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臺球球面拋光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臺球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臺球球面拋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臺球加工過程中,需要對其表面進行拋光,以達到使用要求,而現有的拋光方式多為手動拋光,工作效率低,拋光后的臺球表面均勻性差,效果不佳,且手動拋光時產生的粉塵擴散無規律性,影響周圍環境和工人的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臺球球面拋光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包括電機、拋光輪和機臺,所述機臺的頂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二豎梁和第一豎梁,第二豎梁的右側上部設有電機,第一豎梁的左側上部設有拋光輪架,所述拋光輪架的端部通過拋光輪軸轉動設有拋光輪,拋光輪的上部外側設有保護罩,拋光輪軸與電機的輸出軸之間通過皮帶進行連接,所述拋光輪的正下方設有支撐座,支撐座固定于機臺上,所述拋光輪和支撐座之間的左右兩側均設有液壓桿,液壓桿的缸體尾部分別鉸接于第二豎梁和第一豎梁上,液壓桿的活塞桿端部轉動設有限位滾輪,左右兩側的液壓桿的缸體上均鉸接設有支桿,支桿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于第二豎梁和第一豎梁上,所述拋光輪的外周面上開設一圈半徑與臺球的半徑適配的第一凹槽,臺球的頂部開設有第二凹槽,限位滾輪的外周面上開設一圈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均勻設有若干通孔,通孔與粉塵管道導通連接,粉塵管道上連接有除塵機,除塵機的左側連接有粉塵箱,粉塵箱上設有粉塵排出口,粉塵箱和除塵機均固定于機臺的底部。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機和拋光輪架均通過螺栓進行固定。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撐座的頂部為與拋光輪的外圈相配合的弧形結構。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滾輪的直徑小于拋光輪和支撐座之間的間隙大小。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桿為調節式伸縮桿。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為半圓形凹槽,且截面半徑均相同。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對支桿的長度進行調節,可調節液壓桿活塞桿端部的限位滾輪指向拋光輪和支撐座的間隙處,通過液壓桿端部的限位滾輪對臺球的位置進行限定,拋光時控制液壓桿動作可以使得臺球轉動,以進行全方位拋光,通過除塵機動作,對拋光時產生的粉塵進行清除,并儲存于粉塵箱中,可以保持工作環境整潔,避免粉塵對工人的健康帶來危害,綜上,整個裝置對臺球拋光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易于調節,工作環境整潔,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拋光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座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限位滾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_第一豎梁,2-支桿,3-液壓桿,4-拋光輪架,5-保護罩,6-電機,7-第二豎梁,8-拋光輪,81-第一凹槽,9-粉塵排出口,10-粉塵箱,11-除塵機,12-粉塵管道,13-臺球,14-支撐座,141-第二凹槽,142-通孔,15-限位滾輪,151-第三凹槽,16-機臺。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8]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包括電機6、拋光輪8和機臺16,所述機臺16的頂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二豎梁7和第一豎梁I,第二豎梁7的右側上部設有電機6,第一豎梁I的左側上部設有拋光輪架4,電機6和拋光輪架4均通過螺栓進行固定,便于對電機6和拋光輪架4的位置進行調節,所述拋光輪架4的端部通過拋光輪軸轉動設有拋光輪8,拋光輪8的上部外側設有保護罩5,通過保護罩5可以避免粉塵飛揚,且可以提升裝置的安全性能,拋光輪軸與電機6的輸出軸之間通過皮帶進行連接,控制電機6正反向轉動,以驅動拋光輪8運轉,對臺球13進行打磨拋光,所述拋光輪8的正下方設有支撐座14,支撐座14固定于機臺16上,支撐座14的頂部為與拋光輪8的外圈相配合的弧形結構,使得臺球13在左右滾動時都可以進行拋光作業,所述拋光輪8和支撐座14之間的左右兩側均設有液壓桿3,液壓桿3的缸體尾部分別鉸接于第二豎梁7和第一豎梁I上,液壓桿3的活塞桿端部轉動設有限位滾輪15,且限位滾輪15的直徑小于拋光輪8和支撐座14之間的間隙大小,通過交替控制左右兩側的液壓桿3動作,可以對臺球13進行推動,以對臺球13進行全方位的拋光作業,左右兩側的液壓桿3的缸體上均鉸接設有支桿2,支桿2為調節式伸縮桿,支桿2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于第二豎梁7和第一豎梁I上,通過支桿2對液壓桿3進行支撐,且通過對支桿2的長度進行調節,進而調節液壓桿3的角度。
[0019]所述拋光輪8的外周面上開設一圈半徑與臺球13的半徑適配的第一凹槽81,臺球13的頂部開設有第二凹槽141,限位滾輪15的外周面上開設一圈第三凹槽151,第一凹槽81、第二凹槽141和第三凹槽151均為半圓形凹槽,且截面半徑均相同,以配合對臺球13進行限位拋光,所述第二凹槽141上均勻設有若干通孔142,通孔142與粉塵管道12導通連接,粉塵管道12上連接有除塵機11,除塵機11的左側連接有粉塵箱10,粉塵箱10上設有粉塵排出口 9,粉塵箱10和除塵機11均固定于機臺16的底部,通過除塵機11動作,通孔142部位產生負壓,對拋光時產生的粉塵進行清除,并儲存于粉塵箱10中。
[002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支桿2對液壓桿3進行支撐,且通過對支桿2的長度進行調節,進而調節液壓桿3的活塞桿端部的限位滾輪15指向拋光輪8和支撐座14的間隙處,將臺球13放置于支撐座14上,并控制液壓桿3動作,對臺球13的位置進行限定,通過電機6帶動拋光輪8轉動即可進行拋光,在拋光時通過控制電機6正反轉和對液壓桿3進行調節,可以使得臺球13全方位進行拋光,通過除塵機11動作,通孔142部位產生負壓,對拋光時產生的粉塵進行清除,并儲存于粉塵箱10中,可以保持工作環境整潔,避免粉塵對工人的健康帶來危害,通過對電機6和拋光輪架4的安裝位置進行調節,可以改變拋光輪8與支撐座14之間的間隙大小,以對臺球13達到最佳的拋光效果。
[0021]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22]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包括電機、拋光輪和機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臺的頂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二豎梁和第一豎梁,第二豎梁的右側上部設有電機,第一豎梁的左側上部設有拋光輪架,所述拋光輪架的端部通過拋光輪軸轉動設有拋光輪,拋光輪的上部外側設有保護罩,拋光輪軸與電機的輸出軸之間通過皮帶進行連接,所述拋光輪的正下方設有支撐座,支撐座固定于機臺上,所述拋光輪和支撐座之間的左右兩側均設有液壓桿,液壓桿的缸體尾部分別鉸接于第二豎梁和第一豎梁上,液壓桿的活塞桿端部轉動設有限位滾輪,左右兩側的液壓桿的缸體上均鉸接設有支桿,支桿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于第二豎梁和第一豎梁上,所述拋光輪的外周面上開設一圈半徑與臺球的半徑適配的第一凹槽,臺球的頂部開設有第二凹槽,限位滾輪的外周面上開設一圈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均勻設有若干通孔,通孔與粉塵管道導通連接,粉塵管道上連接有除塵機,除塵機的左側連接有粉塵箱,粉塵箱上設有粉塵排出口,粉塵箱和除塵機均固定于機臺的底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和拋光輪架均通過螺栓進行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的頂部為與拋光輪的外圈相配合的弧形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滾輪的直徑小于拋光輪和支撐座之間的間隙大小。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為調節式伸縮桿。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為半圓形凹槽,且截面半徑均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臺球球面拋光裝置,包括電機、拋光輪和機臺,所述機臺的頂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二豎梁和第一豎梁,第二豎梁的右側上部設有電機,第一豎梁的左側上部設有拋光輪架,拋光輪架的端部通過拋光輪軸轉動設有拋光輪,拋光輪的正下方設有支撐座,拋光輪和支撐座之間的左右兩側均設有液壓桿,液壓桿的缸體尾部分別鉸接于第二豎梁和第一豎梁上,液壓桿的活塞桿端部轉動設有限位滾輪。本實用新型對臺球拋光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易于調節,工作環境整潔,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IPC分類】B24B47/14, B24B29/04, B24B55/06, B24B41/02, B24B41/06
【公開號】CN204843818
【申請號】CN201520649793
【發明人】馮興明, 王俊凱, 史偉孟
【申請人】江蘇欣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6日