與拋丸機主體17的側壁通過第二鎖片19連接。
[0017]本實用新型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可以將待處理的鑄件套裝在套管23位置,第一滑管26可以沿著第一導向桿25實現滑動,第二滑管29可以沿第二導向桿28實現滑動,從而方便控制旋柱32與升降調節管21對接,旋柱32的旋轉可以控制升降調節管21沿著導向管20實現豎直升降調節,從而方便控制套管23實現豎直升降調節,可以使鑄件在拋丸機主體17內實現靈活微調,對鑄件進行拋丸處理的靈活性大大提高。
[0018]其中,推管34的外端設有推環35,所以通過推環35方便對推管34進行推動。
[0019]其中,升降調節管21的下端設有限位環22,限位環22為環形形狀,所以還具有限位功能。
[0020]其中,第一側板14與拋丸機主體17的側壁通過第一鎖片18連接,第二側板15與拋丸機主體17的側壁通過第二鎖片19連接,所以方便連接。
[002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包括底座(11),其特征在于:底座(11)的底部設有第一移動輪(12 )與第二移動輪(13 ),第一移動輪(12 )與第二移動輪(13 )的形狀大小相同,第一移動輪(12)與第二移動輪(13)均為萬向輪;底座(11)的一側上設有第一側板(14),第一側板(14)呈豎直布置,底座(11)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二側板(15),第二側板(15)呈豎直布置,第一側板(14)與第二側板(15)的端部之間設有頂板(16),頂板(16)呈水平布置,頂板(16)上設有拋丸機主體(17);頂板(16)設有導向管(20),導向管(20)呈豎直布置,導向管(20)內套裝有升降調節管(21),升降調節管(21)的下端為自由端,升降調節管(21)的上端設有套管(23),套管(23)設置在拋丸機主體(17)內;導向管(20)的外側壁設有開槽(24),導向管(20)的外側壁設有第一導向桿(25),第一導向桿(25)設置在開槽(24)的下方,第一導向桿(25)套裝有第一滑管(26),第一導向桿(25)的外端設有第一限位塊(27),導向管(20)的外側壁設有第二導向桿(28),第二導向桿(28)設置在開槽(24)的上方,第二導向桿(28)套裝有第二滑管(29),第二導向桿(28)的外端設有第二限位塊(30),第二滑管(29 )與第一滑管(26 )之間設有連桿(31),連桿(31)套裝有旋柱(32 ),旋柱(32 )與升降調節管(21)通過螺紋連接,第二滑管(29)與第一滑管(26)之間設有推板(33),推板(33)的外側壁設有推管(3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推管(34)的外端設有推環(3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升降調節管(21)的下端設有限位環(22)。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限位環(22)為環形形狀。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第一側板(14)與拋丸機主體(17)的側壁通過第一鎖片(18)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其特征在于:第二側板(15)與拋丸機主體(17)的側壁通過第二鎖片(19)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件升降調節式拋丸機,包括底座,底座上設有側板,側板的端部之間設有頂板,頂板上設有拋丸機主體;頂板設有導向管,導向管內套裝有升降調節管,升降調節管的上端設有套管,套管設置在拋丸機主體內;導向管的外側壁設有開槽,導向管的外側壁設有導向桿,導向桿套裝有滑管,滑管之間設有連桿,連桿套裝有旋柱,旋柱與升降調節管通過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方便控制套管實現豎直升降調節,可以使鑄件在拋丸機主體內實現靈活微調,對鑄件進行拋丸處理的靈活性大大提高。
【IPC分類】B24C9/00, B24C3/06
【公開號】CN205043639
【申請號】CN201520646413
【發明人】陳仕軍
【申請人】江蘇英達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